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承德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凶悍——______   惊惶——______   高傲——______

    残暴——______   提高——______   鄙夷——______

  • 2、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1.“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__

    2.“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_画,第8画名称是__________

  • 3、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规范、美观。

    méi guī   

    yān hóu   

    dù juān   

    zhāi fàn   

    biān fú   

    xī shēng   

    piāo yì   

    yuǎn jǐng   

    kā fēi    

    wú gōng   

     

     

  • 4、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抬着头,挺起胸,形容勇敢坚定,视死如归。       ( )

    2.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文中指战士们的喊杀声很大。     ( )

    3.天和地都在动摇,形容气势猛烈。       ( )

  • 5、看拼音写词语。

    jù jué   shī xíng   zhǎn xīn   sù rán qǐ jì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yí mín   nǐ dìng   juàn liàn   qíng bù zì jī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鉴赏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天祥是   朝的爱国诗人,《过零丁洋》的体裁是   诗。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千古名句,你能从中品读出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答:

    (3)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

    注释: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 7、对比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

    渭城朝雨渑轻尘, 千里黄云白日曛,

    客舍青青柳色新。 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下谁人不识君?

    1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新: ________   ①柳叶格外清新  ②新种的柳树

    故人:_______   ①故乡的人   ②老朋友

    2《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中“____”字表明了酒已经劝了多次,喝了多杯。“劝”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_______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从“____”可以看出来。《别董大》中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从“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牵挂担忧的感情。

    B.《别董大》情感豪迈、乐观;《送元二使安西》则情感凄凉、哀婉。

    C.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D.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 8、阅读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完成练习。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送元二使安西》是____(朝代)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__________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______诗。

    【3】诗的前两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_____”,送别的时间“______”,送别时的环境“________”,这样的环境烘托出与朋友之间的____________

    【4】诗的后两句中,一个“_____”字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秋之神韵

      我爱秋。不只爱它令人赞美的硕果,不只爱它奉献一生的落叶,我最爱它令人神往的神韵。

      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冬的冷漠;犹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戛然而止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逸划过夜空的流星„„

      秋天是清爽的。头上是高阔的天空,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大地,处处有成熟的金黄,恬静的小街道。风中飘洒黄叶的飒飒声,与清澈见底欢愉跳跃的小溪轻声伴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与洒脱。

      秋天是热情的。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振作起来了。学生们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学年;年轻人也兴高采烈地于重阳远眺,一个个步履轻快,神采飞扬,他们

    又有了新的期待。 秋天是真诚的。一阵秋风,吹散了平日的虚伪与私心,人们胸怀坦荡,以诚相待。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

      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噢,秋之高洁,我钦佩你;秋之潇洒,我欣赏

    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戛然而止_____ 硕果_____ 伴和_____ 步履______ 雕琢______

    2把文中画“_____”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3在作者眼中,春天的特点是_________,

    夏天的特点是__________

    冬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把秋天分别比喻成了________________

    5“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一句里的“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段)话,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认为秋天是清爽的、热情的、真诚的。

    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仿照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寂静的除夕夜

    每当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并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个工分。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她有个怪癖,平时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一早要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来年好运的预兆。心力交瘁的姥姥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地发作,我实在是怕了。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他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面对即将来临的灾难。先是将乡亲们偷偷援助的家什一一转移到母亲够不着的地方,然后让年幼的我上床休息,他们四人则和衣而坐,围着小火炉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那一夜好长好长,躺在被窝里的我怎么也睡不着。只听姥姥轻声吩咐8岁的二姐守前门, 11岁的哥哥守后门,她和大姐则设法招架母亲,二姐和哥哥的任务是坚决别让母亲跑出屋。

    那一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始终未曾响起,整个村庄鸦雀无声。好心的人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也没放鞭炮。

    以后的日子好过得多,被判刑15年的父亲只关了一年便得以平反昭雪。父亲出狱前母亲奇迹般康复了。再后来政府又补发了父亲的工资,并将我们全家迁居城镇,就此我们告别了那一方乡土,告别了那些善良的人们。

    20年过去了,岁月的流水冲淡了许多记忆,但是,那个寂静的除夕夜却令我永生难忘,乡亲们善良的义举时时感染着我。熟识的人都说我特富同情心,那是因为我被乡亲们关爱过。我深深懂得,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

    1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这天的习俗是(  )

    A. 放烟火祭祖   B. 吃年夜饭

    C. 放鞭炮敬拜祖先   D. 守岁

    2母亲发疯的根本原因是(  )

