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口语交际需要,下列应对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李老师在办公室接待一个学生的父亲,那位父亲抱怨在家里不敢抽烟,又试探地问在此能否抽烟,李老师巧妙地拒绝道:
A.您看,这里写着“禁止吸烟”!
B.唉,您真是损人害己啊!
C.先生,您就像在家里一样好了!
D.先生,您的控制能力不太好啊!
2、“雄浑”的近义词是( )
A.薄弱
B.雄伟
C.浑浊
3、下列汉字起笔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门 龙 必 为
B.月 文 长 丸
C.书 司 民 君
D.至 革 在 成
4、《古诗词三首》
(1)草铺横野六七里,______________。归来饱饭黄昏后,______________。
(2)一叶渔船两小童,______________。怪生无雨都张伞,______________。
(3)《清平乐·村居》(宋)_____ ______________,溪上青青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牛犊( ) 镶嵌( ) 牲畜( ) 膘肥体壮( )
呼噜( ) 飞驰( ) 公爵( ) 辽阔无垠( )
6、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我知道。我会写出作者和书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7、比一比,组词语。
扉(________) 屐(________)
扇(________) 履(________)
8、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例:郎中(医生)
客官(__________) 印信(__________) 伙计(__________)
掌柜(__________) 客舍(__________) 钱铺(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顾茅庐
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一天,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诸葛亮住的茅草屋,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我家先生行踪不定,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回到驻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叫人立即备马,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岗,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快快而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张飞满口答应。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好长时间不见动静,便走进门来。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忙答礼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国家大事。
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
【1】读句子,猜测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岗,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怏怏而回: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
谒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节选内容,写出关羽、张飞跟随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心情。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
【3】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①文章最明显的表达特色是什么(______)
A.心理描写 B.外貌描写 C.语言描写 D.神态描写
②刘备前两次都没能见到诸葛亮,第三次在长时间等待诸葛亮午觉睡醒后才见到。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______)
A.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 B.曲折的情节耐人寻味。
C.突出诸葛亮爱摆架子。 D.表现刘备害怕诸葛亮。
【4】读张飞说的话体会其表达效果。然后选择一句,把体会到的感受写下来。
①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
②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
_______________
【5】列举刘备诚意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的行为,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
【6】同为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司马懿这样评价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也!”“亮虑多决少”。那么,你认为诸葛亮故意两次不见刘备的做法合适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鲁智深告别长老,背上包裹,挎了戒刀,提了禅杖,随同两个和尚来到酸枣门外的菜园。
菜园附近有二三十个赌博成性的无赖,经常到园里偷菜,听说来了新人接管菜园,就打算给他个下马威。鲁智深走进菜园想巡视一下,那二三十个无赖拿着果盒、酒礼,嬉皮笑脸地走过来,说:“听说来了新住持,我们前来祝贺。”鲁智深不知是计,随他们走到粪池边来。无赖中有两个为首的,一个叫过街鼠张三,一个叫青草蛇李四,他们带着一群喽啰跪拜说:“俺特来为师父作贺!”鲁智深让他们进房坐,他们执意不肯,只等鲁智深上前来扶,他们好照计行事。①鲁智深粗中有细,心里早就怀疑,心想:“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我?这倒是虎口拔牙!”鲁智深大步走上前去,那张三、李四便说:“参拜师父!”说着便向前去,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鲁智深不等他俩沾身,早飞起右脚,腾地把李四踢下粪坑;张三正想跑,鲁智深又飞起左脚,将他也踢了下去。后边那二三十个无赖惊得目瞪口呆,正想逃,忽听鲁智深一声吼:“不许动,谁走我就让谁下去!”小喽啰们都不敢动弹了。这时张三、李四从粪坑里探出头来,两人一身臭屎,头发上爬满蛆虫,哆嗦着向鲁智深求饶。②鲁智深哈哈大笑道:“罢了,罢了!饶了你等。你们快把这俩个拉出来去洗洗。”
没多久,张三李四收拾干净后在鲁智深面前长跪不起,要认鲁智深为师父。鲁智深说:“你们这二三十人算得了什么,就是千军万马,俺也敢杀进杀出。”这帮无赖连连称是,拜谢了鲁智深便回家去了。
第二天,这帮无赖买了酒宴请鲁智深。正喝得高兴,忽听有乌鸦哇哇地叫,大家都齐声说:“老鸦叫,祸来到。”鲁智深问:“为什么要这么说?”一个种地僧人笑着说:“都是因为墙角边杨柳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鸦窝,一群老鸦每天从早叫到晚。”众人纷纷说:“搬个梯子把它拆了算了。”大家一边说一边走了出来,鲁智深也跟着到外面去看,果然杨柳树上有个老鸦窝。
大家抬头望着那老鸦窝,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如何上树拆窝。③只见鲁智深走到树前,上下打量了一下,脱了衣服,弯下身子,右手在下,左手搂住树干,把腰只一挺,那棵大树便被连根拔起。
那众无赖见了,佩服得拜倒在地,惊叹不已:“师父不是凡人,是真罗汉,如果没有千万斤的力气,怎能拔得起这杨柳?”
