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期末锦州五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刻画了毛主席的光辉形象。

    B.《清贫》一文中“国方的伟人们”指的是国民党的官僚政客。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妻子”在古代是指妻子和孩子。

  • 2、孔子认为,君子讲求和谐,但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却不讲求协调。与这句话意思一致的是(   

    A.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3、对下列句子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无论动物说了什么话,都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就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

    A.强调了在小白蛇心中这块宝石的重要与珍贵。

    B.突出了小白蛇对海力布的关心。

    C.强调了说出听到动物的话的后果,为下文埋下伏笔。

    D.小白蛇怕他说出听到的动物的话后宝石就不灵验了。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课文《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内容,按照事物运动速度的快慢排列顺序。

    顺序

    事物

    速度

    1

    30 万千米每秒

    2

    _______

    _______

    3

    _______

    _______

    4

    喷气式飞机

    声速的数倍

    5

    _______

    _______

    6

    _______

    _______

    7

    _______

    _______

    8

    _______

    _______

    9

    奋力奔跑的人

    44 千米每小时

  • 5、请默写古诗《示儿》,要求书写正确、端正,卷面整洁,行款整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将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狂风怒____________归赵   负______请罪 神气______

    千真万______ ______盆大雨   富丽堂______ 应接不______

    1.李县长将来我们村调研的消息是_________________,你不要怀疑。

    2.因为我错怪了小许,我得去他家_____________,请求他原谅。

    3.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______________

    4.天空乌云滚滚,突然,就下起了______________

  • 7、按要求填空。

    1.《尚书》云:“______于邦,______于家。”魏征说过:____________。”司马光说过:“____________。”朱用纯则说过:“______,当思____________,恒念______。”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平时要做到______

    2.天下的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各不相同。《父爱之舟》中的父爱是深沉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父母,分别给予巴迪____________的爱。

    3.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多样,有的平实,如《______》:有的活泼,如《______》。

    (填写本单元课题)

  • 8、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   绝口______)(______   理直______)(______

    客客______)(______   ______无不______   ______无不______

    ______)(______请罪   同心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选择题

    一天,有个老人砍了不少柴,十分吃力地挑着走了很远的路。一路上他累极了,实在挑不动了,便将担子放下,叫喊起死神来。

    问:老人是想让死神把他带走吗?( )

    A. B.不是

  • 10、类文阅读。

    叶乔波,中国著名滑雪运动员,世界冠军。1991年以来,她在世界各种比赛中获得14枚金牌。这些金牌,是在她身体有严重伤痛的情况下取得的。

    19942月,叶乔波到挪威参加冬季奥运会,她的父亲叶国才和妹妹叶佳波专程前往加油 gǔ lì(   )。一天中午,在训练馆,叶乔波招手示意妹妹过去,让妹妹帮自己紧一紧左膝上的绷带。叶乔波解开绷带时不禁惊呆了,膝上的皮肤已被胶布粘烂,胶布一撕,便带下一大块皮。叶乔波为姐姐扎好绷带,跑到父亲身边,忍不住扑到父亲怀里哭了起来。

    225日,女子1000米比赛进行。冬奥会开幕已经十多天了,但中国还没在赛场上升起国旗,奏响国歌。叶乔波明白,此时此刻,祖国正有千万双眼睛看着她,他下定决心要为过赢得荣誉。发令枪响了,在前200米,叶乔波只滑出1848秒,叶乔波的父亲和妹妹也哭了。叶乔波用那条不太听话的脚使劲地蹬着冰,不断加速,奋力向前冲去。最后,她终于以122秒的成绩夺得冠军,用自己jiān  rèn( )的毅力、不屈的精神和 fèi  téng( )的热血使中国在本届冬奥会赛场上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

    为叶乔波治腿病的日本医生说:叶乔波真了不起。在她身上,我看到中国青年一代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所有热爱叶乔波的人们,无不为她感到骄傲,把她称为中国精神。对此,叶乔波是这样说的:身体是我自己的,我要对自己负责;荣誉是国家的,我要为国家负责。为了国家的荣誉,我要用生命去创造奇迹。

