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记载: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一个妻子。婆罗门从首陀罗种姓中娶妻是不行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其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材料中的婚姻制度( )
A.增强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B.造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C.缓和了各阶层之间的矛盾
D.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
2、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 )
A.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C.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标志着北伐战争拉开序幕
3、1521年,马丁·路德面对皇帝、教皇使节和帝国议会各等级代表的指责,明确答复:“我既不信任教皇,也不信任宗教会议,因为他们经常出错和自相矛盾。只要我还不曾被圣经文字或清晰理性驳倒,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话。”据此可知,马丁·路德 ( )
A.倡导理性主义
B.主张社会公平
C.否定教皇权威
D.怀疑圣经权威
4、汉初,郡国须收集各地所产之物(方物)输送至国库。汉武帝时,朝廷以“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和“便远方之贡”为由,派均输官直驻郡国,他们负责验收方物,督促郡国附缴相应运费,然后将方物运至中央。汉武帝此举( )
A.侵夺了地方富商大贾的利益
B.旨在消除豪强对朝廷的威胁
C.实现了对地方官的直接控制
D.有利于保障中央政府的财力
5、明初对民居的建造有明确规定,《明史》载:“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三十五年复申禁饬:不许造九五间数,房屋虽至一二十所,随其物力,但不许过三间。”明初的这一规定( )
A.说明传统宗法观念遭到挑战
B.凸显了民居建设的礼法色彩
C.折射出建筑用地的严重不足
D.消除了严重的社会奢靡现象
6、“稀奇稀奇真稀奇,两个轮盘当马骑”,这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经常念的一句童谣。它说的是近代中国出现的一种交通工具。这一新交通工具开始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是在( )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
C.新中国成立后
D.改革开放后
7、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遗产,其代表性成就是( )
A.《终成眷属》
B.《天方夜谭》
C.《罗摩衍那》
D.《罗兰之歌》
8、西汉的户籍,一般称为名、名数、名籍等,百姓按什伍乡里划分相居,名列户籍。造籍时,同时附带土地调查——这是由居民自己申报所有财产,包括土地。各家所报是否属实,由所在地邻里党三长负责。造籍完成以后,各地派出上计吏带着籍帐上交京师。这说明当时( )
A.国家赋税征收得到了根本保障
B.土地兼并受到严格的限制
C.基层管理抑制了商品经济发展
D.地方治理具有理性化色彩
9、右图是1953—1958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实现了工业化
B.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C.废除了斯大林模式,促进了经济发展
D.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0、据统计,1944年国统区有高达86%的投资进入了商业和投机中,四大家族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从四大银行攫取绝大部分贷款去投机,而民国政府提供给工厂主们的贷款却远低于1939年的贷款。这在当时势必造成( )
A.国民政府严格管制经济
B.国统区经济濒临崩溃
C.民族工业发展日益艰难
D.国统区通胀现象严重
11、始建于唐、鼎盛于两宋的重庆大足石刻中的《父母恩重经变相》,连环画式地刻出十组雕像,如佛前求子、怀胎守护、临产受苦、哺乳养育等。这反映出( )
A.统治者推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B.佛教与儒家的激烈争鸣
C.儒学家借佛教强化伦理道德秩序
D.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12、1846年,法国总人口为3540万,农村人口为2675万;1876年,法国总人口为3690万,农村人口为2490万;1881年,法国占地10公顷以下的小农户仍占农民总数90%以上。据此可知,当时法国( )
A.农业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B.农业经济的发展制约工业化
C.工业革命促使人口结构变动
D.小农经济奠定民主政治基础
13、某中学举办“历史漫画创作大赛”,获奖作品《光明》(见下图)以浪漫主义的笔法,描绘了“戊戌六君子”英勇就义的场景。六君子所追求的“光明”是( )
A.中体西用理念的流行
B.国强民富的崭新中国
C.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D.直接民主的代议制度
14、在变法开展之前,康有为就公开表明与旧官僚体制为敌; 康有为在接受光绪帝召见时说:“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尔! ”这反映了维新派( )
A.态度坚决措施彻底
B.缺乏策略急躁冒进
C.准备充分斗志昂扬
D.握有实权雷厉风行
15、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灭六国后,以原来秦国通行的字体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以小篆为规范化字体,统一了全国文字。这一举措( )
A.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C.消除了全国各地的经济交流障碍
D.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16、17世纪从甘蔗被移植到英属的巴巴多斯岛和法属的马提尼克岛开始,加勒比海大大小小的岛屿被开辟成为甘蔗种植园。加勒比海地区的风貌、居民构成、经济方式都在渐渐变化,历史学家将这一持续不断的变化称为“蔗糖革命”。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D.工业革命的推动
17、下表所示是二战后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法律的规定。这些规定( )
法律文件 | 规定 |
联邦德国《公务员法》 | 公务员从事商业活动,合伙经营一个企业……必须事先获得批准 |
法国《公务员总章程》 | 禁止任何公务员亲自或通过中间人,以某种名义在其行政部门或公共事业部门所管辖的或与之有关的企业中,谋求会损害其本身职务独立性的,利益 |
瑞士《公务员章程》 | 担任联邦职务的公务员不得兼营副业 |
日本《国家公务员法》 | 公务员不得兼任商业、工业、金融业等以营利为目的’的私营企业、公司和其他团体的负责人、顾问或评议员,也不得自办赢利企业 |
A.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
B.缩小了政府文官的职权
C.旨在贯彻政治中立原则
D.保证了文官的清正廉洁
18、唐都长安的街道多为严整的方格网状,而宋都汴京街道大都成“丁”字形、“井”字形或“之”字形布局,还有不工整的所谓的“斜街”。这一变化,反映了宋朝城市( )
A.经济职能增强
B.布局趋于优化
C.管理更加严格
D.交通更加便捷
