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世相重侯沦落至近乎庶族,这种大起大落的家族兴衰史激发了青年柳宗元浓烈的政治热情,培育了他重振族业、利民安民为务的强烈的仕进意识。
B.《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透射出鲁迅对言语既信任也不信任但又不得不信任的复杂暧昧态度,真切地体验到了言语的生命性和生命言语化的若干可能性。
C.高德是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的硕士生,在我们朋友圈中是响当当的高材生,但他这次也没看懂公司电脑屏幕上那条显示错误的命令,可见学无止境。
D.骨骼水塔和厂棚改建的茶舍,原设计都试图在旧有构筑物上进行改造,但施工过程中因担心安全问题,不得不重新建造,使原有结构没能充分利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B.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C.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D.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3、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吕布在白门楼被缢前说:“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希望刘备记住当初被袁术攻打时自己帮他解围的情义,替自己向曹操求情。
B.《红楼梦》中王熙凤日后落难之时,其女巧姐险些被“狠舅奸兄”所卖,幸而得到刘姥姥的营救。
C.宝玉接到妙玉的拜帖后,正为回帖上如何下别号发愁,多亏史湘云指点,署了“槛内人”,方合了妙玉心思。
D.《平凡的世界》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曾获得茅盾文学奖。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A.考虑问题要有独到的见解,不要一味地咬文嚼字。
B.扎西做事特别灵活,能够随机应变。
C.它围绕这个问题,在文章中如法炮制,提出让人信服的解决方案
D.他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引经据典,不得不承认错误。
5、下列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追亡逐北 北:败北的军队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怜惜
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作难:起事
C.策扶老以流憩 扶老:扶着 而倔起阡陌之中 阡陌:田间小路
D.悟已往之不谏 谏:借鉴 恨晨光之熹微 恨:遗憾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园林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类型之一,其本质在于通过对山、水、建筑、植物等园林四要素以及道路等的有机构成,组织成一个富有情趣、饱含艺术意境的美的空间。
②中国园林的经营布局追求诗情画意,即中国自古以来所推崇的“意境”。不管在绘画中,还是在建筑中,对意境的表达和营造成为了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园之妙处,在于虚实相互,大小对比,高下相称。钱梅溪在《履园丛话》中所说的“造园如作诗文,必 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很好地体现了园林设计中对意 境的理想追求。颐和园中有座亭子叫“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亭 子外整个园林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进入亭子仿佛进入了这幅大画一样。中国园林的 经典之作都十分注重这种气氛的营造,将客观景物作为主观情思的象征,以自然的景象来 表现我们胸襟中无尽的灵感气韵。西方园林则完全不同,大多轴线对称、纵横有致,追求 规整的布局和华丽的装饰。意大利吉奥斯迪庄园、法国凡尔赛宫苑都极具代表性,显得宏 伟壮观、富丽堂皇。
③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布局上体现不同因素“自然而然”的共生状态和关系,是中国园林的另一大特点。有句古诗叫“湖光山色共一楼”,是说楼把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形成一种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因此园林的设计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段 来组织整体结构和空间。例如借景、隔景等等。以颐和园中的谐趣园为例,它自成院落,另辟一处空间,别是一番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就是“隔景”。再如苏州的严家花 园在靠墙外堆一假山,上建“宜两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了围墙的局限,即是“借景”。但关注自然和建筑之间关系的园林建筑在西方并不多见。虽然西方园林中并不乏花草树木等自然物的妆点,可建造之初能够有意识的依景、借景的是凤毛鱗角,多是人工改造,后期栽种或者从它处挪移而成,更多地展现了人为的力量。
④中国园林设计同时注重人的情感需求。宋代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中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这句话本来体现了中国文人在绘画中对“理想自沐山水”的追求,后来被挪植到园林营造中,成为中国园林修建的基本思想。在这样园林中人不但可以居住,还可以供游玩、闲行和欣赏,足不出户便能够满足自己休闲需求。拙政园初入园门便是一条狭窄的巷道,驻足其间犹如步入绝境,出腰门有一座假山挡住视线,不使一览无遗,是“障景”的表现。到达主体建筑远香堂后才豁然开朗,创设了一个世外桃源的理想之境。一放一收,欲杨先抑,从而使人得到更强烈的视觉感受。而西方园林更重视形式感,在设计领域大都表现为对人的生理需求的关怀。设计师们更多是在建筑的材料和风格形象市场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尝试, 服务于大众的建筑仅仅满足起码的居住和使用功能而已,很少有设计师能够从大众的情感、心理去设计建筑。
⑤在园林设计中,我们既不能放弃传统,放弃本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特征,也不能停止对西方现代设计成果的学习。对于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结论可以借鉴,但不能只是形式的套用和抄袭。多文化并存的现代社会中,如何能够使西方设计的优秀经验和自身设计的因为传统结合起来形成有本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同样是经过一个再认识与再创造的过程。
(摘编自陈路《中国传统园林之设计意识》,《中华文化画报>2005年第72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园林将客观景物作为主观情思的象征,用自然景象来表现人们心中的灵感气韵,景与情相融,体现了对意境的表达和营造。
B. 中西园林在建筑形式上表现出两种迥异的风格:前者曲直交替、错落有致,富有韵味;后者严密规整、富丽堂皇,尽显恢宏气势。
C. 中国园林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会采用不同手段来进行空间布局,从而体 现不同因素间“自然而然”的共生状态和关系。
D. 与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园林不是给人们创造一个生活场所,而是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可满足其游玩、欣赏等情感需求的休闲空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简述园林的类型,揭示其通过组合园林四要素和道路等构成美的空间的本质。
B. 文章引用钱梅溪的话,意在说明中国园林在经营布局上彰显了对诗情画意的追求。
C. 第②③④段分别从设计样式、对自然的处理和人文关怀等方面说明中国园林特点。
