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盈盈一水间(清澈的样子)
B.也傍桑阴学种瓜(靠近)
C.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买)
D.孔君平诣其父(拜访)
2、举行以“交友”为主题的活动,布置黑板报时,下列不适合主题的一项是( )。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布衣之交不可忘。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下列句中的省略号的作用,不是表示省略的一项是( )
A.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
B.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水仙、吊钟……各个季节的花在这里聚齐了。
C.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D.古老的钟声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4、形近字组词。
溥______ 竣______ 薄______ 艄______
暇______ 骏______ 簿______ 销______
5、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
诗句选自____代_____写的《______》,第一句写出了战争_______的特征,第二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决心。
(2)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
诗句选自宋代_____写的《________》,表达了他____________的愿望。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_______》这首诗,同样表达了他的这一愿望。
6、你能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意思与之相近的词吗?试试吧!
(1)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
(2)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 )
(3)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
(4)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
(5)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
7、请你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A. B.
C.
D.
奇奇:我认为图A是篆书,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长,庄严美丽。
妙妙:我认为图B是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略微宽扁,沉稳庄重。
聪聪:我认为图C是_________,讲究用笔,横平竖直,字形方整,结构对称。
甜甜:我认为图D是_________,行云流水,书写快捷,潇洒自如,和谐优美。
8、识字表写拼音。
尼______ 艄______ 翘______ 姆______
祷______ 雇______ 哗______
9、课外阅读。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溜圆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荼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简单一( ) 普通一( ) 好像( )
【2】短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快手刘”戏法变得好?( )
A.忽来忽去
B.翻来翻去
C.神出鬼没
【3】“快手刘”是怎样变戏法的?在短文中用“ ”画出来。
10、父 爱
对于绳子,我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那年要出国,特地到百货公司,买来一只很大的箱子。尼龙的料子,织染着红、黄、黑、绿四色交错的方格图样。看起来很热闹很新潮,正像我当时的心情。出国前几个月,我细心地用各式流行的衣服、杂物等将它塞得满满的。
出国前一天,没有征得我同意,父亲便jìng zì( )拿来一根牢固的绳子,左两圈、右两圈地将它结结实实地捆住!我眼睁睁地看着,心里懊恼极了,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脑子里老大不甘愿地想着:谁要带这么难看、这么土气的五花大绑的皮箱出国?多没面子!然而,临别依依,我只得将一腔mán yuàn( )压抑下来!
飞机经过日本,转飞加州,当我从旧金山机场的旋转台领出那只皮箱时,我赫然发现,皮箱上那条漂亮的、一路到底的长拉链,竟沿路开着口,满满一箱衣服杂物,竟全靠那根绳子给拴住保全了!
此后,在一连串的piāo líng( )的岁月里,每次我从箱子里取出物件时,父亲那低着头、沉默地捆缚箱子的神情,便时时映现脑际。父亲的影像,就像那根强韧而扎实的绳子,在我最软弱的时候,化成千万股力量,拉我、牵我、缠我、持我,及时伴我走过长路,一段又一段!
而在风里,在雨里,在雪里,在异地的土地上,这根绳子,便这样,变得mián cháng( )而无尽了。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新潮——( ) 赫然——( )
3.按要求改写句子。
谁要带这么难看、这么土气的五花大绑的皮箱出国?(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当父亲用一根牢固的绳子,左两圈、右两圈地将新箱子捆得结结实实的时候,我_____________;当在机场,发现满满一箱衣物竞全靠那根绳子给拴住保全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读短文,回答问题。
短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 )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 )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 ),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 )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选词填空。(只填序号)
A.天衣无缝 B.稀溜溜 C.匀匀实实 D.平平整整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悠闲——(______) 特别——(_______) 洁白——(_______)
【3】这段文字主要写了 刷墙,包括他刷墙的 和 ,反映了“刷子李” 。
【4】从刷子李说出了徒弟的心理,可以看出刷子李是个什么样的人?( )
A.刷子李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心细如发。
B.刷子李说了徒弟的心理,是要让徒弟好好佩服自己。
C.刷子李这样做,明显是要压服一下徒弟。
12、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读“磨脑子”的书
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值得我们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与一般的书籍比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就好像啃骨头,虽然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吃现成的肉当然也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
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集中表现。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试想,上珠穆朗玛峰的快乐岂是随便踏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配叫做“烂杏”。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要真正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要学会适当地拒绝。著名作家李敖夜晚从不看电视,全用来阅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老书”。不适当拒绝的话,什么时候“磨脑子”呢?
