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西双版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课文内容我知道。(10分)

    (1)《夸父逐日》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 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民   的强烈愿望和 的意志。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比喻  

    (2)《天上偷来的火种》让我们看到了   的普罗米修斯; 的宙斯; 的火神。

    (3)《鲧禹治水》是一篇   鲧和禹治水的方法的不同之处:

      鲧和禹共同的精神是:   。不屈不挠地与大自然做斗争

     

  • 2、____________,年年相见在他乡

  • 3、辨字组词。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 4、按要求写词语

    填合适的词

    ________的乌云    ________地压下来

    ________的空气    ________地走路

    ________的指南针    ________地观察

  • 5、在括号中填入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不能重复)。

    __________   远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快乐读书吧。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欧阳修是________代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之一。

    【2】这首诗写了哪几种画眉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古诗阅读。

    九日登高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①,他席②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①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②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他乡:________________  那: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中华传统节日__________节的情景,请在诗中用波浪线画出这一天的习俗。

    3对诗的三四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心中已经厌烦了客居南方的各种愁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怎么还要从北方飞来呢?

    B.我已经厌倦了南方的人情,感到很困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是从北方哪里飞来的呢?

    4诗人用鸿雁从北方飞来与自己北归不得形成强烈对比,把内心情感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抒发自己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5因为一个援助项目,王小明的爸爸来到非洲工作,一到过节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念祖国和亲人,每当这时就会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 8、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是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3找出这首诗歌里的诗眼,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感动

    去年冬天,沈阳某商厦突发大火,三层楼都被滚滚的浓烟和熊熊的烈火围住了,大火逐渐向上蔓延,即将吞噬着商厦三楼趴在窗口呼救人的性命,有的人不顾危险选择跳楼逃生,有的渐渐被浓烟熏倒了,正在这危急时刻,一位头戴坦克帽的叔叔不顾消防队员的劝阻,身穿厚厚的皮袄硬是闯进了随时都会爆炸的火海中。据 一位被救者回忆,当她感觉自己离鬼门关不远时,忽然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坦克帽”来 。“坦克帽”背起她,探索着向外走去。在“坦克帽”的背上,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她知道,自己有救了!当她被消防员接过时,心想:我一定要报答我的救命人。可是,等她转过身准备问问“坦克帽”姓什么,住在哪儿时,却看见“坦克帽”又冲进火海中,只留下那永远印在她心里的背景。就这样,“坦克帽”一次又一次地深入火海,先后从鬼门关抢回11条性命。

    当“2005——中国骄傲”节目主持人将“坦克帽”叔叔请上台时,我才发现他是那么瘦弱、矮小,可是他留给我的形象却是无比崇高、伟大。虽然电视画面上我们只看到了冲天的烈火、滚滚的浓烟,还有一个头戴坦头帽的瘦弱背影,但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不顾个人安危,从大火中连续救出了11个人;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用并不宽阔的肩膀,托起了这11个人希望的明天;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在救过人后,选择了默默离开,默默地忍受着救人时吸入大量有害气体而引起的肺部后遗症。

    他接过主持人的话筒,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但那番朴实的话语,却令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当我冲进去救人时,并没有多想,我知道,危险的确存在,可我只要多进去一趟,就能多救一个人的性命,多出一个完整的家庭。”

    是啊,中国需要感动,但更需要有“坦克帽”这样奋不顾身、全身为人民的好叔叔,他们,正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吞噬:________ 豪言壮语: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叠词。

    ________的浓烟   ________地承受

    ________的烈火   ________地蔓延

    ________的皮袄   ________地摸索

    3找出文中的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坦克帽”叔叔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冲入火海?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月光曲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该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给加点字注音

    茵河____   入场________  

    ________   ____

    2本文记叙是音乐家贝多芬创作《_______》的过程。

    3仿照例子写词语。

    断断续续(AABB):__________

    微波粼粼(ABCC):____________

    一缕一缕(ABAC):___________

    4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5用横线画出文中皮鞋匠想象的句子,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6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品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竭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竭子与一般的不同。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1围绕“表里的生物”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部分先是写出了“我”内心的_______,之后又写出了“我”内心的_______。由此“我”的好奇心终于得到了_______。这两句话说明了“我”是一个_________的孩子。