    A. 家族遗传   B. 看见人流泪

    C. 听到鞭炮声   D. 父亲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3下列对本文记叙要素和记叙顺序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事件发生在20年前的那个寂静的除夕夜,地点是在我们家当时居住的那个村庄。

    B. 本文写的人物是的一家及众乡亲。

    C. 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文革爸带来的灾难。

    D. 全文记叙的顺序是倒叙。

    4阅读全文,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 善良的内心产生的行动,能给受创伤者以慰藉

    B. 20年前的除夕夜,“居住的村庄的乡亲为了不触发母亲的病痛在除夕夜没放鞭炮。

    C. 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

    D. 20年前突如其来的灾难给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5文章第④段画线句中的灾难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用较多笔墨记叙了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人说春节应该是热闹的,文章以《寂静的除夕夜》为题不好,你认为呢?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①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②“有什么事就说吧。”

    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④马市长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说:“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⑤“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⑥“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⑦“就是您老人家呀!”

    ⑧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1这篇文章的顺序被打乱了,请将正确的顺序按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变”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________

    4文中第⑤段中的“这”的含义是:

    (1)________

    (2)________

  • 12、寻找幸运的花瓣儿

    那天,你猛然间问我:丁香有几个花瓣儿?我(zhènɡ)在那儿,一时竟回答不上来。

    放学以后,我从丁香树旁边走过,只匆匆看了两眼,原来是四个花瓣儿呀! 可是,有一天,你忽然又说: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

    于是,那天放学以后,我去了街心花园,希望能找到一朵五瓣儿丁香。夕阳西下,借着落日余晖,我仔细寻找。最后,暮色吞没了那些娇小的花朵,我没能找到。

    第二天,我起得比平日早,又来到那一排丁香树下。趁着晨光,我又在寻找幸运花瓣儿了。我一直找了很久,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悻悻(xìnɡ)离去。

    在跑向学校的路上,我忽然意识到:你该不是搞恶作剧,故意(kuānɡ)我吧?是不是在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不存在什么五瓣丁香?

    谁知,我刚迈进教室,你就将丁香举到我眼前,说:“你看,五瓣儿丁香。我没诓你吧!”

    我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兴奋不已。真的,五瓣儿丁香!

    那天的课,我常走神儿,我老是想:我也要找到幸运花瓣儿!放学后,我径直奔向那片园林。那里的丁香林繁花似锦,一树树的丁香花让人目不暇接,有不少赏花的人在那里驻足欣赏。

    我必须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这样才能看清它。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许多人见我这赏花的姿势,都很诧异。

    一朵一朵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闪过:“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蜜蜂的嗡嗡声,我也没听到。我只是在寻找着五瓣儿丁香。“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我几乎要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了。

    忽然,我发现了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花。最初,我只是看到它的花瓣儿不是十字形,而是更密集。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我不禁大喊一声。

    此时,我突然问自己:我将得到什么幸运呢?我一时竟感到很茫然。我回味着这几天乐此不疲地寻找,又回味着找到时的惊喜,这些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哦,我的幸运不就是源于一个新发现而带来的快乐吗?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带拼音的三个词语意思。

    在那儿( ) 悻悻离去( ) 我( )

    (2) 选择最佳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总共几次去街心公园寻找五瓣儿丁香?………………………( )

    A1 B2 C3 D4

    划线部分是写我怎样看花的,我这样做是因为………………………( )

    A.这样做能更好地欣赏花朵 B.这样赏花不会被蜜蜂叮着

    C.我不是在赏花,我是在找花 D.我希望有五瓣儿丁香掉下来。

    ③“为什么一定要寻找五瓣丁香?……………………………………( )

    A.因为五瓣儿丁香很稀奇 B.为了得到幸运

    C.为了证明世界上没有五瓣儿丁香 D.同学找得到,我也找得到

    (3)用 划出一处心理描写的句子,用 划出一处环境描写的句子。

    (4)仔细默读第10自然段,作者两次写道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这样反复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5)小作者得到的是什么幸运?请你结合短文的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6)请用简短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 13、   乌鸦不明白,百灵鸟为什么能够唱出那么动听的歌声。乌鸦想:我要是能像百灵鸟那样有一副天生的嗓子,那该有多好呀!

    可乌鸦想了一天又一天,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只好去找百灵鸟请教,求百灵鸟帮它达到目的。百灵鸟告诉乌鸦:“要想有一副好嗓子,唱出美妙的歌,得每天清晨起得早的,不管是春夏秋冬,都要坚持,这样长期不断地练下去,一定会成功。”

    乌鸦没听完百灵鸟的话,就迅速飞走了。

    害怕困难的人,什么也不会得到。

    1百灵鸟能唱出动听的歌,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义词。

    坚持________  美妙________  成功________  迅速________

    3乌鸦会有像百灵鸟那样的好嗓子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毒胶囊有多毒?

