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中有“思念”的忧伤:
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贪看年少信船流。
3、过年了,我要为我的书房贴一副对联,请写在下面的对联纸上。
4、组词。
调( ) 袜( ) 慰( )
稠( ) 秣( ) 蔚( )
煮( ) 璞( ) 淑( )
著( ) 噗( ) 椒( )
5、解答题
诗句积累。
(1)诚者,天之道也;_____。
(2)有所期诺,纤毫必偿;_____。
(3)_____,毎于寒尽觉春生。
(4)_____,虫声新透绿窗纱。
(5)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
6、诗文阅读。
春日
宋.朱熹
, 。
,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与诗句中“等闲”含义相同的选项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3】诗文中最能反映春天特点的两个词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7、诗歌鉴赏。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B.“烈火焚烧若等闲”中,说的虽然是石灰的开采过程,但它实际是象征志士仁人无论面临何种考验,都能从容不迫。
C.“粉骨碎身浑不怕”中“浑不怕”三字使读者联想到不怕牺牲的精神。
D.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一词一语双关,既是指石灰的颜色也是指诗人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浪淘沙(其一)
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A.浪淘沙是词牌名。___
B.诗的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___
C.簸的意思是颠簸。___
D.这首诗的作者刘禹锡是宋代人。___
【3】这首诗的前两句不仅写出来黄河___________的雄伟气势,也突出了黄河____________的特点。
【4】这首诗的后两句诗人引用了民间传说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同时展开想象,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站(节选)
①这是一个在北方山区常见的小站。月台左面有一张红榜,上面用大字标明了二百四十一天安全无事故的记录,贴着竞赛优胜者的照片。红榜旁边是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白粉笔写着当天的天气预报和早晨的报纸摘要。出站口的旁边贴着一张讲卫生的宣传画。月台上,有两三个挑着箩筐的农民,正准备上车进城。几步以外,站上的两位工作人员正在商量着什么。
②月台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喷水池,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喷水池中间堆起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栽着一棵尺把高的小树。喷泉从小树下面的石孔喷出来,水珠四射,把假山上的小宝塔洗得一尘不染。
③月台的两头种了几株杏树,花开得正艳,引来一群蜜蜂。蜜蜂嗡嗡地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宁静的小站。
④小站上没有钟,也没有电铃。站长吹一长声哨子,刚到站的火车跟着长啸一声,缓缓地离开小站,继续自己的征途。
⑤这个小站坐落在山坳里。站在月台上向四周望去,只看到光秃秃的石头山,没有什么秀丽的景色。可是就在这儿,就在这个小站上,却出现了一股活泼的喷泉,几树灿烂的杏花。
⑥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
【1】短文的第①自然段写了小站的哪六个方面?试着总结,写下来。
(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4)________
(5)________(6)________
【2】短文的前三个自然段都介绍了小站的月台,叙述的方位是:先介绍月台的________,再介绍月台的________,最后介绍月台的________。
【3】“月台左面有一张红榜,上面用大字标明了二百四十一天安全无事故的记录,贴着竞赛优胜者的照片。”这句话要告诉人们的真正意思是________。
【4】短文的这六个自然段都是围绕什么样的中心来写的?( )
A.小站的地理位置是北方。
B.小站虽然小,但是工作人员很多。
C.都是围绕着小站的小来写的。
D.小站虽小,工作却不少。
【5】“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
10、
晚唐诗人郑谷,( )诗写得好,( )为人谦逊,所以人们乐于向他请教。“一字之师”说的就是他与诗僧齐己的故事。
某年冬天,齐己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郑谷看到齐己写的这首诗后,十分赞赏,但他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他对齐己说:“花开枝头,总有时间先后,只是人们不觉察,才误以为数枝同时开放。从诗题《早梅》来说,‘数枝梅’已不为早,不如改为‘一枝开’。”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己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1.为短文加个小标题写在横线上。
2.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把“数枝”改为“一枝”好在哪里呢?结合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4.你认为郑谷和齐己分别是怎么样的人呢?
5.在修改作文中你有没有因一两个字而伤脑筋呢?你认为有这样的必要吗?
