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上的四大人种: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人物说话时,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例:“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1)“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课间多喝水……”妈妈一遍又一遍地 _______着我。
(2)漫步在美术馆中,忽然背后传来一声 _______:“画得多好啊!”
3、扩充词语。
( )的敬意 ( )的爱慕 ( )地怀念
( )的感情 ( )的思念 ( )的薄暗
4、补全词语。
狂风怒(____) 倾(____)大雨 举世(____)名 路不拾(____)
诗情(____)意 千真万(____) 成家立(____) 民不(____)生
5、对号入座(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居然 虽然
1.秋田狗( )猛冲出去,却什么也没有抓到。
2.哈哈!( )敢在白天来,可真够大胆啊!
6、阅读诗《江南春》,回答问题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1】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______。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文鉴赏。
滁 州 西 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这首诗描写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一系列自然景物,请你也像二、三句那样用四个字来概括第一、四句:________、深树黄鹂、春潮晚雨、________。
(2)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
(3)最后一句中“横”一字用得极妙,成为炼字的典范。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王安石的一首诗中也有一个字用得非常精妙,老师经常拿它来说明写文章要反复修改,斟词酌句。请写出这句诗和诗的题目:________。
9、课内阅读我理解。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 森林资源 生物资源 大气资源 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 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使它们不能再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给文中空白的地方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3】你是怎么理解文中划线的句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青青庭院
①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②宽大的庭院里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印象中,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③每到六月,北屋前的石榴树会开满火红的花朵,它们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A着,贪婪地B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我常常拿一只玻璃瓶,轻手轻脚地躲在树后,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里,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地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我迅速旋紧盖子。我怕蜜蜂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乱转,腹部一鼓一鼓的,振动着淡淡的黄色的翅膀,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我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我的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找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我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④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⑤一晃小女也十岁了。每到暑假或寒假,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父母已经赋闲在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加绚丽。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南屋与庭院之间多了一道花墙,上面是瓜藤搭起的帐篷,长的丝瓜从藤上垂下。转过花墙,东墙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到北一路地铺开,西墙挂满了葡萄。各色的深的浅的树和藤在庭院中攀缘生长,错落有致。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脱皮,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的,浓浓的,令人不禁想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⑥故园的绿啊,它孕育着几代人的梦,不仅孕育着梦,也孕育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1】对画“﹏﹏”的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绿是空灵而深邃的。
B.这绿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C.这绿摇曳多姿,空灵而深邃。
【2】填入画“____”的句中的A、B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叫 吮
B.闹 采
C.闹 吮
D.叫 采
【3】本文第③自然段写了作者捉蜜蜂的往事。你在生活中有与作者类似的经历吗?请从本文的相关内容想开去,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
【4】作者的女儿为什么一到暑假或寒假就“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
【5】关于本文的主旨,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描述了儿时故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之情。
B.本文主要描述了故园往日和今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之情。
C.本文主要描述了故园往日和今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绿带给自己及家人精神滋养的感激之情。
11、阅读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节选
你知道吗?当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回眸我们的地球时,他们发现,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gěi jǐ)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 “望洋兴(xīng xìng)叹”。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摘抄能够概括这段文字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短文,填空。
海洋的“喜”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洋的“怒”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4】“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只能“望洋兴叹”中的引号作用是____________。
12、阅读小长廊
最高贵的捐赠
一场大火,夺去女主人的生命和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叫翔子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逃了出来。
人们为翔子家举行了捐赠活动。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待在人群的外围。那个母亲蹲在地上,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撅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我走过去,听见那位母亲正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这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只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不拿你最好的东西呢?”
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问:“难道非得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母亲回答说:“我想是的。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破旧的熊,捐你最宝贝的?”
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小声说:“我,舍不得。”
我们一道走过去。小女孩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已经苍白,她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哭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我终于明白了小女孩的意思,在她的世界里,最好而又最宝贝的,当然是她的妈妈。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这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捐赠。
【1】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 小女孩将自己最宝贝的妈妈捐给翔子
B. 妈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C. 小女孩快乐地将妈妈捐给了翔子
【2】为什么说小女孩的捐赠是“高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B. 让大家明白小女孩为什么要捐妈妈
【4】妈妈和小女孩心中最好的东西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短文中的小女孩是不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精彩赏析阁。
有一天,我们到森林里采蘑菇,回到家时累极了,草草吃了饭就睡了。满满一篮子蘑菇就放在窗台上--那儿比较凉快,放一夜不会坏。
第二天早晨,我们惊奇地发现篮子空了。蘑菇都到哪儿去了?
