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落谁家。
继续 陆续
(1)王红开开门后,回到房间( )写作业。
(2)早晨,同学们( )来到校园。
夸耀 夸奖
(1)张明经常得到老师的( )。
(2)他从不在人面前( )自己。
鼓励 奖励
(1)小军的爸爸年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得到( )。
(2)大家的称赞给了他很大的( )。
侦察 侦查
(1)公安机关对“五 一九”案件进行立案( )。
(2)为了弄清敌情,我军进行了火力( )。
2、《乌丢丢的奇遇》一书中每一个章节前都有一首“( )行花环诗”做引子。
A. 十二 B. 十四 C. 十六
3、下列句子中哪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A. 小水沟里的水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
B.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C. 这只山雀像死了似的一动不动。
D. 小狗冲着主人“汪汪”叫着,好像在说:“你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
4、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比赛失利的消息传来,同学们个个都无精打采的。
B.你在学习上总是不懂装懂,自欺欺人,真是滥竽充数。
C.如果不是妈妈在旁边死死盯着我,我一定会夺门而逃。
D.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
5、天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天气 (________)的竹林 (________)的芦芽
(________)的山路 (________)的花草 (________)的春风
(________)的梅子 (________)的小溪 (________)的桃花
6、按要求填空。
“欲”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可以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也可以查________部。
“欲”字在字典中有多项解释,请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恰当的意思。(填序号)
1.不要为了一己私欲去损害别人的利益。______
2.妈常说做事不要着急,欲速则不达。______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__
4.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______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图案 (______)的能手 (______)的桃子
(______)的小草 (______)的土地 (______)的男孩
8、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匀称。
yán tú yàn lì fēn fāng jīng yàn
9、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大家很精神地看着精彩的演出。蝴蝶正款款地跳着轻快的舞蹈,以婀娜的舞姿,博得了“舞蹈家”的美称;蜜蜂浅吟低唱,以自己圆润甜美的歌声轰动全场,夺得了“歌唱家”的桂冠。鸟儿们最先欢跃,叫好:“好呀!美呀!”简直有些狂了!
在一片热烈的喝彩声和热情的掌声中,春姑娘花枝招展地走向前去,代表观众向舞蹈家、歌唱家献花;玉兰端出散发着酒香的玉杯,潇洒地走到她们面前,恭敬地说:“请!”在这浓烈的欢乐气氛中,她们都幸福地醉在那儿。
我也醉了。
【1】从文中给下面的词语找出近义词。
柔美——( ) 热闹——( ) 飘散——( )
叫好——( ) 轻捷——( )
【2】“大家很精神地看着精彩的演出”,从文中找出并概括都有哪些精彩的演出。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3】“春姑娘花枝招展地走向前去,代表观众向舞蹈家、歌唱家献花”中舞蹈家指的是 ________ 歌唱家指的是__________
【4】你觉得下面句中的“醉”字各是什么意思
A.在这浓烈的欢乐气氛中,她们都幸福地醉在那儿。_____________
B. 喝下一杯酒,我就醉了。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
马
我喜欢马,因为马是人类的好朋友。
马的力气很大。红军长征途中(zhōng zhòng),有匹战马背上骑了三个重(chóng zhòng)伤员,三个轻伤员两个拉着马鞍,一个拖住马尾,他们都顺利地过了草地。
马奔跑的速度很快。有的马不但能赶上奔驰的火车,而且还能跑很长时间呢!
马很机灵。即使走很远的路,它也能找到家,要不,怎么会有“老马识途”这个词语呢!在马戏团里,马会跳舞,会做算术题。在法国,有一种马会当领队,它能把参加斗(dǒu dòu)牛的牛群带进斗牛场。
马还会关心主人呢。据说有名骑兵战士受了伤昏倒(dǎo dào)在地上,马趴在他身边,用舌头舔(tiǎn)他的脸,然后嘶(sī)叫几声,最后咬住主人的腰带,跑了十几里路,把昏迷不醒的战士送回了部队。
这样的马,能不让人喜欢吗?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对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老马识途:____________________
昏迷不醒: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 ”画下来。
【4】按要求写句子。
(1)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关联词语写一句话。
例:马不但能赶上奔驰的火车,而且还能跑很长时间呢!
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改变说法,但意思不变。
这样的马,能不让人喜欢吗?