11、美文品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我喜欢去植物园,是为了静。
②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不只是对那些抽象的东西如心灵、寂寞之类。它使我看见鸟声,听见水声,听见四脚爬虫在草叶间窸窸窣窣的“走路”声,听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耳朵听得很深;它使我看见叶面上的“血脉”,看见树顶间的青天,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眼睛望得可远可细,仿佛可以看到天涯海角处——也不过是一片极静的幽林。
③前几天,我偶然在中午的时候去了植物园。到处都是满溢的阳光洒上的金粉,连曲径上的小碎石都艳了起来。一切的静依然静着,却不知由哪儿飞来了许多花的访客——那些横飞的蜜蜂。草地上躲躲藏藏的苜蓿透露着若隐若现的紫色消息,一只淘气的蜂把它传给旁边的野花。那野花像一朵淡黄的云,轻柔得仿佛轻风一吹就会散。那只蜜蜂一站到花蕊上去,花茎就不胜负荷地弯垂了下来。“太重啦”,仿佛有一声甜美的呼喊,吓得蜂儿直跳起来,花儿才又弹簧似的弹回原位,伸直了花梗。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天涯海角: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不胜负荷: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结合文章,说说“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仿照前面一句的内容,在第②自然段中的两处横线上分别补写一个句子。
(4)远远望着蜂儿跳起、花儿弹簧似的弹回原位,你会产生怎样的感觉?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2、阅读材料,再按要求完成问题。
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
材料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总量在不断增加,“垃圾围城”问题日益严重。以郑州为例,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0.8~1.2千克生活垃圾。通过2019年前五个月的统计,郑州中心城区平均每天产生约6500吨垃圾,相当于300台公交车的重量。这些垃圾怎么处理呢?就目前而言,填埋和焚烧是最主要的处理方式,但都不是最有效的办法。这是因为大多数垃圾填埋场都超过负荷能力。另外,相当一部分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此,要想使垃圾资源化,前提条件就是要进行垃圾分类。《郑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经郑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9年12月1日施行。
材料二 《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指南》
材料三
国内外一些地区都有不少进行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推广。在日本,居民学会了自觉分类倒垃圾,不同种类的垃圾要按不同的日子投放。环卫部门每趟只拉一种垃圾,避免“混装混运”、美国垃圾分类和处理有详有们细的法律规定,将处理废弃物提高到了事先预防,减少污染的高度。新加坡以“零垃圾国家”为目标,从源头上控制垃圾,努力实现垃圾的回收和重复利用,给予垃圾第二次生命。我国浙江省宁波市正在探索“实名制”投放垃圾,在已开展垃圾分类的社区,每家每户每月能够领到31个厨余垃圾袋,小区督导员会利用手机终端扫一扫垃圾袋上的专属二维码,以此建立垃圾分类家庭电子档案。
(摘自《科学生活》有删改)
【1】根据活动的主题,任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阅读三个材料,在下表中简要写出你的想法,为和同学们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主题 | “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班级交流会 |
任务 | 在这次活动之前,请你围绕主题,根据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写出你思考的要点。 |
要求 | 1.你最想交流的两个问题是什么?请从不同的材料中提出。 2.和同学们交流这两个问题时,你会从材料中选择哪些语句具体说明,把它们摘录下来。(每个问题一句即可) |
写出思考的要点 | 1.你最想交流的两个问题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2.摘录: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
【2】结合情境,根据材料二,在横线处标出相对应的序号。
国庆节放假期间,李明和爸爸,妈妈来到爷爷家进行大扫除。他们收拾出的杂物和垃圾有:
①塑料瓶 ②用过的电池 ③保鲜膜 ④穿旧的衬衣
⑤剩饭剩菜和香蕉皮 ⑥看过的报纸 ⑦鸡蛋壳 ⑧过期的药品
请把杂物和垃圾分类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
可回收垃圾:______________
湿垃圾:________________
有害垃圾:________________
干垃圾: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三个材料之后,我产生的新思考或新问题是:_______带着新的发现,我将走进书本或者生活中继续学习。
13、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高兴 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啊!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冒 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 堵)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1】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词,画“√”。
【2】上文从哪些方面对闰土进行了外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闰土变成这样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闰土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个题目:______________。
14、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节选语段主要写了________。
【2】找出描写五位壮士群体战斗场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长马宝玉、战士宋学义作战,作者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写的?
马宝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学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一读描写群体和个体的语句,写出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写下来。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用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1.鲁迅在回信中说:“你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曹操的儿子冲曹冲说:“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3.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4.詹天佑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5.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17、“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改写。
1.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
改写成“被”字句:
2.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被红四团抛在后面了。
改写成“把”字句:
3.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改写成“把”字句:
4.他们看到暴风雨冲垮了堤坝,心里十分着急。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5.密密层层的枝叶封得森林严严实实的。
改写成“把”子句:
改写成“被”子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同学们下了决心,非要登上山顶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众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老人说,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改为直接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太阳出来,月亮消失了。
。
(2)月亮一出来,满天的星星就不见了。
。
(3)夜空中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
。
(4)今天,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住了。
。
21、习作乐园。
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给人类启示的资料,结合一些有关发明创造的事例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