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薛宝钗心胸豁达,举止得体,深得人心,使得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林黛玉对她心存芥蒂。
B.在这十年时间里,中国的社会经济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C.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中,通过典型的语言描写,把个性鲜明的王熙凤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D.我们的语文老师对《红楼梦》颇有研究,讲起其中的情节来高谈阔论,精彩异常。
2、下列出自《鼠疫》的人物语言与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幸好,幸好,我有事儿干。” ——格朗
B.“鼠疫,每人身上都携带。” ——塔鲁
C.“鼠疫就是生活,不过如此。” ——科塔尔
D.“同鼠疫做斗争,唯一的方式就是诚挚。”——里厄
3、对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②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③一切交往都是初逢/一切爱情都在心里/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④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朵
⑤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⑥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⑦别让那么多残忍的哲理,姑娘,/也织上你的锦绣的天空
⑧请鸣响汽笛来欢迎/请吹起号角来欢迎//请清道夫来打扫街衢/请搬运车来搬去垃圾
A.①③/②④/⑤⑦/⑥⑧
B.①⑥/②④/③⑧/⑤⑦
C.①⑥/②④/③⑤/⑦⑧
D.①⑤/②⑦/③⑧/④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红色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D.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5、下列选项句子中“素”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白色的生绢
B.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
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素食,和荤相对
D.素善留侯张良 向来,一向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瑞雨为安
凌晨4点多钟起床,赶杭州到瑞安的早班高铁,一路上所遇见的,恰好如此行所要探究的南戏《琵琶记》①中写的那样:“我早晨间见疏剌剌寒风,吹散了一帘柳絮;晌午间只见淅零零小雨,打坏了满树梨花。一霎时啭几对黄鹂,猛可地叫数声杜宇。”虽然季节略有差距,却与“绿成阴,红似雨,春事已无有”的意境相差无几。
一路上,天地间尽是雨,连读带想的也少不了雨。到达阁巷镇柏树村已是午后。踏上高郎桥,桥下清幽的水面,突然起了声波一样的花纹,还伴着锵锵的弹拨音韵。那小河里的水纹虽然与琵琶声断无关,在与桥头相连,与小河为邻的高郎祠里,一只琵琶分明响得正幽。
高郎祠的正式名称为高则诚纪念馆,高则诚是《琵琶记》的作者。实际上,在高则诚动笔之前,民间就有不同版本的《琵琶记》在上演,高则诚只是作为改编者,将这曲民间戏曲推上了中国戏曲史的巅峰。看过了铭刻在门楣和立柱上的那几副后来者撰写的楹联,空荡荡的屋子里就没有什么值得流连的了。别人还会去那尊铜像近处前后左右端详,我是断断不会正眼看一下的。这习惯在家乡黄州就养成了,那时是不愿去看东坡赤壁里面的苏东坡像。之后到秭归的屈原祠不愿看屈原像,到平江的杜甫墓和成都的杜甫草堂不愿看杜甫像,到采石矶不愿看李白像,到和县的霸王祠不愿看项羽像。只有一个地方例外,那是在青海玉树的勒巴沟口。我曾奋力机开许多荆棘,才站到传说中的文成公主雕像面前,却还是无法从岁月留在崖壁上的风霜中看出真切来。这样的不真切往往是最好的!天下文人,文章是命,一部《琵琶记》不是哪一间屋子所能装下的,尽可能腾出空间,才能听见当年翻动简牍纸帛的声音。就像高则诚自己说的,“重门半掩黄昏雨,奈寸肠此际千结。守寒窗,一点孤灯,照人明灭”,能照人明灭,就能照天下荣辱。有一间屋子在,给尘世间留下一种寄托就可以了。最高等级的存留是在人心。人心之外,无论怎么说,怎么做,包括那坚实的青铜做成的雕像,也是不真实的虚拟。
