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阜阳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逆袭巴西复仇荷兰惊险闯关,所有队员在绝境中被教练郎平破釜沉舟的冒险一搏成功激活。

    B. 当娱乐至上被发挥到极致之时,我们离科学离思想就会越来越远,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国内媒体提供娱乐信息应该有度。

    C. 中考揭榜,优胜者们开心了整个夏天,在人生的这一阶段,他们取得了别人无法望其项背的胜利,果然是天道酬勤。

    D. 2018 年不合格疫苗事件从一个层面上说明,权利越集中,透明度越低,透明度越低,也就越容易上下其手,分肥食利。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理/查/提携 昭示/陆亵

    B. 院/馆饶愿舟/编/国

    C. 说胆/商榷旷世/粗/糟

    D. 蜊/花/妖仿/发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 悄.然无声(qiǎo) 相.机行事(xiàng) 恬.不知耻(tián) 罪行累.累.(léi)

    B. 踽.踽.独行(yǔ) 间不容发.(fà) 负隅.顽抗(yú)   插科打诨.(hùn)

    C. 艰苦卓.绝(zhuō) 方枘.圆凿(ruì)   莘.莘.学子(shēn) 呼天抢.地(qiāng)

    D. 韦.编三绝(wéi)  怙恶不悛.(quān) 天遂.人愿(suì) 独当.一面(dāng)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2016年9月,中国政府再次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国智能制造正迎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对于制造业来说,可谓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②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③有关专家指出:笔者认为,导致此轮房价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货币扩张速度太快,控制房价必须从收缩货币入手,否则,其他措施只能是扬汤止沸

    ④报道上指张爱玲身无长物,居所非常简单,没有家具、没有床,她睡在活功铺盖上面。发现她的警察说:“不记得她房子有什么家具,只知道到处有很多纸张文件”

    ⑤干这种职务的人大半是带工的亲戚,或者是在地方上有一点势力的流氓,所以在这种地方,他们差不多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⑥物质生活水平的确比过去提高了许多,这一定程度上让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愿望予取予求,长此以往容易使孩子缺乏耐心和吃苦精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则“最严鞭炮禁放令”最终以朝闻夕改的方式而告终,确实让人意外,这或许与该省烟花爆竹经营企业的联名上书有关。

    ②许多时候,我们往往注重对孩子的说教而忽视自身的行为规范,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其实父母的示范会让孩子自觉地邯郸学步

    ③古今中外,一些过分张扬、锋芒毕露之人,不管功劳多大,官位多高,最终多数不得善终,这是尽人皆知的历史教训。

    ④要是没有敦诚、敦敏两兄弟和张宜泉写给曹雪芹的诗,我们还真不大相信《红楼梦》的作者始终过着箪食壶浆的生活。

    ⑤美国作为互联网的缔造者和网络战的始作俑者,最了解网络攻击的杀伤力,所以高度重视网络战。

    ⑥先秦哲学起源于对人生、社会的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席不暇暖,以谋求天下由“无道”转变为“有道”的格局。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凶犯

    [俄罗斯]契诃夫

    在法院审讯官面前站着的是一个身材矮小、瘦弱无比的庄稼汉,穿着花粗布衬衫和打补丁的裤子。他的脸上胡子拉磴的,一脸的麻子,两条浓眉耷拉着,让人很难看清他的眼睛。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冷漠。他还光着脚。

    “杰尼斯·格里戈里耶夫!”审讯官开口说道,“你往前站一点儿,回答我们的问题。本月7日,也就是7月7日早晨,铁路护路员巡查路况时,在141俄里处,当场发现你在拧铁轨上用来固定枕木的螺丝帽,瞧,就是这种螺丝帽……他便把你和螺丝帽扣留了。是这样吗?”

    “啥?”

    “事情是护路员说的那样吗?”

    “是的。”

    “好的。嗯,那你拧螺丝帽干吗?”

    “你别老‘啥、啥’的,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你拧螺丝帽干吗?”

    “要是不干吗,我就不去拧了。”杰尼斯声音嘶哑地说,斜着眼睛着着天花板。

    “那你用螺丝帽做什么?”

    “就那种螺丝帽吗?我们用它做钓鱼坠……”

    “你说的‘我们’是指哪些人?”

    “我们,就是老百姓呗……也就是克利莫夫斯克村的农民。”

    “听着,老兄,你别跟我装糊涂了,用不着胡扯什么钓鱼坠儿!”

    “我打娘胎里生下来就没撒过谎,在这里我敢撇谎吗……杰尼斯嘟囔着,眨巴着眼睛,“再说了,大人,没有坠儿能行吗?你把鱼饵或者蚯蚓挂到鱼钩上,要是没有坠儿,它能沉到水底吗?我撒谎了吗……”杰尼斯发出了一阵冷笑。

    “这样说来,你拧下这个螺丝帽就是为了拿它做鱼坠儿了?

    “不为这个又为啥呢?它又不能当羊拐子玩儿!”

