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秋月春风等闲度”中的“等闲”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不可等闲视之。
2、依据文言文句式特点,对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国之孺子之游者②乃号令于三军③将免者以告④十年不收于国⑤四方之士之来者⑥何后之有
A. ①⑤/②④/③/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⑤/②④③/⑥ D. ①⑤/②③/④/⑥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A. 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B. 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也可以说“特意光临寒舍”。
C.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4、下列各句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B. 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的代表,因其创作的《雨巷》是传诵一时的名作,而被称为“雨巷诗人”。
C. 徐志摩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深受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和雪莱的影响。
D. 《再别康桥》一诗以“康桥”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其主持人采访嘉宾时说:“咱们已经八年未见了,您看上去一直没变,还是那么年轻。”嘉宾谦虚地说:“哪里,哪里,献丑,献丑。”
B. “以自身的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 某演员获奖之后发表感言:“我拿到这个奖杯并不代表我的高度,而是代表我刚刚上路,有句话叫‘艺术无止境’,希望与各位共勉。”
D. 朝鲜外务省发言人谴责美国副总统最近催促巴西等拉美国家赶紧与朝鲜断交,认为这种强权行为反映出美国的极端自私和傲慢。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脚
张淑清
这双脚骨节粗大,右脚大脚趾有些朝外偏。十岁那年夏天,去稻田抓青蛙,碰到队里的柴油机突突突轰鸣着,从池塘抽水浇灌秧苗。他顽皮,上前去玩弄铁家伙,不料被飞下来的铁把手砸到右脚。大脚趾甲掉了,生长的方向移位。
他跟在爹娘后面上田里种苞米、插秧、收谷物。娘纳的千层底布鞋,还发着布料的香味,他舍不得穿。干活,和伙伴们耍,就脱了鞋,光着脚。
他的脚很早接触了大地、沙砾、树枝与荆棘,也一步一步丈量着他的成长。他歪歪扭扭推着独轮车,帮衬爹自山谷一车一车推回黄泥,又一锨一锨将河沙盛上车运到院口,一家人披星戴月,返修了五间草苫房。爹在夜晚的月亮地,对他说:“好好读书,将来去城里混个人样。”他伸手捏着大脚板,说:“不去,就在山里守着你和娘。”
娘坐在马扎上,剥着落花生。娘说:“娃的大脚板就是做活的命,别逼他。”
爹叹了口气,继续编筐,明天早起,要翻几座山去镇子里卖柳条筐。
日头卧在东山垇,父子俩一前一后挑着编好的筐篓,翻山越岭,还要趟过一道宽宽的河流。
爹节俭,怕磨破了鞋,把鞋脱了,放筐里,光脚走,却不让儿子脱鞋,爹心疼他,脚扎破了容易感染。山路蜿蜒,曲曲折折,他挑的筐篓没有爹的多,可二十多里山路,实在是难走。早晨,吃了娘热的苞米饼子,兜里揣着两枚熟鸡蛋,还温热着呢。
他的步子明显慢了,爹回头望望,放下担子,“是不是脚磨破了?”爹问。他张了张嘴,低低地说:“嗯。”
爹蹲下身查看了儿子的脚,“读不好书,这路越走越艰难,成子。”爹撕了衣服前襟,给他包扎,站起来把大筐小篓用绳子拴在自己担子上,留了三两只给他挑着。
骄阳似火,口千舌燥,脚掌破了的地方钻心地疼。
爹走几步,停一停,等他。走几步,问一句:“累了,就歇息。”
他咬咬牙:“不累,走吧。”
生意好时,一上午就卖光了,淡季时,一天也卖不了几只筐篓。
夜晚,娘掌灯,为爹挑脚上的荆棘刺儿。她是看着爹光着脚,担起这个家的。
每次卖完筐篓,爹一高兴准赏他一根冰棍。小豆冰棍是他的最爱,甜丝丝的滋味,温暖了他整个童年的夏天。
爹端来热水,为他洗脚。爹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搓洗他伤痕斑斑的脚,如数家珍地说着他脚上的每一个痕迹,那是由无数个成长故事历练出来的,也是一种烙印在灵魂深处的岁月。
爹老了,不再光着脚了。他将一双接近凋零的脚塞进娘做的布鞋里,拒绝儿子从大商场带回来的皮鞋。春暖花开的时候,爹偶尔也光着脚,在菜园子劳作。爹的脚对土地有着无法形容的亲切和热情。
只是儿子去了远方。
儿子从乡村,一步一步走出去。趟过多少条深浅不一的河流,穿过多少人迹罕至的森林与沙漠,唯有他的脚知道。他的脚后来落在钢筋混凝土造就的世界,那个火柴盒一样的斗室,成全不了布鞋和泥土的安放,于是,爹的脚来去匆匆,不肯在火柴盒存一宿。
