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
A.憔悴(cuì) 乍破(zhà) 银篦(bì) 转徙(xǐ)
B.暧暧(ài ài) 羁鸟(jī) 樊笼(fán) 掇取(duō)
C.熊咆(páo) 剡溪(shàn) 渌水(lù) 瀛洲(yíng)
D.纶(lún)巾 酹(lèi)酒 崩摧(cuī) 浔阳(xún)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劝说,只有 ,才有可能化干戈为玉帛,融冰雪为春水。
②虽然荆轲迫使秦王立下盟约,但荆轲既已成仙,自然不再管尘世闲事,而多诈的秦王既已过关,自然就 了。
③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 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A. 因材施教/食言而肥/融会贯通 B. 因材施教/一诺千金/豁然开朗
C. 因势利导/食言而肥/豁然开朗 D. 因势利导/一诺千金/融会贯通
3、下列诗句不是描写我国传统元宵节的一项是( )
A.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B.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C.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D.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相如前进缶
C. 沛公居山东时 D.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北京崇文小学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由室外挪到了室内的体育馆,北京每况愈下的空气质量令人担忧。
B.近日,卫生部新制定的《公厕卫生标准》规定公厕男女厕位比例宜为1:2,众多体验过公共场所“入厕难”的女士对此拍手称快。
C.4月23日,新疆巴楚县发生一起耸人听闻的暴力恐怖犯罪案件,恐怖分子对从事日常工作的执法人员和手无寸铁的社区服务人员发动突然袭击,造成了重大损失。
D.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火中取栗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6、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秋风桐槐说项羽
梁衡
①这里属于江苏省宿迁市。我原本以为故里者只是一座古朴的草房,或农家小院,不想这项羽故里竟是一座新修的旅游城,而城中真正与项羽有关的旧物也只有两棵树了,一棵青桐和一棵古槐。斯人远去,旧物难寻,今天要想触摸一下他的“体温”,体会一下他的情感,就只有来凭吊这两棵树了。
②那棵青桐,树上专门挂了牌,名“项里桐”。据说,项羽出生后,家人将他的胞衣(胎盘)埋于这棵树下,这桐树就特别的茂盛,青枝绿叶,直冲云天。项羽是公元前232年出生的,算到现在已有两千二百多年了。梧桐这个树种不可能有这么长的寿命。但是,这棵“项里桐”却怪,每当将要老死之时,树根处就又生出一株小桐,这样接续不断,代代相传。现在我们看到的已是第九代了。在中国神话中梧桐是凤凰的栖身之地,有桐有凤的人家贵不可言,项羽在此树下出生盖有天意。
③桐树之东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中国槐,说是项羽手植。它体型庞大,巍然如山,又寿命极长。由于此地是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几次决口,这故里曾被淹没、推平,唯有这棵槐树不死。其树身已被淤没六米多深,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它探出淤泥的树头,而这树头又已长出一房之高,翠枝披拂,二人才能合抱。岁月沧桑,英雄多难,这个从淤泥中挣扎而出的树头某年又遭雷电劈为两半,一枝向北,一枝向南,撕肝裂肺,狂呼疾喊,身上还有电火烧过的焦痕。向北的那枝,略挺起身子,斗大的树洞,怒目圆睁,青筋暴突,如霸王扛鼎;向南的一枝已朽掉了木质部分,只剩下半圆形的黑色树皮,活像霸王刚刚卸落的铠甲。但不管南枝、北枝都绿叶如云,浓荫泼地。两千年的风雨,手植槐修成了黄河槐;黄河槐又炼成了雷公槐。这摄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灵的古槐,日修月炼,水淹不没,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壮哉项羽!
