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所给词语的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益处 精益求精
B.席卷 一席倾诉
C.分配 分秒必争
D.品行 言行一致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化论在文明睡眼惺忪(sōng)之际敲响晨钟,传统价值应(yìng)声龟裂,因果报应验出新义,宗教的威严大受质疑,知识界也有人唾弃说教和生命卑微的唏嘘(xīxū),一心经营个人的技艺,遁迹自娱。
B. 在诗人以先知自许、诗学篡(chuàn)夺宗教的意义上,写诗是一种渎(dú)圣行为;而诗歌语言的暧(ài)昧性喻示着人的多重性和虚无飘缈,这样,写诗又成了备受限制的尘世灵魂的自我观照与救赎。
C. 脚夫们挑的挑,掮(qián)的掮,胡诌(zhōu)着乡间小调,叽叽喳喳地上了船,等着解缆起篙。有的嫌无聊,便去一边磕(kè)瓜子,有的开了和尚赐的斋佛果盒,却拈出一柱香来,揣摩着个中的意思。
D. 待更阑人静,许先生蹑手蹑脚地取来一杳(dá)泛黄的信纸,尔后在窗前坐定,时而托腮冥想,时而捋(luō)着两撇胡子,似有所得,却极少下笔,这样一直持续到晨光熹微。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专家表示,汞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对含汞产品使用或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汞污染。________,达到一定量便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汞中毒。因此,建议定期进行汞含量检测,并掌握与汞相关的科学知识,做好汞污染的预防工作。
A.人体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不同途径吸收汞及其化合物
B.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可以成为汞及其化合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C.汞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
D.汞及其化合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悌(tì) 煴火(wēn) 蕴藏(yùn) 六艺经传(zhuàn)
B.肉袒(tǎn) 供养(gōng) 吻颈(wěn jǐnɡ) 杳(yǎo)无音信
C.琴瑟(sè) 阿谀(yú) 辇车(niǎn) 浅尝辄止(zhé)
D.洿池(wū) 墙橹(qiáng) 句读(dòu) 金戈铁马(gē)
5、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其实百倍 B. 思厥先祖父
C. 然后得一夕安寝 D.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6、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落在姑苏的雪
周伟苠
①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江南终于飘雪了。
②江南的雪已经越来越少,落在姑苏的雪,已成了奢侈品。记忆中,除了十年前的那场大雪让人印象深刻,已经很久没有在哪个冬天能够尽情地欣赏雪景、享受与雪交融的那种感觉了。
③今年的这场雪,先是零零落落的飘洒几片雪花,继而大雪连绵,飞飞扬扬。雪后的苏州又变回了姑苏,重现了人间天堂的美,美轮美奂,诗意盎然。热闹的微信朋友图,已经晒开了各种美图,一夜之间也忽然诞生了不少“诗人”。
④江南的雪总是恬静的。晶莹别透的雪花,纷纷扬扬,一夜之间覆盖了整个始苏大地。洗尽铅华的苏城,显得如此的纯洁和安详。
⑤江南本多情,下雪的江南,大概只能用“风花香月”四个字来描述。“风花雪月”也许本来就是江南人独享的。在北方,下雪并不稀罕,尤其在东北,下大了还常常带来出行的麻烦。而到了岭南,下雪只在意象里,难以触摸,也就没有了与雪默契的那种情感。
⑥在这个下雪天里,最享受的美过于煮雪品茗了。薄暮时分,坐在暖洋洋的屋子里,红泥护里的本炭窜出火红的舌尖,壶里的水不时泛起密集的白色水泡,热气袅袅的,雪水特有的清冽钻进你的鼻腔。或者,就温上一查醇香陈年的老酒吧,想着友人可否一起来围炉赏雪,吟诗小酌呢?这雪水沏的碧螺春茶和用话梅、姜丝温热的地道黄酒,吴依软语,茶香酒劲,此刻,那怕你是个外乡人,也能让“苏州”两字,随着窗外飞舞的雪花,彻底的融入你的血液里。
⑦看姑苏的飞雪,不光用眼睛,而是用一种恬淡的心境和一种苏州人特有的情怀去体会。
⑧雪纷纷扬扬,寂落在七里山考,重现了《结苏养华图》的局部影像。这里石板铺就的古街依旧,小桥流水,河街相邻,檐顶负雪,船棚落家,店肆人家,行人熙熙……
⑨雪落遍了古城的四大名园,让甲天下的园林,越发温文尔雅,滋润美艳。落下来的雪,将亭台楼阁,名树古木,披上了清新脱俗的银装。留园的“兰雪冠云”令人惊艳,“五峰真趣”别有一番风味。抽政园里,花木扶疏,水色迷茫,又平添了几分婉约和神韵…
⑩雪落在了贝老为家乡设计的博物馆里,漫天飞雪模糊了粉墙黛瓦,韶华尽收,吴地遗珍,与君诉说着一段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
(11)雪落在城西的太潮,烟波浩渺,水天一色。高新区的有机电车,飞雪中穿越苏州西部,连接着旷野和新城。
(12)雪落在城东的金鸡潮,雪落成白,水色空掌。湖叶的东方之门高耸入云,似海市蜃楼,如梦如幻。
(13)姑苏的雪,之所以迷人,不仅在于它的珍贵,更在于它带来的天地纯净,银装素裹,世间的一切都在它的覆盖下变得纯萃起来,仿佛一夜之间,让时光穿越,也让江南的这座两千五百岁的古城,回到了唐诗宋词之中。
(14)无论世代更替,沧海桑田,雪总是被人争相宠爱。杜甫闲居成都流花溪革堂时写下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重船”,望见西岭上的积雪,看到门前停泊着来自万里之外故乡东吴的船舶。虽然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心绪,但也因雪而更加灵动。
(15)一场大雪,如同国画大师生花的妙笔,将天地山川和古城变成了一幅落笔简约的国画。天地纯净了,让人的心灵也跟着纯粹如白纸,随时等待着自己思绪的落笔。
(16)郊外的花山、天平山和大阳山,雪的留自并不孤寂,冰香下依然有清泉濯濯流动。光福香雪海和洞庭东西山的梅花,在雪中已自暗香浮动。
(17)唐代王维的《水墨雪景山水》,开了雪景山水画的先河。历代的名家留下了不少画雪的传世之作。“北宋三大家”之一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元代黄公望的《九峰雪掌图》,明代戴进和清代石涛的《雪景山水图》,虽然风格各异,但都用雪留白或装点。这些画作,丘壑在胸,气脉成章,笔断意贯。
(18)夜的古城,大雪依旧飞飏。街头巷尾霓虹闪烁,雪花也随着霓虹的色彩,一会是暖暖的红色、橙色,忽而又变成了清冷的蓝色和绿色。路灯射下耀眼白光,又让飞舞的雪花瞬间变得晶莹剔透。
(19)金鸡湖畔早已华灯初上,音乐喷泉演绎着“洋苏州”夜幕下的华丽乐章。纷纷扬扬的雪花,在这里又被折射得五彩缤纷。这时的雪花似乎通了人性,变换着你想象中的任何颜色,随着喷泉一起舞动。天空中那如花瓣一样袅袅落下的飞雪,在这里如似锦的繁花,让你觉得在这清冷的冬夜心头
(20)落在姑苏的这场瑞雪,这次践行了十年之约,一定要落个痛快,与苏城来一次久违的结结实实的拥抱。这是大自然对姑苏的恩赐,我们也该伸开双臂去迎接更大的飞雪。
(选自《苏州杂志》2018年第2期,有删减)
【1】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