【1】把短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短文记叙了鲁智深来到菜园后,先是______,接着第二天______,让众无赖佩服得拜倒在地。
【2】选择。(单选)
①联系上下文猜猜,“他们带着一群喽啰跪拜”“小喽啰们都不敢动弹了”中,“喽啰”的意思是(______)
A.张三、李四带的礼品B.张三、李四用的武器C.张三、李四带领的手下们
②文中有三处画线语句,其中对鲁智深的语言描写是(______),动作描写是(______),心理活动描写是(______)
A.第①处 B.第②处 C.第③处
③读最后一处画线语句,联系上下文思考,这句描写主要表现了鲁智深怎样的特点(______)
A.幽默风趣 B.力大无比 C.卖弄炫耀
【3】你喜欢文中鲁智深这个人物吗?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 哪儿很快地生根发
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这段话中爸爸不仅描写了白杨树的_________特点,还表现了白杨树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
哪儿……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管……不管……不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为什么会由微笑变得严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们跟着月亮走吧
那年我 12 岁。那是家里很不顺的一年,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祖父去世、父亲受伤、哥哥因偷铁被抓要交罚款……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的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母亲把亲成朋友甚至邻居家蹚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金。毕竟偷盗数额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思过。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吸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也是寻思着给弟弟妹妹们买点儿好吃的吗?
“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 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里好好反省反省吧。”
那晚的月光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
歇脚的当口儿,我看见母亲对着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对上苍许着愿望,又仿佛是在向无边的黑夜倾诉着憋闷和委屈,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可是她坚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乌云一层一层压过来,有些让人室息。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一下窜出来!一缕一缕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并催促我说,快,咱就一直跟着月亮走。
人生是由各种烦恼的碎片组合而成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拼接的过程。人生中那些艰难之事,于我早已不再新鲜。每每历经苦之风暴来袭,我都不会选择躲闪,而是勇敢地扎进去。我记住了母亲的那句话,也相信乌云总有散开的时候,月亮出现,一切就都有了转机和希望。
跟着月亮走吧。
【1】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短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并简单写一写它的妙处。
【3】短文塑造了一个_______的母亲的形象。
【4】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不留余地的狼
①有一天,狼发现山脚下有个大洞,各种动物由此通过。狼非常高兴,它想: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各种猎物。于是,它堵上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来送死。
②第一天,来了一只羊。狼追上前去,羊拼命地逃。突然,羊找到一个可以逃生的小偏洞,仓皇逃窜。狼 地堵上那个小洞,心想,再也不会 了吧?