相比之下,一墙之隔的小院里,那女子怀抱琵琶深深浅浅地唱着南戏,外来者听着似懂非懂的,反而让诞生于千年之前的南戏有了一丝一缕四处回旋的生机。歌者自歌,闻者自闻,不歌也不闻的是夹在我们之间纷飞不已的雨,还有院子中间被雨打湿的花草冬青。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有人夸说,辞了官、回了家的高则诚用清丽之词,一洗《琵琶记》原著之陋,于是,村坊小伎将其看作不可企及的高度,竞相仿效,像纲领那样,不得有丁点的随便和苟且,才情既富,节奏弥工,从头至尾,字字句句,都要透彻唱了才行。一时之间,广为传演,几半天下。
院子里的雨,有时大,有时小。
当年的高则诚,如若不改旧时戏中的生角丑态,除非电闪雷鸣助兴,仅凭旦角一己之悲,很难穿透这绵绵雨幕。高则诚妙就妙在将早前村坊小伎中的狂谴怒骂给修正了。一个来自小地方的毫无背景之人,凭一手好文章得以接近帝王将相,又从官场全身而退——高则诚自然比那些待在鸡鸣草屋中想象黄金宫阙的人懂得的多很多。南戏也好,南曲也好,南音也好,在这南方的雨中,用家长里短的爱表现出艰难时世,才是人生本意。让百分之百的善掉进百分之九十九的误解,再用那难得的百分之一作为契机,升华彼此性命。恨与恨的冲突不是根本的冲突,恶与恶的矛盾不是根本的矛盾,而爱与爱的水火不容、善与善的针锋相对,最让人生这场大戏撕心裂肺,荡气回肠。
南戏、南曲和南音,各自的缘起与流传,有许多的不一样。在这小院里,也有天上雨水、屋檐雨漏和树叶雨滴的区别,玄想之下,这带着“南”字符号的音乐艺术,是不是与雨密不可分,是不是适合在雨中相听?初粗想,再细思,才发现高则诚的《琵琶记》里,果然到处是“雨”和“水”。有提到雨的戏文,还有提及水的歌句。
用那菽水②之欢,表意学子虽有青云万里之志,又不舍离别白发之双亲。渴望夫妻长相厮守,不用卿卿我我,而以“田畴绿水浟”来说两口子是要勤劳耕作的。真出了家门,离开老父老母和新娘去往北方的京城,所见到的村是水村,殿是水殿,不是“流水蘸柴门”的普通人家,就是“画桥烟柳”“秋千影里墙头半出红粉”的谁家水滨。写才子青云路通,则以“三千水击飞冲”来抒发壮志。目标真的实现时,想着生死存亡音书难寄,万水千山相阻隔。以各种各样的水,男人叹人生青春难再。留守女子也愁苦,哪怕“奴家心素”,也只能用“凉浆水饭”来祭拜公婆。两下萧条,一样愁难诉。只怕除了用雨水作主旋律的《琵琶记》,任哪出戏也难以如此动人。
好雨知时节,好雨识人心。
趁着年丰人寿的日子,高则诚以风调雨顺之心,写出风调雨顺的意境。人生苦短,免不了要面对烦恼,那么就尽可能将烦恼留给自己,将美好的东西献予他人。雨是世间最常见的一种吉祥之物。瑞安本地雨水多,瑞安博物馆里却还陈列着当地人用来祈雨的祭祀器具,可见天降甘霖,地生玉露从来就是最得人心的。包括《琵琶记》在内,一切的南戏、南曲、南音,莫不是用雨水来做主心骨,相比冰刀霜剑、电光火石,还是情意绵綿的艺术来得久远。不大不小的雨,时断时续的雨,孤舟夜雨,乱萤疏雨,太阳雨,云缝雨,梧桐雨,杨梅雨,大雨洗心革面,小雨不在有无。
雨在瑞安落多久,落多少,与谁有没有关系,其实没必要探究。只愿世间少一些乱弹琵琶的悲欢离合,大家瑞安,天下瑞安。正如高则诚在诗里吟咏的,“江山有恨英雄老,天地无情雨露高”。
(取材于刘醒龙同名散文)
[注]①《琵琶记》讲述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二人新婚不久,伯喈被父亲强迫进京赶考;中状元后,被强迫与牛丞相的女儿结婚;想辞官回家,朝廷不允。赵五娘独自在家奉养公婆,连年饥荒,公婆双亡。五娘为公婆修筑坟茔后,一路行乞进京寻夫,历尽艰辛,终得团圆。作者高则诚改变了旧戏中蔡伯喈贪图荣华、忘亲杀妻的丑恶形象,也改旧戏之悲剧结局为欢喜团圆结局。②菽水:豆与水,比喻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引用《琵琶记》戏文,既代以描写所见之景,也巧妙地和出行目的相关联。
B.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以在荆棘丛中探寻文成公主雕像,突出《琵琶记》在天地间,在人心中。
C.本文笔法富有诗意,语言含蓄凝练,行文具有跳跃性,而情感表达流畅。
D.文章以高则诚的诗句结尾,既紧承前文,深化文章的中心,又委婉含蓄,令人回味。
【2】作者赴瑞安探究南戏《琵琶记》,下列关于探究结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琵琶记》明初时已受人称赞,它才情既富,节奏弥工,如同纲领,广为传演。
B.高则诚改旧时戏中的生角丑态,将早前村坊小伎中的狂谴怒骂给修正了。
C.高则诚自身的经历是创作提升的关键,成就了《琵琶记》的经典价值。
D.《琵琶记》中到处是“雨”和“水”,有提到雨的戏文,还有提及水的歌句。
【3】本文题目“瑞雨为安”,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本文从“雨”展开联想,探究南戏《琵琶记》,获得丰富的感悟。实际上,从某一事物展开联想探究其他事物而获得感悟,这是人们常用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这样思考的体会。