19、宋朝时期,开封等大城市出现了娱乐兼经营的场所——瓦子,在瓦子内有勾栏,经营各种不同的娱乐活动;还出现了发展对外贸易的城市泉州、福州,以及纯粹的手工业城市景德镇、益州等。这说明,当时( )
A.区域经济差异日益淡化
B.城市功能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C.城市规模得以迅速扩大
D.市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20、秦皇古驿道位于石家庄市西部的井陉县境内,在赵国原车马道的基础上开辟为驰道,后为历代主要驿道,是连接华北和西部的交通要道,驿道上设有为邮差补充给养、转送函件的驿铺。此驿道( )
A.证明了中国道路建设早于罗马古道
B.表明“车同轨”政策未得到落实
C.有力地促进了物质传递和信息交流
D.建成伊始就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21、西汉董仲舒《天人三策》提出:“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东汉王符《潜夫论》认为:“义者,君之政也;法者,君之命也。”这表明汉代( )
A.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B.出现律令儒家化趋势
C.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
D.儒、法思想走向融合
22、明朝前中期《大学衍义补》写道“谚有之曰:‘苏松熟,天下足’”;晚明时期《辑校万历起居注》则记载“夫湖广,天下鱼米地,谚称‘湖广熟,天下足’,自大江东西皆仰给焉”。谚语的变化反映了( )
A.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B.太湖流域农业的衰退
C.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动
D.明朝在全国推广水稻
23、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充实的也是最狭隘的民主:“最充实”指全体公民在管制立法及治理公众事务上的直接与平等权利。“最狭隘”指的是古代雅典( )
A.公民大会局限于贵族阶层
B.直接民主无法保证公平公正
C.享受民主权利的人数较少
D.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较盲目
24、作家阎涛在其创作的西柏坡纪实文学《东行漫记》中有一句名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一评价主要基于
A.产生于此的西柏坡精神影响深远
B.毛泽东在此郑重告诫全党戒骄戒躁
C.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D.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
25、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_________、_________、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2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________,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________。
27、1925年,国民政府在________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________的势力,________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28、意义
(1)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_____ 了方向。
(2)中国革命面貌_____ ,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29、“三国干涉还辽”
(1)《马关条约》签订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干涉还辽”,________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________两白银“赎辽费”。
(2)为了在三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清政府分三次向________银行团、________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
30、黄宗羲反对________顾炎武提倡________王夫之提出唯物思想,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31、从集体劳作到农业家庭式劳作
(1)中国:随着__________的逐步推广,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__________生产模式。
(2)古希腊罗马:氏族部落解体之后,__________日渐普及。
32、结果:失败
(1)表现①9月21日,慈禧太后将________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②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________、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被称为“戊戌六君子"。③除________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2)原因①________势力仍很强大。②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③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33、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等
34、陶瓷业
(1)新石器时代晚期,许多地区采用__________制坯,不仅能制成圆形坯件,而且还能控制坯件的薄厚。
(2)南朝时,为了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工匠把坯件放进__________中。
(3)唐宋时期,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烧制好的黏土块——__________。
35、抗日战争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31年,日本为了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制造了什么事变?
(2)卢沟桥事变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何重大影响?
(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采取怎样的抗战路线?全民族一致抗日的表现是什么?
(4)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和最大的战役分别是什么?
(5)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战役叫什么?
(6)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36、列出1894--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重要革命活动。
37、商与西周时期,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青铜材质工具。
38、世纪之交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各是什么?
39、日本政府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