    “你也可以拿铅块、子弹壳做坠儿啊,或者钉子什么的……”

    “铅块在路上捡不到,得去买,而钉子又不合适。螺丝帽虽然难弄,但比其他东西都要好……很沉,而且有个窟窿。”

    “你装什么糊涂!难道你还没弄清楚,笨蛋,你这一拧会拧出什么后果?如果护路员没有发现,火车就有可能出轨,就会死很多人!而这些人是你害死的!”

    “大人!我干吗要害他们呢?难道我是恶棍吗?”

    “在你看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火车出了事故呢?你虽然只拧掉了两三个螺丝帽,但也许火车就是因为这而出了事!"

    杰尼斯阴笑着,半信半疑地眯起眼睛看着审讯官。

    “得了吧!这些年来,全村人都在拧螺丝帽,还不是照样平安无事?假如我撬了铁轨或是搬了一根木头放在铁路上,哎呀,那么,火车可能会被撞翻,可是呸!就那么一个螺丝帽!”

    “你知道不,就是那些螺丝帽把铁轨固定在枕木上的!”

    “这个我们……我们又没拧下所有的螺丝帽……还留着许多呢。”

    杰尼斯打了个哈欠,并在嘴巴上画了个十字。

    “去年这里就有一列火车出轨,”审讯官说,“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去年的火车脱轨……我终于弄明自子!”

    “您可是读过书的人,所以您是懂道理的人,您刚才所说的,句句在理。而那个护路员不过就是个乡巴佬,什么都不懂。他抓住我的衣领就把我给拽来了……”

    “你听着,《刑法》第一千零八十一条规定:凡蓄意破坏铁路,致使该路上行驶中的,运输工具发生危险,且肇事者明知该行为有可能将造成灾……不可能不知道,拧掉螺丝帽会引发什么后果……该肇事者当判处流放并服苦役。”

    “您当然知道得最清楚了……可我们是睁眼……我们哪懂这些啊!”

    “你其实什么都懂!你只是在撒谎,装糊涂而已!”

    “我为什么要撇谎呢?如果您不信,就到村里去问问没有鱼坠只能钓到欧鳇鱼。”

    “嗨,住嘴……”

    整个法庭鸦雀无声。杰尼斯不时地变换双腿的位置,望着铺着绿色桌布的桌子,使劲儿眨巴着眼睛,仿佛他看到的不是铺着绿绒布的桌子,而是刺眼的阳光。审讯官在快速地写着什么。

    “我可以走了吗?”杰尼斯沉默了一会儿,问道。

    “不行。我得先把你抓起来,然后让你去坐牢。”

    杰尼斯不再眨眼,微徽抬起浓眉,疑惑地望着审讯官。

    “为什么要坐牢呢?大人,我没空,我还得去赶集呢,还得到叶戈尔那里要回三卢布的油钱……”

    “住嘴,别吵了……”

    “如果真的犯了事,我也认了,可就这样去……要是您怀疑我欠税,我的大人,您可别相信村主任……村主任算账时净作假,这一点我可以向老天爷赌咒……”

    “我烦透你了,喂,谢苗!”审讯官吼道,“把他带下去!”

    “我们家三兄弟,”杰尼斯嘟囔着,两名强壮的法管正拽着他走出审讯室,“兄弟帮兄弟又不是义……兄弟交不上税,而我杰尼斯却去承担什么责……你是什么狗屁法官!……你们应该靠本事断案,不应该无中生……哪怕是该被刀剐,也得犯了事才行啊,也要凭良心啊……”

    (朱宪生译,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对庄稼汉穿着、外貌的描写,既从正面交代了庄稼汉困窘的境况,又从侧面反映了审讯官与之不同的生活处境和居高临下的态度。

    B.小说写杰尼斯由“斜着眼睛看着天花板”“半信半疑地眯起眼睛”到“使劲儿眨巴着眼睛”,较完整地描写了他对自己罪行认识的转变过程。

    C.小说多次写到审讯官与克利莫夫斯克村的农民杰尼斯的对话,但两人对话各自站的立场却完全不同,这就在对比中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D.小说在作品中没有直接表明作者的主观态度,而是客观冷静地写人叙事,同时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思考空间:这与《装在套子里的人》相似。

    2契诃夫说:“我善于长事短叙。”请从“长事”与“短叙”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3“叙事的对话性” 是该小说的特色,这种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屈原在面对诋毁时,曾说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达出一心向善,百死不悔的决心;庄子在《逍遥游》中也曾告诉我们,如果能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可以遨游无穷无尽的境域。

    (2)读书人应立志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承担起社会的重任,《论语·泰伯》中曾子就曾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让我们领略到古蜀文明的无穷魅力。早在唐朝,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便提到了久远而神秘的古蜀国。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学而》中提到曾子每日“三省吾身”,《论语·里仁》也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身方法,由此可见自省的重要性。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宫车远去的场景,从侧面反映了宫殿规模之大。

    (3)在古典诗词中“铁马”多指身披铁甲的战马,诗人常用此意象来表达保家卫国的理想抱负和征战沙场的英雄气概,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舍生取义”的精神“________”,普通人也会有,只是“________”。

