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2、1947年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此后掀起土地改革运动。下表是山西张庄在运动前后各阶级占有土地变化表。据表判断,此运动( )
| 1944年 | 1947年 | ||
| 人口比例(%) | 人均亩数 | 人口比例(%) | 人均亩数 |
地主 | 4 | 17.4 | 0.3 | 3 |
中农 | 40 | 6.4 | 35.5 | 6.2 |
贫农 | 46.8 | 3.0 | 63 | 5.5 |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C.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D.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3、西周“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姬姓诸侯国多数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经济富庶或战略要地,不仅承担控制四方的任务,而且在空间上与非姬姓诸侯国形成分割之势。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 )
A.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确立
B.实现了对诸侯的垂直管理
C.加强了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D.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
4、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早晨在家喝玉米粥
B.晚上去瓦肆看南戏
C.日落前须返回住所
D.出门时穿了件棉袍
5、下图是《郑和航海路线图》。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船队的人员在爪哇岛上被麻喏巴歇国西王手下误杀170 人。西王惧怕,派使者谢罪,并请求赔偿六万两黄金以赎罪。郑和上禀皇朝,以化干戈为玉帛处理这件事。明朝政府放弃了西王的赔偿。此事至今仍在印度尼西亚流传。阅读并分析图文材料,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 )
①最远可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 ②宣扬了国威,增加了明朝对外贸易税收
③有效防范了倭寇对我国东部沿海的侵扰 ④一定程度上传递了明朝以和为贵的理念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6、1313年,元朝宰相向皇帝上奏:“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程颐)、朱晦庵(朱熹)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据此可知,元朝( )
A.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B.利用程朱理学巩固统治
C.市民文化得到发展
D.积极推动儒学的社会化
7、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哓谕各省督抚,指明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
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乾隆规范了奏折具体格式
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奏折需要经其他部门中转
8、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今西藏地区形势图,下列关于该朝对边疆地区管辖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边疆管理出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B.宣政院为地方行政机关
C.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
D.设理藩院管辖民族事务
9、某学习小组整理的表格内容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朝代是( )
主要内容 |
多次迁都 |
王位世袭 |
内外服制 |
甲骨文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0、1935年冬,国民政府开始大规模构筑国防工事。1936年,军政部重新拟定兵役法规,设立师团管区掌管征兵事宜。1936年7月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前后,南京国民政府以整编军队为核加快推进备战建设,与此同时,许多重要的铁路和公路建设也在这几年内完工。这些举措
A.为全国抗战提供了有利条件
B.体现了国民党誓死抗战的决心
C.直接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D.得到海外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
11、《史记》记载了商与周边方国的分合聚散,时而是“诸侯毕服”“诸侯咸归殷”;时而是“诸侯或不至”“诸侯莫朝”。据此可推测( )
A.商王的权力受到诸侯节制
B.分封制取代了内外服制
C.分合聚散与商之盛衰有关
D.方国联盟内部联系紧密
12、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以下朝代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隋—唐—五代十国—元—宋—明—清
B.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C.隋—唐—宋—五代十国—元—明—清
D.隋—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
13、当《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传回中国时,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昂,从而激发了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次运动的历史意义是( )
A.使中国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使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了新兴经济基础
C.为国民大革命到来奠定了阶级基础
D.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准备了理论基础
14、建立后秦的羌族,在关中与汉族长期杂居相处,姚苌起兵时得到汉人支持,后秦政权一建立就采用汉制。姚兴继位后,多方笼络汉族士人,延揽名儒到长安讲学,生徒多至万余;又经常和名儒们“讲论道艺,错综名理”。材料表明( )
A.前秦汉化水平较高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中原文化影响较大
D.民族统一进程得以加快
15、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后《人民日报》迅速予以转载,带动各地党报纷纷转载,从而形成了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民日报》的这一行为( )
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内的影响
B.营造了利于改革的舆论环境
C.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发生重大转移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6、某学者指出,“秦的很多做法恰恰是法家所反对的,韩非《亡征》篇中列举的一百多种国家灭亡的征兆,秦始皇的做法就占了好几条。”该学者意在说明秦朝的速亡( )
A.与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B.在于摒弃了法家的治国思想
C.起因于反秦势力的日益壮大
D.源于社会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17、美国学者哈特威尔认为:北宋生铁年产量已经达到7.5万到15万吨,这一产量是1640年英国本土生铁产量的两倍半至五倍。这一数据可用于说明北宋( )
A.民用煤炭需求量大
B.矿物开采效率提高
C.手工业冶铁的兴盛
D.工业领域出现变革
18、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19、西汉初年,国家将土地作为赏赐,赐给某些重要的朝臣或其子孙私有,交换他们的忠诚,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学者称其为封建领地制。这一制度( )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推进了土地兼并制度
C.与采邑分封制紧密相连
