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七台河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中庸》中所指的“天下之达德”为( )

    A. B. C. D. E.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文学科的作用是一种“大用”,它的价值无法用短期经济效益来检查,但从长远来看,它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B.在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黄河流域要实现产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融合发展,需要通过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措施。

    C.山艾树上分泌的这种物质一旦被天蛾幼虫摄入,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

    D.从理论上说,尽管我们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随着交易淡季的到来,宋总强调,公司鼓励各部门的同事调休出去学习充电,走走看看,但也强调不允许久假不归

    ②陈老师是一个非常和蔼的人,他工作认真负责,待人热情,对同学们的种种不情之请,他都尽最大努力去帮忙。

    ③如今,很多的网红靠炒作、制造话题等“吸睛、吸粉、吸金”,导致当今的“网红”群体泥沙俱下

    ④一谈到自己最近的发明,这个小学生顿时双眼放光,跟身边的询问者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它的特点、优势等。

    ⑤老陈对即将参加工作的儿子说:“孩子,进入单位要学会做人,搞好同事关系;要见机行事,不能见风使舵。”

    ⑥作为新闻发言人的他,碰到过很多特殊的情况,也遇到过很多尖酸刻薄的问题,对这些他都能做到谈笑自若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海宁石灯彩玲珑剔透,制作精美,以其精湛的 、多样的形式 数千年,历经千年传统文化艺术的 而不朽,更是在年代 中,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紧跟时代的步伐,幻化成为当今灯彩艺术的奇迹。

    A.工艺 流传 积累 更迭

    B.技艺 传承 积淀 更替

    C.工艺 传承 积淀 更迭

    D.技艺 流传 积累 更替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面对众人的啧啧称赞,他谦逊地表示:“除了舞文弄墨,别无长物了。”

    B. 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调,只是希望能推波助澜,激发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C. 近日有评论指出,特权阶层上下其手,已经严重危害到高考招生的公信度,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D. 对教育问题的长期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不同观点的广泛涉猎和兼收并蓄,使得他能够高屋建瓴,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哲学最初是怎样产生的呢?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就曾经分析过哲学产生的原因,在《形而上学》这本书中,亚里士多德探讨了哲学产生的前提问题,说明了为什么我们会有哲学,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别的学科都是与某种实际用途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哲学产生的情况却不同,它完全超越了实际用途。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的产生必须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惊异,另一个则是闲暇。惊异,就是当我们面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时,往往会对世间的万千气象产生一种惊奇之感。惊异感是我们人类的一种非常好的素质,动物很少会有惊异感,动物只有恐惧、警觉之类的感受,它们不会在没有受到胁的情况下,自觉地对外界事物产生一种惊异感。只有人才会在面对不解现象时产生惊异,才会在面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时提出各种问题。这种由于惊异而产生的问题意识构成了哲学思维的开端,正是由于惊异,才产生了最初的哲学思维。。

    ②但是亚里士多德又认为,光有惊异是不够的,人还必须有闲暇,才能使哲学产生。一个人如果没有闲暇,每天要为五斗米而忙碌,那么他肯定不可能去思考哲学问题。正因为如此,哲学在希腊是一门“爱智”之学,是一门纯粹思辨的学问,或者说是一门形上的学问,具有不食人间烟火的超越特点。人们对于哲学通常都是抱着一种敬仰的态度将其看作一门属于精神贵族的学问。

    ③如果按照亚里士多德的标准来看,今天,当我们要求哲学必须与谋生、求职、经商、升官等活动联系起来时,当我们以为学习哲学可以在这些实际方面有所用处时,我们已经不配谈论哲学了。亚里土多德一定会认为,我们对待皙学的这种实用主义态度恰恰表明我们已经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奴隶的位置上。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哲学产生的原因时,曾经明确地表示,别的学问都是为了要掌握一技之长,以用于生活中的某个实际目的,只有哲学是超越实用目的的。所以,如果你问亚里士多德,学哲学有什么用处?他一定会告诉你,哲学是一门“没有用”的学问,因为它本身就是目的,学习哲学、掌握智慧,这本身就是人生的最高目的。