【1】本文的作者主张要多读什么样的书?( )
A.明白晓畅,使人轻松
B.经过沉淀,使人聪慧
C.一览无奈,一看就懂
D.艰深晦涩,让人费解
【2】短文第三自然段中“用进废退”是什么意思?( )
A.采用先进的方法,废止落后的方法。
B.引进先进的经验改变颓废的状态。
C.采用进攻的方式,废除别人的退路。
D.经常用会更发达,不经常用会逐渐退化。
【3】“磨脑子”的书有什么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①读起来驾轻就熟
②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③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
④不静下心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阅读时要经常面对困难,挑战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B.“燕雀安于暖巢”在文中指经常阅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C.“现成的肉”指静心思考才能理解的书,“啃骨头”指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
D.以“鲜桃”“烂杏”做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述了读“磨脑子”的书能使人心灵宁静。
【5】作者为什么希望人们多读“磨脑子”的书呢?请依据文本信息归纳作答,至少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真正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要学会适当拒绝。除了像李敖那样拒绝看电视,我们还要适当拒绝什么?请列举一件你最需要拒绝的事,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穿透灵魂的微笑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后,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流向坐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冲毁的(困难 劫难)。
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上升到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营救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无疑都是一种更大的肉体(伤害 危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了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叫一个疼字,而是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救援人员挥手致谢,两手做出胜利的V字型。她(坚信 相信)政府派来的救援部队一定能救她。可是,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来。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掩盖 淹没)。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
死神夺去人的生命,却夺不去——生死关头那个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穿透灵魂的微笑,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轻烟般飘散。
世界上最坚强不屈的就是那在苦难中的微笑。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
【2】“V”字型代表______,“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怎么理解“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再读一读题目,思考:为什么说小女孩的微笑是“穿透灵魂”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穿透灵魂的微笑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手
父亲在被我们村的长辈们准备放入棺材的时候,我披着长长的白色孝服,走近,揭起盖在他那瘦瘦躯体上的白布,拉起他的手,扳起他那僵硬而握不紧的手,把它放在我的脸上,额上。
看着他那古铜色苍白的手背,没有一块平滑的地方,折皱重重叠叠。扳开他的手指,是我前几天给他修的指甲。我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修剪完的,他的指甲很厚,坚硬如铁,用商场买来的指甲剪是无法修剪的,只能用母亲刚磨过的老式剪刀,一点一点地剪。我使尽了平生的力气,屏住呼吸,额头上渗出了汗水,和着我的泪水顺着我的脸慢慢地流淌……
“平儿,我一生没剪过啊!”老父亲说。“我总是在做活歇着时在石头上磨的,有空就磨。”他笑着望着自己的手指。我的泪水直往下淌,喉咙哽咽了…再也无法忍住,鸣……鸣……多年郁积在心中的惭愧和感激一下子迸发出来。是这双手把我们兄妹五人拉扯大,一个个送进学堂,走向社会,成家立业。
再扳开手掌一看,这哪里是手啊,没有平面,没有肌肉,全是像老丝瓜内芯做的鞋垫一样横七竖八、密密麻麻的血口子。深的裂口还渗着血,没有钱买蛤蚧油,总是找村里的农机员要黄油,搽在裂口中。我给他买的蛤蚧油,他说一次用一盒还少了;钱要留着你们用,外面什么都要买;我就用黄油可以了。在手掌深裂口处,他总是要母亲用绣花针缝上。母亲说,每次缝裂口时,真是针针扎在她的心上。
有一年,读高中的我放假回家,一进家门,看到家里人都沉默不语,我小心翼翼地走近他身边。“平儿,好好读书,还有一年就毕业了,我就好了。”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伸出他那一双手。我一眼就看见了他那一双手腕上各有一道血痕,血迹斑斑。我拉起他的双手,才第一次看见他那。双我从没看见过的手。我的眼睛模糊了,双膝跪在他的面前,号啕大哭起来……
哭声中听母亲说,他被村里当作“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典型批斗了一下午,吊在村口的那棵大枫树下,整整一个下午。我知道每到星期五他就为我上学的钱做准备,利用劳动的空闲抢着砍一担毛柴,星期六的凌晨1点送到30里外的街上去卖1块5毛钱,给我一块,那5毛留给弟妹们。
我模糊的眼睛望着我那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到50公斤的父亲;父亲苍老了。“我不上学了,我帮你……”话音未落,“啪”,我的脸上一阵火辣辣。“混蛋!”他咆哮起来。我第一次挨打,倒停止了哭,咬着牙,握着拳头……我理解了他……是他那一掌,打出了我和我们兄妹五人的性格和品质——自强、上进。
