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若属皆且为所虏
C.吾其还也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臣为韩王送沛公
2、下面对诗人形象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虽然遭受贬谪,但因性格豁达,因此直到听了琵琶女身世后才唤起贬谪之意。
B.琵琶女身世,详昔而略今;诗人遭遇,有今略昔,读诗可用女子之详补诗人之略。
C.琵琶女昔日在京城红极一时,今日飘零沦落,这与诗人贬谪前后有某些相通之处。
D.本诗的思想感情既有诗人对琵琶女天涯沦落的同情,也有诗人对自身失意的感慨。
3、下列文言句子与其他项特殊句式情况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B. 头县北阙
C. 乃设九宾礼于廷
D. 吾子淹久于敝邑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潦倒 敲朴 青冢 群山万壑
B. 须臾 饿莩 萧森 揭杆为旗
C. 舟楫 庠序 藩篱 锲而不舍
D. 迁徒 孝悌 逡巡 因利乘便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最近,各种保健品公司推出的所谓保健产品花样繁多,价格极高。在购买者中,老年人的需求往往是最容易受骗、最容易受伤的人群。
B. 媒体调查结果显示,76%的受访者在用微信聊天的过程中会频繁运用表情符号,在最受欢迎的表情符号排名中,“微笑”高居榜首。
C.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习类App软件包含过多的游戏成分,孩子很容易上瘾、对其产生依赖,而且还内置不少充值服务,显然脱离了教育的主题。
D. 中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已开发出一种新型相变材料,有望将电子产品的存储速度提高了约70倍左右。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从时间的向度来看,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内容和品质的纬度来看,却并不是呈现为鲜明的向前发展和进步性,而是出现经常性回复或几种形态并存的倾向。
中国海洋小说最初是以对“海洋之神”的想象和描述的形式出现的。庄子的《秋水》就描述了一个“北海若”的海神形象。在被誉为“中国海洋小说之祖”的《山海经》中,海神形成了一个群体,成为各个海域的统治神。这是先民对海洋充满敬畏的体现,先民觉得海洋神圣、怪异、神秘,绝非人类所能接近。于是,海洋就成了神话的一部分。神话叙事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叙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模式,其形态美学则是变异、想象和一定程度纪实的融合,因此艺术风格瑰丽,奇幻。
船的出现改变了古人对海洋的认识,从而也改变了他们的海洋思维。人类坐着船进入海洋,从事海上贸易、海洋探险和海上劳动,撩起了大海神秘的面纱,使大海还原了它本来的面目,对海洋的敬畏之感骤然下降。反映在海洋文学叙事上,那就是奇幻和瑰丽的想象性虚拟构建逐渐被实际内容取代,整个叙事思维大势从空中落到了大地。于是神话叙事的精髓一部分演化为《搜神记》《博物志》等笔记体叙事,而大部分则随着海洋神秘感的消失而渐渐消散。
海洋小说从神话叙事发展到笔记体叙事反映出古人对海洋认识的深化,同时也表露出他们海洋思维的模糊和矛盾。因为这些对海洋的笔记性叙写,虽然已经淡化了神话色彩,却仍然是以“变异海洋”而不是“真实海洋”为特征。可是随着驾船技术的娴熟化,尤其是到了明朝,人类终于较大规模地进入海洋,郑和七下西洋的海洋实践活动,完全打破了原先由《山海经》等神话叙事书写的海洋世界格局,海洋的神秘和神圣最终被彻底地消解了,代之而起的是人类有了像在陆地上一样的主人的感觉。因此这个时候的海洋小说里,对海洋和岛人的占有、欺凌之类的题材大幅度增加了。
海洋就这样随着海洋活动日趋世俗化,成了现实空间的一部分,再也没有任何奇异可言。可是这个时候以及以后的海洋小说,却并不是完全都变成了现实主义的。综观这个时候的海洋小说作品,除了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叙事继续着“笔记海洋”的文学品质外,还继承了《山海经》的“海洋想象”和“海洋圣洁”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为“海洋神圣-海洋宗教”的神道叙事,这就是中国海洋小说特有的神、魔和海洋相结合的神魔小说。明清时期神魔小说的繁荣反映出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从科学理解又回到了文学体会,海洋又重新变成了一个想象世界和象征对象,人们对海洋的理解进入了文学象征的层次。《西游记》是这方面伟大的代表。
(摘编自倪浓水《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发展轨迹及其审美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海洋小说有漫长的历史,但其发展轨迹在内容和品质上呈现经常性回复或几种形态并存的倾向。
B. 中国海洋小说最初的形式是神话叙事风格瑰丽奇幻,体现了先民对海洋的敬畏。
C. 海洋小说笔记体叙事以实际内容为主,已经完全摆脱神话叙事的影响。
