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的“陷”与“于物无不陷也”中的“陷”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陷到泥里 B.两眼深陷 C.弥补缺陷 D.无不陷之矛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揪住(qiū) 扳动(bān) 鹐架(qiān) 轰然(hōng)
B.揩眼泪(kǎi) 颧骨(quán) 诈骗(zhà) 模样(mó)
C.伤疤(bā) 监生(jiān) 蘸粉(zhān) 露馅儿(xiàn)
D.脚腕(wàn) 铸造(zhù) 吐痰(tán) 刷浆(jiāng)
3、下列四组词语中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
A.改进工作 改善生活 改正错误
B.承认错误 理由充分 猴性顽劣
C.收拾残局 提供通道 增强收入
D.放飞风筝 欣赏月亮 浇灌花朵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____)然大(____) 曲(____)和(____) (____)连忘(____)
苟延(______) (______)共赏 (____)高(____)烈
(______)磨去 (______)三夜 (______)不响
1.骆驼在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______),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2.骆驼在沙漠里走上(______)都不喝一口水。
3.看到如此美好的风景,我们都(______)了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 )( )起敬 一针( )( )一 声( )( )
情不( )( ) 神( )妙( ) 抓( )挠( )
1.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的词是___。与“不屑一顾”意思相反的词是___。
2.请用下面的词语开头完成成语接龙。
一针( )( )→_____→_____→_______
3.任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
6、填量词
一_____比赛 三____比赛 一____马
一______枪 一____锣响 一____猴子
二十来____水手 一____横木
7、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约定——(_____) 依次——(_____) 显然——(_____) 放肆——(_____)
反义词:轻蔑——(_____) 放肆——(_____) 灵巧——(_____) 勇敢——(_____)
8、读一读,填一填。
1.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2.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____。
3.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________。
4.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6.爱国是什么?爱国是王昌龄《从军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爱国是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殷切期盼;爱国也蕴含在戍边将士“青山处处埋忠骨,____________”的铮铮誓言中。
9、课外阅读
空城计
街亭失守以后,诸葛亮一面命关兴、张苞领人马到武功山埋伏作为疑兵,一面派张翼带兵去修理剑阁,平整回川的道路,又秘密传令,叫全军暗暗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诸葛亮调兵遣将,先带领五千兵马去西城运粮送草。忽然飞马送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大军十五万朝西城这边蜂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的五千兵马,已分了一半去搬粮草,只剩下二千五百兵马留在城中,众文官听到这个消息,都吓得脸色发白。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诸葛亮知道想走也来不及了,就对手下的人说:“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于是连忙传令下去,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却把四面城门大开,每一个城门,用三十个军士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可乱动。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童子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司马懿前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便下令停止行进,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弹琴。左面的童子手捧宝剑,右面的童子手拿塵尾。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回到军中,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锋,前军改作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或许诸葛亮没兵,故意作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就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你等怎能知道!”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起来。众官无不惊奇,便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军到来,见了丞相,为何退得这样快?”诸葛亮说:“他料定我平生谨慎,决不冒险,见了如此模样,便怀疑会有埋伏,所以很快退走。我并非想要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才决定如此。我们只有二千五百兵马,如果放弃城池逃走,必不能跑远,岂不被司马懿捉住?现在他们一定从北边的小路退走,我已让关兴、张苞在那里等候迎敌。”部下听了,都十分佩服。接着,诸葛亮下令叫西城百姓随军退往汉中,大队人马立即动身。不久,天水、安定、南安三郡的军民也陆续赶来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谨慎——_____ 料定——_____ 倘若——_____ 计策——_____
【2】文中两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分析这两次“笑”的不同内涵。
(1)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弹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摆“空城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导致“空城计”成功的因素至少有两个,请具体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