④项羽的家乡在苏北平原,两千年来不知几经战火,文物留存极少,而他的故里却一直没有被人忘记。清康熙四十年,时任县令在原地竖了一块碑,上书“项王故里”四个大字,从此这里就香火不绝,直到现在有了这个旅游城。城内遍置各种与项羽有关的游乐设施,其中有一种可在架子上翻转的木牌,正面是项羽、虞姬等各种画像,翻过来就是一条条因项羽而生的成语。如:破斧沉舟、取而代之、一决雌雄、所向披靡、拔山扛鼎、分我杯羹、沐猴而冠、锦衣夜行……。现在我们常用到的成语总共也就一千来条,项羽一人就占到百条。要知道他才活了三十一岁呀,政治、军事生涯也只有五年。后人多欣赏他的武功,倒忽略了他的这一份文化贡献。
⑤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他的失败缘于他人性的弱点。他学而无恒,不肯读书,学兵法又浅尝则止;他性格残忍,动不动就活埋俘虏几十万;他优柔寡断,鸿门宴放走刘邦,铸成大错;他个人英雄,常单骑杀敌,陶醉于自己的武功。这些都是他失败的因素。但他却在最后失败的一刹那,擦出了人性的火花,成就了另一个自我。垓下受困,他毫无惧色,再发虎威,连斩数将。当他知道已不可能突围时,便对敌阵中的一个熟人喊道,你过来,拿我的头去领赏吧。说罢拔剑自刎。他轻生死,知耻辱,重人格。宁肯去见阎王,也羞于再见江东父老。他与刘邦长期争斗,看到生灵涂碳,就说百姓何罪?请与刘邦单独决斗。狡猾的刘邦当然不干。这也看出他纯朴天真的一面。
⑥项羽刚烈坚强又优柔寡断,欲雄霸天下又留恋家乡。他少不读书,临终之时却填了一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好歌词,感天动地、流传千古。他杀人如麻,却爱得缠绵,在身陷重围、生死存亡之际还与虞姬弹剑而歌。他身上的这些矛盾、冲突、故事,有巨大的悲剧之美,因此他是艺术境界中的人物,是艺术创作的好原型,民间说唱的好话题。连国粹京剧都专为他设了一个脸谱。直到现在,他的故里又出现了这个旅游城,城门、大殿、雕像、车马、演出、射箭、投壶、立体电影、仿古一条街。
⑦项羽是民间筛选出来的体现了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的人物,人们喜欢他的勇敢刚烈、纯朴真实,就如喜欢关羽的忠义。百姓自觉地封他为神,这就像商人把关羽奉为财神,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信,自觉地信。历史上的“两羽”一勇一忠,成了中国人的偶像,是与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两个价值体系。一个是做人,一个是爱国。
⑧项羽是一面历史的多棱镜,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谱,满足人们多方位的思考。后人纷纷从不同角度褒贬他,评点他,抒发自己的感慨。唐代诗人杜牧抱怨项羽脸皮太薄:“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宋代的李清照却推崇他的这种刚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毛泽东则借他来诠释政治:“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而就在这个园子里,在秋风梧桐与黄河古槐的树荫下,我看见几个姑娘对着虞姬的塑像正若有所思,而一个小男孩已经爬到乌骓马的背上,作扬鞭驰骋状。
⑨这个旅游城的设计是以游乐为主,所以强调互动,游人可以上去乘车骑马,可以与雕像拥抱照相,可以出入项羽的卧房、大帐。但是有两个地方不能去,那就是青桐树下和古槐树旁。两棵树周都围了齐腰的栏杆,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再嬉闹的游人到了树下也立即肃穆而立,礼敬有加。他们轻手轻脚,给围栏系上一条条红色的绸带,表达对项王的敬仰并为自己祈福。于是这两个红色的围栏便成了园子里最显眼的、在绿地上与楼阁殿宇间飘动着的方舟。秋风乍起,红色的方舟上托着两棵苍翠的古树。
⑩站在项羽城里,我想,我们现在还能知道项羽,甚至还可以开发项羽,第一要感谢司马迁,第二要感谢这两棵青桐和古槐。幸亏有这青桐、古槐为项羽故里存了一脉魂,为我们存了一条汉文化的根。我以为要记录历史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文字,如《史记》;一种是文物,如长城、金字塔;第三种就是古树。因为世间比人的寿命更长,又与人类长相厮守的活着的生命就只有树木了。它可以超出人十倍、二十倍地存活,它的年轮在默默地帮人类记录历史。
⑾秋风梧桐,黄河古槐,塑造了一个触手可摸的项羽。
(有删改)
【1】文中词语的读音与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扛(gāng)鼎 岁月沧桑
B. 栖(xī)身 浅尝则止
C. 亵(xiè)玩 破斧沉舟
D. 驰骋(chěng) 生灵涂碳
【2】下列词语中的“疾”与第③段“狂呼疾喊”之“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疾驰 B. 疾恶如仇 C. 奋笔疾书 D. 疾风暴雨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羽故里被设计成以游乐为主的旅游城,但作者并没有否定这种商业化的做法。
B. 第⑧段末对姑娘和小男孩的描写,暗示项羽故里对他们仅具有游乐价值。
C. 第⑨段“红色的方舟上托着两棵苍翠的古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
D. 作者认为司马迁和青桐古槐一样,都为我们存了一条汉文化的根。
【4】第③段写出了手植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5】本文以“秋风桐槐说项羽”为题目,请结合第④-⑧段内容分条概括作者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
【6】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我看见几个姑娘对着虞姬的塑像正若有所思,而一个小男孩已经爬到乌骓马的背上,作扬鞭驰骋状。
【7】简要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秋风梧桐,黄河古槐,塑造了一个触手可摸的项羽。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游子的动作行为,表现了漂泊他乡和分隔两地的无奈。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梦境中岩谷间景象,渲染紧张气氛,让人感到身处高危之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姚鼐《登泰山记》展示了雪后登山的别样情趣,其中两次写到“雾”,这两个句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白处
