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海东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养处优(尊敬)

    B.跃跃试(想要)

    C.悠然自得(闲适的样子)

    D.神机妙(计谋、推测)

  • 2、读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书,我知道下列魔法世界中的事物,与麻瓜世界中的事物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猫头鹰—邮递员

    B.飞行扫帚—飞行器

    C.魁地奇球—足球

    D.魔杖—魔术棒

  • 3、《白壳艇》中辫子姐因为(  )而牺牲。

    A. 救黑天鹅 B. 救二丫 C. 追回有毒的铁桶 D. 被黑脸汉子打伤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读句子,用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在句子里。

    1)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______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2)伟大的祖国______在世界的东方。

    3)同学们_______在烈士墓前默哀。

    4)一排排白杨树像______的士兵。

  •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本单元,我从王昌龄的“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读出了将士们报效祖国的决心;从李白的“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感受到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杜甫的“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____。”感受到他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时的欣喜;从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读出了征夫的乡思离情;从陆游的“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感受到他对朝廷收复失地的热切期盼。

    (2)“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高度概括了毛泽东对岸英遗骨是否归葬祖国的抉择,表现了毛主席_______________

    (3)“你是一个真正的______,一块会说话的______!你_____军神!” “堪称军神”流露出了沃克医生____________

  • 6、比一比,再组词。(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___ 跤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日积月累。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表现农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晚》一诗中描写乡村傍晚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子吟》中能体现出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看拼音,写词语。

    shān zhài__________  zì sī__________

    dù jì__________  tuō lā__________

    quán tóu__________  xiè fèn__________

    bǎnɡ yànɡ__________  jié duàn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读课文片断,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 挺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摇呼,有说不完的(乐趣 情趣)。

    ②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 安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 前进),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文段括号里正确的词语上打“√”。

    【2】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作者是美国作家____________

    【3】从小艇灵活穿梭、建筑物飞快地后退中,我体会到______态描写的所表现出来的独有韵味。

    【4】缩写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______”把第②段的中心句画出来。

    【6】请用“﹏﹏”画出从侧面村托“行船的速度极快”的句子。

    【7】用几句话,写一写月夜下某处景物的静态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与理解。

    手指(节选)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用“____”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无如中指”的意思是:______

    【3】画“﹏﹏”的句子巧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无名指、食指在中指左右比作_______在关公左右,风趣地凸显出中指____的特点。

    【4】文中的中指“只参加做事不出力,养尊处优”,你会想到生活中哪些像中指一样的人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公是小说《_______》里的人物,我还知道他的故事有(任写两个):_______

  • 11、课内阅读。

    啊,体育,你就是美丽!你塑造的人体,变得高尚还是卑鄙,要看它是被可耻的欲望引向堕落,还是由健康的力量悉心培育。没有匀称协调,便谈不上什么美丽。你的作用无与伦比,可使二者和谐统一;可使人体运动富有节律;使动作变得优美,柔中含有刚毅。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落(duò zhuì   (chēng  chèn)

    2从这段话中找出一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课文语段,完成练习。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       )历经多少磨难,(        )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        )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          )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的“秉性”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祖父说的这段话一共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是___________

    第二层是___________

    第三层是___________

    【4】你都知道哪些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呢?请列举两例。

    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榕城赏菊

    11月初的杭州,正是金色的秋天。秀丽的风景区—西湖,在秋霜中披上了鲜艳夺目的秋装。那一盆盆婀娜多姿的菊花,便是榕城最浓的秋色。

    当东方透出一丝晶亮的曙光,大地在熹微中抬起胸膛,我和同伴们便踏上了旅途。清晨的空气多么新鲜。远处的高楼和烟囱像罩上了一层面纱,时隐时现。早晨多么幽静,多么诱人呀!

    清晨的西湖,更是秀丽迷人,那成千上万的菊花,把西湖点缀得更加绚丽多姿。

    瞧,那银装素裹的“凌波仙子”,犹如刚出水的芙蓉,洁白无瑕,又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显出妙龄女子的风姿。那一片片细长洁白的花瓣,微微向下垂着,是那样的温柔。花瓣上那几颗晶亮清莹的露珠,莫非是她因激动而闪耀的纯洁真诚的泪花?

    在离她不远的另一盆菊花—“英雄气概”,气魄却与她截然不同。那一片片深黄色的花瓣,向外舒展着,她不像“凌波仙子”的花瓣向下微垂着,而是傲视秋霜,倔强地抬起头,显示出英姿飒爽的气概。也许就是这个缘故,她才得了“英雄气概”这个美名吧!

    接着,我又看到了“独寻秋色”,那一片片狭长的花瓣向外伸着,花瓣的尾部微微卷起。看来,她性格好静,更喜欢独自去寻找金色的秋天。

    在又一个人们啧啧称赞的菊花丛里,我看到了“金狮曼舞”。她的部分花瓣非常长、非常细,看上去似乎很软,尾部卷曲着,很像狮子身上的长毛。又因为她的花色是金黄的,故称“金狮”。它的另一些花瓣向下垂着,一阵风吹来,那花瓣便会微微抖动,看上去,确实像一只金狮在翩翩起舞......

    秋天的西湖,真是菊花的海洋,菊花的世界。你看山坡上有“玉翎管” “紫燕”,湖滨有“白玉针” “墨荷” “紫如意”,而夹道欢迎人们的更有“金丝垂钓” “秋红日月” “锦绣鸳鸯” “粉牡丹”......琳琅满目,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

    这时,离我不远的地方,一位神采奕奕的老大爷,正捻着白白的长须,低声吟咏着挂在墙上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颂菊诗。他又弯下腰,细细地观赏着这些姿态万千的秋菊,时而点头微笑,时而流露出惊讶的神色。只听他喃喃自语:“真是秋菊逢花期,千姿百态啊!”我突然有所感触,这岂只是“秋菊逢花期”?我们的榕城,整个祖国,不正是遇上了“花潮”,呈现出千姿百态吗?