D. 文章运用例证和对比论证等手法,介绍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以及既有成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意境”一词原本是中国绘画和诗文创作术语,中国建筑艺术使用这—概含表明其将对意境的表达和营造作为唯一追求。
B. “隔景”和“障景”,都是中国古典园林常用构景手段,体现出含蓄有致意味深长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审美体验。
C. 与中国园林追求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布局不同,西方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全都是后期栽种或从它处挪移而成,人为的痕迹较重。
D. 在多文化并存的现代社会中,我们的园林设计要继承传统、体现本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但更重要的是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卫风·氓》中运用比兴的手法,以桑叶的枯黄飘落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感叹时光流逝时,人们常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以动作描写来表达时间瞬逝,与此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褒禅山记》中“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___?”几句表明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论语》也有两句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 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出更强的自我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这既是中华民族的内在品格,也代表着中国对世界秩序的美好期望。
(3)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4)《虞美人》一词中,“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深深感慨。
(5)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中作者运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手法写峡江苍凉壮阔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劝学》中强调学习要善假于物、注意积累、锲而不舍,《论语》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学习的重要方法是学思结合。
②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③习总书记在墨西哥发表演讲时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11、(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慨:_______,_______ 。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的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描写行人走在蜀道上可以摸到星辰,并且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用比兴的手法表达女主人公一腔怨愤的两句式“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荀子以“_________,______”和千里马一跃也达不到十步远构成对比,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
(3)苏轼《赤壁赋》中,“客”希望与神仙相游,与明月同在,但那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发出“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4)《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13、玉蝴蝶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火茫茫,难忘。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天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送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B.“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使用典故概括了悲秋的感受,同宋玉一般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抒情主人公心头,引起他的共鸣。
C.“故人何在?烟火茫茫”,承上启下,为全词的主旨,烟水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D.“立尽斜阳”,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伫立于夕阳残照之中,念远怀人,如呆如痴,完全沉浸在回忆与思念之中。
【2】“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几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14、 陈以勤,字选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竞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谥文端。
选自《明史·陈以勤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B. 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C. 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D. 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检讨,职官名,宋有史馆检讨,掌修国史;明清时隶属翰林院,与修撰编修同称为史官。
B. 吏部,“六部”之一,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C. 首辅,明洪武年间设置内阁,进入内阁的官员称为大学士,首席内阁大学士称之为首辅。
D. 驰传,古代驿站中的马车;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以勤不畏权势,义正辞严。严世蕃询问高拱、陈以勤太子向他们如何说当今皇帝的,高拱用戏滤的语言责难严世蕃,而陈以勤态度严肃地反问严世蕃从哪里听到的这些话。
B. 陈以勤恪尽职守,忠诚坚贞。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辅助、保护裕王的功劳,但陈以勤从来没有炫耀过这些,因此裕王曾经写“忠贞”两字赠给陈以勤。
C. 陈以勤上书言事,皇帝嘉许。陈以勤在嘉靖皇帝时凭借太子旧臣的身份分条呈上谨慎开始行政的十件事情,后来又上书请求慎重提升任用官员的建议,都得到皇帝嘉许。
D. 陈以勤洞察局势,辞官回乡。相互倾轧的高拱是旧僚、赵贞吉是同乡,加上从中构陷的张居正是自己举荐,陈以勤揣度调停不好三人关系,不会被三人所容,就辞官归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2)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费孝通先生在《礼治秩序》篇中提出,“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是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2004年始,山东曲阜每年在孔子诞辰日举行祭孔大典,这一具有仪式感的活动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典礼仪式,比如升旗仪式、成人仪式等。
请整体理解材料,联系时代,结合个人生活,谈谈你对仪式的看法,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