(1).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3)._______________,用之不竭。
(4).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
(6).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___。
(7).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9).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
(10).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抒情主人公逆流而上,追寻之路的艰险、漫长。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一句概括了秋天万物的总体特征,“________”一句表现出作者对达官贵人的蔑视。
(3)《再别康桥》中,徐志摩写潭水并由此联想到“彩虹似的梦”,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写自己如何追寻梦境。
1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长者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路认为自己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千乘之国”,可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其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解释了其“哂之”的原因。而曾皙的志向是暮春时节,换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回来。
(2)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一生叹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的诗句,再现当时隋军已经兵临城下,陈后主居然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而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江南各朝相继覆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写六朝旧事随着流水一样消逝,如今除了眼前的一些衰飒的自然景物,更不能再见到什么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绮丽。尾联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守规矩。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写水,“_____________”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
(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想在明净光洁广阔湖面上驾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豪迈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秀道中
(南宋)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一夕骄阳”与“梦回凉冷”是鲜明对比,突显欣喜之情。
B.“不愁屋漏床床湿”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化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千里稻花应秀色”用了虚写,想象千里稻花应是一派青绿,生机勃勃,抒发了诗人久旱逢甘霖,秋田将以苏的欣喜之情。
D.尾联用了衬托手法,写无田者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师必退 师:军队
B. 又欲肆其西封 封:边邑
C. 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同“悦”,高兴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假如)没有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君知其难也 B.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 失其所与,不知 D. 吾其还也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对双方的力量对比,也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B. 文中佚之狐的话,既可看出他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又可以看出他对秦、晋、楚三国形势的深入分析。
C. 作为小国使臣,烛之武在说辞中巧妙表现出处处为秦国着想,步步深入,层层逼进,具有很强说服力。
D. 文章展现了烛之武在国家存亡之际不顾个人安危的品质,这正是左丘明秉承“春秋笔法”希望褒扬的精神。
14、作文
与霍金在剑桥的一次不期而遇,给了葛剑雄深深的震撼,也引发了他对人文环境的许多思考。
我们每天也在与不同的人、事、物、景邂逅相逢,那么你有怎样的邂逅故事呢?请以“邂逅____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将题目补全,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