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雄安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如表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派系

    代表

    控制区域

    后台

    直系

    冯国璋曹坤

    江苏、江西、湖北

    英美

    皖系

    段祺瑞

    安徽、浙江、山东、福建

    日本

    奉系

    张作霖

    黑龙江、辽宁、吉林

    日本

    滇系

    唐继尧

    云南、贵州

    英美

    桂系

    陆荣廷

    广东、广西

    英美

    A.自然经济

    B.军阀混战

    C.列强干涉

    D.地理环境

  • 2、美国白宫2018年10月17日宣布,将启动退出万国邮政联盟程序,并宣称如果未来一年内未能与万国邮政联盟达成新协议,美国将会自动退出该组织。这反映出(     

    A.冷战后的世界格局遭受到挑战

    B.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遭受到破坏

    C.共建共商全球治理观遭到挑战

    D.美国积极推行霸权主义的政策

  • 3、宋代《太平广记》中记载了一起有关“恶少年”的案件,案件中少年犯罪,但由于他是年幼无知,经过教育后悔过自新,最终得到了宽大处理。这反映出(     

    A.国家治理呈现礼法并重

    B.法律执行缺乏严格监管

    C.以法治国具有人治色彩

    D.商品经济影响道德教化

  • 4、汉朝到唐朝前期的农民,基本上是户(丁)税重、田租轻的,而780年实行的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调整(     

    A.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和下限

    B.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需依托国家对农民的土地分配

    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 5、哲学家们关注的重心从外在的“天理”规范秩序转向内在的人的主体性,人的自然之性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也被加以注意和强调。为这一转变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程颐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

  • 6、西汉武帝以后,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一批世家大族。这一现象(     

    A.是汉代独尊儒术、察举选官的结果

    B.是两汉据家世选官的后遗症

    C.推动儒学成为汉代的主流意识形态

    D.促使汉代官场形成一股清流

  • 7、1947年5月,北京大学学生罗荣渠在日记中写道,当月下发公费生活补贴五万元,而膳食费即需四万元,交完饭费已近乎无钱生活;同月,全国各地学生陆续掀起“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其直接原因是(     

    A.国共关系破裂引发学生不满

    B.全面内战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C.长期战乱导致经济严重衰退

    D.美国经济掠夺导致物资匮乏

  • 8、下表是两汉西北地区关市史料统计表。据此可知,“关市”的设置

    时间

    文献记录

    备注

    景帝前元年(前156年)

    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遗公主,如故约。

    《史记.匈奴列传》

    安帝永初中(110年)

    鲜卑大人燕荔阳诣阙朝贺。邓太后“令止乌桓校尉所居宁城下,通胡市”。

    《后汉书.乌桓鲜卑传》

    初平元年(190年)

    刘虞“劝督农植,开上古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

    《后汉书.刘虞传》

    A.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B.是管辖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

    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交融

    D.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

  • 9、夏商时期构成“天下万邦”的政治格局,所谓“邦”“国”,都不是夏商王朝人为分封的结果,而是古代氏族部落各自繁行而形成的族邦组织。而西周分封制度下的诸侯国是一种通过人为的途径组织起来的兼具邦国规模与周朝地方组织双重性质的共同体。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A.强化了血缘等级的隶属关系

    B.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

    C.确立了中央集权管理制度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 10、有学者认为,“如果说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之间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那么到了隋唐这一愿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是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下列项中,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①中国汉字传入日本和东南亚地区

    ②中国式园林成为欧洲的风尚

    ③佛教完成本土化,禅宗成为主流

    ④朝鲜王朝组织编撰《高丽史》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1、大生纱厂是由清末状元、企业家张謇于1895年在南通创建的私营棉纺织企业。2022年,205卷大生纱厂创办初期的档案(1896-1907)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其中最为珍贵的部分主要包括:纱厂以股份制方式运行的文献;建造厂房、引入英国纺纱机器、购买日本物料等文献;经营上海至南通之间航运线路、南通天生港自开商埠等文献;捐资通州女子师范学校、震旦学院等教育机构和南通新育婴堂等慈善机构的文献。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①表明中国建立了完善的近代社会救济体系

    ②为研究南通近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全面证据

    ③彰显了实践创新与社会责任并重的企业家精神

    ④见证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2、《瀛寰志略》出版后,在朝的统治者、满汉官员、理学家、社会士绅,无不为《瀛寰志略》所展示的世界所惊诧,无不为大清帝国只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天下之尊”的事实所震骇。《瀛寰志略》的发行(     

    A.引导传统地理观的变革

    B.推动各阶层力量的联合御敌

    C.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D.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 13、明朝前期,内阁“不过文学侍从”“其重亦止于票拟”。到万历年间,内阁阁臣“虽无宰相之名,实有赞襄之责”“举天下国家之务,无巨无细,有一不问阁臣者乎”。这表明明朝内阁