    ④可见,在古希腊哲学中,至少是在主流哲学家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为知识而知识,为学术而学术,也就是说,学习哲学,只是为了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从中体验到一种快乐,把握到一种智慧,从而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从这种观点出发,关于学哲学有什么用的问题,当然就成为一个假问题。因为哲学、智慧这些东西本身就是目的,目的本身还会有什么用呢?但是从另一种意义土来说,哲学又是无用之大用。当个人真正进入到哲学思维的境界时,就会感受到一种彻骨的豁达和愉悦;当他面对哲学家们所谈论的智慧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这就是哲学之大用了。它让人体验到一种精神的快乐,如果有人要进一步追问:这种精神上的快乐又有什么用?那么我只能反问他:听一曲贝多芬的音乐有什么用?它能让你填饱肚子吗?能给你带来荣华富贵吗?如果人们所理解的用处仅仅只是指物质方面或者肉体方面的用处,那么我可以斩钉截铁地回答:学习哲学没有任何用处!但是,如果人们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灵魂、有精神追求的生灵,那么哲学所带来的智慧本身就足以使精神怡然自得了。在这种情况下,再追问哲学有什么用,岂不是贬低它了了吗?所以,在西方,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哲学家们就已经表达了一种对待哲学的基本态度,那就是学以致知的态度——学习哲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求知,而不是为了致用。

    (摘编自赵林《从哲学产生的原因看哲学的用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动物很少会有惊异感,它们会有恐惧、警觉之类的感受,但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外界事物产生一种惊异感。

    B. 在面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时,只有人才会在不解、惊异之后提出各种问题。这种由于惊异而产生的问题构成了哲学思维的开端,正是由于惊异,才产生了最初的哲学思维。

    C. 《形而上学》认为人闲暇才使哲学产生,这表明人们对于哲学通常都是抱着一种敬仰的态度,将其看作一门属于精神贵族的学问。

    D. 哲学是一门“没有用”的学问,因此它本身就是目的,学习哲学、掌握智慧,这本身就是人生的最高目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惊异感是我们人类的一种非常好的素质,进而指出惊异是哲学产生的一个条件。

    B. 第二段运用假设论证,论述了闲暇对于哲学产生的重要作用。

    C. 第三段运用事实论据,结合现实生活,论述了我们对待哲学不应持实用主义的态度。

    D. 第四段进行总结,明确了学习哲学的目的,为知识而知识,为学术而学术。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如果你追求哲学能让你填饱肚子、能给你带来荣华富贵这些物质方面或者肉体方面的用处,可以说学习哲学没有任何用处。

    B. 当一个人进入到哲学思维的境界时,就会感受到一种彻骨的豁达和愉悦,这就是哲学被认为无用之大用的理由。

    C. 有些人面对哲学家们所谈论的智慧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这种感觉跟有些人听一曲贝多芬的音乐会体验到一种精神的快乐是相似的。

    D. 对于哲学不要再追问它的用处了,西方哲学家早就认为哲学是学以致知,学习哲学只是为了求知,而不是为了致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也说过类似两句:“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表明自己听完琵琶曲后泪水打湿衣服的诗句是“_______。”

    (3)范仲淹在《渔家傲》中,表达将士们想家却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卫风·氓》中,表现女子的品行端正,但男子却已变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句,领起全词,为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抒写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伏笔。

    (3)《赤壁赋》中,苏轼用夸张、想象的手法,侧面描写箫声悲伤感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块部分。

    (1)《逍遥游》中强调坚持自我,不理会世人非难的句子是“_________”;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的“我将无我”也可以用此文中的“_________”来表达。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人的动作加以摹写,形象地描写了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心情,来突出蜀道之难。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人的感受写出了天气的严寒和行路的凄苦,表现了求学的艰辛。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礼记·礼运》中,“____________”两句旨在说明理想社会要能够推举贤能,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2)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中“____________”两句,融情入境,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枯草等意象之中。

    (3)古人在诗歌中常用“鸥”这一意象表达闲居之意和漂泊之感,唐宋诗词中不乏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自己憎恶现实,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2)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故作疑问的话、把阿房宫中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比作天上的彩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①:何相公,即魏博节度使何进滔。《旧唐书》说他“居魏十五年,民安之”。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叙事,既点明围猎的时间是清晨,又写出围猎地点禁城东的壮阔场面,为全诗铺写出晨猎的背景。

