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风 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句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
A.激烈 B.猛烈 C.热烈 D.强烈
2、 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 B.表语意转换 C.表声音断续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
3.丁——冬——丁——冬……( )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B.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可能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C.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D.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4、乌塔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改为转述句正确的是( )
A.乌塔说:“她也是家里的宝贝”
B.乌塔说,她也是家里的宝贝。
C.乌塔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
5、下列句子中带点的字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树荫)
B.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天刚亮)
C.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刚才)
D.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骑兵)
6、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墨水瓶倒(dào)了,倒(dǎo)了一桌子墨水。
B.龙岩山国家森林公园里有的树木绿得(de)发黑,我得(děi)用彩笔把它们画下来。
C.我要把重(chónɡ)叠在一起的纸片分开,这一步很重(zhònɡ)要。
D.集美旺角大学城商业街到处(chù)都在处(chǔ)理积压的商品。
7、填入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李睛的成绩很好,在班级中扮演着“ ”的角色,同时她的歌声也很优美,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 ”。
A.纸老虎 变色龙
B.领头羊 小蜜蜂
C.老黄牛 百灵鸟
D.领头羊 百灵鸟
8、读拼音,写词语。
pīnɡ pānɡ shā jūn shū cài ái zhènɡ jiàn kānɡ yǐn yu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操场边的树
一株株
一排排
操场边的这些树是穿着迷彩服
正在军训的学生么?
烈日下,精神抖擞
纪律十分严明
虽然蝉声就像汗水一样不停地流下来
它们一动也不动
保持着立正的姿势挺胸、抬头望着前方
休息十分钟——
这个时候,我看见它们相互搭着肩膀
轻松地说着、笑着
哗哗的声音一阵阵传来很绿、很生动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严明——( ) 保持——( ) 轻松——( )
【2】诗歌全篇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科学家们认为: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子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崭新的生活天地。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繁衍——( ) 崭新——( )
【2】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
(2)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 )
【3】“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一句中,去掉“可能”这个词行不行?如果不行,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段,提出一个不懂的问题并解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变成鸟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文段描写了作者从________通过________进入________的情形,依次写了泉水的来路、孔隙的(______)、小船的(_____)、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____)、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____)。
【2】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感受。
A.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这句话通过设问的修辞手法,具体说明了____________,通过写船小突出____________。
B.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要是……准”的句式“稍微、一点儿” 等词语,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__________的感受,读了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12、课外阅读。
“高斯”号脱险记
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小时候曾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他取来几块大小一样,颜色不同的碎布,放在雪地上。几小时以后,其他的碎布仍在雪地上躺着,只有黑布深深地陷进雪里。可不要小看这个实验,这个实验说明: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正是这个实验成果,使探险船“高斯”号死里逃生。
1903年夏天,探险船“高斯”号刚到南极,就遇到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被封锁在茫茫无边的冰原上。( )船员们想尽了各种办法,累得筋疲力尽,( )没能使船前进一步。船上的淡水、粮食和蔬菜在一天天减少,眼看大伙就要坐以待毙了。
