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广东珠海初一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B.“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C.第三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舒心畅快之情,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酝(niàng)   伏(quán)   镜(léng)   畏罪逃(qiǎn)

    B.护(pì)        和(chān)   (yùn)     轻怕重(niān)

    C.确(záo)       职(chèn)   (zhí)     为一谈(hùn)

    D.滑(jī)        蔽(yìn)     蓄(zhù)     咄逼人(duō)

  •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驰 锢/忍俊不 水波粼/瘦骨

    B./大/目不人听闻/言简意

    C.影/托/堂大笑 神采奕/小心

    D.护/如 掺/随声附大臣/参不齐

  • 4、木兰诗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呜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乐府”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B.这首诗先后写“木兰准备出征,决定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十年征战,还朝辞官,还乡与亲人团聚”的过程,表现了木兰孝顺勇敢、保家卫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C.诗中第三段写了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鞍鞯、辔头、长鞭等乘马用具,表现了军情的紧迫、木兰心情的急切。

    D.诗歌叙述具体,详略得当,②③⑥段详写,从内容上也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

  • 5、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息(qì)   失(gù)   引(háng)   角分明(léng)

    B. 蓄(chǔ)   然(chàng) 生(yǎn) 笑容可(jū)

    C. 亮(zèng)   肪(zhǐ) 妙(juàn)   目结舌(chēng)

    D. (tiǎn)   言(qì)   红(yān) 汗流背(jiā)

  • 6、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招聘会上人声鼎沸,每个求职者都希望应聘到理想职位,一展才华,。

    B.徜徉于春光明媚的桃园,鲜艳的花朵绽放枝头,游人仿佛看到了桃李满天下的丰收景象。

    C.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小刚不求甚解,又把这个题目研究了一番。

    D.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 ,开始向我求情。

  • 7、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带褒贬色彩的中性词,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

    B.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西游记》 以整整七回写美猴王孙悟空出世及其大闹天宫作为全书故事的开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其中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醉打蒋门神、车迟国斗法、真假美猴王等故事尤为精彩。

    D.《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是其代表作之一。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仲永环谒于邑人。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4)不能前时之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翻译:

    (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翻译:

    【3】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一段属于哪种表达方式,讲了什么道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成功的花,_________________。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3)《赤壁》中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4)海上的夜,_____________  

    (5)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在《浣溪沙》这一首词中表达一种旷达乐观心态的句子是:____   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

    子衿

    ①第26个世界读书日刚过去,阅读这一话题的关注热度犹在。阅读不是谁的专利,而应是全民的生活方式。

    ②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踏上这道阶梯的,不该只是少数人。无论是立足于知识社会之需、学习型社会之义,还是着眼于提升国民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都需要着力建设书香中国,厚植学习土壤,培育阅读氛围。阅读不该是部分人的专享,而应是“阳光普照下,雨露共生长”。我们追求全民阅读全覆盖、无盲区的目标,“一个都不能少”。

    ③既然是“一个都不能少”,就应该照顾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的阅读需求。早在2017年9月,由五个部门联合实施的“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就正式启动,旨在用无障碍阅读解决盲人群体的“阅读难”困境。

    ④既然是“一个都不能少”,就应该照顾农村贫困人口的阅读需求。在乡村,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阅报栏等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呈现出村村有书屋的图景。这些书屋已成慰藉农民心灵的精神家园。某种程度上,知识普惠,就是要拉平知识获取上的城乡鸿沟,让农村人也读得起书、学得起知识。

    ⑤当下,增强普惠性阅读资源的供给,为全民阅读提供软硬件支持,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对政府而言,搭建完善的全民阅读社会基础设施,提供阅读均等化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社会力量来说,提供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普惠性图书产品与服务,让农村人口能无差别、低成本获取知识资源,也大有可为。近几年,短视频等工具的出现,确实带动了“一屏万卷”阅读风尚的形成。但也要看到,碎片化、散点状的浏览播放,仍难替代系统化、专业化的“书面阅读”。只不过,不论是内容供给上的匹配度相对不足,还是纸质书价格普遍偏高,都成了培育农村阅读氛围的掣肘。

    ⑥让更多人参与阅读,还需要多方发力支持,其中,电商平台就能发挥积极作用。比如,近日某电商上线的“快乐读书月”活动,用5000万元读书基金对中外经典名著、畅销图书等进行专项补贴;在世界读书日之前,该电商联合国内30余家出版社及图书出版公司,让平台近8亿用户以低价实现“悦读”。

    ⑦“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不断降低阅读门槛,让农村贫困人口读得起书,让城乡知识获取鸿沟渐次缩减,是对知识普惠的应有注解,也是推进“全民阅读”的内在要求。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4月28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第②段作者倡导“全民阅读”的理由,不正确一项是(     

    A.知识社会之需、学习型社会之义。

    B.提升国民素质。

    C.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D.追求全民阅读全覆盖、无盲区的目标。

    【2】下列有关国家为实现“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照顾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的阅读需求。

    B.照顾农村贫困人口的阅读需求。

    C.让农村人口能无差别、低成本获取知识资源。

    D.增强普惠性阅读资源的供给。

    【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⑥自然段首句均为各自然段要讲述的主要内容。

    B.浏览播放短视频等工具,已经成为一种阅读时尚,可以取代传统的“书面阅读”。

    C.从选文中可知,要实现全民阅读,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

    D.选文最后一段发出号召,总结全文。

  • 11、阅读包利民的《冰冷里的微笑》,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顶破得不成样子的帽子,盖不住男人乱蓬蓬的头发,身上一层一层地穿着许多衣服,都是千疮百孔,似乎长年不洗的脸上已看不出本来面目,所以根本无法判断他的大概年龄。他用一个破盆子装了一盆雪,转身进了房子。