【2】任选一角度,赏析第⑥段中划线句。
【3】第(17)段提及一系列雪景山水画的用意是什么?
【4】文章在描写“落在姑苏的雪”时是否过于繁冗拖沓?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直接点明列子虽能驾风行走,但仍然有所依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风”和“明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表意丰富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中同时运用这两个意象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己亥杂诗》中,龚自珍以落花为喻来表明心志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2)屈原在《离骚》中,既以“______________”一句写自己遭到谣言中伤,又以“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死多次也不后悔。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中,如“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杜牧以“_______,_______”为过渡,巧妙地将对阿房宫的描写由整体外观转到内部的建筑。
(3)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归有光《项脊轩志》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发愤忘食,乐以忘忧,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2)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4)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_。 (《诗经·采薇》)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说,如果放弃雕刻,就会出现“____________”的结果;如果不停雕刻,则会出现“____________”的结果。
(2)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水喻愁,以表现愁绪的无穷无尽。
(3)“沧海”经常出现在古代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高斋视事
谢脁①
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
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
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
列俎归单味,连驾②止容膝。
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③。
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
【注】①谢脁,南朝齐文学家。出任宣城太守时,曾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高斋”。②连驾,这里指一间接着一间的高大房屋。③纷诡,指官场混乱。非一,不能一致、难以治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实写诗人于高斋所见之景,为后面的叙事、抒情做铺垫。
B.“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意思是美味佳肴只食一味,华堂广厦只居一间。
C.“空为大国忧”中的“空”字意蕴深厚,耐人寻味,与“塞上长城空自许”中“空”字表意不同。
D.全诗分写景、叙事、抒情三个层次。写景,景中含情;叙事,事中寓志;抒情、深沉蕴藉。
【2】“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14、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祭妹文
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予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昳汝办治。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①,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慑②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③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有删节)
[注]①殗殜(yè dié):病不甚重,半起半卧。②绵惙(chuò):病势危急。③窀穸(zhūn xī):墓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无所娱遣 遣:派遣
B. 一旦长成,遽躬蹈 蹈:踏
C. 旧事填膺,思之凄梗 膺:胸
D. 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瞑:睁眼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
A.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 舞幽壑之潜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2)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
(3)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
【4】在这篇祭文中,作者回忆了与妹妹有关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论坛在讨论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关系时,出现了如下几种观点:
学者: 只有“深度阅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结论;而只有纸质阅读,才算得上是“深度阅读”
作家: 网络文学写作的路数和传统文学不同,是独辟蹊径的;网络文学也不乏较具文化含量、思想含量的精品。
学生: 电子读物并不是奇奇怪怪的东西,它们和纸质书只是传播载体不同而已。
教师:“碎片化”的时间使我们的阅读“碎片化”;电子阅读存在八卦和娱乐化的问题,这些信息很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生命,让我们变成了知道得最多而思考得最少的人,
家长: 现在阅读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而喜欢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阅读的人越来越多了,对此我很是担忧。
对于以上观点,你怎么看? 请有机关联其中至少两种观点,针对论坛中某一类人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