    (2)在李白的《蜀道难》中,开篇以带有蜀地方言色彩的感叹词“________”表示出惊叹,接着又用“________”四字直接点明蜀道之高险。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刘裕北伐时“________”的英雄气概和刘义隆仓促北伐“________”构成鲜明的对比。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了六位经过磨炼终担大任的人,其中讲舜的句子是“__________”讲傅说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一句直接点明阿房宫占地广阔,而“________”则指出阿房宫是依着山势走向修建的。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音乐演奏的一种特殊效果:虽然中间暂时停顿,但听众仍会沉浸在原来的审美情境中。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写他身居人世但并无世俗的纷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他从自然的景象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但却“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士大夫之口道出他们拒绝从师学习的荒谬心态。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状的描写,反映了南宋百姓的精神状态,表达作者内心的沉痛。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狂夫

    [唐]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葆娟娟净,雨衰[注]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衰:通“渑”,滋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更令人不觉痕迹。

    B.颔联意蕴丰富,对仗工整,“含”“衰”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娟娟”“冉冉”的叠词又平添音韵之美,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C.诗人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饥而日恒,亏及幼子,则全家可知,这是举一反三的写法。

    D.诗人饱经患难,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打击,怨而不怒。全诗格高律熟,意奇句妥。

    【2】诗人是如何塑造狂夫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处存,京兆万年人。世籍神策军,家胜业里,为天下高。父宗,巧射利,侈靡自奉,僮千人,以此奋累除检校司空、金吾大将军,遥兴元节度使。处存自右军镇使历检校刑部尚书、定州制置使,累迁义武节度使。黄巢陷京师,处存号哭,不俟诏,分麾下兵二千间道至山南卫乘舆。外约王重荣连盟,进屯渭桥,而泾州行军司马唐弘夫亦屯渭北。诏处存检校尚书右仆射督战,俄拜东南面行营招讨使。中和二年,授京城东面都统。每痛国难未夷,语辄流涕,军中多处存义,愈为之用。素善李克用,又故婚好,遣使十辈晓譬迎劝卒共平京师。王铎差兴复功,以勤王举义处存为第一,收城破贼克用为第一。迁检校司空。复出兵三千属大将张公庆会诸军捕巢泰山,灭之。进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甲令孜讨重荣徙处存节度河中上书言重荣有大功不可改易摇诸侯之心不纳趣上道军次晋州刺史冀君武闭门不内而重荣拒诏处存临事通便宜,有大将风。幽、镇兵悍马强,其地势也而易、定介于其间,侵轶岁至。及李匡威得志,谋并取之。处存善修邻欢,内抚民有恩,痛折节下贤,协穆太原以自助,远近同心。岁时讲兵,与诸镇抗,无能侵轧者。累加侍中、检校太尉。卒,年六十五,赠太子太师,谥曰忠肃。三军迹河朔旧事,推子郜由副使为留后,昭宗从之。累拜节度使,加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进太保。

    (节选自《新唐书·王处存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田令孜讨王重荣/徙处存节度河中/上书言/重荣有大功/不可改易/摇诸侯之心/不纳/趣上道/军次晋州/刺史冀君武闭门不内/而重荣拒诏/

    B.田令孜讨王重荣/徙处存节度河中/上书言/重荣有大功/不可改/易摇诸侯之心/不纳趣上道/军次晋州/刺史冀君武闭门不内/而重荣拒诏/

    C.田令孜讨王重荣徙/处存节度河中/上书言重荣有大功/不可改/易摇诸侯之心/不纳趣上道/军次晋州/刺史冀君武闭门不内/而重荣拒诏/

    D.田令孜讨王重荣徙/处存节度河中/上书言/重荣有大功/不可改易/摇诸侯之心/不纳趣上道/军次晋州/刺史冀君武闭门不内/而重荣拒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策军,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原为西北的成边军队,后进入京师成为禁军。

    B.“领”表示领受,与“除”“授”“拜”意思相同,都表示官职授予,“徙”则表示官职调动。

    C.太子太师,古代官职,西晋始置,多为虚衔,无实职,可以用来追赠死去的重臣。

    D.“河朔”的“朔”与“朔漠”“朔风”的“朔”都是指北方,唐末“河朔三镇”体现了当时藩镇割据的形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处存家境殷实,出身富裕之家。他家族世隶属于神策军,他父亲王宗,善于追求财利,有奴仆千人,由于资财而显达。

    B.王处存忠于君主,联合有用之人。他对外王重荣订约结盟,为了联合李克用先后派遣使者十人前去劝说开导并迎接。

    C.王处存内外用心,确保地区安全。他对内安抚百姓,礼待贤士,对外与太原交好,训练军队,军力强大,保障不受侵犯。

    D.王处存对国有功,享有身后哀荣。他救援皇帝、平定叛乱,多次升迁;死后被封太子太师,其子也得到提拔,后做太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巢陷京师,处存号哭,不俟诏,分麾下兵二千间道至山南卫乘舆。

    (2)每痛国难未夷,语辄流涕,军中多处存义,愈为之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916年9月1日,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他提出“新青年”的标准有: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而“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予其群”;以自力创造幸福,而“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

    以上论述对新时代的青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