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望着她的优秀,心里却有了一丝嫉(jí)妒。
B.经过一天的劳累(lèi)工作,他累(lěi)计完成了四项任务,积累(léi)了不少工作经验。
C.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kē)里飞去。
D.聒(guō)耳的声音到了半夜还没停下来。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A.三更 更夫 变更 更正
B.累赘 拖累 劳累 积累
3、下列句子中不属于人物描写的一项是( )
A.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
B.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C.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
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山一程,水一程”点明了____,“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____。
5、看拼音,写汉字。
yǐn bì( ) fán zhí( ) yè mù( )
dà yàn( ) lí míng( )
6、规范书写词语。
7、填反义词:(2分)
大大
口
心
天地
出
入
8、给下列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词语。
圆明园中,有 jīn bì huī huáng(______)的殿(______)堂,也有玲珑剔(______)透的亭台楼阁,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1860年10月18日,英法侵(______) 略者为了 xiāo huǐ(______)罪证,在园内放火,圆明园这座 jiàn zhù(_______)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______)。
9、课外阅读。
绿地是城市之肺。科学测验表明,每人呼吸需氧量须由150平方米的绿叶面积提供,也就是说每人须依靠一株枝叶繁茂的乔木的产氧量而得以健康生存。在绿树成阴的城区,空气中的细菌可减少3至6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氟化氢等有害气体被绿色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灰尘减少10%至27%,城市噪音减弱。清洁、安静的绿色世界有利于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患者的调养和康复,人均寿命可延长2至3岁。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都市人,在园林化的环境中,中枢神经、呼吸、血流得到调节,视、听、嗅觉和思维的灵敏性得到增强。人的生命与绿树的生命本是交融一体的,绿树是人类生命之源。那些为眼前利益而肆意伐树毁绿的人们,可曾意识到他们的举动无异于操利刃戳杀自己的心肺,残害自己的身躯啊!据专家的估算,我国某个大城市每年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工作日损失为620万个,经济损失达4亿元。如增加城市绿化,无疑可大大减少这笔损失。
【1】请用“﹏﹏”画出这段说明文字的中心句。
【2】选段的三个空格里,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A.过滤 阻挡 吸收
B.过滤 吸收 阻挡
C.吸收 阻挡 过滤
D.阻挡 过滤 吸收
【3】根据文意,下面对城市绿地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为人类提供氧气。
B.可减少细菌、灰尘,减弱城市噪音。
C.可使都市人视、听、嗅觉和思维的灵敏性得到增强,还能不断加快都市人的工作节奏。
D.有利于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者的调养和康复。
【4】下列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把答案写在后面括号里。
①绿地是城市之肺。_________
②科学测验表明,每人呼吸需氧量须由150平方米的绿叶面积提供,也就是说每人须依靠一株枝叶繁茂的乔木的产氧量而得以健康生存。_________
③据专家的估算,我国某个大城市每年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工作日损失为620万个,经济损失达4亿元。如增加城市绿化,无疑可大大减少这笔损失。_________
【5】“据专家的估算”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溪水和石头
一块石头顺着山势又蹦又跳地落到小溪里,挡住了溪水前进的路。那天然生就的棱角,像一把锋利的钢刀,保护着躯体,大有不可侵犯之势。
溪水唱着歌儿,由远而近。
石头说:“伙计,你还是绕道而行吧,不然我会把你劈得落花流水。”
溪水说( )我前进的道路是不会改变的( )宁可粉身碎骨( )说完( )挺身向前( )后面的伙伴犹如千军万马( )前赴后继( )
不知过了多久,石头锋利的棱角变秃了,高傲的身躯变小了。溪水依然唱着歌儿,深深地流着……
【1】“天然生就”中的“就”如果查字典,应查____部,在这篇短文里“就”字是____的意思。
【2】“石头锋利的棱角变秃了,高傲的身躯变小了。”这是因为(_____)
①溪水不断地冲刷;
②石头原来的棱角太锋利;
③石头挡住了溪水前进的道路。
【3】给短文第四自然段加标点符号。
【4】短文结尾处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莺
【文段1】雀形目鹟科的1亚科。本亚科鸟类体形短小或中等;嘴形尖细,有时微具缺刻;体羽大都为纯色,仅少数非洲种彩色较多。共6l属345种,中国有19属83种。是旧大陆①著名的鸣禽,仅少数种类(如戴菊莺、北极莺)越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但冬季仍返回菲律宾和马鲁古群岛越冬。
①旧大陆:指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欧洲认识的世界,包括欧洲、亚洲和非洲(全体被称为非洲—欧亚或世界岛)。与此相区别,新大陆主要指美洲大陆。
——《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
【文段2】在森林的主人当中,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爱:它们活跃、灵巧、轻盈、好动,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鸟雀布满大地各个角落,到处能听见它们欢畅的歌声,看到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莺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除两三种身上稍有斑点略能点缀,其余的浑身都是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它们居住在花园里,树丛中,或是种植蚕豆青五等的菜田里,一般在蔬菜架子上栖息;它们在这里玩耍、搭窝,不停地出入,直到收获季节。