    3在第四自然段中用“○”圈出三个表示“不确定”的词语,这三个词语体现出“我”的   精神。

    4“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请举一个实例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只鸭子

    小男孩约翰尼和兄弟姐妹们到爷爷奶奶的农场里做客。约翰尼得到了一把弹弓,他高兴地拿着弹弓到树林里练习射击。约翰尼一遍一遍地练习,却一次也没有射中目标。他有些灰心,就( )地准备回家吃午饭。

    就在约翰尼走到院子里的时候,他看到了奶奶的宠物——一只肥硕的鸭子。约翰尼忘记了刚才的失落,他拉开弹弓,( )地对着那只晃晃悠悠走路的鸭子射击。说来也巧,这一弹( )正好击中鸭子的脑袋,鸭子当场毙命。约翰尼顿时( ),因为害怕受到奶奶的责骂,他手忙脚乱地把那只死鸭子藏进了木头堆里。藏好后才发现他的姐姐萨利站在门口。萨利目睹了事情的全过程,但她什么也没说。(联系下文,我们知道萨利什么也不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过午饭后,奶奶对萨利说:“萨利,我们去洗碗吧。”萨利说:“奶奶,约翰尼对我说他很想帮您洗碗。”说完,她转过身,小声地对约翰尼说:“记得那只鸭子吗?”就这样,约翰尼只好去厨房帮奶奶洗碗了。(从加点词语“只好”我们能体会到约翰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傍晚,爷爷问孩子们想不想去钓鱼,孩子们都非常踊跃地举手。奶奶插嘴说:“哦,真是不好意思,我想让萨利留下来帮我做晚饭。”“哦,奶奶,”萨利微微一笑道,“约翰尼会帮我做的”。说完,她又一次转过身来,小声地对约翰尼说:“记得那只鸭子吗?”无奈,约翰尼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兄弟姐妹们和爷爷一起高高兴兴地去钓鱼,自己却留在家中帮奶奶做晚饭。

    就这样,约翰尼每天除了干完自己的那份家务活外,还得把萨利的那份也做完。终于有一天,他实在是受不了了,就来到奶奶的面前,将自己打死鸭子的事老老实实地告诉了奶奶。奶奶微笑着蹲了下来,张开双臂,将约翰尼搂在怀里,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温柔地说:“哦,我亲爱的约翰尼,我早就知道了。当时我就站在窗前,目睹了这件事的整个过程。但是,因为爱你,我并没有怪你。我之所以一直都没说,只是想看看你会让萨利控制多久。”

    【1】把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饶有兴趣 垂头丧气 惊惶失措 不偏不倚

    【2】在文中横线上批注自己的理解、体会。

    【3】姐姐萨利说“记得那只鸭子吗?”,其实她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让约翰尼受不了的事是( )

    A.射击弹弓失败

    B.奶奶和爷爷不喜欢他

    C.打死了奶奶的鸭子

    D.被姐姐威胁

    【5】奶奶为什么一直没有说破打死鸭子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按照“有了短处、受制于人、承认错误并决心反抗”,把文章分为三段,用“//”在文中标出。

    【7】请写出两点你读了本文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语段阅读。

    哦,既然注定了我们得迈出双脚,

    既然注定了我们只能往前挪动,

    哪怕只是短短的几寸,甚至更少,

    只要是在行进,那我们就不会脸红。

    没有退路,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

    没有退路,出了山的溪水不会往回流动。

    走下去,前面有相思鸟,有金孔雀,

    走下去,前面有橄榄树,有曼陀铃。

    风来吧,雨来吧,雷鸣电闪都来吧,

    那一条条被我们用脚踏出来的路,

    才是我们每个人留在这世上的真正姓名。

    1查字典填空。

    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

    2风来吧,雨来吧,雷鸣电闪都来吧暗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事物和它的象征含义连起来。

