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张家界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902年,中国部分地区遭遇了瘟疫,《大公报》给予极大关注,在社会各界人士投递的稿件中出现了“微生物”等词,还有一则来函写道:“凡有害于民者,莫不出示以严禁之,卫生有术,故能疠疫潜销焉。”这表明

    A.大众传媒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

    B.近代科学的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得到传播

    C.细胞学说开始成为探究生命科学的理论基础

    D.瘟疫彻底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

  • 2、英国《权利法案》部分内容如下: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材料表明英国

    A.国王的实际统治权得到约束

    B.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C.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得以确立

    D.责任内阁被赋予相当大的权力

  • 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发生在下图所示时空的历史现象不包括(       

    A.重筑长城抵御蒙古袭扰

    B.抗击东南沿海倭寇的骚扰活动

    C.赐封渤海郡王管辖东北

    D.葡萄牙人取得了澳门的租住权

  • 4、经过15年艰苦谈判,中国于2001年签署协议,就关税等问题与相关国家达成共识。该“协议书”(       

    A.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为世界和平发展提出了中国方案

    C.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D.体现中国更深层参与经济全球化

  • 5、19世纪60年代,美国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铁路网(见图)。从中可见(       

    19世纪60年代华工参与修建的美国部分铁路

    A.工业革命的完成

    B.华工出国的初衷

    C.华工对美国工业化的贡献

    D.北美西部开发的显著成效

  • 6、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明确了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任务。此后一系列的社会群众活动蓬勃开展,说明20世纪以来(     

    A.加速社会经济发展

    B.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C.宣扬先进人物事迹

    D.增强民众文化自信

  • 7、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     

    A.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

    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C.弱势群体利益得到保障

    D.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8、元代,云南设立行省后,改变了其分裂割据的状态。汉族移民随着交通线深入云南,使得精耕细作的方式得到大规模推广。《元史•食货》记载,云南行省纳粮曾经达到277719石,远超同期辽阳。四川、陕西等行省。据此可知元代(     

    A.南北经济的差距继续扩大

    B.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趋势加强

    C.因地制宜的模式收效明显

    D.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消失

  • 9、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19世纪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     

    A.逐渐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

    B.英国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

    C.与经济基础的发展相适应

    D.巩固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 10、1816年,美国联邦政府依照国会法案建立合众国银行,抢了各州立银行的业务。不久,马里兰州议会通过一项税法,向设在该州的合众国分行征税。最后,最高法院做出判决,并推翻了马里兰州的征税法案。该事件表明,此时美国

    A.各州丧失了征税权

    B.联邦宪法的权威下降

    C.联邦制得到了巩固

    D.最高法院是权力中心

  • 11、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地名都发生了变化例如归绥(归顺、平定)改名为呼和浩特(青色之城),迪化(开导、教化)改名为乌鲁木齐(优美的牧场)。这一现象说明新中国(     

    A.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B.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C.贯彻各民族平等原则

    D.赋予少数民族自治权

  • 12、油画《巧克力》描绘了17世纪引人注意的消费体验。富有的欧洲人像阿兹特克上层社会人士一样把巧克力作为一种奢侈的饮料。他们从墨西哥进口昂贵的巧克力到西班牙、再用从中国进口的更昂贵的瓷杯来饮用。这幅作品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欧亚之间开始建立商业联系

    B.世界贸易促进饮食文化交流

    C.中国的瓷器远销至美洲大陆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

  •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有拉丁美洲的“中间道路”、印度的“混合经济”、石油输出国和农矿产资源国的发展模式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出口加工模式等。这些模式使一些国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严重缺陷。材料所述的这些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A.以各自国情状况为依托

    B.以参与经济全球化为根本宗旨

    C.以独立自主为发展前提

    D.以对外贸易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 14、如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人类历史上的古文明”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的材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是(     

    建筑艺术

    以王宫和神庙为核心的公共建筑

    时间观念

    与宗教节日和国王登基等密切相关

    宗教信仰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国王是神的化身

    来世观念

    以厚葬和追求死后复生为特征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希腊文明

  • 15、《后汉书·西域传》载:“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指中南半岛海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材料中的“大秦”是指(     

    A.波斯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 16、有学者认为, 下图大陆轴线的走向关乎农作物的传播速度和其他发明的传播。早在公元前, 农作物就从两河流域向西向东传播, 平均每年传播约0.7英里, 但墨西哥3500年前已被驯化的玉米北上美 国东部则是从公元900年开始,每年传播不到0.3英里。据此推断(       

    A.农作物在各大洲间传播

    B.欧亚文明高于非洲美洲

    C.全球已初步建立起联系

    D.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 17、宋代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突出表现为(     