    1看拼音写出汉字。

    gǔ lì________ jiān  rèn_________ fèi  téng_________

    2给下面带横线字的选择正确读音。

    (1)不(A、jīn   B、jìn )_____

    (2)(A、zhān   B、nián)_____

    (3)荣 (A、yū   B、yù  ) _____

    (4)(A、zā  B、zhā)好腰带_____

    3所有热爱叶乔波的人们,无不为她感到骄傲,把她称为中国精神’。”这句话中的中国精神指的是(   )

    A. 坚韧的毅力、不屈的精神和沸腾的热血。

    B. 勤劳勇敢的精神。

    C. 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的精神。

    4身体是我自己的,我要对自己负责;荣誉是国家的,我要为国家负责。为了国家的荣誉,我要用生命去创造奇迹。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用自己的身体来为国家负责。

    B. 把国家的荣誉看得比自己的身体重要。

    C. 叶乔波把国家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她要尽自己的全力为祖国赢得荣誉。

    5对短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 短文赞扬了日本医生的医术高明。

    B. 短文表现了叶乔波的父亲和妹妹对她的爱。

    C. 短文表现了叶乔波为了祖国荣誉奋力拼搏、坚持不屈的精神。

  • 11、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养蚌的人,他想饲养出一颗世界上最大最美的珍珠,他就去海边沙滩上挑(tiāo tiǎo)选沙粒,并且一颗一颗地问那些沙粒,愿不愿意变成珍珠。那些沙粒一颗一颗地摇头说不愿意,养蚌人从清晨问到黄昏,他都快要绝望了。

    就在这时,有一颗沙粒答(dā dá)应了他。

    旁边的沙粒都嘲笑起那颗沙粒,说它太傻,去蚌壳里住,远离亲人朋友,见不到阳光、雨露、明月、清风,甚至还缺少空气,只能与黑暗     潮湿     寒冷     孤寂为伍     不值得

    可那颗沙粒还是无怨无悔地随着养蚌人去了。

    斗(dǒu dòu)转星移,几年过去了,那颗沙粒已长成了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而曾经嘲笑它傻的那些伙伴们,却依然只是一堆沙粒,有的已风化成土。

    如果说世界上有“点石成金术”的话,那就是“艰难困苦”了,这可是人生的至宝啊!你忍耐着,(保持 坚持)着,当走过黑暗与苦难的长长隧道之后,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平凡如沙粒的你,不知不觉中,已长成了一颗珍珠。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拼音或词语,用“ ”画出来。

    【2】给第3自然段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

    (1)写反义词:潮湿——( )                 绝望——( )

    (2)写近义词:嘲笑——( )                 依然——( )

    【4】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并造句。

    无怨无悔。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其他沙粒都不愿意变成珍珠?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读最后一段话,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黄果树瀑布(   )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   )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横线①画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用横线②画出引起感受原因的句子。

    3这段话中形容声响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表现了黄果树瀑布的________特点。

    5文中的漂浮能不能换成飘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一想,写一写。

    李白曾用诗句来赞美庐山瀑布,你想用什么来赞美黄果树瀑布?可以是诗,可以是歌,可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什么能让我退却

    ①2018年,69岁的原国家登山队队员夏伯渝成功从珠穆朗玛峰南坡登顶,成为中国双腿截肢者登顶珠峰的第一人。

    ②1975年,中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夏伯渝被选拔为登山队突击队队员。当时,登山只能依靠老运动员的经验来决定什么时候突击登顶。登山队在攀登至海拔8600米时,强大的高空风挡住了去路。两天三夜的等待,所有的食物、燃料等补给都消耗完了,队员不得不放弃登顶。下撤到海拔7600米的那天晚上,当时才26岁的年轻、不怕冷且在登山队有“火神爷”外号的夏伯渝,将自己的睡袋让给一位体力透支的队友,结果他的双脚不幸冻伤坏死,只能截肢……双脚截止后的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专家告诉他:安上假肢可以继续登山。从此,希望的火苗在他心中燃烧!再登珠峰,成了他的梦想和奋斗目标。