    相思鸟      和平的生活

    金孔雀      高雅的情趣

    橄榄树      美好的事物

    曼陀铃      美丽的爱情

    4从诗歌中截取一段接着仿写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节选)

    贾平凹

    小妹:

    七月十七日,是你十八岁生日,辞旧迎新,咱们家又有一个大人了。贾家在乡里是大户,父辈那代兄弟四人,传到咱们这代,兄弟十个,姊妹七个。我是男儿老八,你是女儿最小。

    ……

    咱们不是书香门第,家里一直不曾富绰,比不得会做生意的人家。但是,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书是忌讳富人的。人富则思惰,你现在的处境正好逼你静心地读书,深知书中的精义,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如何的文坛。

    ……

    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世上好书,浩如烟海,一生不可能读完,且又有的书虽好,但不能全为之喜爱,如我一生不喜食肉,但肉却确实是世上好东西。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①(   );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②(   )。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你真真正正爱上这本书了,就在一个时期多找些这位作家的书来读,读他的长篇,读他的中篇,读他的短篇,或者散文,或者诗歌,或者理论,再读外人对他的评论,所写的传记,也可再读读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这样,你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如何的文坛,他的经历,性格,人品,爱好等等是怎样促使他的风格的形成。大凡世上,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一套写法,都是有迹而可觅导,当然有的天分太高了,便不是一时一阵便可理得清。

    ……

    在家时,逢小妹生日,哥哥总是为你梳那一双细辫,亲手要为你剥娘煮熟的鸡蛋。一走十年,竟总是忘了你生日的具体时间,这你是该骂我了。今年一入夏,我便时时提醒自己,要到时一定祝贺你成人。邻居妇人要我送你一笔大钱,说我写书,稿费易如就地俯拾。我反驳。又说我“肥猪也哼哼”。

    咳,邻人只知是钱!人活着不能没钱,但只要有一碗饭吃,钱又算个什么呢?如今稿费低贱,家岂是以稿费发得?!

    读书要读精品,写书要立之于身,功于天下,哪里是邻居妇人之见啊!这么多年兄并不敢奢侈,只是简朴,唯恐忘了往日的困顿。也是因为不忘往昔,才将所得钱都买了书籍。所以,小妹生日,兄什么也不送,仅买一套名著十册给你寄来,乞妹快活。

       1983年7月初写于静虚村

    【1】选择恰当词语按序号填入文中(   )里。

    A.理解       B.深究       C.享受

    【2】这是一封关于读书的书信。作者在信里谈到_________和精读两种读书方法。关于精读,又提出了第一遍_____读,第二遍______读,第三遍________读,这些具体的读书方法。

    【3】下面符合对第二自然段带横线句子理解的选项是(     

    A.读书可以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人品, 让自己的人生不浅薄,不受环境困扰。

    B.读书是为别人、为社会服务,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C.读书可以让我们安于贫穷,忌讳富人。

    【4】根据提示从文中找出词语填写在(       )里。

    文学体裁:诗歌   _____   _____            学科:哲学   _____     _____

    【5】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兄妹情深?列举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理解破折号的用法,仿写一个含有破折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鲁智深心想: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我?(将带点词换成另外一个词,使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傅不是凡人,是真罗汉,如果没有千万斤的力气,一定拔不起这杨柳。(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修改病句: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花开了,很远都能闻到香味。(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逊想活下去。鲁滨逊得想办法。(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连成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籍是一把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仿句)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改为字句

    ①那位先生很快把邮票撕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把苹果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我会改:

    1)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碧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为我们付出来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修改病句。

    我用了整整一年左右的时间读完了沈石溪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

    (2)修改下联,使之与上联组成对偶句。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容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小练笔。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这段话以“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为观点,以鸟叫、狗吠、蝉叫、虫唱为具体事例说明了这个观点。请你也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一个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