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王衡在雪中游览香山,感受到了雪景的“可喜”和“深致”。大自然常常引起人们的关注,引发情思,承载情感。我们从杜甫的“①____,花重锦官城”中读出了喜悦之情;也从陆放翁“红酥手,黄滕酒,②____”中读出了无限伤感。“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③____”,范仲淹词中饱含着沉郁悲凉;“鹰击长空,④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笔下尽显万丈豪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之后,人们为描述一个和平大同之社会景象,往往引用《侍坐》章中曾皙回答孔子的语句来形容:“_______,_______,咏而归。”
(2)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和《春江花月夜》“_______,_______”都表达了对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喟叹。
(3)司马迁借用《诗经》中“_______,_______”高度评价孔子,仰慕、赞叹,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9、补全下列空缺的句子。
(1)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
(3)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4)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难》中,李白施展想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蜀道飞泻的急流和汹涌的瀑布,水石相激争相轰鸣的奇险壮丽景观。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浔阳并非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鸿雁长飞光不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君不见沙场征战苦,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适《燕歌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4)海上升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5)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6)今逢四海为家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8)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讲述皇宫建筑之奢华,而用________,_______一语,感慨其毁灭之神速。
(2)在《谏太宗十思疏》用“________,_______”说明了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够坚持到最后。
(3)《静女》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
李煜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阕以人生如梦开篇,感叹自己身如“转烛”飘蓬”,如在梦中。“转烛”指风吹烛火,这里用来比喻世事变幻莫测。
B. “陈迹”指过去的事情遗留下来的痕迹。既然人生如梦,则不如常在梦中。词人在追寻人间是是非非中回到故国,重拾欢乐。
C. 词的上阕三句是句句感慨,字字关情,把自己的怀想和残酷的现实对照起来写,反差明显,充分地烘托出词人心中强烈的情感。
D. 词的下阕以写景起,即景抒怀。词人心如“池台”,有“待月”之思,“荫花楼阁”大概也是所怀之梦,是梦回故国的心中景况。
