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式中,合并同类项正确的是( )
A.2x+x=2x2
B.2x+x=3x
C.a2+a2=a4
D.2x+3y=5xy
2、把抛物线y=-x2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是( )
A.y=-x2+2
B.y=-x2+l
C.y=-(x-2)2+1
D.y=-(x+2)2+3
3、若点P(x,y)的坐标满足方程组,则点P不可能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有一长、宽、高分别为5cm、4cm、3cm的木箱,在它里面放入一根细木条(木条的粗细、形变忽略不计)要求木条不能露出木箱.请你算一算,能放入的细木条的最大长度是( )
A.cm
B.cm
C.cm
D.cm
5、已知:,
,
,
,…,则
( )
A.-511
B.512
C.522
D.-510
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4,一边等于9,则它的周长为( )
A.17
B.17或22
C.22
D.20或22
7、若频率为0.2,总数为100,则频数为( )
A. 0.2 B. 200 C. 100 D. 20
8、某下岗职工购进一批苹果到农贸市场零售.已知卖出的苹果售价y与质量x的关系如表,则y与x的关系式为( )
质量x/kg | 1 | 2 | 3 | 4 | 5 |
售价y/元 | 2+0.1 | 4+0.2 | 6+0.3 | 8+0.4 | 10+0.5 |
A.y=2x+0.1
B.y=2.1x
C.y=2.1x+0.1x
D.y=x+1.1
9、的平方根是( )
A.
B.9
C.
D.81
10、分解因式b(x-3)+b(3-x)的结果应为( )
A. (x-3)(b+b) B. b(x-3)(b+1) C. (x-3)(b
-b) D. b(x-3)(b-1)
11、如图,点M在双曲线上,点N在双曲线
上,且
轴,则
的面积等于______.
12、如图,在中,
,点
和点
在直线
的同侧,
,连接
,则
的度数为__________.
13、当x=___________时,代数式有最小值.
14、有5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6,若另外有两个数3 和 2,则这7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
15、已知代数式2x+3y+5=1,则6x+9y-5= ___________ .
16、如果x=-2是关于x的方程3x+5=x-m的解,则m=___________
17、已知∠MAN是锐角,点B、C在边AM上,点D在边AN上,∠EBD=∠MAN,且CE∥BD,sin∠MAN=, AB=5,AC=9.
(1)如图1,当CE与边AN相交于点F时,求证:DF·CE=BC·BE;
(2)当点E在边AN上时,求AD的长;
(3)当点E在∠MAN外部时,设AD=x,△BCE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18、2021年12月《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正式发布,跳绳成为新增的体育中考选考项目.某校体育组为了解八年级学生跳绳的基本情况,从八年级男、女生中各随机抽取了20名学生1分钟跳绳次数,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
a.学生1分钟跳绳次数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数据分成9组:,
,…,
):
b.男生1分钟跳绳次数在这一组的是:140,141,142,143,144,145,145,147
c.1分钟跳绳次数的平均数、中位数、优秀率如下表:
组别 | 平均数 | 中位数 | 优秀率 |
男生 | 139 | m | 65% |
女生 | 135 | 138 | n |
注:《国家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八年级男生1分钟跳绳次数大于或等于135个,成绩为优秀;八年级女生1分钟跳绳次数大于或等于130个,成绩为优秀.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将女生1分钟跳绳次数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
(2)写出表中m,n的值;
(3)此次测试中,某学生的1分钟跳绳次数为140个,这名学生的成绩排名超过同组一半的学生,判断该生属于______(填“男生”或“女生”)组;
(4)如果全年级男生人数为100人,女生人数为120人,请估计该年级跳绳成绩优秀的总人数.
19、如图,在△ABC中,∠C=90°,sinA=,D为AC上一点,∠BDC=45°,DC=6,求AB的长.
20、解方程组:
21、计算下列各题:
(1) ;(2)
22、有一群鸽子和一些鸽笼,如果每个鸽笼6只鸽子,则剩余3只鸽子无鸽笼可住;如果在飞来5只鸽子,连同原来的鸽子,每个鸽笼刚好住8只鸽子.原来有多少只鸽子和鸽笼?
23、如图,P为外一点,
为
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B,直线
交
于点D、E,交
于点C.
(1)求证:;
(2)若,
,求
的长.
24、如图,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速度比是1:4(速度单位:1单位长度/秒).
(1)求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
(2)若A、B两点分别从(1)中标出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问经过几秒,原点恰好处在两个动点的正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