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课文或古诗词名句。
1.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____________;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________________。
2.在学习中,语文老师常用杜甫的“______________,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勉励我们要博览群书;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我们,“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人们常用“润物无声”赞美老师,这个词出自《春夜喜雨》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年来,同学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谓是“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毕业在即,眼看时光匆匆而去,不由得让我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诗句。
2、选词填空。
陆陆续续 断断续续
(1)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 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2)电影快开演了,人们 走进电影院。
3、巧对歇后语。
1.听君一席话——___________________
2.二虎相争——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窍通了六窍——_________________
4.十字加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
4、课内阅读积累填空。
(1)自然美景陶醉人,“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书湖阴先生壁》);“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草原》);“____________的海面上,___________。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月光曲》)
(2)真挚情感打动人。“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诸葛亮)“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__,终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伯牙鼓琴》)
(3)名言警句启迪人。“_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4)经典人物吸引人。“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少年闰土》)
5、补充名言警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虫声心透绿窗纱。(刘方平)
(4)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
(5)卧看满天云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与义)
(6)不是花中偏爱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稹)
6、品读下面两首小令,填空答题。
(一)天净沙·秋思 (二)天净沙·秋
马致远 白朴
枯藤老树昏鸦, 孤村落日残霞,
小桥流水人家, 轻烟老树寒鸦,
古道西风瘦马。 一点飞鸿影下。
夕阳西下, 青山绿水,
断肠人在天涯。 白草红叶黄花。
1.这两首小令都描写了__________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__________之情,给人__________的感觉,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白朴《天净沙·秋》却没有悲凉的情绪,曲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使全曲静中有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了秋天的美景。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悉。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3.白朴的《天净沙·秋》,前三句用孤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典型景物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在这一片宁静中,突然掠过__________,飞下地面,使人心为之一动。
7、课内阅读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词题是________。
【2】将文中词句补充完整。
【3】词中描写的是_____(季节)的景象,从“_______”可以看出来。
【4】与“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 )
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5】词的上片写了______这些声音,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 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8、阅读。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_________。
【2】诗中点明标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诗人“愁”是因为:时间上此刻已“__________”,空间上“__________”。诗人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至沓来,涌上心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大地之上,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此刻还有一轮孤月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得到了些许慰藉。
【5】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本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地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
(2)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靠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当、逼真。( )
9、课外阅读。
又见梨花
梨花开了,又勾起了我对童年的思念。
梨园是我童年的摇篮,我在故乡滹沱河边的梨园里度过了纯真的童年。
记得,故乡的滹沱河在春天里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它似一条绿色的飘带束在梨园的腰际。水是透明的,映着蓝天;花是洁白的,散发着清香。春到梨园,花绽枝头,是故乡最美丽最动人的季节,也是我童年的小伙伴们最快乐的日子。
一夜春风花千树。梨花繁花似雪,滹沱河的清流中也浮动着白色的花瓣,碧水香溪载着梨园的天使向远方流去,也流在我和小伙伴们的心里!
梨花最洁白,最纯真,她从不用娇艳的色彩修饰自己。她蔑视一切虚伪和矫揉造作的货色。
也许正因为梨花洁白无瑕,才孕育了一颗芳心,才能结出最甜最美的果子吧!
【1】这篇文章统领全文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一句话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描绘梨花时,抓住了梨花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不仅赞美了梨花,还赋予了梨花一定的象征意义。在文中,你觉得梨花象征的是什么? (__________)
10、阅读《竹节人》选段,完成练习。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 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1】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解释成语。
(1)破课桌,yǎn________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2)叱咤风云:________
【3】读句子:“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从词语:“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不知疲倦”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最美的逆行
2017年8月11日,一张九寨沟地震救援现场照片在网络上刷屏:乱石飞泻处,众人逃离时,一名武警战士却奋力挥臂,逆行冲向塌方地段。这一画面,被镜头定格下来,被誉为“最美的逆行”。
这逆行的身影是谁?他为什么要冲向危险?经过多方寻找,这名在滚石危险中的逆行英雄,就是武警四川总队阿坝支队十三中队士官张国全。在此处塌方山体下,张国全担负起转移游客的任务。濒临危险的那一刻,他用尽全身力气,背起游客冲出塌方地段。而那时,他已经不眠不休连续救援了40多个小时,但是,当他把游客转移到安全地带后,转身又一次冲向震中……
照片中的战士,只是众多救援官兵中的一个,事实上,在此次九寨沟地震中,像这样看得见或看不见的逆行,还有许许多多。在救援的路上,塌方不断,道路受损严重,车辆无法通行。人民子弟兵徒步赶往震中,一边是水流湍急的深谷,一边是随时可能发生碎石滚落的山崖。但是,道路塌陷,阻挡不住他们向震中疾进的脚步;余震频发,阻止不了他们从废墟中营救生命的行动。
人们纷纷为英雄点赞,有的说:“别人忙着逃命,你们却忙着救命,向英雄致敬!”有人感动道:“选择迷彩,就选择了不一样的方向。”也有人担心英雄安危:“各位英雄,你们一定要平安归来!”
