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字组词。
[幕 墓 慕] ( )穴 开( ) 敬( )
( )布 羡( ) ( )地
[努 怒] 发( ) ( )力 愤( )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们知道________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________对我说实话。
②________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________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③奶奶一只手拿着小竹板铲馅,另一只手拿着面皮,专管攥饺子,________攥得快,________饺子圆鼓鼓的。
A.与其……不如……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B.如果……就…… 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C.与其……不如……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D.既然……就…… 尽管……却…… 不是……而是……
3、下列属于“雅人四好”的是( )
A.笔墨纸砚
B.琴棋书画
C.梅兰竹菊
D.望闻问切
4、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屠苏(shū) 灵魂(hún) 酒家(jiǔ) 牧童(mù)
B.创造(chàng) 携带(xié) 保存(cún) 制造(zhì)
C.横跨(héng) 经济(jì) 选择(zé) 毛驴(lǘ)
D.宫殿(gōng) 摊贩(fàn) 官吏(shǐ) 风貌(mào)
5、按课文内容填空。
《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_。
___菲___,
________,
长恨____觅____,
______。
诗中描写山上春天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诗中表达作者惜春、恋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6、在括号内填合适的词。
光彩夺目的( ) 清澈见底的( ) 鸦雀无声的( )
弯弯曲曲地( ) 和颜悦色地( ) 诚心诚意地( )
鲜花开得 ( ) 时间过得 ( ) 天空蓝得 ( )
7、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__________的景象。请你也使用这种修辞手法,描写春天百花齐放的热闹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展现了燕子由稻田飞到柳树下的画面。课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句子写得很精彩,请把这个句子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kū lonɡ quàn ɡào jiē fɑnɡ bēi cǎn dīng zhǔ
( ) ( ) ( ) ( ) ( )
yù hé wèi ɡuó zhǔn què shú xī shěn shì
( ) ( ) ( ) ( ) ( )
9、课外阅读。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它与我国传统的春节、中秋节合称三大节日,人们非常重视。
端午节起源于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忧国忧民,投汨(mì)罗江,以身殉国。后人为了纪念他,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旧时各家在门旁插上菖蒲和艾叶,张贴纸符,在中堂悬挂钟馗画像。小孩子还戴绣有老虎的肚兜,穿绣有老虎的鞋,佩艾草香囊。在五月初四,家家还用芦叶包裹糯米煮食,称为“粽子”。粽子用青芦叶 竹叶包米 馅用红豆 蚕豆瓣 红枣片 咸肉 鲜肉 火腿及虾子酱等 形式多样,有斧头形、小脚形、圆桶形等。上午,洒雄黄酒、悬艾草,以驱除毒蛇、蜈蚣、壁虎等。吃午饭时,再饮上几杯雄黄酒。据说蛇类最怕雄黄,在《白蛇传》中,白娘子就是在端午节那天饮了丈夫许仙倒的一杯雄黄酒而醉显原形的。
端午吃粽子、饮雄黄酒、备节日佳肴的习俗久盛不衰。
【1】请在短文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__________而定的节日,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三大节日。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端午节起源于春秋后期,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_______)
②在五月初四,家家还用芦叶包裹糯米煮食,称为“粽子”。 (_______)
【4】短文中提到的端午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知道的端午节的习俗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大诗人的童年
童年的时光就像天边的云霞,美丽短暂却让人难忘;童年是一首歌,因为它是由无数个跳动的音符组成的。让我们一起走近大诗人的童年!
李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诗人。可是,这位大诗人小时候还逃过学呢!
