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广西玉林高一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 )

    A. 月亮

    B. 姻缘

    C. 寿命

    D. 太阳

  • 2、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九岁不行 B.腹犹果然 C.僮仆欢迎 D.策扶老以流憩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时下热播的、由作家猫腻网络小说《庆余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引发全网热议。除了改编尊重原著、表演到位、制作精良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原著将千百年的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展现在众人眼前,用文化的力量引发读者深深的情感共鸣。有些精彩篇章,如庄墨韩与范闲“朝堂斗诗”的情节,直接取用古代诗词的精粹制造故事爽点,在弘扬传统文化之美上有着“点穴”之功。

    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的《诛仙》是一部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来架构。在人物描写、氛围营造和语言表达上,《诛仙》吸收和化用了《山海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元素。作者在创作中又受到《蜀山奇侠传》《鹿鼎记》等现代仙侠武侠小说影响,将其神韵融入作品血脉,使《诛仙》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和艺术阐释。

    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构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

    材料二:近年来,网络文学持续高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深耕,日益向着精细化、多方位、纵深化发展。日渐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学。

    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渊源,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发轫时就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一些早期作者,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

    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莲青漪的《狼毫小笔》,模仿唐诗宋词情韵兼备,描绘名胜古迹形神俱足,演绎历史传说袭故弥新,广受读者喜爱。

    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也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纵观当红的网络文学作品,如《琅琊榜》《鹤唳华亭》等,往往营造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认同和追慕。这些作品的成功固然各有原因,但有一点大致相同,那就是原作者大多是酷爱古典文学之人,他们对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宋诗词中经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转化,让雅好此道的读者对其作品爱不释手。

    许多网络作家想方设法吸收优秀传统文学创作经验,希望能够更为生动形象、更具中国风格地表现当下中国人的处世方式、生活理念、美学追求,希望能更充分展现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更广泛凝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生存经验、生活智慧,更深刻容纳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基因。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拥有观念后来居上和技术上弯道超车的优势。可以说,网络文学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已经从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相对表浅的层面,朝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内里更为纵深地开掘。例如,在众多网络文学作品中,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精神得以更充分、更精彩、更接近青年读者阅读心理的阐发与呈现。

    网络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还在于其数量的庞大和产业转化的日益成熟,这使其在传播上具有巨大优势。网络文学出现以来,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在文学生产与消费领域得到充分发挥,使文学创作、作品传播和阅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文学造成巨大冲击和强烈影响,网络文学在表现方式、语言形态、创作手段、审美元素、评论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文学有所不同,扩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给传统文学注入新活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也是其重要贡献。

    (摘编自陈定家《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文学开掘宝贵资源,打造精品力作》)

    材料三:中华悠久的历史给网络小说丰富的历史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个历史朝代都被网络小说当作背景进行“演义”。《明朝那些事儿》尊重历史事实,以现代人的情感讲述明朝故事,在人情事理的基础上还原历史。《后宫·甄嬛传》《芈月传》等小说,或以真实的历史为依据展开飞驰的想象,或虚构一段模糊的历史,演绎中国式的人情事理与中国智慧,在想象的故事中以中国人当下的社会视角来表达情感,让读者从中获得愉悦和启悟。

    网络文学在作品的文化意蕴、虚拟世界的想象力、人物形象的精气神、作品的类型风格等方面,表达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那些优秀网络作家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于精彩的故事中,以艺术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网络作家们应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即以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如《木兰无长兄》向《木兰诗》致敬,《将夜》中的夫子及其弟子,保持着精神的独立,又有强烈的家国责任意识。但我们也应看到,网络小说中不乏后宫争宠、厚黑学、封建迷信等文化糟粕,如梦入神机的小说《佛本是道》蕴含着“生命如同蝼蚁”的观念,跳舞的小说弘扬“丛林法则”等。这样的创作动向值得警惕,并亟待及时纠偏。

    (摘编自周志雄《网络文学如何传承中华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们模仿文学史上的经典进行创作,这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学。

    B.许多网络文学作品的成功,离不开原作者对古典文学的酷爱,他们对古典诗词意境的借用和转化,得到读者的认可。

    C.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既使文学创作、作品传播和阅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又给传统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D.悠久的中华历史给网络文学提供了丰厚的创作土壤和广阔的想象空间,网络文学能从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诛仙》还是《将夜》,都在汲取传统文化营养的同时,将现代思想融入其中,体现了现代观念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

    B.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网络作家们不再关注唯美语言和写作技巧这类浅层的形式,而是注重对思想与精神的开掘。

    C.如果网络作家意识不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创作的重要性,那么他的作品将不会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D.网络作家应当用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来解决文学创作中的走偏问题,从而表达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

    3网络文学要想打造精品力作,应该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作者通过例举借助“舆马”和“舟楫”分别可以“致千里”和“绝江河”的事例从而引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议论部分中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秦朝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警告当朝统治者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2)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深具哲理,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义极为接近。

    (3)古典诗词中常以“杜鹃”象征凄凉哀伤,或以之抒发离愁别恨,表达思乡之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________,则芥为之舟,________,水浅而舟大也。(庄周《逍遥游》)

    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⑷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杜牧《泊秦淮》)

  •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明确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______”指出了蟹心浮气躁的结果。

    (2)《师说》中“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与人的年龄大小无关。

    (3)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8、《<论语>十则》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运用比喻从反面强调学习必须专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亥杂诗》中,龚自珍用移情于物的手法,抒发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幕卷西山雨”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自然。

    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

    2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 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茂性不好争如此。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 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

    (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默解与之,车而去     挽:牵引

    B. 至丞相府归我   幸:希望

    C. 乃诣府送马,叩头   谢:感谢

    D. 吏顾不当威力强请求耳   乘:凭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吏人亲爱不忍欺之   于是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

    B. 凡人所以贵禽兽者    冰,水为之,而寒

    C. 故有经纪礼义相交接   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3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B. 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C. 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D. 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卓茂任密县县令期间,十分爱护当地吏民。当有人告发他属下的亭长接受馈赠时,他很谨慎地问明情况,并用礼义教育告发者,妥善解决了此事。

    B. 卓茂斥责告发者是“敝人”,因为告发者话中有话地指责他没有管好属下官吏,他觉得告发者的行为如同禽兽,毫无仁爱可言。

    C. 卓茂认为那亭长向来是好官吏,如果百姓出于敬爱而赠送他礼物,他也可以接受,虽然法律禁止此类事情,但这样做是顺从人情,并不违背礼义。

    D. 卓茂教育告发者的一番话,也表明了他为政的基本思想,那就是与人为善,慎用刑法,注重以礼义教化百姓。

    5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

    (2)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3)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华严经》

    ②某中学高二某班召开了“不忘初心,砥砺青春”的主题班会。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初心或对初心的看法。有的说一直想学建筑,设计有中国特色的房子;有的说自己想学医,但家人反对,说学医太累;有的说,初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鲁迅就弃医从文了,关键是入一行爱一行。班主任老师就大家的发言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引用李大钊的名言寄语同学们:“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什么是初心?你对青年人应怎样保持初心有哪些深刻的思考?请联系实际,综合上面的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