    ③2014年,夏伯渝决定穿戴假肢去攀登珠峰,其困难是令人难以想象的。脚踩的地方地面平不平,落脚的岩石有无松动,他都是感觉不到的。等他用腰部感受到的时候,身体晃动的幅度已经很大了。所以,登山的时候,他的眼睛得始终盯着脚下,看脚往哪边歪就用两只登山杖来维持身体平衡。上山的时候,他只能用脚尖往上爬。下山的时候,就用脚跟。它和山体的接触面积只有一条线,非常容易打滑。然而,当他来到珠峰大本营时,恰巧尼泊尔政府因雪崩取消了2014年所有的攀登珠峰的活动,他只好无功而返。

    ④2015年,夏伯渝第三次挑战珠峰,他先攀登珠峰旁边海拔6000多米的岛峰。多年登山的经验让他对这次挑战充满信心。可是到了大本营准备突击顶峰的时候,又遭遇了尼泊尔百年不遇的8.1级大地震。幸好他从帐篷里跑得及时,才幸免于难。

    ⑤夏伯渝第四次攀登珠峰是2016年。这次,他顺利到达了海拔8750米,离顶峰只差94米多的地方,他只需一个多小时就可以登顶了。这时,强劲的高空风突如其来,暴风雪骤降。这样的气候下,无论是冻伤的概率,还是攀登的危险性,都在成倍增加……第四次登峰功亏一篑。

    ⑥为了实现梦想,2017年,夏伯渝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积蓄力量。他每天早晨4点钟就起床训练:负重下蹲,150一组,练10组;引体向上,10个一组,练10组;俯卧撑,60个一组,练6到8组。练完以后,他还骑车到距离家20多公里外的香山爬山,爬完香山再骑车回来……此外,他还穿越了腾格里沙漠,攀登了玉珠峰。2018年5月8日,夏伯渝五攀珠峰。六天之后,夏伯渝终于凭借自己不息的梦想、过硬的素质和惊人的毅力,成功登顶珠峰。

    ⑦夏伯渝第五次的成功攀登珠峰,距离他第一次登峰,已经整整过去43年了。43年,夏伯渝经历了珠峰受阻和双腿截肢、癌症及血栓等病魔的挑战。在困难和死神面前,他一次次告诫自己:“没有什么能让我退却!”坚持43年只为一个梦想,夏伯渝用生命诠(quán)释了攀登者的精神。

    (根据相关报道改编)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无功而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如其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在文章第②段画出说明夏伯渝双腿截肢原因的语句。

    【4】文中第④段“多年登山的经验让他对这次挑战充满信心”中“多年登山的经验”所指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道什么时候突击登顶

    B.怎样用两根登山杖维持身体的平衡

    C.知道什么时候会有雪崩

    D.预先攀登珠峰旁边的岛峰积累的经验

    【5】给文章第⑥段做简单的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你对文章的结尾“坚持43年只为一个梦想,夏伯渝用生命诠释了攀登者的精神。”中“攀登者的精神”的理解(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第②~⑦段叙述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①假如汉字会说话,它会告诉你:汉字,蕴藏着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体验与认知,蕴藏着中国人一脉相承的智慧。

    ②汉字,传说是仓颉(jié)创造的。汉字的出现,就像一场暴风雨,洗刷了之前的蒙昧和黑暗,开启了一个新的文明。你看,甲骨文的雨()、山()、本()、休(),视之其气象可见,察之其事可明,思之其意可会。一个方块字就是一方天地,这是只有汉字才能传达的意境。

    ③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小篆作为全国的标准字体。自此,汉字从最初的象形字逐渐发展为成熟的文字体系。

