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福建二模]福建省2024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赤壁赋》中相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ー。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我总想鲁迅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只不过我们把他定位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注意了他作品更多的现实和批判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位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浪漫主义情怀。从他的故居直至老街,我感受到的是别致的鲁镇,它闲适、恬静、慵懒、舒缓,这种环境能让人的想象力急速飞翔。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不过我们把他确立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注意了他作品更多的现实和批判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位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B.只不过我们把他确立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更多地注意了他作品的现实和批判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位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C.只不过我们把他定位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更多地注意了他作品的现实和批判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位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D.只不过我们把他定位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更多地注意了他作品的现实和批判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位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 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A. 马拉松比赛将近终点时,如果以为即将胜利了,放松一点也不妨,可能就会功亏一篑

    B. 面对环保部的调查和约谈,李秘书长心情沉重,好像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C. 上海的东方明珠有着独特漂亮的外形,整座建筑规模雄伟,纵横捭阖,像一座巨大的宝塔,高耸入云。

    D. 由于没有天敌,繁殖能力又强,亚洲鲤鱼在美国河流湖泊中恒河沙数,造成巨大危害。

    E. 郭象聪慧好学,博览群书,特别对老庄哲学有深入研究,他谈起话来一泻千里,滔滔不绝。

     

  • 4、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我国古代姓氏文化中,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又叫“表字”。

    B. 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C. 钱钟书的《边城》表现湘西地区的风景美、人性美、人情美,被人们称为“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

    D.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 5、“只见那人将出一两银子与李小二道:‘且收放柜上,取三四瓶好酒来。客到时,果品酒馔只顾将来,不必要问。’”这句话中两个“将”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动词  助词   B. 动词  动词   C. 介词  介词   D. 副词  动词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600岁的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拓荒牛雕塑标记着深圳的开拓进取,珠海大剧院“日月贝”讲述着“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的城市记忆,古典园林里生长着苏州的温婉……城市文化地标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与人们产生紧密的情感连接、文化认同。

    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打造新文化地标的现象也引起社会关注。

    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文化地标首先应当与地理环境“不违和”。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融为一体,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无论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意境,还是如今兴起的保护生态、亲近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丽江古城依山傍水、以水为脉,整座古城获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体育场“鸟巢”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勾勒出现代北京的美丽风景。反之,若缺乏对自然的敬畏,滥造钢筋水泥地标,即便再大的“手笔”,也与审美旨趣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

    作为一种符号化呈现,文化地标也应该追求形神兼备。一个建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流淌着活生生的历史文脉,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走进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原样保留的铸造厂车间及生产设备,拉近了人们与老工业基地的时空距离;漫步福州修旧如旧的古厝间,曾经的老房子、如今的文创园,古老与现代交融,乡愁与时尚相遇。面对数之不尽的历史文化街区、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进行合理适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成为广受认可的文化地标。

    作为一种公共建筑,文化地标还应当发挥服务公众的功能。地标建筑是有“生命”的,其生命力来自于生活。人们喜欢将博物馆、剧院、书店称为文化地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直接连通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生活。到一座城市先逛博物馆,人们才能加深对这个城市的历史过往和现实文化的认知。以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为例,建院以来,为观众带来1万多场演出,开展大量艺术普及教育演出及活动,观众和粉丝遍布全国。正是那些传播文化、服务公众的不懈努力,使得文化地标的形象更加亲切、更加持久。

    文化地标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打造新的文化地标,必须丰富其审美内涵,完善其服务功能,让其在与公众的“紧密连接”中收获持久口碑和影响。

    (选自《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人民日报》2020年10月21日)

    材料二:

    “文化地标”作为公共建筑,势必要把公共利益、大众审美与艺术性结合起来,其风貌品质不能由少数人的喜好、审美决定,更不能罔顾专业建议和公众感受。从根本上管住“权力之手”、告别权力乱为,才能杜绝滥建“文化地标”。一方面,改革考核机制,引导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充分考虑当地财政承受能力,防止盲目花钱影响民生,从源头上制止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另一方面,完善决策机制,保障公共建设决策科学民主、公开透明,发挥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等法定程序的作用,赋予专业人士更大的话语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设计方案比选论证和公开公示制度,对于不符合城市定位、规划、设计要求的,或专家意见分歧较大、公示争议较大的,不得批准建筑设计方案。还要强化事后监督,对不担当、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绝不允许“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

    停住滥建的手,也不能一拆了之。如此大兴土木已经造成浪费损失,通报之后,后续如何整改利用,考验着地方的管理智慧。“文化地标”体现的应是地域文化特色,是市民文化和心理认同,比如说到厦门人们会想到鼓浪屿,说到西藏会想到布达拉宫。与其滥建“文化地标”,不如“走心”思考如何理解大众文化的审美,吸纳合理创新的审美,打造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景点,让建筑艺术真正起到提升城市形象、彰显文化特色、增进人民福祉的作用。

    (摘编自韩小乔《文化地标应名副其实》,《安徽8报》2020年10月20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地标是城市精神和文化的象征,从中人们既可以了解历史文化,又可以见识时代风貌。

    B.各类文化地标都成了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成了展示地方良好形象的最佳文化名片。

    C.“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亲近自然”要求文化地标在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上能和谐共生。

    D.城市文化地标的设计方案要进行比选论证和公开公示,至于专业建议和公众感受可忽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地标,若是一味追求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就无法唤醒人们共同情感记忆。

    B.文化地标是一座城市公共建筑,如果想使它的形象更加亲切、持久,就需要传播文化、服务公众。

    C.人们到一座城市旅游观光,如果不参观博物,那就无法对这个城市的历史过往和现实文化形成认知。

    D.城市文化地标建设要理解大众文化审美,要为人民增进福址,把公共利益、大众审美与艺术性结合起来。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全属于城市文化地标的一项是(  

    A.北京的鸟巢、水立方和“巨蛋”形国家大剧院。

    B.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城隍庙和黄浦江。

    C.株洲炎陵县的红军标语博物馆、神农大剧院。

    D.杭州西湖的雷峰塔、国际会议中心和新世界。

    【4】如何从根本上管住权力之手、告别权力乱为以杜绝滥建文化地标?请结合材料二做简要概括。

    【5】材料一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两句以墨线和磨刀石为喻,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可以提升完善自我的道理。

    (2)“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这副对联与韩愈《马说》中“___________”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人杰地灵”的特点,让人不由联想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人才、英雄。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坚定地表明自己的信念的同时,也明确表明先贤崇尚美德是自己有此决心的原因。

    (2)猿猴以其独特性博得诗人的青睐,常出现在古代诗歌中,如李白《蜀道难》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杜甫《登高》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借用刘备与良马的典故,追忆自己的戎马生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1)言者无罪,_________。(《诗经》)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孟子》)

    (3)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司马迁《鸿门宴》)

    (4)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生乎吾后,_______,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6)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7)不应有恨,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8)_________,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主人公逆流而上,追寻心上人时道路难走又漫长。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高到低描绘了秋天江边的景物,烘托了自己哀伤的心境。

    (3)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反映了“客”感慨人生短暂从而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 1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深刻检讨了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对统治者的贪婪与奢靡进行了指斥:“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荀子常用类比的方法来说明道理。比如《劝学》中的句子:“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追慕古代英雄刘裕的辉煌业绩,感慨万千。用“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的赞美。

    ④同样是写秋景,词人的风格却有所不同,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一句“____________”来概括秋天万物的生机勃勃,词风磅礴而大气。而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却刻画了“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景象,词风婉约而伤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 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 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 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 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 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 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