③第二天,来了一只兔子。狼奋力追捕,结果,兔子从洞侧面的更小一点的洞口逃生。于是,狼把类似大小的洞全堵上。狼心想,这下万无一失,别说羊、兔子,就连鸡、鸭等小动物也都跑不了。
④第三天,来了一只小松鼠。狼飞奔过去,追得松鼠上蹿下跳。最终,松鼠从洞顶上的一个口儿跑掉了。狼非常气愤,于是,它堵塞了山洞里所有的窟窿,把整个山洞堵得 。狼自己非常得意。
⑤第四天,来了一只老虎。狼吓坏了,拔腿就跑。老虎 。狼在山洞里跑来跑去,由于没有出口,无法逃脱,最终,被老虎吃掉了。
【1】读文章第①-⑤自然段,选择下面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穷追不舍 功败垂成 气急败坏 水泄不通
【2】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并回答问题。
日期 | 遇到的动物 | 结果 | 狼的做法 |
第一天 | 羊 | 羊从小偏洞逃生 | 堵上小洞 |
第二天 | ___ | ____ | ____ |
第三天 | ___ | ___ | ____ |
第四天 | ____ | ___ |
|
从第一天到第三天,狼遇到的动物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联系文章内容,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狼?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各界人士看法不一。请你选择与人物各自身份相符合的看法,连一连,并写一写你的看法。
哲学家 破坏原生态及其平衡者必自食其果。
环境学家 不留种子就会绝种绝收。
经济学家 一网打尽,下一网打什么。
渔民 预算和计划都要留有余地。
农民 绝对化意味着谬误。
我的看法是:
14、阅读理解。
春秋时期,齐景公放荡无度,喜欢玩鸟打猎,并派烛邹来专管看鸟。一天,鸟全都飞跑了,齐景公大怒,要下令杀烛邹。这时,大臣晏子闻讯赶到,他看到齐景公正在气头上,怒不可遏,便请求齐景公允许他在众人之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他死个明白,以服众人之心。齐景公答应了。
于是,晏子便对烛邹怒目而视,大声地斥责道:“烛邹,你为君王管鸟,却把鸟丢了。这是你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而杀人,这是你的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鸟轻人,这是第三大罪状。以此三罪,你是死有余辜(gū)。
说罢,晏子请求齐景公把烛邹杀掉。此时,齐景公早已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转怒为愧,挥手说:“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
【1】根据你的理解,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写出文中整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子是怎样巧妙地解救烛邹的?如果晏子直接请求齐景公不杀烛邹,结果会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一读,再填空。
“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句中的“我”指的是______,“你”指的是______,“我”已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1】这段话采用了________的结构,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多选)。
A.排比 B.比喻 C.拟人 D.夸张
【2】仿照上面语段的写法,根据提示写一写。
在班干部中,________的工作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家乡的小河
①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②小河是娴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小河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獜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中飘扬的七彩绸。
③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④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自己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
⑤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又一阵风来,倒映在水中的两岸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⑥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她照镜子。这时,寒风肆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xī)窸窣窣(sū)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更挣、更清。
⑦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给文中词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轻掩 ①遮盖;②关;③乘人不备。_____
凝固 ①结实,牢固;②坚硬;③坚决地;④本来。_____
【2】短文第③—⑥段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读第②段,用“ ”画出描写小河静态的部分;用“﹏﹏﹏”画出描写小河动态的部分。这样动静结合的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文中多处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哪句话让你印象深刻?请写下来并说明理由。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中的小片段,完成题目。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吓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 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1】我能概括:从“吾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句子中,我知道了成语故事( )的出处。
【2】我会解释:
①有甚紧事情( ) ②以鞭虚指( )
③又值煮酒正熟( ) ④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
【3】我会填:
丞相曹操邀请玄德煮酒赏青梅,玄德心情跌宕起伏,请仔细阅读,完成玄德心理变化图。(可从文中找关键词,也可自己概括。)
【4】我会评价:
结合片段,谈谈你对玄德这个人物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短文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本段的中心句,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用选段中( )这个四字词语来概括。
【3】“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是为了表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下面选项中不能直接体现船夫驾驶技术好的一个选项是( )
A.行船速度极快,他操纵自如。
B.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
C.拥挤时,他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D.我们的眼睛不知看哪一处好。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请写出下列人物特点。
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才干——_____ 妒忌——_____
推却——_____ 惩罚——_____
【3】周瑜给诸葛亮造箭的时间是“十天”,为什么诸葛亮只要“三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但为什么周瑜还要摆设酒席招待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2)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改为“把”子句)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改为转述句)
22、按要求改写句子。(7分)
(1)谁不知道这是风车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的精神之树。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黄道婆创造出了更先进的纺织工具。(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老人喂海鸥。(扩句)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珍珠鸟在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冬不拉牺牲了。冬不拉活在哈萨克人心中。(加上关联词合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把我的世界写给你看!(25分)
你一定也会有神奇的梦想吧!是想拥有一个万能机器人替你分忧解难,还是想长有一双翅膀在宇宙中自由飞翔……请以“假如我有 ”为题,把所想的内容写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