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貌恭而不心服
B. 去今之墓而葬焉
C. 函梁君臣之首
D. 晋军函陵
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变形记》中,养家人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甲虫,不仅失业了,还成了累赘。这一情节激化了矛盾,使人物的个性、人性都立即图穷匕见。文学艺术是虚构的艺术,作家通过大胆想象,虚构出荒诞的情节,展现人物之间的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母亲的无奈、父亲的狂怒,妹妹的厌弃,撕开了资本主义社会家庭表面温情脉脉的面纱,显示了人际关系中的自私、冷漠和残酷,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和弱肉强食、唯利是图的本质。
A.图穷匕见
B.温情脉脉
C.弱肉强食
D.唯利是图
4、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众人之口有许多对王熙凤评价的语言,下面不是是对王熙凤评价的一项是()
A.秦可卿称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人也不能过”
B.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说:“言谈又有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C.兴儿向尤二姐评价说“……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
D.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 虽:连词,虽然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动词,到达
C.驽马十驾 驾:名词,马拉车走十天的路程为“十驾”
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数量词 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而不朽”周有光
张森根
周有光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设计师之一。他不仅在学术生涯中成果丰硕、知识渊博、工作勤奋、思想新潮,还通过读书、养性、敦品、励行,展示了知识分子应具备的社会担当和人生境界。
周有光是个乐天派。抗战期间,他颠沛流离,为了躲避轰炸和谋生,前后转了17个住处,女儿因缺医少药活到4岁就夭折了,他儿子被流弹击中,肠子上被打穿5个孔。好端端的一个中产家庭,就在战乱中落到挨饿的地步。抗战胜利后,他回到上海,身无长物,只能重新开始。但他并不沮丧,依然像战前那样积极工作,关心社会。
如今周有光已经百岁,笔者上门拜见时,仍见他身体硬朗,思维敏捷,十分健谈。许多比他年纪小的老年人都说:人老了,活一天算一天。他却说:“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他将81岁作为1岁,从头开始算起,他还要继续读书、思考和写作。他真是一位快乐的智慧老人!
周有光说:“真话不一定是真理,但真话一定是真理的前提。”他不想为了个人的利害关系或避祸免灾去说瞎话和昏话。他在知识与理性的层面上,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绝不随风转舵。在学术争论上,他决不当和事佬。他针对一位威望比他更大的学者进行了批驳。这位大学者主张“汉字简化及拼音化是歧途”,乃至反对古书“今译”……周有光一一予以否定。周有光认为,甲骨文中就有简繁之分,古代就有简化字,书法家王羲之经常写简化字;历代都用当代字体改写古书的,因此,“今译”早已有之。删繁就简是“汉字和一切文字的共同规律”。“认为文言比白话优美,那是心理错觉。目前有一股复古风,这是缺乏时代意识和自信心的表现。青年们不可误入歧途。”
周有光为《见闻随笔》撰写前言时写下来“终身教育,百岁自学”这个标题。他上大学主修经济学,工作用的是金融学;去美国后,靠的是进图书馆自学;解放后他一人干三份工作,曾在复旦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他没有洋学校颁发的荣誉头衔,全凭真才实学当上了教授。
1956年,50岁的他改行参加陌生的中国语言文字的现代化工作。他感到平时积累的知识不够用,与同事存在差距,于是发挥钻研精神,刻苦学习。他不仅参与研制汉语拼音方案,还在创建现代汉字学、研究比较文字学、研究中文信息处理和无编码输入法等方面显露头角。
85 岁离开办公室,他忽然“发现井外还有一个无际无边的知识海洋,我在其中是文盲,要赶快自我扫盲”。他静坐在9平方米的“有书无斋”中看书、思考、写作,草稿先让朋友和晚辈评点修改,有的文章发表后再改正、补充。他晚年出了六七本关于历史、文化方面的学术性文集。他说“不知道读者们会不会笑我幼稚和迂拙”,但读者对这些跨学科研究的文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他在《百岁新稿》自序中说:“老年读书,我主要读专业以外的有关文化和历史的书籍……首先想了解三个国家:中国、苏联和美国。了解自己的祖国最难,因为……考古不易,考今更难……了解真实的历史背景困难重重。”
“老而不朽谓之圣”,诚如斯人。
(选自《南风窗》,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周有光,江苏常州人,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当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的学术方向改变,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大陆的语文改革。
(选自王乾荣《周有光:周全而有光》)
②周有光先生做研究工作,与其他学者尤其是学院派学者不同的是,他的研究具有的重要功能是为普通大众服务的,就如拼音方案的制定等,就像他在宁夏五七干校,考虑的是实用型的适合宁夏的经济发展模式。包括他早期的《汉字改革概论》等著作在内,他所要完成的工作是推进中国的语文现代化,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语言条件。
(选自叶芳《有光一生 一生有光:中国最高龄知识分子的百年历程》)
③最近,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李炜光走访了周先生早年就读的圣约翰大学旧址,对学校简单四个字的校训——“光与真理”印象深刻。他感觉自己似乎一下读懂了周有光。说起周有光,中国社科院颇受人关注的中青年历史学家马勇非常赞叹。在从事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他发现,近代思想家的巨大变化大都是年轻时激进,中年时开始调和平庸,到老年时趋向保守。但这样一个规律,被周有光先生用行动彻底颠覆。“他的思想活力、精神活力,能给年轻人带来希望和力量。”
(选自谢湘《百岁周有光: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周有光反对文言文学习,当时社会吹复古风,主张文言比白话美,而周则认为这是缺乏时代意识和自信心的表现。
B.周有光知识渊博,晓四种语言,曾从事经济学研究,后又转行做汉语言研究,主持拟定了《汉语拼音方案》。
C.周有光崇尚“活到老,学到老”。他不理读者嘲笑他幼稚和迂拙,仍在晚年出关于历史、文化方面的学术性文集。
D.周有光晚年研究中国,他认为了解自己的祖国最难,体现出他不以名人自居,坦陈自己困难的谦逊品质。
【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
A.“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这句话表现出周有光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也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
B.周有光敢说真话,敢说自己思考过的话,在学术争鸣中尤其如此,不随风转舵,不畏惧权威,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学者应有的责任与境界。
C.文章多处引用周有光自己的话,侧面体现出周有光的品质,使读者对周有光的认识更具体可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D.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口语化地叙述了周有光后半辈子的生活、工作,从做学问和做人等方面展示了一位大家的可贵品格。
【3】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周有光“老而不朽”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2)屈原在《离骚》中直接表达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心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苏子与客在浩瀚无涯的茫茫江面上。
8、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 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 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 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①而不可轨②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③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④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⑤,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节选自《孔子世家》有删减)
(注释):
①滑稽:能言善辩。②轨:约束,规范。③细民:小民,百姓。④好:友好的。⑤不尽一等:距离坛上还有一级台阶。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信:的确
B.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 繁:繁琐
C.一年,四方皆则之 则:效法
D.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谢:道歉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B.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 以吾一日长乎尔
C.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 行李之往来
D.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臣之所好者道也
C.浴乎沂,风乎舞雩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4】孔子的“礼”既指礼节仪式,更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内容,请你结合本文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孔子有哪些重“礼”的行为?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生命或许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但是由于思想的存在,人类的生命便有了一种超乎物质而永存的意义,这就是生命的宽度。
生命的长度是相对确定的,由不得自己做主改变,然而,生命的宽度就大不一样,因人而异。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增加了他们生命的宽度,影响着后来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是因为他们已成了没有头脑的僵尸。
请以“生命的宽度”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