【1】文段1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文段1中写到“体羽大都为纯色”,联系以上文段,我知道莺的体羽颜色大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以上语段,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莺都会越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但冬季仍返回菲律宾和马鲁古群岛越冬。( )
②莺是世界岛著名的鸣禽、它们的叫声欢畅,透出喜悦。( )
【4】这两段介绍莺的说明文语段语言风格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一种呢?请联系语段中的有关词句说明理由。
文段1语言风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2语言风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欢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选 择
①他本来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
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的妻子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道:“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三天早饭时 父亲说 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 您们每天上班 孩子又上学 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 所以 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 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
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向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lǚ)了捋衬衣上的褶(zhě)皱,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准备回去后与她作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商量——(________) 冷清——(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 连连碰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寝食难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三小节加上标点。
【4】认真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认真读第1-6小节,父亲第一次选择了什么?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真读第7小节,概括地说说父亲第二次选择了什么?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①“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睛在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把话又咽了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无限神圣的亮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材料一:秋冬是流行性感冒多发的季节。为缓解感冒中的发热、浑身酸痛等症状,人们常常选用泰诺(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芬必得(主要成分布洛芬)等非处方药物。需要注意的是:
此类药物没有预防感冒的作用,仅缓解感冒中的人体不适;药物服用如3天不见效,请及时就医;
服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不能饮用含有酒精类的饮料。
材料二:
【1】请判断下列做法的对错。对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的打“×”。
(1)为了预防流行性感冒,王大妈每天服用三颗“芬必得”。( )
(2)4个月的妞妞感冒发热了,妈妈给她服用“泰诺”退烧。( )
(3)刘老师快生宝宝了,因感冒发热、浑身酸痛,她准备服用“芬必得”。 ( )
(4)周明爸爸感冒发热,他饭前服用“泰诺”退烧,再喝点黄酒帮助散热。( )
【2】患有慢性肾炎的徐大爷最近关节疼痛厉害,请你在“泰诺”和“芬必得”两种药物中帮他选择一种服用以帮助他缓解,并跟他讲清楚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最幸福的一晚(节选)
那一晚犹在眼前,那时的我十二岁。
妈妈爸爸带着我和妹妹一路上紧赶慢赶,就是为了在除夕前到达老家。可到底没赶上最后一班长途客车。住旅社一晚需要十四块钱,爸爸羞愧地摸着荷包,妈妈则犹豫不决地看着我和妹妹。我似乎领会到了什么,拿出我小小男子汉的勇气说:“妈,我们不住店。”就在那个寒风凛冽的夜晚,我们全家蜷缩在车站的长亭下,期待着天亮。冷风中飘来馄饨的香气。妈妈兴奋地说,反正我们已省了一笔钱,索性去大吃一顿暖暖身子。我和妹妹当然是拍手叫好,爸爸则舔舔嘴唇,把几张票子数给妈妈后坚守原地。
两毛钱一碗的馄饨我们共吃了七碗,辣得我们浑身淌汗,妈妈扳着指头计算说:“我们才花了一块四,以后当家就要这样,既不要奢侈也不要对不起自己。”过瘾之后,我们开始犯困。爸爸脱下他的军大衣,妈妈脱下她的外套,给我和妹妹做了一个最舒适的地铺,我们很快就睡着了。闭上眼之前,我看见爸爸妈妈哈出的白气在夜晚的灯光下急速升腾……我和妹妹感觉这真是我们在童年过的最幸福的一个夜晚,新奇、有趣又美妙。
很多年后,我们又谈起那晚时,妈妈无意中说:“那晚,是我一生中最冷的晚上。”我突然记起,他们都没有地铺睡,爸爸甚至没吃过馄饨,他们都穿着单衣,哆嗦在寒亭的灯光下,守护着他们的两个小天使。他们将寒冷隐藏在我们认为最幸福的回忆里。
【1】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到合适的词语写下来。
①拿不定主意,下不了决心。( )
②挥霍金钱过多,享受过度的。( )
【2】读画线句子,理解并填空。
