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河南商丘高一下册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敦煌遗书《唐户部格残卷》载,垂拱元年(685年)敕令:“诸蕃商胡,若有驰逐,任于内地兴易”,其籍贯属于安西、北庭等州府者,“验有公文,听于本贯以东来往。”该敕令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A.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B.丝绸之路全面繁荣

    C.商贸政策有限开放

    D.抑商政策逐步废弛

  • 2、王夫之认为,“能”(思维)“所”(认识对象)有内外的区别:“所”著于人伦物理之中,“能”取诸耳目心息之用,“所”不在内,故心如太虚,有感而皆应;“能”不在外,故为仁由已,反己而必诚。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A.抨击了封建等级秩序

    B.摒弃了“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

    C.强化了主流意识形态

    D.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 3、1800—1801年,从孟加拉出口到英国的棉纺织品有140万英镑,仅仅9年后的1809—1810年,就降到了33万英镑,而且此后继续快速下降。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A.印度在英印贸易中处于顺差

    B.英国民众棉布消费逐渐减少

    C.印度的棉纺织工业逐渐衰落

    D.英国工业生产能力持续增强

  • 4、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是中原地区早期青铜铸造工艺的突出代表,区别于近东体系中的冶金技术,它迅速创建了泥范块范法技术体系,几乎不见锻造器物,生产出造型独一无二的礼器,如爵、鼎等容器组合。由此可见(     

    A.殷商时期青铜文明已达到高峰

    B.技术提升伴随着人类的迁徙

    C.古代中国青铜技艺具有独特性

    D.早期中外文明交流日趋频繁

  • 5、19世纪末,黄遵宪等提出“文学革命”,强调文学“含融万汇,左右群情,载道明德,纪政察民”。要革新积习,“则除恃文学为群治之萌芽,诚未闻别有改良之方法”。这反映出(     

    A.传统文学的功能逐渐减弱

    B.文学成为宣传改良的手段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D.民主科学成为时代的潮流

  • 6、1832年,英国船只“阿美士德”号由澳门北上侦查中国沿海。他们在停留上海的7天中发现,有400艘从100吨到400吨不等的船只,装载大豆、面粉,从天津、奉天开来;从福建、台湾、广东,以及越南、暹罗等地开来的船每天有三四十艘之多。据此推断,当时(       

    A.传统朝贡贸易体系解体

    B.上海成为外贸中心

    C.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出现

    D.英国觊觎中国市场

  • 7、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建议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1905年,政务处又奏请清廷“行设立学部”,以统辖各省学堂,使全国学制划一整齐。学部的设立(     

    A.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B.使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至此被废除

    C.践行了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

    D.意在保持清王朝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8、尼赫鲁把1927年出访苏联之行称为“俄国的发现”,他说:“在我看来,民族主义似乎过于狭窄,不能解决问题。政治自由和独立当然十分重要,不过它们只是朝着正确方向走的步骤而已。没有社会自由,社会和国家没有社会主义机构,无论国家或个人都不可能有很大的发展。”这意味着(     

    A.尼赫鲁已从民族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者

    B.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始被其领导层质疑

    C.科学社会主义对印度独立运动具有一定的影响

    D.苏联模式得到了亚非拉地区领导人的普遍认可

  • 9、11世纪以来,天主教会一直追求统治世界,就事实而言,它在西欧大肆宣扬君权神授理论,而教皇则是神的代言人,只有教皇能处理皇帝:它还将所有“异教”邪魔化,频频动员各国君主组织军队加以“狩猎”或征伐。据此可知,中世纪后期的天主教会(     

    A.受到人文主义思潮影响

    B.重新诠释了教规和教义

    C.得到各国王权大力支持

    D.极力扩充政治上的权势

  • 10、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11世纪的欧洲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多方面获得进步……正如布罗代尔说的“11一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材料中的“进步”表现为(     

    A.教权削弱和王权开始加强

    B.市民崛起和城市自治运动

    C.民族国家和民主理性思想

    D.经济发展和工厂制度出现

  • 11、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应该“以知识取代运气,以人竞选取代人人抽签,选举城邦公职人员”。苏格拉底主张旨在(     