这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他那双手。
这是中国农民的手。
【1】依文章的顺序,本文写了“我”三次看父亲的手,第一次看手背,第二次看手掌,第三次看手腕。通过三次描写,父亲的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我”对父亲的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父亲的手上,你领悟到了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为父亲剪指甲“足足用了半个小时”,还“使尽了平生的力气”,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用“这是中国农民的手”作为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现在好像很难再对生活中某些事件感到心酸难耐。人一天天长大,见惯了周围的悲欢离合,有时候竟也习以为常。虽说偶有波澜荡漾,但真要动情,却已如童话般遥远。然而我们还是会被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所打动。请认真“品读你的长辈,搜寻他们身上那些最让你心酸难耐的事例,谈谈你当时的心理感受。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片断。
刘备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摆好各种酒器和青梅,于是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二人开怀畅饮。忽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突然问刘备:“使君认为,谁称得上当世英雄?”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
曹操单刀直入地说:“论真英雄,当今非你我二人莫属!”刘备听罢大吃一惊,不由得手一抖,筷子滑落在地上。碰巧雷声大作,大雨倾盆。刘备借机附身捡起筷子说:“这个大雷吓死我了!”曹操笑道:“大丈夫还怕雷啊?”刘备也笑道:“孔圣人都闻雷色变,我怎会不怕?”
【1】这段话出自_______(朝代)的小说家________写的《________》。这段话是选自小说中“_______”这个故事情节。
【2】读了以上片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他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后来,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又只身远赴应天府书院求学。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书院,可以免费就学。这里既有名师指教,又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览,还可以与许多饱学之士切磋学问。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1】用“ ”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2】范仲淹的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用“﹏﹏”画出孩子陷入危险的句子。
【2】猴子在事件中起的作用是( )
A.猴子逗孩子使危险发生,因此它是事情的起因。
B.猴子引导孩子一步一步陷入危险,因此它是事情的发展。
C.猴子戏弄孩子,导致危险的后果,因此它是事情的结局。
【3】“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为什么不由得发起抖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沃克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再一次愣住了 竟有点口吃地说 你 你能忍受吗 你的右面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 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给短文第三段加上标点。
【2】阅读全文,沃克医生的情感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哪些语句最能突出刘伯承将军的军神形象?请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想?用自己的话夸夸被称作军神的刘伯承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jìn jīn)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ding diàn)已久的情怀,(倾诉 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划 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 流淌)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 赞颂)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安静 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 绕)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1】在文中加点字正确读音下面画“ ”。
【2】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和不正确的字。
【3】从短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__________)的月夜 (__________)的乐曲
(__________)的家乡 (__________)的琴声
(__________)的旋律 (__________)的音符
【4】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一读画线的句子,仿照这种手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1)花生的品质很高尚。
_____________
(2)这件事让人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
(3)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
_____________
21、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草原》一文第1段向我们描绘了大草原独特的秀丽景色,读一读,并根据自己的想象,用笔画一画,再配上自己写的一首小诗,抒发对大草原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