爸爸忽然在书房里惊叫起来 快来看 我们跑过去 眼前的景象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墙上的那副鹿角上挂满了蘑菇 不仅鹿角上 搭手巾的架子上 镜子后面 油画上面 到处是蘑菇 原来松鼠起了个大早 忙活了一个早晨 把蘑菇全晾上了 它想晾干了留着给自己过冬
(1)给第3自然段加标点。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哭笑不得”的意思,然后造句。
哭笑不得:
造句:
(4)这几段文字主要写______________ __,表达了 的情感。
14、天下母亲,无不自私
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天下的妈妈,都是自私的。
我妈一辈子喜欢赌,当然是些小钱了,我长到十几岁之后,像只耀武扬威的小公鸡,开始管事了,其实,就是管我妈赌钱。
每次赌局开始,我便留着心眼,估计牌局要结束了,赶紧跑去数我妈妈手边的扑克和蚕豆,那是筹码。一旦发现比别人的少,就回家到爸爸面前报告,大肆渲染:“妈妈又输啦!”我爸就会阴沉着脸,于是我也配合我爸的表情,阴沉着脸。
我妈腹背受敌,依然屡教不改。
我想,只能寄希望于我外婆了。所以外婆每次来我家,我就列数我妈十大罪状,给外婆听,拉她出面惩治我妈。我外婆就叹息说:你妈怎么这么好赌呢!她先前不是这样的!
我以为我外婆接下来会张弓搭箭,跟我合谋好治我妈的锦囊妙计,结果,我外婆嘴巴七绕八绕的,绕到我头上来了。
“阿睛啊”,外婆叫我的小名,她继续说,“听你妈说,你不怎么听话,还经常跟你妈斗嘴。你不能啊,女儿应该听妈的话。”
切,没想到我妈光下手了!我的状还没告,她倒先跟她妈数落我的不是了!
我跟外婆说:“我是听话的。我好好读书,每学期都拿笑状。是她天天赌,还不让我爸管。她怎么不听你话呢?”我外婆就又温柔地叹息,好像我们深悉痛疾的赌钱在地眼里,根本不成为缺点。
外婆说:“你妈,老大,从小被宠,所以脾气强,你要让让她……”
太不公平了!您老怎么不叫您女儿让我?我也是老大呢!
我自此知道,我外婆,永远是偏心向着我妈,连我这样嫡亲的外孙女都不可冒犯她女儿。
我自此,再不向我外婆报告我妈罪状。天下的妈妈,都是自私的,最爱的人,永远是一代产品。后来,我长大了,我原谅了这些做妈妈的偏心人。
从北京回来,我给我妈买了双绣花的老北京布鞋,送给地,嘱她秋天就穿上,别留着。第二年春天,去看外婆,结果看见那双花鞋穿在了外婆的脚上。外婆一派心安理得的样子、毫无霸占我妈鞋子的不安。
回来后,我问我妈:“你怎么把鞋子给外婆了?是我送给你的啊!我以为鞋子太花,外婆不敢穿呢,所以没给外婆买。”
我妈说:“她穿,她喜欢的很。”
我妈比我更懂外婆。当然了,她是她女儿。
一双绣花鞋,我送给我妈,我妈送给她妈。至于其他吃的用的,芝麻糊啦,蜂蜜啦,围巾啦,毛衣啦,我送我妈妈的,结果都是转移到我外婆那里。除非是保证每件都是双份,并且同时送出。
每去外婆家,临走会塞一点钱给她。人老了,就像小孩,特别喜欢钱,也喜欢别人给钱给她。慢慢,外婆就攒了一些钱,留下零头去超市买零食,整的就悄悄给我妈,让我妈帮她存起来。四个舅舅,谁会占她那点零花钱呢!可是,她就信任女儿。
我妈揣了我外婆的私房钱,到我家,又偷偷塞给我。然后,从自己的另一个口袋里再剥出来一些票子,搭在外婆的钱上,凑个大数字,托我给她们母女存起来。
真有趣,好像绕口令一样,这人世间的一对对母女。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体现了母亲的“自私”?
________________
【2】理解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我外婆就又温柔地叹息,好像我们深恶痛疾的赌钱在她眼里,根本不成为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4】“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母爱如天,母爱如诗。有人说:“即使我是颗仙人掌,母亲也愿意承受所有的痛来抱着我。”有人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可本文作者偏偏说“天下母亲,无不自私”,这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大厅里安静极了。
改写成夸张句:
(2)赖宁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调整词序,不改变原意:
(3)看到美国轰炸我驻南大使馆的暴行,我不能无动于衷。
改成反问句:
(4)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
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5)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缩句:
16、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把内容写具体。”(改为转述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并按给出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这种修辞仿写句子)
饿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
(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认真改正并及时找出作业中的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扑向敌人,势不可挡。
这是一个________句,我能换一种喻体,不改变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们很快就学会了新的技术。(被动句)(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不改变句子意思,把句子换一种说法。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21、习作展示。
同学们,你的心底埋藏着什么心愿呢?请写下来,注意语言要通顺、流畅,意思要清楚、明白,400字左右,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