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读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南极科考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泰山站
D.昆仑站
【2】两极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
A.大部分位于极圈以内
B.均没有常住居民
C.淡水资源缺乏
D.降水丰富
2、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 )
A.板块内部
B.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C.南极、北极地区
D.平原、丘陵地区
3、关于七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面积最大,南极洲面积最小
B.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C.南极洲被四大洋包围
D.亚洲、欧洲、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
4、关于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里约热内卢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城市 B. 巴西利亚是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C. 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港口城市 D. 巴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5、下列能减缓气候变暖的措施有( )
①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②植树造林③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④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⑤毁林造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6、读中东地区简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属于中东地区的是( )
A.南亚的一部分
B.非洲的埃及
C.欧洲的一部分
D.西亚的全部
【2】中东“地理位置重要”,地处“三洲五海”之地,“三洲”中不包括( )
A.亚洲
B.大洋洲
C.欧洲
D.非洲
【3】中东“石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图中“”所示区域,该区域名称是( )
A.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B.地中海及其沿岸地区
C.红海及其沿岸地区
D.阿拉伯海及其沿岸地区
7、下列国家地跨亚、非洲两大洲的是
A.埃及 B.俄罗斯 C.阿塞拜疆 D.土耳其
8、国际上规定,( )是东西两半球的划分界线。
A.赤道
B.20°W和160°E
C.本初子午线
D.20°E和160°W
9、关于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6-9月盛行西南季风,气候干燥
B. 3-5月气候凉爽,降水丰沛
C. 10月到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很多
D. 降水集中在6-9月,水早灾害频繁
10、关于经纬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B.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11、有关亚洲人文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全部为发展中国家
B.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C.形成了统一的民族文化
D.亚洲的东部和北部人口稠密
12、我国的华北平原、山东丘陵地质史上曾经是浅海、岛屿。由于黄河等河流携带大量泥沙逐步堆积,使陆地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外推移,经过长期的变化,原来的海湾最终形成了华北平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能正确反映我国华北平原形成过程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②④③①
【2】下列是同学们对此变化过程的讨论和思考,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A.所有海湾最终都会变成陆地
B.地壳运动是此变化的主要原因
C.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变化中
D.此变化过程与人类活动无关
13、2014年3月,马航MH370从吉隆坡至北京航班在越南空中管制区失联,地点为北纬6°55'15〃东经103°34'43〃,在下图中表示该地点的是:
14、东南亚自然风光充满热带气息。多数国家海岸线漫长,海岛众多,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海滨旅游与度假胜地。读东南亚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东南亚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之一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气候热湿
B.山地多,土壤肥沃
C.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
D.世界上对热带作物需求量大
【2】小明寒假从东南亚旅游回来,下列他的叙述中可信的是( )
A.东南亚各国均与我国陆上接壤
B.华人、华侨众多
C.有成群的斑马和长颈鹿
D.盛产苹果、葡萄
15、深秋时节,金色胡杨把塔里木河两岸装点得如诗如画,如下图所示。胡杨,维吾尔语叫“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它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能力。据此,完成下题。
胡杨生长的地区年降水量小于50mm,远低于同纬度的沿海地区,其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板块位置
16、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取决于( )
A. 医疗卫生条件的好坏 B. 接受教育的程度高低
C. 经济发展水平 D. 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17、山地、丘陵地区的聚落多分布在山谷,受地形影响,多呈( )
A.环状
B.团块状
C.点状
D.条带状
18、每年当太阳直射23.5°N时,我们学校( )
A. 正处于夏季 B. 有太阳直射现象 C. 黑夜比白昼长 D. 黑夜与白昼等长
19、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某中学组织学生对当地村落进行考察,下图为我国某村落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居民点和乙山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60米
B.200米
C.240米
D.280米
【2】图中虚线处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陡崖
【3】图中④地位于②地的( )方向。
A.西南
B.东南
C.西北
D.东北
【4】由图可知,小清河流域居民点多分布在西南部地区,主要原因是( )
A.沿河取水方便
B.气候温暖湿润
C.地形平坦开阔
D.水质优良充足
20、图中①点的经纬度是( )
A.(15°E,35°N)
B.(15°W,35°N)
C.(15°E,35°S)
D.(15°W,35°S)
2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自转的周期是________小时;公转的方向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公转的周期是________。
22、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____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____,地球公转方向是____,其周期为____。
23、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_____ 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_____。(填百分比)
24、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__________,白色表示__________。
25、地球的两种重要运动方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26、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气候的两个重要组成要素。
27、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8、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29、世界居民可分为____、____和____三大人种。
30、读“沿60°N线俄罗斯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填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区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E:________。
31、读“南北回归线之间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其中丁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根据四地气温的共同特征,判断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2)甲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是________(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根据国家间发展水平的差异,甲大洲大部分为______国家。
A.热带沙漠 B.热带草原 C.热带雨林 D.温带阔叶林
(3)丙气候区比乙气候区人口更为稠密,主要是因为丙气候区_________。
(4)乙地人口中大多头缠长巾,身着白色长袍,他们的头饰特点与其居住地的______(水文、土壤、气候)条件有关;他们使用的语言主要是______语。
32、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北冰洋被A、B、C三个大洲包围,其中B大洲为______;A、E两大洲间的分界线是______。
(2)______(填字母)大洲的发达国家数量最多,其居民多为______人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D______洲;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列举一例)。
(3)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图中甲地的建筑墙体厚实,窗户较小,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这样的建筑风格是为了______(单选)。
A.通风透气
B.御寒保暖
C.防洪排涝
D.个人喜好
33、读“中南半岛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南半岛突出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受此影响,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____地区。
(2)该地区为____气候.
(3)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其种植的有利条件是____。
(4)近年来,该地区成为我国出境旅游的热点之一,原因是该区域(_____)
A.气候凉爽宜人,景色优美 B.湖光山色,是冬季滑雪的好地方
C.有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 D.经济发达,服务非常个性化
34、读“南美洲和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对比非洲与南美洲纬度位置,共同特征是____,因此两大洲都以____气候为主。
(2)上图中①②两地降水状况比较,①地的降水比②地____。
(3)比较两大洲气候类型分布状况,非洲缺少的亚热带气候类型是____。
(4)从海陆位置看,两大洲都濒临的海洋是____。从东西半球来说,南美洲主要位于____半球。
(5)A是____(地形区),它和B地形区同属____气候。
35、读“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及“印度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和水稻,其中水稻分布在________。
(2)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其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是________(填字母),其名称是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印度工业具有_________的分布特点。
(3)印度软件产业较发达,被称为“_________”,其软件产业中心(右图中的“D”)的名称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