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曲折(qū) 歌曲(qǔ) 弥漫(mí) 明眸善睐(móu)
B.颤动(zhàn) 煤屑(xiè) 脉搏(mài) 含情脉脉(mò)
C.霎时(shà) 袅娜(nà) 负荷(hè) 荷枪实弹(hè)
D.譬如(pì) 梵文(fàn) 出差(chāi) 差强人意(chà)
2、下列句子的画线部分没有倒装现象的是
A. 奚以知其然也
B. 乐夫天命复奚疑
C. 曷不委心任去留
D.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3、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邻国之民不加(更)少 焚百家之言(著作)
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 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
C.合从(通“纵”)缔交 赢粮而景(通“影”)从
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 南(向南,动词)取汉中
4、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有槁暴(晒) ②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
③弃甲曳兵而走(拖着) ④鸡豚狗彘之畜(畜生)
⑤奋六世之余烈(振作) 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
⑦可以横绝峨眉巅(飞越) ⑧使快弹数曲(快速地)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④⑥⑦
D.⑥⑦⑧
5、下列加点实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雨雪霏霏 雨雪:下雪。雨这里作动词。
B.我有亲父兄 父兄:偏义复词,这里指哥哥
C.枉用相存 存:问候,怀念
D.多谢后世人 谢:感谢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曲艺是演员以本色身份采用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和其他一切文艺形式一样,它具有娱乐、审美、认识、教化等多重社会功用。但是,从历史上曲艺扮演的不同角色及所发挥的特殊作用看,曲艺又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而是在自身娱乐大众和化育世风等“本体”功能之外,同时兼有传承历史文化和传播知识观念的“载体”功能,更有孕育文学体裁与戏曲剧种的“母体”功能。
②比如,许多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其历史与文化传统,包括生产和生活知识,都是借助曲艺“说唱”的表演方式,传承下来或传播开来的;当今仅有几千人的赫哲民族,基本上不再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生产和生活,唯一促使学习和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动因与理由,就是继承和保护伊玛堪的“说唱”表演。再如,古人吟诵的诗歌和俗赋、演唱的宋词与元散曲,均是古代曲艺与文学一体发展的特殊产物;近代以来诸如评剧、越剧、吉剧和北京曲剧等等剧种的形成或创立,无不是在莲花落、嵊州落地唱书、二人转和单弦牌子曲等曲艺形式的基础上,脱胎发展而成的。凡此种种,均使曲艺功用远远超出了自身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娱乐与审美范畴,从而与其他的艺术门类,形成鲜明对照。可谓出类拔萃,卓尔不凡。
③从中国曲艺的自身发展来看,当今内地曲艺的曲本创作与表演实践,存在着太多的问题与遗憾,其解决途径,有赖对自身艺术独有特征和多样功能的正确理解与准确把握。只有真正明白了曲艺是什么,曲艺的艺术优长和表演擅长在哪里,才不致将传统继承搞成抱残守缺,将发展创新弄成南辕北辙;才会远离戏剧化、歌舞化、杂耍化的迷误,避免“改行”式的“改革”、“创伤”式的“创新”和“革命”式的“革新”;进而改变创作表演“重形式、轻内容,重短段、轻长篇,重表演、轻创作,重技术、轻艺术,重演员、轻伴奏,重数量、轻质量,重包装、轻内涵,重宣传、轻实干”的跑偏路径。最终通过对于自身传统的深入学习和深刻继承,既返璞归真也返本开新,既礼敬传统也发展繁荣。
④从中华文化的当代复兴去看,要想真正确立起自身的文化自信,首先要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及其价值了然于胸。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这就有赖对包括曲艺在内的一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和深刻传扬。只有通过对自身历史文化全面系统的学习了解和继承弘扬,将自信建立在自觉、自尊和自豪的基础上,才不会自卑、自虐和自残,才能够自重、自立和自强。
(摘编自吴文科《中华曲艺的文化形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门表演艺术的曲艺,具有娱乐、审美、认识、教化等多重社会功用,这远远超出了它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本体”功能。
B.曲艺演员表演的主要方式是“说唱”且唱词以叙述为主,语言通俗易懂。
C.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其历史文化传统传承或传播都需要借助曲艺的“载体”功能完成。
D.赫哲民族基本上不再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生产和生活,这是因为要继承和保护伊玛堪的“说唱”表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阐明曲艺的功用价值,接着论述对待曲艺乃至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和做法,论证层层深入。
B.第②段在论证曲艺具有“载体”和“母体”的功能时,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C.第③段关于中国曲艺自身发展的论证,既指出问题,又运用举例论证阐明方法,观点富有思辨性。
D.文章最后一段关于中华文化的当代复兴的论证,增加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虽然曲艺具有与其他艺术形式相同的社会功用,但由于它还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功用,因此它的价值比其他艺术门类更为突出。
B.如果想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曲艺的独有特征和多样功能,就要以改变中国曲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创作表演问题,避免曲艺革新中的种种错误为前提。
C.中国曲艺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传统曲艺的深入学习和深刻继承,也离不开在此基础上的改革创新,要做到返璞归真和返本开新并重。
D.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及其价值了然于胸,学习弘扬传统文化,确立自觉、自尊、自豪基础上的自信,才不会自卑、自残和自虐。
7、填空
(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___________)、环境。
(2)(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3)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秦州田元均①
欧阳修
由来边将用儒臣,坐以威名抚汉军。
万马不嘶听号令,诸蕃无事著耕耘。
梦回夜帐闻羌笛,诗就高楼对陇云。
莫忘镇阳遗爱②在,北潭③桃李正氛氲。
[注释]①田元均:在镇阳做官时与欧阳修交好,后调任秦州。②遗爱:遗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③北潭:镇阳一处风景幽丽的池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强调田元均虽以儒臣身份出任边将,却能凭借其威盛的名声来安定军心。
B.战马没有嘶鸣,与将士静听号令,军容整肃,此描写是诗人对田元均的赞扬。
C.边疆无战事,诗人勉励友人当带领军民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建立守边新功绩。
D.北潭桃花李花芬芳馥郁,象征田元均曾化育一方,也寄寓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2】第三联刻画出田元均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析。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官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膝墙,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囊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建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泰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请简要分析前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二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第四段中共出现四个“后人”,其中所指不同于其他三个的一项是( )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A)哀之;后人(B)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C)而复哀后人(D)也。
A.A B.B C.C D.D
【4】阅读第四段画线部分,请概括六国被“族灭”的原因。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语云:“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看到:被口罩勒破脸颊、被汗水和药水浸伤双手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双眼布满血丝、浑身水泥砂浆来不及洗净的建筑工人,不舍昼夜,用十天时间建成火神山医院;不怕寒风刺骨、不怕风霜雨雪,投身城乡社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防控人员,坚守城市入口、小区门口、村庄路……这正是:沧海横流共克时艰,绘就人生本色;疫情肆虐矢志向前,彰显时代风采。
你在防疫抗疫期间有哪些经历和感受?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