那天,他和妻子女儿拎着大包小裹开车回乡下探望爹娘。夜幕降临,爹小声说:“成子,你让媳妇孩子去那屋休息吧,咱爷儿俩说说话。”
娘端来一盆水,放在爹面前,爹下地,把水端到儿子跟前:“来,爹给你洗脚。”
他懵了,望着一头白发的爹,鼻子一酸,吸咽着说,“爹!颠倒了,该儿子给您洗脚!”
他将爹扶上炕。爹的脚瘦巴巴的。原来宽大丰腴的脚掌,怎么说枯萎就枯萎了呢?
爹很害羞地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来,你在外也不容易,还记得那些年,咱父子俩挑着筐篓去镇子……”
泪水不由自主地淌下,落在爹的脚背上,落在他的心里。
爹的脚长成了村庄的白杨树,儿子的脚却做了一条不安分的河流,爹和村庄难以掌握他的流向。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描写了儿子双脚骨节粗大的特点,并交代了右脚大脚趾有些朝外偏的原因,并由此介绍了人物的生活环境。
B.文章叙写父亲“不肯在火柴盒存一宿”,意在说明爹对城市生活的厌倦,从而更加突出他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农村生活的留恋。
C.文章写儿子给父亲洗脚,用枯萎形容爹的干瘪瘦小的脚掌,采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爹的衰老和儿子内心的伤悲。
D.文章采用动作、语言、神态、肖像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父亲这个人物形象,字里行间饱含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2】请结合文本分析儿子的形象特点。
【3】文章开头集中笔墨描写了儿子的脚,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罕》中,“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松柏傲霜为喻,表明人应当要有骨气,能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
(2)《荆轲刺秦王》中,“________,_______”一句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离别的悲怆,并用“”一句表现了荆轲登车离去时的决绝。
(3)《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伫立橘子洲头,回忆过往,以“________,_______”表现了青年人意气风发、劲头正足的状态。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诗句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苏轼在《赤壁赋》运用侧面描写表现客人的洞箫声极富感染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琵琶行》中白居易谪居浔阳,虽有山歌村笛,但“_________________”,欣赏了琵琶女的演奏后,感觉“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要求琵琶女再弹一曲。
(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_______________”与出行工具“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10、(1)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周瑜战场上指挥从容,建立赫赫战功,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对权贵的蔑视、对个性自由的向往。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的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远乎?”(《论语》)
(2)《记念刘和珍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沉默的“预言”。
(3)《春望》一诗中表达在战乱年代,远征之人对家乡的音信及其珍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运用议论、对比手法写诗人对初春的赞美和喜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蒹葭》中常被我们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青玉案》是这首词的______。
【2】词的上阕两处化用了前人的诗文,请你写出其中一句的出处、原句或作者。