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3个带有“马”字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鲁迅12岁在绍兴城“三味书屋”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干家务劳动。有一天,鲁迅在家里帮助妈妈多做了一点事,结果上学迟到了,严厉的寿镜吾老师狠狠地责备了鲁迅一顿。鲁迅挨了训以后,并不因为受了委屈而埋怨老师和家庭,他反而诚恳接受批评,决心做好精确的时间安排,再也不会因为做家务而迟到了。于是,他用小刀在书桌的右下角,正正方方地刻了一个“早”字,
用以提醒和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发愤读书。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责备——________ 埋怨——________ 精确——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________的老师 ________的时间 ________的书桌
接受________ 珍惜________ 帮助________
(3)鲁迅用小刀正正方方地刻下一个“早”字,表明自己________的决心。
12、煮 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烂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写起诗来就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先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好词佳句……肚子里的词汇多了,说话、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个字的词语,并填在括号里。
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
一下子明白过来。( )
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品味( ) 奇怪( )
3.在文中用“______”画出怎样煮书的句子,用“ ”画出煮书有什么好处的句子。
4.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我的发现
我在童年的时候就发现了太阳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一天中午,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望了望自己的影子,咦,影子怎么缩短了?比往常短了好多呢!难道影子会自己变小?我疑惑了,便去问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没有回答我,让我自己去想。
早晨,我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影子长长的,似乎比我长得高很多;到了中午,我的影子变短了;傍晚,影子又变长了。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我终于想出了一点儿眉目:影子的长短与阳光有关。影子就像冰雪一样,早晨和晚上不怎么热,就不会缩小;而正午却很热,影子一点一点缩小,最后就变短了。我十分兴奋,为自己能发现影子的秘密而感到自豪。
直到我11岁那年,有一天,科学老师讲起了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可原因却与我的发现截然不同:影子的长短是随着太阳的角度而变化的。
我的心里有些失落,但当年那份发现的快乐却是永远都忘不掉的。
【1】根据所给的解释,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写到下面的括号里。
(1)深沉地思索。文中指“我”仔细思考太阳与影子的关系。(_________)
(2)事情的头绪。(________)
【2】朗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应该用______的语气来读。
【3】“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概括第三自然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仔细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美丽的草原
在我的家后面有一片美丽的草原,站在草原的入口,举目远眺,碧野千里。那里有毛茸茸的小草,草里夹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就像一块彩色的地毯。
春天,那里铺满了毛茸茸的小草,每棵小草都挺拔向上,在明媚的阳光显的莹莹可爱,让人不由自主地躺在那茸软的小草上,望着湛蓝的天空,遐想万千……
夏天,草原上的小草绿油油的,唯一的橡树更是绿得惊人,是深绿,不,是墨绿。他那挺拔的树干,茂密的树叶,地上形成了很大的树阴。白天,我们在那嬉戏;晚上,我们在那儿数星星,耳边响着虫鸣……
秋天,当然也很热闹,小草已经枯了,跑在草地上,发出“唰唰唰”的声音。在那里,大家都成了好朋友,尽情地玩耍、奔跑。
冬天,她酷极了,一言不出。我想:她应该沉睡了。于是大家都不去打扰她。
啊!美丽的大草原,一年四季都是那么充满魅力。
【1】本文是按 、 、 、 的顺序来写的,写出了草原的 。
【2】春天,如果是你坐在茸软的小草上,你会遐想什么呢?在横线上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草原的冬天会沉睡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的练习。
雾中情
①最有名的雾不在峨眉,而在庐山。
②有一年的国庆节前,我有机会登上庐山。我最感兴趣的自然是这里的雾。可是由于临近深秋,雾也不那么可人意,五天里每日秋高气爽,竟没有一丝云絮。
③就要离开了,一直没有见到雾,我有些遗憾。临行前夜,雾忽然不请自来。这一天本拟登仙人洞,走锦绣谷,然后再多看几处景致的。雾铺天盖地而来,在住处四周翻卷弥漫,抬头望去,树梢不见了,远峰消逝了,亭台楼阁隐在雾中,影影绰绰的,仙境一般。
④好浓烈的庐山雾!
⑤我走在锦绣谷的山径上,走在湿漉漉的草叶和树丛中,真像在一条牛奶河中潜泳。看不到前方的景致,也窥不见谷底的锦绣风光,途中一处又一处可登高远眺的巨石,可凭倚吟咏的栏杆,在雾中若隐若现。行人们信步登上,毫无险峻之感。
⑥借庐山云雾,我们一路由观景看景,化为听景摸景。我在这大雾中,恍惚看到了四时花开而灿如锦绣,看到那满谷争芳斗艳的山樱花、山梅花以及著名的庐山瑞香花和云锦杜鹃花,在微笑着摇曳,引得蜜蜂们嘤嘤嗡嗡唱情歌,蝴蝶们昏头昏脑献情诗。看到那怪松、石林,那泉洞、断崖以及如蛙吞云的蟾蜍石,岌岌可危的人头石,全在大雾中兀立着,尽管满眼是云翻雾涌,我却看到了这锦绣谷极其美妙的风光。
⑦想象和联想,大概正是庐山雾给你的最妙的礼物。
⑧告别庐山时,雾愈见浓醇了。乘公共汽车下山,缓缓的雾阻住了慢慢的车,玻璃窗沾上了几缕雾丝,清清的,仿佛沾着离情别绪。
【1】文中记叙游览锦绣谷时所使用的写作手法是( )(多选)
A.想象
B.对比
C.联想
D.衬托
【2】庐山雾的特点,用文中的词来形容就是__________。
【3】短文中画“ ”句子的好处是( )
A.提醒读者不要沉迷于庐山的雾中美景
B.强调庐山的雾太美了,使人浏览往返
C.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密,突出庐山的雾十分迷人
D.赋予庐山的雾以人的感情,它仿佛通了灵性一般,充满了离愁别绪
【4】作者说:“想象和联想,大概正是庐山雾给你的最妙的礼物。”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爱诵读诗歌。
(1)___________________,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3)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叶绍翁《游园不值》)
(5)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6)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___。(王之涣《凉州词》)
17、联系课文《十二生肖的故事》,说说你的属相是什么,再说说关于自己属相的趣事,也可以说说别人的。互相交流,看谁说得最有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快乐图书角。
课文节选自《昆虫记》。请把这本书找来和大人一起读一读,列出两种你从这本书中认识的昆虫,并写出它们的什么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名字: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字: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三年级的同学交流了观后感并观看了《飞屋环游记》。
________________
(2)《大林寺桃花》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写的。
________________
20、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去年您送我的麦子今天至今还没吃完呢。
(2)我们应该养成从小热爱劳动。
21、小练笔。
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呀!请你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