    ①自央视曝光毒胶囊事件以来,不少人都开始谈药色变。药用胶囊是一种药品辅料,主要是供给药厂用于生产各种胶囊类药品。某些企业用生石灰浸渍膨胀、工业强酸强碱中和脱色等手段清洗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制成毒胶囊,流向药品企业。

    ②那么,这种胶囊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危害呢?它的毒到底有多毒?

    ③经检测,药品胶囊中的铬含量严重超标。胶囊之所以胶囊中会发生铬超标,是因为黑心企业在制作胶囊时,用工业明胶代替了药用明胶。合格的药用明胶所用的猪皮和牛皮应是未经铬盐鞣制或未经有害金属污染的制革生皮或新鲜皮、冷冻皮。而制革厂的边角料只能用来生产工业明胶。

    ④铬是一种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ⅥB族,常见化合价为+3+6+2,其中三价和六价化合物较常见。三价铬,就是用来鞣制的铬,它是阳离子,带三个正电荷。而六价铬就是如今臭名昭著的毒素了。它和氧原子抱着一起形成原子团,以铬酸根的形式存在。六价铬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有致癌性,急性毒性剂量范围在50-150微克/千克。即使在皮革行业中,六价铬也是人见人厌的化学物质。各国对皮革中的六价铬含量都有明确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201法令规定,皮革中不得含有六价铬。

    准确评估工业明胶的健康风险比较困难,原因有两个,第一,鞣制虽然使用的是三价铬,但是工业用鞣制试剂并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第二,毒性较小,三价铬和毒性剧烈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2010年,河北大学科研人员的市场调查结果表明,15个添加了明胶的食品样品中,有13个超过2毫克/千克的标准,其中10个超过了100毫克/千克。毫无疑问,这些市场上的食品样品中添加的都是工业明胶。

    ⑥了解了工业明胶制作胶囊的危害性后,我们需要理性面对问题,置之不理和谈药色变都是不可取的。

    ⑦网上有传言说,摄入14ppmppm即百万分之一)的铬就会造成基因突变,这是对文献的误读。相关文献中所述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不等于突变。另外,该传言也把总铬和六价铬混为一谈了。总之,吃铬超标的胶囊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并不会像传言中那样发生基因突变。

    当然,既然发现了问题,我们就需要知道如何鉴别毒胶囊。首先,药用明胶和食用明胶一般为无色或淡黄色,而工业明胶颜色深,厂家会多加着色剂以掩饰杂质,所以颜色越鲜艳的胶囊越有可能是工业明胶制成的;其次,一般工业明胶杂质多,可能含有淀粉等非明胶成分,所以胶囊一捏易碎;再次,用工业明胶做的胶囊质量和工艺相对较差、胶囊口比较松,容易拧开。

    面对毒胶囊问题,我们无需恐慌,只要理性对待,即可很好地避免再受侵害。

    (注)1.鞣(rou)制:用鞣料加工兽皮、制成皮革。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六价铬是人见人厌的化学元素,它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容易致癌,对皮革中六价铬的含量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

    B. 某些企业将皮革废料通过生石灰浸渍膨胀等手段处理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以替代药用明胶。

    C. 毒胶囊的毒性难以检测,原因是工业用鞣制试剂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以及三价铬和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

    D. 本文条理清楚,先介绍毒胶囊的由来,接着说明其危害,最后教给人们辨别的方法。语言简明、准确。

    2阅读选文第⑧段,说说如何鉴别毒胶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胶囊类药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木兰爹的年纪大了,弟弟还小。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的武艺好,一定能得胜归来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花将军英俊威武,怎么可能是女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照样子,发挥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1)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___________

    (2)教室里真安静啊,静得________

    (3)他的生活过得很不好,________

    (4)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_________

    (5)我很饿,饿得___________

  • 17、句型练习。(4分)

    (1)托德刻薄地说: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修改病句: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 18、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春天难道不美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我学习不努力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难道不好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将句子改成直述句。

    1.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叫我到隔壁 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用“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展示。

    冰心老人曾说:“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你的童年有过哪些奇妙的幻想?你又为这些奇妙的幻想有过怎样的行动?现在回想起来又是怎样一种感受?请围绕“童年的奇思妙想”写一篇习作。

    要求:叙事完整,条理清晰,感情真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