    A.增强公民的道德素养

    B.防止个人专制的产生

    C.关注人的精神需要和价值

    D.减少直接民主弊端

  • 12、1937年7月31日,《盛京日报》(日本舆论宣传工具)宣称,“今日外蒙与新疆,悉为苏俄所掩有……现在苏俄虽困于内江,其赤化世界之雄图未曾放弃”,认为中国联苏容共,向欧美帝国主义国家求援,反而伤害了亚洲同胞的感情。这一言论意在(     

    A.抨击中共联络苏联的做法

    B.掩盖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C.揭露欧美控制中国的行径

    D.控诉国民政府的退让政策

  • 13、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始建于西汉的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东汉的江苏洪泽古灌区、唐代的山西霍泉灌溉工程、五代时期的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目前,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4处。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它们见证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

    ②我国灌溉工程遗产分布广泛类型丰富

    ③入遗推动了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传承

    ④应该全力挖掘其经济价值与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玉米作为旱田作物,1531年已传入传统上被认为“贫瘠”的广西地区。另据同期湖北《建始县志》记载,“居民倍增,稻谷不给,则于山上种苞谷、洋芋或蕨薯之类,深林幽谷,开辟无遗”。据此分析,玉米的传入和传播(       

    A.改变了中国的经济重心

    B.得益于农产品的普遍商品化

    C.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D.标志着农耕文明达到新高度

  • 15、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 16、十月革命后,苏俄通过的《和平法令》提出强大民族和弱小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废除秘密外交,主张民族自决。这一法令有利于(     

    A.奠定国际法基础

    B.推进大国外交事业

    C.构建国际新秩序

    D.完善集体安全机制

  • 17、公元8世纪,日本在大化改新后,仿效中国的科举制建立了贡举制,及第者可以授予官阶。902年,太政官奏曰:“建法以降,殆向百岁,二色(秀才、明经)出身,未及数十。”10世纪以后,贡举制“唯以历名(以往的名声)荐士,尝不问才之高下,人之劳逸。”“不依门风偶攀仙桂者,不过四五人而已。”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A.大化改新以失败而告终

    B.传统政治势力影响犹存

    C.贡举制是选官主要途径

    D.人才选拔趋于公平公正

  • 18、下表为公元前5世纪雅典戏剧的部分情节。据此可知当时(     

    作品名称

    情节

    《复仇女神》

    雅典娜不是通过抽签,而是挑选出最杰出的人组成战神山法庭

    《请愿的妇女》

    民众不顾战士的安危,自由地投票决议战争

    《马蜂》

    菲洛克里昂为了获得津贴,痴迷做陪审员达到瘋癲的地步

    A.雅典妇女追求政治权利

    B.抽签选举导致权力滥用

    C.直接民主需要理性反思

    D.政治生活缺乏法制保障

  • 19、如表为1992年和1997年全国私营企业部分数据的统计。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     

    1992年、1997年私营企业的发展

    年份

    雇工人数(万人)

    增长率

    注册资本额(亿元)

    增长率

    总产值(亿元)

    增长率

    1992年

    201.5

    26.1%

    221

    79.70%

    205.1

    39.9%

    1997年

    1 145

    14.4%

    5 140

    37.00%

    3 922.5

    21.6%

    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国有企业改革初见成效

    C.国民经济调整的完成

    D.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 20、如表关于不同人物对商鞅及其变法的评价,反映出(     

    班固(汉)

    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

    赵蕤(唐)

    贵尚谲诈,务行苛刻。废礼义之教,任刑名之数,不师古,始败俗伤化

    毛泽东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的伟大政治家,是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

    A.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的评价必定矛盾

    B.历史研究与大众历史认识相互脱节

    C.阶级立场、时代背景等影响评价结果

    D.历史事实的记录与解读具有偶然性

  • 21、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妇女运动决议案》,决议案规定了如图所示的基本原则,下述材料见证了(     