    B.颔联中“红”、“白”二字色彩鲜明耀目,“向日”、“迎风”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C.尾联中的“寒”字,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表现高飞鸿雁虽凌绝苍穹,何相公却一箭命中的神奇。

    D.整首诗在选材方面,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取材之精确,描写线条之明快,凸显了何相公的惊人绝技。

    【2】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题材相似,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主人公形象的不同之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皋,字城武,京兆万年人。张镒节度凤翔,署营田判官。德宗狩奉天,李楚琳杀镒,劫众叛归朱泚。始,泚以范阳军镇凤翔,既归节,而留兵五百戍陇上,以部将牛云光督之。至是,云光谋请皋为帅,将劫以臣泚。别将翟晔伺知以白皋。云光惧不克,率众出奔,至沂阳,遇泚奴使皋所,谓云光曰:“太尉已为天子使我以御史中丞授皋若听固吾人也不受可遂诛之请以兵俱。”许之。皋迎劳,先纳奴,伪受泚诏。皋曰:“大使固善,苟无它图,请释甲以安众,而后可入也。”云光以皋诸生,亡能为,乃命士委仗铠,皋受而内其卒。明日,置酒大会,奴、云光与其下至,皋伏甲左右庑,酒行,尽杀之,以其首徇。贞元初,代张延赏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初,云南蛮羁附吐蕃,其盗塞必以蛮为乡道。皋计得云南则斩虏右支,乃间使招徕之,稍稍通西南夷。五年,东蛮断泸水桥攻吐蕃,请皋济师。皋遣精卒二千,与蛮共破吐蕃于台登。顺宗立,诏检校太尉。会王叔文等干政,皋遣刘辟来京师谒叔文曰:“公使私于君,请尽领剑南,则惟君之报。不然,惟君之怨。”叔文怒,欲斩辟,辟遁去。皋知叔文多衅,又自以大臣可与国大议,即上表请皇太子监国,又上笺太子,暴叔文之奸,且劝进。会大臣继请,太子遂受禅,因投殛奸党。是岁,皋暴卒,年六十一,赠太师,谥曰忠武。皋治蜀二十一年,始,皋务私其民,列州互除租,凡三岁一复。皋没,蜀人德之,见其遗象必拜。凡刻石著皋名者,皆镵其文尊讳之。

    (选自《新唐书·韦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已为天子/使我以御史中丞授/皋若听/固吾人也/不受可/遂诛之/请以兵俱

    B.太尉已为天子使/我以御史中丞/授皋若听/固吾人也/不受/可遂诛之/请以兵俱

    C.太尉已为天子使/我以御史中丞授皋/若听/固吾人也/不受可/遂诛之/请以兵俱

    D.太尉已为天子/使我以御史中丞授皋/若听/固吾人也/不受/可遂诛之/请以兵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狩,指打猎,又可用于帝王巡视诸侯或地方官治理的地方,也可婉指帝王逃亡。文中指德宗逃亡到奉天。

    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在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

    C.受禅,指接受禅让。禅让是指古代帝王把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D.讳,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避讳指帝制时代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皋足智多谋,诛杀叛逆。韦皋假意接受叛贼朱泚的伪诏,诱骗牛云光解除武装,第二天在廊下设伏,一举诛杀牛云光等叛贼。

    B.韦皋交好南夷,平定西南。云南与吐蕃交好,吐蕃在入侵时,必以云南作为先锋,韦皋离间云南与吐蕃,联合云南,大败吐蕃。

    C.韦皋巴结权贵,反目成仇。王叔文专政,韦皋派刘辟去巴结,因出尔反尔被王叔文拒绝,于是转投太子门下,弹劾王叔文弄权。

    D.韦皋治蜀有功,备受尊崇。韦皋治理四川时,属下各州都相互免除租赋,每隔三年,便豁免一次赋税,老百姓因此十分爱戴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云光以皋诸生,亡能为,乃命士委仗铠,皋受而内其卒。

    (2)皋计得云南则斩虏右支,乃间使招徕之,稍稍通西南夷。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有人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此,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