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有M、N两种溶液,经测定这两种溶液中大量存在下列12种离子:Al3+、Cl-、Na+、K+、NO3—、OH-、Fe2+、AlO2—、CO32—、NH4+、SO42—、H+。
(1)完成下列表格中实验①的结论和实验②的实验内容以及现象:
实验内容以及现象 | 结论 |
①取少量N溶液滴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无沉淀产生 |
|
②
| 确定M溶液中含有Na+,不含K+ |
③用pH试纸检测M溶液,pH试纸呈蓝色 |
|
(2)根据(1)中的实验回答:
NO3—存在于________溶液中,理由是 ;
Cl-存在于________溶液中,理由是 ;
(3)根据(1)中的实验确定,M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 。
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框架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X在周期表中位置___。
(2)若将此元素周期表分为A、B、C、D区,其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___区。
(3)所含元素最多的周期是___,所含元素最多的族是___。
(4)硬度最大的单质是____,密度最小的金属是____。(用物质的名称填写)
(5)在原子序数为1~18号元素中,请用化学式填写。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元素是___;与酸、碱都反应的金属是__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___;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与原子半径最小的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
4、在200℃时,将amol H2(g)和bmol I2(g)充入到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2(g)+H2(g)2HI(g)。
(1)反应刚开始时,由于c(H2)= ______,c(I2)= ______,而c(HI)=______,所以化学反应速率V正最大,而V逆最小(为零)。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为c(H2)______,c(I2)______,而c(HI)______,从而化学反应速率v(正)______,而v(逆)______。
(3)当反应进行到v(正)与v(逆)相等时,此可逆反应就达到了平衡。
5、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以海带为原料获得少量碘水,并以四氯化碳(沸点76.80C)为溶剂将碘从碘水中提取出来,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含碘单质的水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③中,将含碘单质的水溶液与CCl4在分液漏斗中混合、振荡摇匀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分液漏斗的下端尖嘴处紧贴在承接的烧杯内壁上静置后,下面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含碘的有机溶剂中经过蒸馏可以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该实验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除酒精灯、烧杯、温度计、锥形瓶、牛角管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所处位置为___________。
6、写出乙酸和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类型是__。
7、请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填写空格。
(1)FeCl3溶液常用于腐蚀印刷电路铜板,发生2FeCl3+Cu===2FeCl2+CuCl2,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负极所用电极材料为________,当线路中转移0.2 mol电子时,则被腐蚀铜的质量为________g。
(2)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硝酸中,一组插入烧碱溶液中,分别形成了原电池,在这两个原电池中,负极分别为_______。
A.铝片、铜片 B.铜片、铝片 C.铝片、铝片
(3)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供电装置,如图是电解质为稀硫酸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此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_。
②电子的流动方向______(用a与b表示电子流向)。
8、燃烧法是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常用的方法:在电炉加热时用纯O2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若实验中所取样品A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准确称取0.92 g样品,经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1.76 gCO2和1.08 g水;回答下列问题:
(1)样品A的实验式为____________。能否根据A的实验式确定A的分子式_______ (填“能”或“不能”),若能,则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不能,则此空不填)。
(2)样品A不能与金属钠反应,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9、已知:将KI、盐酸、试剂X和淀粉四种溶液混合,无反应发生。若再加入双氧水,将发生反应:H2O2+2H++2I—→2H2O+I2,且生成的I2立即与试剂X反应而被消耗。一段时间后,试剂X将被反应生成的I2完全消耗。由于溶液中的I—继续被H2O2氧化,生成的I2与淀粉作用,溶液立即变蓝。因此,根据试剂X的量、滴入双氧水至溶液变蓝所需的时间,即可推算反应H2O2+2H++2I—→2H2O+I2的反应速率。下表为某同学依据上述原理设计的实验及实验记录(各实验均在室温条件下进行):
编号 | 往烧杯中加入的试剂及其用量(mL) | 催化剂 | 溶液开始变蓝时间(min) | ||||
0.1 mol·L-1 KI溶液 | H2O | 0.01 mol·L-1 X 溶液 | 0.1 mol·L-1双氧水 | 1 mol·L-1稀盐酸 | |||
1 | 20.0 | 10.0 | 10.0 | 20.0 | 20.0 | 无 | 1.4 |
2 | 20.0 | m | 10.0 | 10.0 | n | 无 | 2.8 |
3 | 10.0 | 20.0 | 10.0 | 20.0 | 20.0 | 无 | 2.8 |
4 | 20.0 | 0 | 10.0 | 10.0 | 40.0 | 无 | t |
5 | 20.0 | 10.0 | 10.0 | 20.0 | 20.0 | 5滴Fe2(SO4)3 | 0.6 |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实验1、2的目的是探究H2O2浓度对H2O2+2H++2I—→2H2O+I2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2中m=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温度下,H2O2+2H++2I—→2H2O+I2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υ=k·c a(H2O2)·c b (I—)·c(H+)(k为常数),则:
①根据上表数据关系可知,a、b的值依次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4时,烧杯中溶液开始变蓝的时间t=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5表明:①硫酸铁能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速率。
②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2(SO4)3对H2O2+2H++2I—→2H2O+I2催化的过程为2Fe3++2I-=2Fe2++I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配平)
(4)若要探究温度对H2O2+2H++2I—→2H2O+I2反应速率的影响,为了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双氧水大量分解(已知温度60℃ H2O2会分解50%以上),应该采取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
10、化学电池的发明,是贮能和供能技术的巨大进步。
(1)如图所示装置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其中铜片是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该电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
(2)能证明该装置将反应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3)汽车尾气中NO含量可通过NO传感器监测,工作原理如图:
①电子从_______(填“NiO”或“Pt”)电极流出。
②NiO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11、下图分离乙酸乙酯、乙醇、乙酸的混合物,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分离:
(1)试剂1最好选用_______;
(2)操作1是_______;
(3)试剂2最好选用_______;
(4)操作2是_______;
12、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氨气实验。
(1)实验室常用 NH4Cl 与Ca(OH)2 制取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要收集一瓶氨气,请将下列甲装置补充完整,在虚框内画出连接图______。
(3)用如图装置做喷泉实验。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
(4)如图为合成氨催化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图:
①合成塔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氧化炉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吸收塔 NO2HNO3 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13、有一稀硫酸和硝酸铁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铁粉,溶液中的Fe2+浓度如图所示(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
(1)溶液中H2SO4与Fe(NO3)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2)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_________。
14、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提取I2的流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灼烧的目的是______。
(2)操作1的名称为_______
(3)滤液中加入H+、H2O2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4)操作2所使用的玻璃仪器为______
(5)若加入NaOH溶液后生成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5、碳、硅、锗、锡、铅属于同一主族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用途。
(1)铅蓄电池是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其构造示意图如图所示,放电时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PbO2+Pb+4H++2SO=2PbSO4+2H2O。该电池的负极材料为_______。
(2)①基态锡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___;
②C、O、Sn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③SnO2在高温下能与NaOH反应生成钠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1400℃~1450℃时,石英、焦炭和氮气可反应生成耐高温、硬度大的化合物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iO2+6C+2N2X+6CO。
①X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下列措施不能提高该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b.增大焦炭的质量
c.粉末状石英换成块状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