三国演义(节选)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曹操。曹操笑着说:“你在家做大事啊!”吓得玄德面如土色。曹操拉着玄德的手,走到后园,说:“玄德学习园艺不容易啊!”玄德听了才放心,回答说:“没事消遣罢了。”曹操说:“刚才看见树枝上梅子青青,忽然想起去年去征讨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们都口渴;我心生一计,用鞭虚指说:‘前面有梅林。’军士听了这句话,嘴里都生出唾沫,才不渴。现在看见这梅子,觉得不可不赏。又当酒正煮熟,所以邀请使君来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经设好杯盘:盘里放置着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然乌云滚滚,骤雨将至。随从遥指天外的龙挂,曹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曹操说:“使君知道龙的变化吗?”玄德说:“愿闻其详。”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经常在外游历,一定知道当世英雄。请说说看。”玄德说:“我见识浅薄,怎么认得出谁是英雄呢?”曹操说:“不要太谦虚啦。”玄德说:“备得到陛下的恩宠和庇护,得以在朝为官。天下的英雄,实在是没有见到过啊。”曹操说:“既然没有见到过,那也听过他的名声吧。”玄德说:“淮南的袁术,兵粮足备,能称为英雄?”曹操笑说:“袁术不过已经是坟墓里的枯骨,吾早晚都会抓住他的!”玄德说:“河北的袁绍,连续四代做到三公职位,家门中有很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能称为英雄?”曹操笑说:“袁绍这个人色厉胆薄,好计谋却没有决断;干大事却爱惜性命,看见小利却不顾性命,不是英雄。”玄德说:“有一个人,人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能称为英雄吗?”曹操说:“刘表虚名无实,不是英雄。”玄德说:“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是个英雄吗?”曹操说:“孙策借着父亲的威名,不是英雄。”玄德说:“益州刘季玉,能称为英雄吗?”曹操说:“刘璋虽然是宗室(就是皇亲),却只能是守家产的狗而已,怎么能称作英雄呢!”玄德说:“那张绣、张鲁、韩遂等人又怎么样?”曹操鼓掌大笑说:“这些碌碌无为的人,何足挂齿!”玄德说:“除此之外,我实在是不知道了呀。”曹操说:“能叫作英雄的人,应该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玄德问:“那谁能被称为英雄?”曹操用手指指玄德,然后又指向自己,说:“现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使君和我(曹操)两人而已!”玄德听到这句话,吃了一惊,手里拿的筷子和勺子都不禁掉在地上。
这时正好大雨倾盆而下,雷声大作。玄德才从容地低头拿起筷子和勺子说:“因为打雷被吓到了,才会这样(指筷子和勺子掉在地上)。”曹操笑着说:“大丈夫也怕打雷吗?”玄德说:“圣人听到刮风打雷也会变脸色,何况我怎么能不怕呢?”将听到刚才的话才掉了筷子和勺子的缘故轻轻地掩饰了过去。曹操才不怀疑玄德。
【1】这个故事选自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作者是______,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和______。
【2】根据名著阅读经验,在横线上填上人名,补充完整人物关系图。
【3】第一自然段画线句子讲到了一个成语的出处,这个成语是____。
【4】曹操心中的英雄标准是什么?
________
【5】第二自然段画线句子是人物的___和___描写,写出了玄德当时_______。
【6】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曹操和刘备分别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
11、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从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
【2】跟我学(照样子,写词语)。
(1)一罐一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默无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文字是对牧场的 ( )。
A.动态描写
B.静态描写
【4】“真正的荷兰”主要表现在( )。
A.挤奶的人十分认真
B.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C.夜晚的宁静
【5】用“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6】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中的小片段,完成题目。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吓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 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1】我能概括:从“吾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句子中,我知道了成语故事( )的出处。
【2】我会解释:
①有甚紧事情( ) ②以鞭虚指( )
③又值煮酒正熟( ) ④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
【3】我会填:
丞相曹操邀请玄德煮酒赏青梅,玄德心情跌宕起伏,请仔细阅读,完成玄德心理变化图。(可从文中找关键词,也可自己概括。)
【4】我会评价:
结合片段,谈谈你对玄德这个人物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段落,再按要求完成习题。
威尼斯的小艇(片段)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段落中加点的词语不能说明( )
A.船夫驾驶小艇得心应手
B.威尼斯的小艇行动灵活
C.乘小艇的人感觉不舒服
D.河道中来往的船只很多
【2】段落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乘客的感受是为了表现( )
A.周围的建筑物美 B.乘客没看到景物 C.河道总是很拥挤 D.船夫驾驶技术好
14、穷人的自尊
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书,我们便住在这所学校里。这天,一个女学生来敲门,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从眉目上看,(显然、竟然)是女学生的父亲。进得屋来,父女俩拘谨地坐下。他们并没有什么事,只是父亲特地骑自行车从八十多里以外的家来看看读高中的女儿。顺便来瞅瞅老师 父亲说 农村没什么鲜货 只拿了十几个新下的鸡蛋 说着 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的往外掏 布兜里装了很多糠,裹了十几个鸡蛋。显然他做得很(细心、精心),生怕鸡蛋被挤破。
我提议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吃 父女俩一脸(害怕、惶恐) 死活不肯 被我用老师的尊严才 震慑 住 吃饺子时 父女俩(依然、居然)拘束 但很高兴
送走女学生和她父亲,丈夫一脸诧异。他惊奇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何为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
望着丈夫不解的眼神,我微微一笑,讲述了20年前自己经历的一件事。
在我10岁那年的夏天,父亲要给外地的叔叔打一个电话。天黑了,我跟在父亲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去10里以外的小镇邮电局。我肩上挎的布兜里装着刚从自家梨树上摘下来的7个大绵梨。这棵梨树长了3年,今年第一次结了7个果。小妹每天浇水,盼着梨长大。但今天晚上,梨被父亲全摘下来了。小妹急得直跺脚,父亲大吼:“拿它去办事哩!”
