1、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行猎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起25篇各自独立的故事,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B.《猎人笔记》中塑造了许多美好的人物形象,如《歌手》中纯真、温柔而又痴情的露凯丽娅,《枯萎了的女人》中不抱怨个人不幸,很能体谅别人的女仆阿库丽娜。
C.《镜花缘》是一部以才女群体为描写对象的长篇神话小说,具有浪漫幻想的风格。
D.《镜花缘》主张男女平等、同情赞美妇女、反对八股文、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封建迷信制度、反对过分严重的剥削行为、反对假道学、伪君子等,对各种丑恶现象也不乏批判。
2、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了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绝路。
B.小英在全省中学生舞蹈大赛中,以其优美舒展的舞姿和新颖的编排,征服了评委,获得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
C.在学校创新作文比赛中,李明的《心中的温暖》一文,构思别具匠心、选材新颖典 型,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D.要把成都建 设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环境保护是基础,我们应均衡利用和开发环境资源,合理划分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因地制宜规划发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B.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和情节的跌宕起伏,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C.重庆的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
D.鲁迅不但入木三分地揭露了旧的蒙童读物对儿童的毒害,而且对新的儿童读物的创作也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4、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酌(zhuó) 亘古(gèng) 气冲斗牛(dòu)
B.滞笨(zhì) 修葺(qì) 鲜为人知(xiǎn)
C.忏悔(qiān) 拍摄(shè) 屏息凝神(bǐng)
D.震悚(sǒng) 污秽(suì) 心有灵犀(xī)
5、阅读下列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①艺术课程是学校美育的载体。
②如今,艺术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制定、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教材案例编写研究等,都更加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
③比如,书法被纳入中小学教育,成为传统文化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书写能力、审美感知力和文化品位;中国画与工艺美术等传统艺术,也被纳入美育课程。
④学校美盲不仅注重突出中华美育精神、民族审美特质,还注重学科融合,篆刻、木版年画乃至中华美食文化等正有机融入美术课。
A.①句的主干为“课程是美育载体”。
B.②句中划线部分的语序有误,需要进行调整。
C.③句中“书写能力”“审美感知力”“文化品味”都是偏正短语。
D.④句是一个并列复句。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功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
B. 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教授的家人周三凌晨发表声明,证实霍金教授在英格兰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
C. 确定“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持消费者权益。
D. 湖北省从严控制汉江中下游流域污水排放标准,并具体规定了16种污染因子的浓度限值。
7、下面四个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B.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人生在世,就要抓住每一天的精彩,如果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求当之无愧。
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
8、翻译(1)(2)句子,用“/”给第(3)句划分节奏
(1)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3)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9、阅读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云阳馆与韩绅①宿别》,完成题目。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韩绅,诗人的朋友。②翻:同“反”,反而。③共传:互相举杯。
(1)这是首惜别诗,却从上次的分别说起,首联中的“_______”(时间)、“_______”(空间),两个词突出二人分别之久、相见之难。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颔联两句,尤其是“疑”字最为传神,请你结合诗句揣摩“疑”字的妙处。
(3)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类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 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
11、默写
(1)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
(3)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4)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5)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了“对远赴偏壤之地的友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蒋海澄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个笔名写的一首怀念乳母的抒情诗,作者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回忆所读过的这首诗,请分别用两个词语概括大堰河作为旧时农村妇女和慈母的形象。
旧时农村妇女: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慈母: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说,你听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的,微笑的,声情并茂的。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也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在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新同学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接着,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环境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艺——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为了照顾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也可以这样说,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百分之八十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突然轻启朱唇,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1】文章围绕老师写了三件事,请简要概括前后详写的两件事情。
①________
②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
③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①她若无其事地接着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的?)
②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喷涌而出”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3】下面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对话,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
①“她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②“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4】“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两个“好!”上,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试分别做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荷叶·母亲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都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大作,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由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都不动摇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一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文中第②③两段采用了什么记叙的顺序?有什么作用?
【2】说说第④段开头关于天气的描写的语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不敢下阶去?
【4】结合全文,理解最后一段划线句的含义。
15、生活是很奇妙的。外在的人和事可能让我们发生改变,一句话、一本书、一堂课、一次旅游、一次交流……都可能在我们心中埋下某颗种子,让我们心灵的原野上生长出粗壮美丽的大树;同样,我们也在不经意间改变着别人,一句暖言、一次鼓励、一次合作、一次帮忙……都可能在他人心中埋下善意的种子,让他人的心灵原野绿树成荫。
进入初中以来,别人曾在你心中埋下过种子吗?或是你曾在别人心中埋下种子?试着回想这样的经历,以“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为题目,形成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
(2)请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3)字数6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