    A.实现了朝廷内部权力再分配

    B.逐渐掌握了决策权

    C.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D.直接秉承皇帝旨意

  • 14、1978年2月,邓小平在听取四川省委负责人汇报工作时指出:“我在广东听说,有些地方养三只鸭子就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怪得很!农民一点回旋余地没有,怎么能行?农村政策、城市政策,中央要清理,各地也要清理一下,零碎地解决不行,要统一考虑。”这一论述(     

    A.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B.直接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扩大了地方经济自主权

    D.表明了对旧有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意向

  • 15、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下图)。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     

    (注: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

    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

    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

    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

  • 16、东晋南朝时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都远超前代。东晋与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有贸易往来:南朝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还同天竺以及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有商品贸易交往。这种现象主要缘于(     

    A.抑商政策的松动

    B.造船技术的进步

    C.江南经济的发展

    D.丝绸之路的开通

  • 17、“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A.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

    B.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

    C.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

    D.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

  • 18、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 19、“魏、齐、周、隋,享国日浅,兵革不息,农民常少而旷土常多,故均田之制存。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文。”为解决这一现象,唐朝政府(     

    A.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

    B.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C.调整租调制为租庸调制

    D.废除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

  • 20、下图是对二战期间某次会议的描述。该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会议参与国有美、英、苏三国。

    ◇会议目的是早日结束战争。

    ◇开辟第二战场是会议的重要议题。

    ◇会议同意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战后秩序与稳定。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国际联盟无法履行职责

    C.为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进程

    D.意大利宣告无条件投降

  • 21、天监四年正月,南朝梁武帝颁诏:士族子弟要想在30岁之前入仕,就必须经学策试合格,否则必须年满30岁。同年,梁武帝还决定设置五馆,专门收揽“寒门俊才”,凭借经学策试就可以入仕。梁武帝时期选官制度的调整

    A.体现出公平选才的原则

    B.废除了士族子弟入仕特权

    C.改变了入仕考试的内容

    D.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 22、下图为抗日战争时期第六区游击司令部政治部宣传科在山东省发行的日文传单《日本兵的苦恼》。该宣传单旨在(     

    (画面背景文字的主要内容:“父亲,怎么办啊?当官的说谎,出征慰问金一分钱也没发,阿菊的病看不好,就把孩子托人照看,这种无聊的战争得草草收场。”)

    A.打垮在华日军侵略意志

    B.掌握国统区宣传领导权

    C.揭露日本侵华未得到其国民支持

    D.鼓励我国军民坚持抗战必将获胜

  • 23、“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三字经》中这段内容所指的是(       

    A.从部落到国家形成时期

    B.西周“共和行政”时期

    C.西汉王朝文景之治时期

    D.唐朝的贞观至开元时期

  • 24、1831年,英格兰南端的老萨鲁姆是位于一座小山顶上、方圆不过百米的一块地方,完全不是什么城镇,它却是一个选邑,可以每年选两名议员进议会。新兴工业城市伯明翰人口超过十万,却无选民和议员名额。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的妥协

    B.封建势力牢固控制国家政权

    C.经济发展与政治革新的滞后

    D.阶级矛盾影响工业革命进展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中央政府也非常重视地方机构的设置,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从历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举措来看,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填写字母)。

    A.征伐匈奴B.设河西四郡C.宋与辽夏金等政权并立与对峙D.文成公主进藏E.榷场F.伊犁将军G.昭君出塞H.宣政院I.开通丝绸之路J.驻藏大臣

    民族融合的方式

    措施

    战争

     

     

    和亲

     

     

    机构

     

     

    互市

     

     

    共治

     

     

     

     

  • 26、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________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27、主要表现

    领域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

    1947年9月,成立______________

    情报局

    经济

    实施_______,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成立_______,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军事

    1949年4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地缘政治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 28、海上交通的发展

    (1)航运技术:20世纪,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_______的发展。

    (2)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________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

    (3)海底隧道:1994年开通的________,水下长度达38千米,将英国和欧洲大陆更紧密地连接起来。

    (4)造船业

    ①1978年前,中国的造船业主要是为________服务。

    ②1982年,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________市场。

  • 29、________________等成为这一时期西欧殖民者常用的卑劣手段。

     

  • 30、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具体表现在________(填序号)。

    ①美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地位的确立②苏联综合实力的增强

    ③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④欧洲列强失去主宰世界的实力

  • 31、对财富的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最终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

     

  • 32、谁设内阁?内阁的性质?职权?(P37)

  • 33、王权的加强

    (1)背景

    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____①软弱。

    ____②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表现

    ①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____③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②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 ____④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③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 34、古代印度文化:概况

    类型

    内容

    对东南亚影响

    婆罗门教

    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____和婆罗门教

    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

    5世纪时,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南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书写,其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

    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____产生了,它提倡“____”和忍耐顺从,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印度教

    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史诗《____》和《罗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约定型于2—4世纪两部史诗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艺术

    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数学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的?

  • 36、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 37、史学

    (1)《史记》出现的时间、作者、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2)《汉书》出现的时间、作者和地位是怎样的?

  • 38、概括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政治、经济、思想措施。

  • 39、汽船、轮船等发展的具体成就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