D. 神道叙事继承神话叙事传统,是在人们对海洋有了科学理解的基础上的文学回归。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照中国古代海洋小说自身发展的轨迹,层层推进,条分缕析,论证思路清晰。
B. 文章以人们海洋意识的变化为事实基础,阐述了中国海洋小说三种叙事模式的产生。
C. 文章援引郑和下西洋的事例,是为了表明人们对海洋认识的深化。
D. 列举《山海经》《搜神记》《西游记》等小说,有助于阐明中国海洋小说特有的神魔小说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海经》被誉为“中国海洋小说之祖”是因为书中有对海洋之神的想象和描述。
B. 对海洋和岛人的占有题材在海洋小说中剧增说明人们对海洋不再感到神秘和神圣。
C. 如果没有船的出现,中国海洋小说将不会获得发展,叙事将保持想象性虚拟构建。
D. 神魔小说中作为想象世界和象征对象的海洋,不再体现人们对海洋世俗化的认识。
7、情景式默写填空
(1)《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 。
(2)当“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回首经年终不得的时候,你会明白什么才是极致的爱;或许也会留下“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的一丝怅惘。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昧旦出新亭渚①
[南北朝]徐勉
驱车凌早术②,山华映初日。
揽辔且徘徊,复值清江谧。
香蔼枫树林,参差黄鸟匹。
气物宛如斯,重以心期逸。
春堤一游衍,终朝意殊悉③。
(注)①此诗作于齐代,诗人正任临海王署都曹。此次与他“结轸”同游的,还有著名诗人谢眺。术:指郊邑的道路。③悉:有“满”的意思。
【1】诗题中“昧旦”的意思是__________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_________的心情。
【2】请赏析“驱车凌早术,山华映初日”中“凌”“映”二字的妙处。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洿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洿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怠,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跛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有删改)
乙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治:治理。
B.填然鼓之 之:代“鼓”。
C.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怪罪。
D.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增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夫子”即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孔子的弟子尊称孔子为夫子,后世遂敬称老师为“夫子”。
B.甲文中《春秋》即《春秋经》,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由孔子修订而成。
C.甲文中“处士”是指那些本来有很高的才能,却因官场黑暗或未被朝廷重用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D.乙文中“孝悌”属于中国古代孝文化,“孝”指孝顺父母,“悌”指敬爱兄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自己好辩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他借辩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宣扬儒家的“仁政”思想。
B.孟子将杨、墨两家的学说概括为“无君”“无父”,将其比作乱臣贼子的邪说,认为“无君无父”的人是禽兽。
C.孟子主张以施行“仁政”去统一天下,乙文中最后一段体现了他的“仁政”主张的两点具体内容:制民之产,谨庠序之教。
D.孟子认为,没有大禹,天下不会太平;没有孔子,百姓将不得安宁;没有周公,人们会思想混乱。
【4】为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洿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洿池沛泽多而禽兽至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杨墨之道不怠,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出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从中有人读出了教育的真谛,有人悟出了做事的技巧,有人学会了待人接物,有人参透了岁月人生……
那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