    ②房子在穿城而过的铁路边,房子如同铁路一样,都是已经被废弃的,几乎没有门窗,只用一些破塑料布胡乱蒙了一层,在呼啸的北风里,房子很有些摇摇欲坠的感觉。这样的房子里,天暖的时候,会偶尔住着流浪汉,可这样寒冷的冬天,里面除了风会小一些,温度和外面似乎相差无几,竟然还有人住在里面。

    ③我跟到门前,门其实早已没有了,一条不知哪里捡来的破棉被挂在门框上,阻挡着风雪。犹豫了一下,我放弃了掀被而入的想法,来到窗前,从塑料布的破洞往里看去。好一会儿,眼睛才适应了里面的昏暗。已经倒了半铺的土炕上,在很多破棉被堆里,埋着一个瑟瑟发抖的小孩,由于光线和角度的原因,看不清小孩的样子,只看见男人正用雪给小孩搓手和脚。便明白,小孩一定是冻伤了,我们这里冻伤的情况下,都是先用雪搓受冻部位,据说是可以引出寒气,如果直接烤火,寒气深入体内,反而不好。

    ④我看了看屋里其它地方,并没有火炉一类的取暖用具。住在这样一个四壁漏风门窗俱无的房子里,再没有火,夜里将是怎样的寒冷,即使破棉被再多,怕也无济于事。怀着一种担忧和沉重,我离开了铁路旁的破房子。

    ⑤第二次经过废弃的铁路边的时候,已是两个月以后,冬天也行将到了尾声,不过依然寒冷。破房子依然站在那里,我放慢脚步,忽然那个男人开门口挂着的棉被走出来,在雪地上了一盆雪,进屋里。然后又出来,又了一盆回去。来来回回好些次,直到他不再出来,我才靠近过去。想着那个孩子可能又冻伤了?那也用不了这么多雪啊!

    ⑥从窗户塑料布的破洞看进去,似乎比上次明亮了一些,地中间有着烧过木头的痕迹,看来他们也有着取暖的办法。半截炕上依然一大堆破棉被,那个孩子依然躲在棉被里,只露出一个头来,是个小女孩,分辨不出年龄,估计不会超过七八岁的样子,此时她的眼里全是好奇和兴奋,看着男人在地上忙活。

    ⑦地上堆了一大堆雪,男人正在把雪堆不停地用手拍打整理,我知道,他正在堆雪人。雪人并不大,很快大体形状就出来了,男人一边干着,一边冲着女孩笑,女孩也笑。雪人很快堆好了,眼睛鼻子都找土块镶上了,嘴却是用一根弧形的细树枝代替,看着很传神,就像是在微笑。两只胳膊就是两根木棒,女孩从棉被堆里翻出一个破红领巾,男人给雪人系在脖子上。立刻,屋里又亮堂了许多,而雪人的微笑,男人和女孩的微笑,似乎也让这个空间温暖了许多,连我的目光和心也都感受到那份淡淡的暖。

    ⑧路上,我不停地猜想着,可能那个女孩冻伤了,不能走,却想看雪人,于是男人就在屋里给她堆了一个。屋里和外边温度差不多,堆了一时也不会融化,女孩可以看很久的雪人,来编织她心里属于她那个年龄的童话。他们可能是父女,也可能就是相依为命的两个无家可归的人。可是却在这个冬天里,这样的感动着我。

    ⑨第三次路过那段铁路的时候,已是春夏之交,铁路旁的青草长得老高,那所房子的周围长满了蒿草,间或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在阳光下开放。房门口挂的破棉被已经没有了,窗上蒙着的塑料布也都破碎得随风飘动,除了偶尔的鸟鸣,一片阒然。我走进门,男人和女孩都不见了,炕上的破棉被还在,地上除了火堆留下的一小块焦黑,曾经雪人站立的地方,一点儿痕迹都没有。默默站了会儿,我走出来,走进阳光下,走进草气花香里,心里盈满着希望。

    ⑩我想,那个女孩肯定随着春天的到来,就好了,他们迎来了温暖,他们可能去到更好的地方,或者是回家了吧!不管怎样,我知道,他们此刻,肯定正是带着温暖的笑意,走进一个美好的季节。

    【1】阅读选文,梳理情节以及“我”的心路历程,完成表格。

    情节

    心路历程

    看见男人给小孩用雪搓手脚

    感受淡淡的暖意

    离开的路上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放慢脚步,忽然那个男人开门口挂着的棉被走出来,在雪地上了一盆雪,进屋里。然后又出来,又了一盆回去。来来回回好些次。

    【3】结合全文,说说题目“冰冷里的微笑”的含义。

    【4】本文最后一段和链接材料都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各自在文中内容表达上有何作用?

    【链接】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选自《植树的牧羊人》)

    都用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方式。

    本文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一学期的初中生活转瞬即逝。在这一学期里,也许老师或同学的一句话、一个微笑让你的心暖暖的,也许父母不经意间的一个动作让你的心暖暖的,也许校外陌生人的一个小小的举动、让你的心暖暖的,

    请以“ 暖暖的”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③语言流畅,书写清晰;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