那时,李白一天到晚读的是深奥的古文。小孩子不懂得文章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只是跟着老师咿咿呀呀地读书。如果背不出,严厉的老师就要用一块竹板打屁股。李白觉得读书很难,于是就不想上学了。
有一天,李白独自跑到一条小溪边去玩。他玩得快活极了,顺着溪岸不知不觉地走了很远。他看见溪边的茅屋外,有一个老婆婆正在一块石头上磨一根铁棒。她一边磨一边浇着水,磨下的铁锈随着水流到溪里,铁棒被磨得越来越亮。那老婆婆聚精会神地磨着,没有发现李白。李白好奇地问:“老婆婆,你在干什么呀?”老婆婆看了他一眼,说:“磨铁杵!”李白又问:“磨了做什么呢?”“做针。”李白听了很惊奇,脱口而出:“这么粗的铁棒做针,要磨到什么时候呀!”老婆婆十分自信地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完,仍低下头磨她的铁棒。
李白听了,心想:老婆婆年纪那么大,还有决心把铁棒磨成针;我小小年纪怕上学,还不如她。
从此以后,李白再也不逃学了。他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大诗人。
【1】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1)有一些深奥的道理,我们没有弄懂。( )
(2)李白听了很惊奇,脱口而出:“这么粗的铁棒做针,要磨到什么时候呀!”( )
【2】我会连。
一根 竹板
一位 小溪
一块 诗人
一条 铁杵
【3】“聚精会神”一词形容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与它意思相近的词是_____。(填写你选择词语的序号)
①一心一意 ②全神贯注 ③尽心竭力 ④全心全意
我还会用填入的这个词写一个句子呢!_____
【4】倾心交流。你怎样理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
___________
【5】李白写了许多首诗,你一定能默写一句。
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黄山奇松(节选)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jìn jìng),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清脆 青翠)的枝干(gān gàn)斜伸出去,如同好(hǎo hào)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陪伴 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1】在正确的字音或词语下面画“____”。
【2】这段话描写得有详有略,其中详写了__________,略写了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4】请用感叹句写出黄山奇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
神奇的太阳帽
(1)夏天,小松鼠在森林里采蘑菇。天真热啊,他坐下来想喝点水解解渴。可是壶里的水不多了。
(2)忽然,小松鼠看见一位老爷爷。老爷爷很虚弱的样子 不停地叫着 救救我 我快渴死了
(3)小松鼠连忙把自己的水递给了老爷爷。老爷爷喝过水,感觉好多了,他说:“你真善良,我把这顶太阳帽送给你吧。”说完,老爷爷就不见了。
(4)小松鼠想,这顶太阳帽这么大,该怎么戴呢?可是,小松鼠一戴上太阳帽,太阳帽马上就变小了。 戴着太阳帽,小松鼠感觉凉快多了。
(5)走着走着,小松鼠看见小蚂蚁在劳动。他说:“小蚂蚁,太阳帽给你戴吧!”
(6)小蚂蚁一戴上,太阳帽又变小了。小蚂蚁也感觉凉快多了。
(7)戴了一会儿,小蚂蚁把太阳帽还(hái huán)给了小松鼠:“你自己戴吧,你比我更热。”
(8)这时,大象背(bèi bēi)着木头走来了,小松鼠忙把太阳帽戴在大象头上。啊,太阳帽一下子变大了。大象说:“啊,真凉快!”
(9)过了一会儿,大象又把太阳帽还给了小松鼠,他说:“给别的小动物戴吧,他们比我更热。”小松鼠爬到树上一看,啊,大家都在山上劳动呢。他想了想,就往山顶上跑去。
(10)小松鼠把帽子戴在了山尖儿上。
(11)忽然,太阳帽 。因为大山有了太阳帽,所以大家在劳动的时候都不觉得热了。
【1】给第二自然段划线句加上标点。
【2】用“√”选择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和善——________ 凉爽——________ 无力——________
【4】因为小松鼠在森林里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得到了一顶太阳帽。小松鼠先给自己戴,还给了______、______和______戴,大家戴了都觉得_________。太阳帽最神奇的地方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5】在短文最后一段的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喜欢故事中的小松鼠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碰碰车。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杨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杨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作斗争!”
1. 这段话描写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抓住了他的________和_______描写。
2. “马上”和“立刻”这两个词能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段话表现了周恩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
14、
文段一:
大象为什么会报复人呢?