一天,船长正在甲板上沉思。他抬头看看天空,暴风雪过后,烈日当空,万里无云。他猛然想起了富兰克林小时候做过的那个实验,眼睛一亮,精神顿时振奋起来。他下令立即紧急动员,把船上所有的煤屑和锅炉烟道中的黑灰倾倒在冰上,铺成一条长二千多米,宽十米的黑路。不久,黑灰和煤屑吸收了强烈的阳光,使得路上的坚冰全部融化了。在大家的跳跃欢呼声中,“高斯”号徐徐启航,走上了新的航程。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因为……所以…… 如果……就…… 尽管……也……
【2】用“ ”画出船长想出办法后神态变化的语句。
【3】文章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后,谈谈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 玩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青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
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又一阵风来,(反映 倒映)着两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 坚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窸(xī)窣窣(sū)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在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画“√”。
【2】“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比喻和拟人
【3】用“ ”画出描写小河动态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小河静态的句子。
【4】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抄写下来,并说说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奔跑的小狮子
①她常回忆起八岁以前的日子:妈妈给她梳漂亮的小辫子,辫梢上扎蝴蝶结,给她穿漂亮的裙子,裙摆上镶一圈白色的绲边,还有鞋头上缀着花朵的红皮鞋。
②可是有一天,一切全变了样。妈妈一脸严肃地对她说:“从现在开始,你是大孩子了,要学着做事。”妈妈给她端来一个小脸盆,脸盆里泡着她换下来的衣裳。妈妈说,自己的衣裳以后要自己洗。正是大冬天,水冰凉彻骨,她瑟缩着小手,不肯伸到水里。妈妈在一边毫不留情地把她的小手按到水里面。
③妈妈也不再给她梳漂亮的小辫子了,而是让她自己胡乱地用皮筋扎成一束,蓬松着。她去学校,别的小朋友都笑她,叫她小刺猬。她回家对妈妈哭,妈妈只淡淡说了一句,慢慢就会梳好了。
④她不再有金色童年。她小小的心涨满疼痛。她想,她肯定不是妈妈亲生的。
⑤她问妈妈。妈妈只是埋头挑拣着她买回来的菜并说,买黄瓜,要买有刺的,有刺的才新鲜,明白吗?她流着泪点头,第一次懂得了悲凉的滋味。她心里对自己说:“我要快快长大,长大了去找亲妈妈。”渐渐地,她学会了烧饭、炒菜、洗衣裳,也学会了一分钱一分钱地算账,能辨认出哪些蔬菜不新鲜,还学会了钉纽扣。
⑥一天,妈妈对她说,妈妈要出趟远门。说这话时,妈妈表情淡淡的。她点了一下头,转身跑开。等她放学回家,果然不见了妈妈。她自己给自己梳漂亮的小辫子,自己做饭给自己吃,日子一如寻常。偶尔,她也会想一想妈妈,只觉得很遥远。
⑦再后来的一天,妈妈成了照片上的一个人。大家告诉她,妈妈得病死了。她听了,木木的,并不觉得特别难过。半年后,父亲再娶。继母几乎不怎么过问她的事。这对她影响不大,基本的生存本领,她早已学会,能把自己打理得很好,如岩缝中的一棵小草,一路顽强地长大。
⑧她是在看电视里的《动物世界》时流下热泪的。那个时候,她已嫁得好夫婿,在日子里安稳着。《动物世界》中,一头母狮子拼命踢咬一头小狮子直到它奔跑起来为止。她就在那会儿,想起了妈妈。当年,妈妈要让她迅速成为一头奔跑的小狮子,好让她在漫漫人生路上,能够很好地活下来。
【1】第②段“一切全变了样”的根本原因是( )
A.父母即将离异 B.母亲身患绝症
C.她非母亲亲生 D.家庭经济困难
【2】对第⑤段中她肯定妈妈不是“亲妈”的原因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妈妈逼她在寒冬冰水中学洗衣
B.妈妈任她被取笑也不帮她梳辫子
C.妈妈不关心她的问题,只谈买菜
D.妈妈教她学会烧菜、做饭、钉纽扣
【3】母亲去世后,她仍然能生活得很好是因为( )
A.她已学会生存本领 B.母亲留下大笔钱财
C.继母对她精心照料 D.父亲与她相依为命
【4】第①段写了她记忆中八岁以前的日子,下列对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表现童年美好,表达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B.与下文形成对比,说明母亲的“狠心”
C.表现童年美好,暗示母亲后来变化的异常
D.体现母亲的爱,衬托母亲的良苦用心
【5】第⑧段画“____”的句子是什么意思?请联系短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没有第⑧段,本文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如果删掉第⑧段,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照要求写句子
(1)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是这样美的公园。
(2)修改片段中的4处错误。
我在做家庭作业时,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我想来想去反复思考,总是找不到思路。老师忽然想起了我说的画线段,列图标的方法。我赶紧不慌不忙振作精神,动起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的错误。(两处错别字,三处病句,一处标点符号)
初夏,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坏着高兴的心情,和摘草莓的工具去郊区摘草莓。我们有的题着盒子,有的挎着篮子,有的拎着袋子……大家争先恐后你争我抢地忙开了。不一会儿,盒子,篮子和袋子都装得满满的了。喜滋滋地满载而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这里景色真美!泉水清如明镜,山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和郁郁葱葱的树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真想一副漂亮美丽的风景画。
18、修改下列句子。
(1)我爱看《灰尘的旅行》、《穿过地平线》、《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要我们注意安全,防止不发生事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你定读过很多童话故事比如:《拇指姑娘》《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姑娘》,可能还读过《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郑渊洁的童话》,请你也展开奇妙的想象,来写一写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