邮局早已下班。管电话的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父亲让我喊他姨爹。进屋时,他们一家正在吃饭。父亲说明来意,姨爹嗯了一声,没动。我和父亲站在靠门边的地方,破旧的衣服在灯光下分外寒酸。一直等姨爹吃完了饭,剔完牙,伸伸懒腰,才说:“号码给我,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5分钟之后,姨爹回来了,说:“打通了,也讲明白了,电话费九毛五分。”父亲赶紧从裤兜里掏钱。
父亲又让我赶快拿绵梨。不料,姨爹一只手一摆,大声说:“不,不要!家里多的是,你们去猪圈瞧瞧,猪都吃不完!”
回来的路上,我跟在父亲的身后,抱着布兜,哭了一路。仅仅因为贫穷,血缘和亲情也淡了。仅仅因为贫穷,我们在别人的眼里好像就没有一点点自尊。
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姨爹摆手的动作一直深深藏在我心里。它像一根软鞭时时鞭打着我的心灵,我不会做姨爹那样的手势,给一个女孩子的记忆抹上灰色的印痕。我相信,我今天的饺子将给女孩子留下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爱心的力量总比伤害的力量大得多。
(1)给第2自然段补上空缺的标点。 (3分)
(2)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画去。 (2分)
(3)文中表示“看”的词还有 、 、 ,除文中出现的,请你再写5个(一个字的): 、 、 、 、 。 (4分)
(4)第4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1分)
(5)你认为女学生的父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分)
(6)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何为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2分)
(7)读了这篇文章,你对“收礼”一定有自己什么的看法,请写出来。(2分)
15、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 ),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里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 ),( )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大虫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 ),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2】这一段文字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__,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草船借箭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________写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_______》中的一段改写的。
【2】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既写出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_,又写出曹操的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4】我会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诸葛亮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原因是( )
A.使船两面受箭
B.江中浪大,这样便于船在江中停住受箭
C.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时间。
【5】“漫”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部,“漫”字在字典的解释有:(1)水过满,漾出来;(2)满、遍;(3)没有限制。文中“大雾漫天”中的“漫”应选_____。
【6】”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句话说明了诸葛亮( )
A.诸葛亮胆子很大。 B.诸葛亮很喜欢喝酒。
C.诸葛亮推断事情正确,他很了解曹操的为人性格。
17、阅读理解。
人物描写一组(节选)
摔跤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墩,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了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他像一颗挺脱的树。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1】从文中找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欺压——(______)挺拔——(______)
【2】选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从第一部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嘎子是个_________的孩子。
【3】第一部分中从哪里看出“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部分选自小说《______》,文中一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18、阅读《再见了,亲人》选段,回答问题。(13分)
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嫂”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 ,除部首外有 ( )笔。(2分)
(2)在文中找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坎坷( ) 明白( ) 价值( ) 情深意重( )
(3)用“ ”划出反问句。把它改写成陈述句是 (2分)
(4)“已经送了几十里“这句说明 (2分)
(5)“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请在文中用“~~~”画出大嫂付出了什么代价?(1分)
(6)大嫂为志愿军付出这样高的代价,请你结合课文和资料,想象一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2分)
19、课内阅读。
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远远望去,它像飘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们那里放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从小时候起,我就听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向往着它神秘的风采。如今,当我来到金字塔下,望着这人间的奇迹,更禁不住思绪激荡。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最早是怎么得来的。究竟是出于象形,还是会意?但无论哪一种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说它象形,你看它多像一个汉文的“金”字;说它会意,几千年来在世界历史上,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的价值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1】选文第一段描写的是______。作者将金字塔比作______,表现了作者对金字塔的_____。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金字塔的_______。
【2】选文第二段描写的是______。作者由金字塔_____入手,思考着“金字塔”汉文译名的来历。作者觉得名字出于象形的原因是______。觉得名字出于会意,是因为__________。
【3】如果有一天,你有机会站在金字塔下,你想对金字塔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伯承的意志无比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妈妈对我说:“我发现你学习劲头很足,我奖励你周末去郊游。”(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不会没有钱!(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改成转述句: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生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美好心灵。选取自己童年里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写一篇作文。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