因为大象是一种高等动物,它不仅十分聪明,而且有着很强的记忆力。大象虽然敦厚柔顺,但它毕竟是兽类,一旦遭到伤害,它就会野性发作,发疯似的向人进攻。若当时无法还击,它会把仇记在心里,伺机报复。
同学们,以后遇到大象时,一定要注意多给大象一些友善,千万别惹大象生气。
文段二:
我们用“一窝蜂”来形容乱糟糟的场面。可是通过实验,我们清楚地看到黄蜂进出蜂巢的情况:黄蜂们虽然进进出出,飞来飞去忙碌不已,但很有秩序,从未发生冲撞,并且它们严格地遵守“交通规则”——一律靠左行。后来,实验者把盒子里的通道缩小,只可容两只空身的黄蜂进出,可是黄蜂们还是井然有序。那些空身的黄蜂会主动地把地方让给叼食物的黄蜂,而出去的黄蜂会爬到通道的竖壁上,以节省空间。
文段三:
虎、豹等肉食动物的眼睛长在头部前侧,两眼的视野部分重叠,且具有较好的立体视觉,不仅能看清楚物体,还能很好地分辨周围物体的前后位置和距离,这样的眼睛利于追捕猎物。牛、羊等食草动物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两眼的视野互不搭边,总的视野比较宽阔,加之对动的东西特别敏感,这样的眼睛利于及时发现前来偷袭的天敌。例如,野兔的眼睛就能同时看到前后左右的东西,在向前夺路逃命时,也能监视背后追赶的敌人。
【1】读上面的语段,填一填。
(1)大象会报复人是因为它有着很强的__________。
(2)黄蜂进进出出很有秩序,____________——一律靠_____行。
(3)虎、豹等肉食动物两眼的视野部分________,利于________;牛、羊等食草动物两眼的视野互不搭边,利于及时发现_________;野兔的眼睛能同时看到前后左右的东西,逃命时能监视_________。
(4)三个语段都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动物独特的本领,让我们了解了关于动物的有趣而奇妙的知识,动物们真________。
【2】摘抄一个文段中的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个语段分别介绍了动物的奇妙之处,请连一连。
大象 有很强的记忆力
黄蜂 两眼的视野很宽阔
牛、羊、野兔 进进出出很有秩序
15、开心阅读(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
古诗中赞美荷花的确实不少。荷花固然值得赞美,然而,我却更爱荷叶。看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风雨袭来,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打,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保护荷花。烈日吐火,它们个个撑起翠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荷叶作为药材□可去火清热□作为特别的包装材料□荷叶不怕油污□不怕水浸□不怕烟熏口用荷叶煮成的粥□碧绿清香□清爽可口□
当人们指点、欣赏荷花时.荷叶从不计较,不争名,不求利,不出风头,不论地位。它总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战斗。荷叶是美的,最吸引我的是它的心灵美。所以我更爱荷叶。
【1】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用波浪线画出荷叶样子的语句。
【3】在“□”里填入适当的标点。
【4】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
A.“我”不爱荷花,只爱荷叶。
B.荷花不值得赞美。
C.荷花值得赞美,但荷叶更值得赞美。
16、根据下面提供的语言环境,回答后面的问题。
几个不同身份的人围绕“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一话题进行探讨。足球运动员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激动人心的进球。”农民说:“最宝贵的东西是粒粒金黄饱满的粮食。”画家说:“最宝贵的东西是绚烂丰富的色彩。”小孩和病人会怎么说呢?
小孩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世界变得丰富而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最爱的是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姓们看着被雨妖洗劫后的悲惨景象,都失声痛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一生最爱树林和歌唱的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就是今天人们所使用的橡皮铅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补充描写人物的动作和神态的文字,使表达生动、具体。
例:小丽踮起脚尖,皱起了眉头:“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
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气死我了!”
2.照样子写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
例:气球砰的一声破了,吓了我一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说:“我下班以后还要开会,晚饭就不用等我一起吃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两处有错误的地方。
星期天,妈妈春游带我去西山公园。公园里五颜六色的红花都开了,红的像火,白的似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牧童》这首诗的作者是吕岩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军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
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三(1)班的同学差不多全到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讲究卫生,防止不生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断定李小明这次语文考试可能考9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轻声地默读课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语言积累。
请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一组写一段话。
早晨 中午 晚上 昨天 今天 明天
上周 本周 下周 去年 今年 明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