爸爸“羞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妈妈“犹豫不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做的决定是_______________。
【3】对于“最幸福”的这一晚,孩子和父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圆明园的园林建筑分为哪三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著名近代史研究员李瑚在《访圆明园遗址》中写道:“绝代豪华,名同萃,瞬成灰砾。空怅望,蓬丘草径.断阶残甓……愿生民,共建好河山,成殊绩。”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如今已是断壁残垣。结合选文和资料,谈谈作为中国少年,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诗句与选文的描述相吻合的是( )
A.百年成毁何匆促,四海荒残如在目。
B.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16、阅读理解。
巫峡赏雾
巫峡多雾。巫峡的雾,像巫峡一样俊秀迷人。巫峡赏雾,如同欣賞一幅幅绘画珍品,人不知不觉便进入了那种如梦如幻的境界。
山帽子雾,大而圆。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山峰,都美美地戴上了一顶。巫峡由此更添几分秀色。痴情的山帽子雾,与太阳约会的时间定在早晨。太阳准时赴约,把山帽子雾吻得银光闪闪,璀璨夺目。
半山雾,又叫遮山雾。犹如一道天幕从空中垂下来,将山峰拦腰隔断。一时让人想起贺敬之先生写的那首诗:“半山的云彩,半山的雾。深山里的人家,云雾里的路……”一阵铃铛声传来,雾中走出一头头黄牛。那是地道的巴山牛,盘着绳子的牛角上,似乎还沾着许多雾絮。走在后面的放先人连声吆喝,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轻纱雾,丝丝缕缕,看上去如同落地纱帘。如此珍品,非织女那一双巧手不能织成。微风轻拂,轻纱雾慢慢走动起来。于是,雾中的山峰也跟着走动,农舍也跟着走动,牛群羊群也跟走动。
跑马雾,气势好生了得!从峡口吹来一阵风,马群便借助风力,冲破圈栏,撒蹄在巫峡中狂奔起来,一时间马群拥挤不堪。有的挤得仰起头,有的挤得翘起尾,有的挤得竖起鬃毛,有的挤得腾起四蹄。呼啸的风中,那嘶鸣声、马蹄声、碰上石壁的撞击声,声震峡谷,听来让人心湖澎湃,热血沸腾。
峡的雾,迷人的雾。每次赏雾前我一再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被那雾所迷惑,千万千万可每次都不争气,一赏便痴迷在雾中。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璀璨夺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潮澎湃: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介绍了巫峡的哪几种雾?分别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痴情的山帽子雾,与太阳约会的时间定在早晨。”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文章中画“﹏﹏﹏”的句子是如何理解的?由此联想到了哪首古诗里的什么诗句?(写出诗名及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时事,立长志。
禾下乘涼梦 一梦迅一生——怀念袁隆平
新华社长沙5月23日电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
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老百姓把袁隆平划进自己心里。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用“ ”画出人们夹道送别袁隆平爷爷时的感人情景,我想,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18、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一只小麻雀的至爱亲情
那年秋天,爸爸在房顶上摔下来,在医院里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不说,最终还落了个腰椎骨折,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三年后,妈妈离家出走,一去再也没有回来。那一年,她只有6岁。
一个6岁的稚嫩孩童,面对风雨飘摇的家,该怎么生活下去?
大伯和村支书来了,他们一起为这个家想办法。商量的结果是,最好把爸爸送进收容所,而她,会被大伯接到自己家中抚养。爸爸躺在床上,含泪接受了这个意见。她不能没有爸爸,不能没有家。她跪在大伯面前说:“求求你们,别把我和爸爸分开。我长大了,能养活这个家。”
这是个执拗的孩子,谁劝也不听,大伯和支书摇着头走了。她恳求爸爸,尽快教自己做饭。煮出一锅米饭来,却是半生不熟的。爸爸吃着女儿煮的米饭,大口吞咽着,眼泪流了一脸。女儿问他:“好吃吗?”他说:“这是天下最好吃的米饭。”
为方便养病,升初中那年,父女俩从老家搬到了一处山洼里。从此,她开始奔波在学校和家之间,学习和照顾爸爸两不耽误。学校离家,步行的话,需要走20分钟,而她只用10分钟就够了,因为她总是在跑。她变成一只山林间的小麻雀,扑棱着翅膀,快点,再快点。
班主任老师有块心病,她成绩这么好,一定会考上县城重点高中的。可是,她去县城上高中,她爸爸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她早就想好了,她要在学校附近租一间小房,把爸爸接过去,她还做一只小麻雀,每天往返在学校和家之间。
她叫钱运星,巴中市通江县铁溪中学九年级二班女生。她很喜欢自己的名字,钱运星,就是幸运星,伴随自己的不全是苦难,前方一定有幸运星在闪耀。
她的事迹逐渐被人知晓,很多媒体记者跟踪而至,她都含笑拒绝采访。她只想做一只林间的小麻雀,飞来飞去的,守护着爸爸,守护着家。
【1】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执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爸爸泪流满面是因为她做得饭太难吃了
B.爸爸说这是“天下最好吃的米饭”,是为了安慰刚学做饭的她
C.爸爸从这碗米饭来感受到了她对自己深深的爱
【3】文中的小麻雀的名字叫________________,这样称呼她是因为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我们能感受到( )。
A.小麻雀对爸爸的依恋与深情 B.小麻雀性格的执拗 C.小麻雀求学的执著
19、课外阅读。
三借芭蕉扇(节选)
孙悟(wǔ wù)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天,他们来到一个地方,觉得像进了蒸笼,个个汗流浃背。当时正值深秋,这里为什么这么炎热呢?一打听,原来这里有座火焰山,方圆好几百里,常年呼呼冒着大火,周围寸草不生。要去西天,非得过火焰山不可。可是,在熊熊的大火里,就是铜脑袋、铁身子,也会熔化。怎么才能过去呢?