灾难面前,走在最前列的永远是中国军人!在地震发生的那个夜晚,对于很多子弟兵而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枕戈待旦对他们来说,从来不是说说而已,“时刻准备”也就意味着时刻接受检验。
【1】写出文中加点字的读音,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水流湍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枕戈待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从一张刷屏照片写起,先写了( )又写了( )。
【3】对“选择迷彩,就选择了不一样的方向”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穿上迷彩服,就要有独特的个性。
B.选择穿迷彩,就要选择和别人不一样的道路。
C.选择了做军人,就选择了危难之时舍身忘死,迎难而上。
D.选择了做军人,就要表现得与众不同。
【4】“一边是水流湍急的深谷,一边是随时可能发生碎石滚落的山崖。”这句话是对( )的描写,说明了( ),同时也突出了求援官兵的( )。
【5】你是怎样理解题目“最美的逆行”的?请试着从事件和人物精神两方面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20年,全国遍地都是最美逆行者!因疫情,从2020年1月23日10时起,武汉封城,我们孝感也随后封城了。在我们极度恐慌不安的时候,习近平主席从陆、海、空三所军医大学各抽组150人,组建支援湖北地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队,于1月24日深夜到达武汉。除夕夜,看到这些最美逆行者降落天河机场的那一刻,你、你的家人是什么感受呢?请写写你或家人当时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1】用“——”画出语段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这个句子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阅兵式,请你也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写“课间真热闹”这个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我能根据下面文字材料,为复方川贝片写一份使用说明书。
复方川贝是安民制药厂最新推出的科研成果,获得省银质奖。本药给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带来了福音。本药由川贝母、甘草、陈皮等多种中药配制而成,能止渴化痰,并且能起到润肺、平喘作用。除了患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外,其他人可放心使用,使用时要口服,一天要服三次,每次2mg。本药保质保量,一瓶24片,每片1mg。
复方川贝使用说明书:
【成分】:_________________
【功能与主治】:_______________
【用法与用量】:________________
【注意】: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帆
我看过太湖上的归帆,也看过东海上的归帆。
夕阳把水面映得通红,把天空也染成万道彩霞。一会儿,黄昏的纱幕就轻轻地落在水面上。就在这当儿,水天相接处出现了一只帆影,接着又是一只……不多久,整个船队都出现了,它们散散落落地驶回港口,仿佛一队出征的战士,唱着凯歌整队回营,带着满舱的战利品。
但这只是在岸上看到的远处的景象,等到这些船只快靠近码头,船老大准备向岸上抛缆绳的时候,情形便不一样了。
有的船上喜笑颜开,热火朝天,小伙子们打闹着,嬉笑着,隔着水同岸上的人大声地打招呼,问村里今天有些什么事,广播里有些什么重要新闻,也故意说些无关紧要的话。这样的船,不用问,就能断定今天的成绩很好,超额完成了生产指标,说不定还网住了几条少见的大鱼。有的船,几乎是垂头丧气,悄悄地溜回来的。船老大一面不停地抽着旱烟,一面望着水面沉思,平时爱打闹的小伙子,像泄了气的皮球,闷声不响地蹲在甲板上,岸上的人同他们打招呼,有的不搭理,有的只好苦笑着嚷了一句:“嗨!今天倒霉,别说了!”这样的船总是由于某种原因,今天没有完成任务。虽说渔家的生产并不在乎一天的得失,但是没有完成自己定的指标,人们总不会有好的情绪。对集体、对生产的责任感,在纠缠着、冲击着他们。
沉沉夜幕笼罩着每个渔家的笑语和沉思,无论是哪条船上的人们,都休息了,积蓄力量准备迎接新的战斗。对于明天的信念,人们总是相同的。即使暂时泄了气,在明天早晨出海的时候,也一定会抖擞精神,重新鼓起劲儿来。
【1】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归帆”的景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时爱打闹的小伙子,像泄了气的皮球,闷声不响地蹲在甲板上。”这个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小伙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明天的信念,人们总是相同的。”“明天的信念”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次序改变,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地这么大。陆地还占不到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关联词将两句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改写句子,要求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
例: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演出结束,大家情不自禁地说:“实在是太精彩了!”
__________________
17、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很神奇。(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老人很小心地来到湖边的围栏旁。(缩句)
(2)尽管困难有多大,我们还能克服。(改病句)
(3)海洋里的鱼非常多。(用上夸张的修辞手法)
(4)一家人的希望都在你身上呢,难道你不知道吗?(改为陈述句)
(5)柳树长出了嫩芽。(改为拟人句)
19、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同学们下了决心,非要登上山顶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众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天地
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情,有进步的喜悦,成功的自豪;也有落后的沮丧,受挫的烦恼;还有……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以“____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写真事,说真话,表真情,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字数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