    1写出近义词。

    观赏——_______           五彩缤纷——_______

    2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写出恰当的成语。

    (1)那一盆盆菊花各种姿势呈现柔美的样子______

    (2)秋天的西湖是花的海洋,这里的菊花多得看不过来______

    3“我们的榕城,整个祖国,不正是遇上了‘花潮’,呈现出千姿百态吗?”将这句话改为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

    A.我们的榕城,整个祖国正是鲜花盛开的季节,到处开满了鲜花,呈现出千姿百态。

    B.我们的家乡榕城和整个祖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中,繁荣昌盛。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作者写“凌波仙子”抓住花瓣的____________,突出它__________的特点。写“英雄气概”抓住花瓣的____________,突出它__________的特点。写“独寻秋色”抓住花瓣的___________,突出它___________的特点。写“金狮漫舞”抓住花瓣的___________,突出它___________的特点。在这些花中,作者详写了_____________略写了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特别感激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

    ②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之后的生活中我千百度的寻找,但是再也没有找到像她这样的一位女性。

    ③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的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着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什么叫语文?”

    ④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头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一天十二个时辰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⑤我至今还记得,所有的同学把头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片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⑥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走上讲台,那一天是作文课。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

    ⑦对我来说,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向水面,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⑧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我不是轻轻的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就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着看着我,说:“你进来坐一会儿。”

    ⑨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我的六个作文本。她把这六个作文本一本一本的摆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单说你的这些作文里的字,就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个作文本,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⑩她又说:“在这六个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第一本里你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进行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的漫长的人生之路。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有删改)

    【1】请简要概述,作者回忆了与语文老师有关的哪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第⑦自然段理解:“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了,在了地上,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的一条大河边。”本句中加点字运用了_____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表达了“我”______的情绪。

    【3】对第自然段中“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我”的写作常常能受到老师的夸奖,所以“我”变得张扬浮躁,不能接受别人的质疑和批评。

    B.“我”为了得到更多表扬,卖弄所谓的“才气”,作文越写越臃肿、夸张。

    C.因为“我”写作很有才华,所以往往会遭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妒忌。

    D.一个人的才华弥足珍贵,但是如果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就会迷失自我。

    【4】“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从这两句话中,你能体会到“我”怎样的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何作者曹文轩认为高中时的语文老师“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空城计》节选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塵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

    孔明曰:司马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  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造。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1《空城计》选自我国著名长篇小说《________》。

    2请用横线画出司马认为应该退兵的理由。

    3此人料吾生平谨慎联系上下文此人分别指(    )。

    A. 司马懿、诸葛亮 B. 诸葛亮、司马懿 C. 司马昭、诸葛亮

    4下面歇后语中与本故事有关的是(    )。

    A.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B. 半夜里弹琴——暗中作乐

    C.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D.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5神鬼莫测这个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故事中诸葛亮的神鬼莫测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至少从两方面谈) 

    _______________

  • 16、威尼斯的小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zhī zhǐ)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dào dǎo)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我会划出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和读音。

    2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反义词。

    拥挤_________ __________ 倒退___________

    3   的句子,可以用______________一词概括。

    4我会用不管…………”造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用“ ____”线画出来。

    6我会联系上下文,补充威尼斯的景色或人们的活动。我的眼睛忙极了,我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三)阅读(14分)

    忆儿时(节选)

    丰子恺

    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的祖母在时的事。我的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喜欢的是,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吃桑葚。蚕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很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饭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可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有乐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静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姐都不吃的缘故。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寂寥。然而对于这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而有趣。

    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姐都像童话里、戏剧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们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忆!只是这剧的题材。现在我仔细想想觉得不好: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西青散记》里面有两句仙人的诗句:“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

    我七岁上祖母死了,我家不复养蚕。不久父亲与诸姐弟相继死亡,家道衰弱了,我的幸福的儿时也过去了。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1“我”为什么喜欢蚕落地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有乐趣。”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祖母是怎样的人并找出相关语句。(请至少写出两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基础阅读。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我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象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今天我又到了德国,刚一下火车,迎接我们的主人问我:“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我说“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1本文的作者是____,描写的是他在___看到的风情。

    2解释下列词语。

    姹紫嫣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耐人寻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加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觉得这一种境界颇耐人寻味的。”这句话中的“这一种境界”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样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第2自然段中,“严峻的考验”指的是___________

    【2】从文中选择关键语句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完成表格。

    故事情节

    将军的动作

    将军的心理活动

    听到警卫员说“前面有人冻死了”

    ____

    ____

    ____

    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

    ____

    ____

    ____

    军需处长真令人敬佩

    【3】“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请你试着分析其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4】“丰碑”原指什么?在本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应该删除。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①电话是现代通话的一个工具,联系工作办点儿事都比较方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话人人都会打。(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打电话啰唆误了自己的事。打电话啰唆耽误了别人的时间。(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缩句)

     

    2.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有谁会理她呢(改写成陈述句)

     

    3.文成公主来到西藏。(扩句)

     

    4.乡村的夜晚使人们陶醉。(改写成反问句)

     

     

     

     

  • 22、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用加点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我们伟大祖国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请你选择一处你喜欢的或者熟悉的来介绍给大家吧。注意把它介绍清楚、介绍生动。题目自拟。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