D.推动国家统一的实现
20、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提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该会议( )
A.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宣言
B.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基本经验
C.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标志
D.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2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统治期间,秦始皇开创了许多具体的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项中,由秦朝开创的具体制度是( )
A.郡县制度
B.科举制度
C.皇帝制度
D.刺史制度
22、从唐代贞观年间开始,唐太宗将一些资历较低的官员,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作为宰相头衔参与决策,唐玄宗以后就成为了正式称呼。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宰相人数防止君主专权
B.牵制相权从而加强皇权
C.精简中枢机构提高决策效率
D.防止重大行政决策的失误
23、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 “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A.反对北洋政府统治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代表工人阶级利益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24、据统计,一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00多万元;而自1914年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达1.17亿元,涉及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①民国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②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③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理学比较注重_______,具有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在内的一套理论体系。
①它认为“___”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_______”。
②人生的目标,应当是“_______,_______”,即通过_______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③理学还提出“______________”,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_______的认识。理学带有______________倾向。
26、背景(1)北宋建立后,相继消灭南北割据政权,结束了________的分裂局面。
(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________、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7、这些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________学习以求________的主张。
28、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卓越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及其灿烂的科技文化。填写下列表格中字母的内容。
朝代 | 科技发明 | 科技著作 | 史学发展 | 儒学文化 |
汉朝 | 造纸术 | 《周髀算经》 | 《C》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的历史 | 汉代经学 |
唐朝 | 雕版印刷术、火药武器 | 《辑古算经》 | 《史通》 | D文化圈形成 |
宋朝 | 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是A | 沈括所著《B》 | 《资治通鉴》体裁是编年体通史 | E |
明清 | 瓷器、炼钢技术的创新 | 《天工开物》 | 《文史通义》 | F |
29、我国成功爆炸了_________ ,发射了_________涌现出 _________等人物
30、国共合作
①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②____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______召开,提出了____________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_______________正式形成。
31、________月________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高喊“________,________”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使得从________开始的学生爱国运动向________发展
32、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建立 | 618年,李渊在________称帝,建立唐朝。 |
唐朝的繁荣 |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吸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武周: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开元盛世: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
民族关系 | (1)突厥:先后出兵灭东突厥和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2)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吐蕃赞普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基本上停止了纷争 (3)靺鞨: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
33、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晚,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外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军遭到拒绝后,日军竟然向宛平城射击,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还击。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________事变。中国________抗战由此开始。
34、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_____________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_____________ ,构成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35、简要回答自1840年以来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要点:时间、战争、条约名称、简要影响
36、百团大战的时间?目标?结果?
37、罗马法是如何形成并发展的?其实质是什么?它对罗马历史的发展与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作用?
38、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尽管在民主制度建设上没有一步到位,但放在历史长河中考察的话,却是一个成功的开始。请回答:
⑴辛亥革命的首要意义是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⑵为巩固共和政体,1912年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有何历史地位?
⑶辛亥革命后,1916年袁世凯称帝、1917年张勋复辟(或溥仪复辟)都以失败告终,是辛亥革命的哪一进步意义作用的结果?
39、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概况和《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