【2】“待月池台空逝水”中的“空”字自有其妙,请简要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也。本名真宰,以避则天母号改焉,初,为太学生,志气倜傥,不以举荐为意,累年不调。仪风中,吐蕃频犯塞,元忠赴洛阳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工拙,帝甚叹异之,授秘书省正字,寻除监察御史。文明年,迁殿中侍御史。其年,徐敬业据扬州作乱,左玉铃卫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之,则天诏元忠监其军事。孝逸至临淮,惧其锋,按甲不敢进。元忠谓孝逸曰今大军留而不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幸速进兵以立大效不然则祸难至矣孝逸然其言,乃部勒士卒以图进讨。时敬业电于下阿奚,敬业弟敬献率偏师以逼淮阴。前军总管苏孝祥为贼所破,孝逸又惧,欲引退。元忠固请决战,乃平敬业。元忠以功耀司刑正,稍迁洛阳令。寻陷周兴狱,诸市将刑,则天以其有功,特免死配流贵州。时承教者将至市,先令传呼,徐待宣救,然始起谢,观者成叹其临刑而神色不挠。长安中,奉哀令张易之尝纵其家奴凌暴百姓,元忠答杀之,权豪莫不敬惮。中宗即位,安乐公主尝私请废节憋太子,立己为皇太女。中宗以问元忠,元忠固称不可,乃止。元忠又嫉武三思专权用事,心常愤叹,思欲诛之。神龙三年秋,节路太子起兵诛三思,既斩三思,又率兵谐阙,遇元忠子太仆少卿升于永安门,协令从己,后升为乱兵所杀。三思之党兵部尚书宗楚客与侍中纪处讷等又执证升,云素与节憋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手制听解左仆射,以特进齐国公致仕于家,仍朝朔望。元忠行至涪陵而卒,年七十余。开元六年,益曰贞。
(节选自《旧唐书·魏元忠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大军留而不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幸速进兵以立大效/不然/则祸难至矣/
B.今大军留而不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幸速进兵以立大效/不然/则祸难至矣/
C.今大军留而不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幸/速进兵以立大效/不然/则祸难至矣/
D.今大军留而不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幸/速进兵以立大效/不然/则祸难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即避讳,指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用改字等方法以回避。
B.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但太学成为国立最高学府始于汉武帝。
C.封事,是预防泄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古时臣下上书奏事,用皂囊封缄,故称。
D.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指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文中指魏元忠仍要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参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元忠才能卓越,功劳卓著。吐藩侵犯边境,他能指出任命将领指挥作战时的优劣;徐敬业占据扬州叛乱时,元忠能及时劝谏李孝逸并最终平定叛乱。
B.魏元忠生性豁达,临危不惧。他做太学生时不把荐举放在心上;受诬陷后,即使已被押至刑场,生死之际他仍能等待宣读完诏书才起身谢恩,神色不变。
C.魏元忠不惧权贵,一心为国。奉宸令张易之的家奴欺凌百姓,魏元忠敢于将其答杀,震慑权贵;元忠痛恨武三思专权用事,内心愤恨,想要诛杀他。
D.魏元忠敢于进言,深受器重。无论是吐藩侵边还是安乐公主自请为皇太女,魏元忠的进言都得到了中宗的肯定;太子之乱时他卷入流言纷争,中宗也未降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逸然其言,乃部勒士卒以图进讨。
(2)遇元忠子太仆少卿升于永安门,协令从己,后升为乱兵所杀。
15、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随着新冠疫情在逐步蔓延,网络上出现了许多谣言,比如“饮用高度酒能抵抗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广东省中医院开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方”“中部战区空军今天会在武汉上空开始播撒消毒粉液”,不一而足。对于这些谣言,某微信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贵州敏敏:我觉得,只要是谣言就一定要封杀,要追究发布者的责任!
河北锋哥:但是,人家的初心还是好的呢,还不是为了生命健康?
重庆明亮:辨别谣言需要专业知识,不容易分辨呢!
河南丽姐:老人家最爱转发这些链接,我说了,他们都不听的。
湖北小强:封杀谣言肯定是对的,初衷良好也需要方式正确。
……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