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海水淡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出下列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
(1)电解水。_________
(2)二次电池的放电过程。_________
(3)煤气做为燃料燃烧。________
(4)植物的光合作用。_________
4、图中 A、B、C、D、E 分别是四种有机物的分子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D 是有机物分子的_______模型;
(2)A 及其同系物的分子式符合通式_______(碳原子个数用 n 表示),当n=6 时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_________(填数字)种;
(3)上述有机物中,所有原子均共平面的是_________(填有机物的名称)
(4)下列关于 E 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E 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
b.E 的水溶液可用于消毒,95%的E溶液消毒效果最好
c.E 有不止一种同分异构体
d.E 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充分振荡,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5)B 使溴水褪色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C 的溴代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6)C 的最简单同系物与足量氢气加成后的产物的一氯代物有____种。
5、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 | |||
现象 | 金属A不断溶解 | C的质量增加 | A上有气体产生 |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作正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A”或“B”) ;
(2)装置乙溶液中C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乙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C电极 的质量增加12.8克,则该电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3)装置丙中金属A上电极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4)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为“一些物质与水”的分类图,利用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推测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已知:
(1)从化合价的角度可以预测Na2O2的性质。
①Na2O2的性质_______(填序号)。
a.只有氧化性 b.只有还原性 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②Na2O2 以氧化性为主,Na2O2 加入含有的溶液中反应结束后,硫元素存在形式合理的是 ________ (填序号)。
a.S2- b.S c. d.
(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化工生产中常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①从物质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 ______ (填化学式)。
②“三酸”中一种酸的浓溶液能与氯酸钾反应得到黄绿色气体,该反应的离于方程式为______。
7、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氢气体积(mL) | 50 | 120 | 232 | 290 | 310 |
(1)哪一时间段(指0~1、1~2、2~3、3~4、4~5 min)反应速率最大_____,原因是_____。
(2)求2~3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 _____。
(3)如果反应太激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他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
A.蒸馏水 B.NaCl溶液 C.NaNO3溶液 D.CuSO4溶液 E.Na2CO3溶液
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
8、补充完成下表:(请把序号①~⑦的答案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元素 | 甲 | 乙 | 丙 |
元素符号 | ①______ | ②______ | O |
原子结构示意图 | ③______ | ④______ | |
周期 | 三 | 三 | ⑤______ |
族 | ⑥______ | ⅦA | ⑦______ |
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主族 周期 | IA | IIA | IIIA | IVA | VA | VIA | VIIA | 0族 |
第二周期 |
|
|
| ① | ② | ③ |
|
|
第三周期 | ④ |
| ⑤ |
|
| ⑥ | ⑦ | ⑧ |
第四周期 | ⑨ |
|
|
|
|
| ⑩ |
|
(1)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分子_________,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④与⑥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
(4)表示①与⑦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键形成的。
(5)③、⑥、⑦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提示:一般认为,粒子半径与粒子的电子层数及核内质子数有关,当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小,所以建议先画出粒子结构示意图,再进行比较)
(6)元素③的简单氢化物的结构式 __________,在常温下和元素⑦的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10、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气体M和气体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t1~t3时间段,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用含t1、t3的式子表示)。
(3)比较a点与b点正反应速率大小,va__________vb(填“>”“=”或“<”)。
(4)如图所示的三个时刻中,__________(填t1、t2、或t3)时刻处于平衡状态。
(5)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N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6)下列叙述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A.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molN,同时生成0.5molM
B.气体M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11、乙醇和乙酸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1)如图所示为乙酸的_______(“比例”或“球棍”)模型。
(2)乙醇中所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乙酸中所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
(3)写出如图所示装置中乙醇和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反应,右侧小试管中应装有_______溶液。
12、如图是苯和溴的取代反应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为具有支管的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个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的铁屑粉。填写下列空白:
(1)向反应容器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钟内就发生反应。写出A中发生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___;反应类型___。
(2)试管C中应盛放的物质是___。
(3)反应开始后,观察试管D、E的现象分别是__;__。
(4)图中哪些装置可以防倒吸?___。
13、T°C时,将6mol A(g)和2molB(g)充入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mC(g)+2D(s)。测得2s内C(g)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1·s-1,且2s末D(g)的物质的量为1.2 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_____
(2)2s内用物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3)2s末时物质B的转化率为_____
(4)从2s末开始到C的浓度变为1.2 mol·L-1时所用的时间____2s(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4、(1)硫和氮的氧化物直接排放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引发的是___________。
A.全球变暖 B.酸雨 C.水体富营养化(水华) D.白色污染
(2)SO2的排放主要来自于煤的燃烧。常用石灰石脱硫,其产物可以做建筑材料。写出石灰石脱硫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3)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包括CO、NOX等多种污染气体,涉及到如下反应:
N2(g)+O2(g) 2NO(g) 2NO(g)+O2(g)
2NO2(g) NO2(g)+CO(g)
CO2(g)+ NO(g)
弄清上述反应的相关机理,对保护大气环境意义重大。实验测得反应2NO(g)+O2(g) =2NO2(g) △H<0的即时反应速率满足以下关系式:v正=k正c2(NO)c(O2) v逆=k逆c2(NO2).温度为T1时,在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0.6 molNO和0.3 molO2达到平衡时O2为0.2 mol;温度为T2时,该反应存在 k正=k逆,则 T1___________T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科学家研究出了一种高效催化剂,可以将CO和NO2两者转化为无污染气体,反应方程式为:2NO2(g)+4CO(g) =4CO2(g)+N2(g) △H<0.某温度下,向10L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0.1 molNO2和0.2 molCO,发生上述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的压强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压强/kPa | 75 | 73.4 | 71.95 | 70.7 | 69.7 | 68.75 | 68.75 |
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此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kPa-1(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②若将温度降低,再次平衡后,与原平衡相比体系压强(p总)如何变化?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
15、工业上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还含
、
等杂质]制备
,其流程如下:
已知:钛液Ⅰ和钛液Ⅱ中,Ti元素均主要以TiO2+的形式存在。
(1)钛铁矿中加硫酸后为了提高浸出率,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钛液中加入铁粉的目的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检验钛液Ⅰ中含有Fe2+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①步骤Ⅱ需冷却至70℃左右,若温度过高会导致产品TiO2回收率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
②步骤Ⅲ得到了170g TiO2·xH2O,经煅烧后的质量为80g,则__________。
③步骤Ⅲ需不断通入高温水蒸气以维持温度在90℃,请从化学平衡角度分析通入高温水蒸气的两个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