    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衣,字子裳,济南历城人。以门荫仕,中明法科,历深、冀二州法曹掾,入为大理评事,升寺正。林灵素得幸,将毁释氏以逞其私。襄州僧杜德宝毁体然香,有司观望灵素意,捕以闻,衣阅之曰:律自伤者杖而已。灵素求内批,坐以害风教窜流之,停衣官,寻予祠。为陕西都转运司主管文字、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通判袭庆府、知濠州,未行,召为刑部员外郎。

    建炎初,为司勋郎中,迁大理少卿。三年,韩世忠执苗傅、刘正彦,献俘,槛车几百两,先付大理,将尽尸诸市。衣奏曰:此曹在律当诛,顾其中妇女有顾买及卤掠以从者。高宗矍然曰:卿言极是,朕虑不及此也。即诏自傅、正彦妻子外皆释之,范琼有罪下大理寺衣奉诏鞫之琼不伏衣责以靖康围城中逼迁上皇擅杀吴革迎立张邦昌事琼称死罪衣顾吏曰:囚词服矣。遂赐死,释其亲属将佐。

    四年,升大理卿,初,带御器械王球为龙德宫都监,尽盗本宫宝玉器玩,事觉,帝大怒,欲诛之。衣曰:球固可杀,然非其所隐匿,则尽为敌有,何从复归国家乎?乃宽之。先是,百司戾,付寺劾之,至三问取伏状,被劾者惧对,莫敢辨。衣奏曰:伏与辨二事也,若一切取伏,是以威迫之,不使自直,非法意也,乞三问未承者,听辨。从之。同详定一司敕令,删杂犯死罪四十七条,书成,帝嘉其议法详明。

    绍兴元年,权刑部侍郎。二年,除集英殿修撰,奉祠。既而赵令畤应诏荐之,复召为刑部侍郎,为言者所格。四年,卒于家。衣质直和易,持法不阿,议者贤之。

    (选自《宋史·王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范琼有罪下大理寺/衣奉诏鞫之琼/不伏/衣责以靖康围城中逼迁上皇/擅杀吴革/迎立张邦昌/事琼称死罪/

    B.范琼有罪下大理寺/衣奉诏鞠之/琼不伏/衣责以靖康围城中/逼迁上皇擅杀/吴革迎立张邦昌事/琼称死罪/

    C.范琼有罪下大理寺/衣奉诏鞠之琼/不伏/衣责以靖康围城中/逼迁上皇擅杀吴革/迎立张邦昌事/琼称死罪/

    D.范琼有罪下大理寺/衣奉诏鞠之/琼不伏/衣责以靖康围城中逼迁上皇/擅杀吴革/迎立张邦昌事/琼称死罪/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荫一般指恩荫,又可称为任子、门荫、荫补、世赏,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

    B.“先付大理狱”中的“狱”是指监狱,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狱”含义不同。

    C.“百司愆戾”中的“愆”是有罪过的意思,与《氓》中的“匪我愆期”的“愆”含义相同。

    D.刑部侍郎,六部之刑部副长官,中国古代官署刑部的副主官。刑部官职最早出现于隋,明、清两代沿袭此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衣任寺正时,林灵素想要废除佛教使他的私意得逞,王衣因替僧人杜德宝说话得罪了林灵素,因此被停了官职。

    B.韩世忠抓捕苗傅、刘正彦,想将他们全部斩首示众。王衣上奏宋高宗,高宗下诏释放了苗傅、刘正彦的妻子儿女。

    C.王衣任大理卿期间,原龙德宫都监王球将宫内的宝玉器玩全部偷走的事情败露,皇帝大怒,欲杀王球。

    D.王衣认为大理寺审案所实行的三问提取伏法罪状制度,对三问而未承认罪状的,应听其申辩,皇帝批准其奏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衣曰:“球固可杀,然非其所隐匿,则尽为敌有,何从复归国家乎?”乃宽之。

    (2)既而赵令畤应诏荐之,复召为刑部侍郎,为言者所格。

    【5】王衣的“质直和易,持法不阿”分别体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戴望舒《偶成》一诗第二节可以独立欣赏。那么,你觉得这些好东西是什么呢?这四句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