【3】请分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与《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情感和写作特色上异同点。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秀进拔卢奴所过发奔命兵移檄边郡共击邯郸郡县还复响应时真定王杨起兵附王郎众十余万秀遣刘植说杨杨乃降秀因留真定,纳杨甥郭氏为夫人以结之。进击元氏、防子,皆下之。至鄗,击斩王郎将李恽。至柏人,复破郎将李育,育还保城,攻之不下。
秀舍中儿犯法,军市令颍川祭遵格杀之。秀怒,命收遵。主簿陈副谏曰:“明公常欲众军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乃贳之,以为刺奸将军,谓诸将曰:“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
或说大司马秀以守柏人不如定钜鹿,秀乃引兵东北拔广阿。秀披舆地图,指示邓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曰:“方今海内肴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也。”
耿纯言于秀曰:“久守钜鹿,士众疲弊,不如及大兵精锐进攻邯郸,若王郎已诛,钜鹿不战自服矣。”秀从之。夏四月,留将军邓满守钜鹿,进军邯郸,连战破之,郎乃使其谏大夫杜威请降。威雅称郎实成帝遗体,秀曰:“设使成帝复生,天下不可得,况诈子舆者乎!”威请求万户侯,秀曰:“顾得全身可矣。”威怒而去。秀急攻之二十余日,五月甲辰,郎少傅李立开门内汉兵,遂拔邯郸。郎夜亡走,王霸追斩之。秀收郎文书,得吏民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秀不省,会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更始遣使立秀为萧王。
还至中山。诸将复上尊号,王又不听。行到南平棘,诸将复固请之,王不许。行至鄗,召冯异问四方动静。异曰:“更始必败,宗庙之忧在于大王,宜从众议。”会儒生强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来诣王,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群臣因复奏请。六月己未,王即皇帝位于鄗南,改元,大赦。冬十月癸丑,车驾入洛阳,幸南宫,遂定都焉。
(摘编自《通鉴纪事本末·光武中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秀进拔卢奴/所过发奔命/兵移檄边郡/共击邯郸郡/县还复响应/时真定王杨起兵附王郎/众十余万/秀遣刘植说杨/杨乃降/
B.秀进拔卢奴/所过发奔命/兵移檄边郡/共击邯郸/郡县还复响应时/真定王杨起兵附王郎/众十余万/秀遣刘植说杨/杨乃降/
C.秀进拔卢奴/所过发奔命兵/移檄边郡/共击邯郸/郡县还复响应/时真定王杨起兵附王郎/众十余万/秀遣刘植说杨/杨乃降/
D.秀进拔卢奴/所过发奔命兵/移檄边郡/共击邯郸郡/县还复响应时/真定王杨起兵附王郎/众十余万/秀遣刘植说杨/杨乃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隋唐后主簿作为事务官,重要性减弱。
B.甲辰,干支之一,甲属天干,辰属地支,甲辰可用于纪年、月、日,不可纪时。
C.尊号,即给尊者所加的号,用以表示对皇帝、皇后的尊崇褒美,尊号起于秦代。
D.四夷,是古籍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秀想方设法削羽王郎力量,进入真定后娶了已投降的刘杨之甥女郭氏为夫人,借以笼络刘杨,在后来的战斗中,重创王郎两员大将。
B.刘秀借察看地图之机,向邓禹说明当时形势,天下之大却仅得区区之地,对于邓禹认为自己先前忧虑天下不能平定是多余的表示不解。
C.杜威向刘秀请降,强调王郎是汉成帝的嫡亲,其意在攀附关系,为自己争取宽大处理;杜威后来又请求刘秀为己封侯,结果都遭拒绝。
D.刘秀检查王郎的文书,发现自己的官吏有向王郎表示效忠的,甚至还有诽谤自己的,刘秀为安抚人心,公开烧毁那些奏章,智虑深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明公常欲众军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
(2)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也。
【5】根据原文中的内容,概述促使刘秀最后称帝的直接原因有哪些?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历史记载,玄奘西行,大多孤身一人。《西游记》中的三徒弟,其实是玄奘精神的三个层面,悟空有开路者的勇敢;八戒有行路者的坚持;沙僧有寂寞者的隐忍。大漠长烟,孤泉冷月,玄奘只身踏上了西行之路。
请以“假如我是玄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定立意,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