当地人告诉他们:“往西南方走一千四百多里,有座翠云山,山上的芭蕉洞里住着个铁扇公主。她有一把神奇的芭蕉扇,一扇火就灭,二扇生凉风,三扇天下雨。如果能借来芭蕉扇,你们就能过火焰山。”
孙悟空心想:“______。”于是,他一个跟头来到翠云山。见了铁扇公主,孙悟空作了个揖,说:“嫂子,请您把芭蕉扇借给我用用。
铁扇公主因为孙悟空帮观音菩萨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所以一直痛恨他,哪里肯把扇子借给他,故意说:“你把头伸过来,让我砍几剑,受得住就借给你。”
孙悟空双手掐腰,伸着头说:“任嫂子砍,只要肯借给我扇子。”铁扇公主朝孙悟空头上乒乒乓乓一连砍了几十下,可是孙悟空连半根毫毛都没掉。铁扇公主知道斗不过孙悟空,急忙取出芭蕉扇,用力一扇,扇起了一阵狂风,把孙悟空吹得无影无踪。孙悟空被吹到小须弥山,遇到灵吉菩萨。灵吉菩萨问明情况,把一颗定风丹缝在孙悟空的衣领里。
孙悟空谢过灵吉菩萨,一个跟头,又回到翠云山芭蕉洞前。他一边用金箍棒敲打洞门,一边高声叫喊:“开门!开门!老孙借扇子来了!”铁扇公主大吃一惊,冲出洞门,取出扇子,朝孙悟空连扇几下。顿时狂风呼啸,飞沙走石,可孙悟空却纹丝不动。铁扇公主吓坏了,慌忙收起扇子,逃回洞里,砰的一声,把大门紧紧地关上了。孙悟空变做一只芝麻大的小飞虫,从门缝里钻了进去,落到茶杯里。铁扇公主端起茶杯,咕噜咕噜,把茶水连同孙悟空一起喝到肚子里。孙悟空在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双腿往下一蹬,头往上一顶,疼得铁扇公主直打滚,大叫饶命。孙悟空说:“看在牛大哥的面子上,饶了你,快把扇子拿出来。”铁扇公主眼珠一转说:“行,行,我把扇子借给你。”
孙悟空拿了芭蕉扇,道了谢,腾云驾雾,兴冲冲回到火焰山。他对着火焰举起芭蕉扇(shān shàn)使劲儿一扇(shān shàn),可是火苗却熊熊腾起;再一扇,火势增大百倍;又一扇,烈火竟蹿(cuān cuàn)起千丈高,把自己屁股上的毫毛都烧光了。
【1】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字音,画“√”。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汗流浃背:______
寸草不生:______
【3】查字典。
(1)“饶”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余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部,音节______。
(2)“饶”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A.丰富,多;B.没有代价地增添,另外添;C.饶恕,宽容;D.表示让步,跟尽管意思相近。E.姓。下面三个词语中的“饶”解释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富饶 饶了你 这是饶头
①BCE ②ACB
③CAD ④EAC
【4】这段选文主要运用了( )来写孙悟空。(多选)
A.动作描写
B.环境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E.神态描写
F.外貌描写
【5】第三段空白处当听到铁扇公主的扇子可以灭火焰山之火时,孙悟空可能在想:______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
【7】这个故事选自______所写的《______》,它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有关孙悟空的故事我还知道______等。
【8】连一连。
曹雪芹 《水浒传》 三顾茅庐
施耐庵 《红楼梦》 三打祝家庄
罗贯中 《三国演义》 三进大观园
20、按要求写句子。
(1)永明同学太优秀了,比不上他。(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使用例句中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母亲大声说:“我挺喜欢他爱看书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我觉得它们并不存在。(用上关联词,将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本组的学习,使我了解到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不同的精彩。(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3、习作。
漫画往往意味深长,能引发我们的思考。从下面任意一幅漫画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要求:(1)请为文章拟一个题目;(2)请选择其中一幅漫画来写,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自己的思考;(3)不少于400字,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和学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