    制定男女平等的法律。

    规定女子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严禁买卖人口,保护女性和儿童。

    反对多妻制和童养媳。

    根据同工同酬,保护女性及童工的原则,制定妇女劳动法。

    A.国民政府时期女权运动的发展

    B.妇女解放路径的探索

    C.经济发展推动思想进一步解放

    D.社会主流观念的质变

  • 22、袁世凯在1913年7月22日的一道命令中称:最初都督总领军民,率以光复元勋,遂乃真除受事,等汉牧之就拜,类唐藩之留后,威令本自不行, 功过安从责课? 厥后亟筹分治,民政别置长官;而乃简命朝颁,拒电夕告。这反映出(

    A.中央政府威权下降的现实

    B.国内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

    C.国人捍卫共和政体的决心

    D.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艰难

  • 23、19世纪70年代,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实验室在德国广泛推广,逐渐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大学和研究机构协同创新的国家创新体系,之后美日等国纷纷效仿。德国企业实验室制度的建立

    A.标志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B.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形成了知识经济增长模式

    D.开启了经济持续繁荣的时代

  • 24、传统文化中,关公是信义的象征。晋商尊关公为保护商贸之神,于是在本省各地建造关帝庙,并以会馆为载体推及全国,从而出现了“村村建有关帝庙,九州无处不焚香”的局面。据此可知,晋商此举(     

    A.起到了社会教化作用

    B.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C.冲击了儒家义理思想

    D.推动了南北文化的融合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将下列“重要时期”与同时代的“重要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 26、英国世界地位的演变

  • 27、填空题

    (1)四大农书分别有《汜胜之书》《_________》《农书》《_________》。《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_________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1687年牛顿出版了《_________》一书,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_________》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 28、中国古代文化在制度、精神、物质等方面对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重要史实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填写字母)。

    (A)朝鲜开科取士选拔人才;(B)唐代丝绸、纸张、瓷器等运往西方;(C)日本修建尊奉孔子的文庙;(D)利玛窦将“四书”翻译后寄往西方;(E)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F)鉴真和尚东渡后被尊为日本律宗始祖;(G)欧洲航海家借助指南针完成新航路开辟。

    影响类别

    重要史实

    制度方面

     

    精神方面

     

    物质方面

     

     

     

  • 29、时代、人物与儒学

    时代、人物与时代与思想文化总是密切相连,中国古代历史中儒学的发展即受到重要人物的影响也受到时代的冲击,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人物

    儒学地位

    时代背景

    孔子

    学说难行,有“如丧家之犬”之感慨

    实力竞争与争霸战争

    秦始皇

    2

    4

    1

    独尊儒术

    朱熹

    3

    儒学应对佛教、道教挑战与自生局限

     

     

  • 30、原则

    (1)限制王权:通过___________分权的办法来分割和架空君主的权力,使国王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2)议会至上: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___________机构,由它掌握立法、财政、司法、军事等最重要的国家权力。

  • 31、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正确位置。

    (1)1919年,首先在__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从__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__成立。

    (5)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1945年,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领导下,空前统一和团结。

    (8)1949年4月,渡江战役,______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32、意义

    (1)对英国

    ①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___________、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长期以来形成的___________

    ②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___________的原则得以确立。

    (2)对世界:英国的___________,成为以后很多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

  • 33、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 34、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

    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填写下列空格内容。

    (1)经济的工业化

    ①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启动,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英国诞生的第一个工业部门是________。

    ②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________的发明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2)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

    ①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颁布的《________》,在英国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________》,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②1787年颁布的《合众国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________、国家体制是________。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________制,在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l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

     

  • 36、回答下列问题:

    (1)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顺应不同时期形势的变化,在经济领域里面先后采取了哪两种经济政策?

    (2)后来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称为什么?

    (3)按照斯大林的规划,苏联在向社会主义过度的过程中分别在工业与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或措施?

    (4)在50-80年代的改革过程中,先后哪几个领导了进行了改革?其中最后一位领导人的改革还直接导致了什么事件的发生?

  • 37、阅读下列两幅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作出合理解读。

    图1美国,1947年

     

    图2捷克斯洛伐克,1949年

     

  • 38、概述隋唐和明清时期,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共同原因。

     

  • 39、   当代史学家认为,到1900年左右,世界才最终覆盖形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世界史到此才真正具有世界性。

    请结合19世纪末的有关史实,简述这种现象形成的过程,并分析该现象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