    ①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②重视家世的门第观念淡化

    ③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   ④佛教盛行并且渐趋本土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物勒工名”制度始于春秋时期,它是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唐律疏议》中明文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这说明“物勒工名”制度(       

    A.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重要体现

    B.是手工业高度发达下的产物

    C.从侧面反映了古代工匠精神

    D.提升了民营手工业生产效率

  • 19、据资料统计,1951年,英国的社会福利开支占政府总支出的36%,但197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53%,这说明英国社会福利开支的增多

    A.调节了收入不均现象

    B.提高了社会的就业率

    C.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D.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

  • 20、明朝政府“优礼师儒,教官擢给事、御史”等职,如洪武十五年朝廷以“上海县儒学训导顾彧为户部左侍郎”。其举措旨在(     

    A.推广学校教育

    B.弘扬儒家思想

    C.稳定社会秩序

    D.服务现实政治

  • 21、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全族的大宗。”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同构

    B.封邦建国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

  • 22、战国时期,一系列的变革、变法都和持续的战争状态有关。为了不被打败,各国需要新的统治方式。君主们纷纷放弃使用世卿世禄的贵族,选拔有能力的士人做官员,官僚制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统治者加强专制集权的要求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

    C.专制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强化

    D.各国统治者都主张变法

  • 23、王国维是研究甲骨文的早期重要学者,主要贡献在于运用甲骨文重新考释(考证、解释)商代历史,解决了商代历史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传世文献中关于商王世系的记载主要在《史记·殷本纪》中,王国维将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王国维运用甲骨文中出现的商代先公先王与《史记·殷本纪》作比较,以甲骨文为标准,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的一些错误。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A.考古史料与文献史料互证可以提高史料的可信度

    B.文献史料只有通过考古发现才能证明它的真实性

    C.文献史料只要来源可靠就是真实的且不需要甄别

    D.二重证据法是历史学家进行史学研究的唯一方法

  • 24、“作为一种历史趋势,信息时代的支配性功能与过程日益以网络组织起来。网络建构了我们社会的新社会形态,而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地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据此可知,作者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     

    A.网络化特征

    B.智能化特征

    C.海量化特征

    D.数字化特征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时空的记忆人类历史是在一定时空中演绎的。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字母填入填入正确的位置。

    历史事件

    位置

    (字母)

    ①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硝烟

    (1)

    ②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2)

    ③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

    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4)

    ⑤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

    (5)

     

  • 26、电视的地位

    电视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使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悄然改变,并对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27、知识点

    角度

    区域

    表现

    影响

    货币

    中国

    商朝用______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1)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_____________的象征。

    (2)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_________转化。

    古埃及

    公元前11世纪,开始用_______________作货币。

    小亚细亚

    公元前8-前7世纪,出现了____________

    信贷

    世界

    (1)公元前22-前21世纪,_____________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

    (2)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___________。(3)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__________的雏形。

    中国

    《周礼》

    已经有了____________的记载。

    春秋时期

    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出现了货币信贷。

    唐朝

    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_________”。

    宋代

    ______、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了不少汇兑业务。

    明朝中期

    ______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

    清朝

    除传统借贷关系外,__________显著发展,出现本票性质的庄票。

    契约

    古代世界

    (1)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广泛使用契约并受到________保护。

    (2)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___________时期,人们已经使用契约。

    古代中国

    (1) ___________时期:出现了契约.

    (2)汉朝以后:凡是涉及_____________和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3)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________

  • 28、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________代表组成代表机关,________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________制度和组织形式。

  • 29、主要成就:

    (1) 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新动力,人类进入“____________”。

    (2)________的创制和应用,______________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

    (3)_________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人们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__________化工业获得发展。

    (4)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______、纺织、采煤、_______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 30、16世纪:葡萄牙将________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________________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________

  • 31、背景

    (1)中国的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⑧_____年,袁隆平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 32、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沿革

    (1)社会救济

    汉朝

    建立__________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

    隋唐

    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预防荒年,还鼓励民间自置__________,令各州百姓在收获时按贫富分三等出粮,于当地造仓积蓄。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

    宋朝以后

    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宗族通过设立__________、义学、__________、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

    明清时期

    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慈善机构

    (2)优抚:中国古代一直有优抚老弱贫苦等弱势群体的传统,尊敬与赡养老人,保障鳏寡孤独的生活。

  • 33、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______________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

  • 3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2)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经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1688年,发生________,革命成果获得巩固。。

    (3)成果:________

    ①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②1701年又通过________,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4)意义: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西方居住理念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发生了哪些变化?

  • 36、概述第一次工业革命首选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 37、唐朝的地方制度是如何演变的?

  • 38、试述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的努力

  • 39、城市化进程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