    ④为什么我们把自来水的开关称为“水龙头”?相传龙会口吐大水而形成雨,“龙吐水”成为古人对龙的一种形象表达,而“水龙头”的喷水功能也正好与“龙吐水”不谋而合。为什么我们把新年的第一天称作“元旦”?“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旦”是指事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元”和“旦”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今天,我们在迎接新年第一轮朝阳时,依然可以想见,五千多年前先人在黎明时分看到日出时画出“旦”的情景。传承五千余年的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长而有活力的记忆。

    ⑤汉字集音、形、义三者于一体,它的独特魅力是无可替代的。即使是汉语拼音,可以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但是它也不可能代替汉字本身,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具有那种魅力。

    ⑥今天,汉字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爱上汉字,迷恋汉字。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在瑞典教汉字,每教一个字,都会解释这个字的来龙去脉。他的学生林西莉写了一本风靡全球的《汉字王国》,讲述中国人和汉字的故事。

    ⑦汉字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人类伟大的发明,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古典文字。

    【1】请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汉字,传说是仓颉创造的。( )

    (2)小篆是最早的汉字。( )

    (3)汉语拼音完全可以代替汉字。( )

    【3】看到甲骨文的“雨”字,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汉字的独特魅力在于集_______三者于一体。

    (2)第④段围绕“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长而有活力的记忆”这个中心意思,举了_______两个例子。

    (3)汉字的字体除了甲骨文、小篆,你知道的还有______等。

    【5】下面这则事例可以加在文章的哪个部分?请说明理由。

    美国人斯睿德,用二十年时间研究汉字的起源,创办了汉字字源网,被称为“汉字叔叔”。

    ____________

  • 15、阅读下列段落并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1用小标题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_________。

    2画出文中有“看”的意思的两个词,并体会这两个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的脸上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纵身跳下深谷”和(   )我们看到了五壮士(   )光辉形象。

     

  • 16、点读课外名篇。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侯,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小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一个。三两口下肚,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路,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

    当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过妹妹的眼神?娘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来了吗?你看我们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了来!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地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理解词语。

    “故伎重演”的意思是__________。短文中“故伎”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短的语言准确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短文中的比喻句,再想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4】读文中描写娘笑的句子,再写出娘每次笑的原因。

    第一次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 ”画出短文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的两次心理活动描写。

    【6】娘似乎预料到我会将馒头吃掉,就蒸了五个馒头,并且还对二丫娘说了谎,她为什么这样做,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内阅读

    《父爱之舟》节选

    ①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吃,他就是不吃。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

    ②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

    ③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下的乌篷船对我而言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④……醒来,枕边一片湿。

    【1】逛庙会时,看到了什么场景,让“我”感到无比快乐?用“﹏﹏﹏”画出相应的语句。

    【2】这些场景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①自然段,用简练的语句写出体现父爱的两件事。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语句,如果去掉“与在家中撒娇的哭……大不一样”,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点词语“新滋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③自然段写“我”对“船舱里的背影”永难磨灭;对“乌篷船”那么亲切,为什么?结合上下文,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写令你难忘的“第一次”,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树木怎样过冬

    树木在冬天里会不会冻死?当然会冻死。

    如果一棵树整个冻透了,连心儿都冻了冰,那就冻死了。在我们这里,如果冬天特别冷,而且雪下得少,就会冻死不少树木——其中大多数是小树。幸亏树木都有防寒妙策,它们有办法使寒气不致深入到自己身体内部去;不然所有的树木都得死光了。

    吸收营养、生长发育、传宗接代——这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需要消耗大量的热。树木,在一个夏天里,积蓄起充分的能量,到冬天,就不再吸收营养,不再生长发育,不再把能量消耗在繁殖后代上。它们停止活动,进入深沉的睡眠。

    树叶呼出大量的热——因此,冬天树木不要树叶!树木抛掉树叶,放弃树叶,就是为了把(维护 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热,保存在自己身体里面。再说,从树枝上脱落的树叶,在地上腐烂了,也会发热,保护娇嫩的树根,不叫树根冻坏。

    这还不算!每一棵树都有一副甲胄,保护植物的活的“皮肉”不受寒气的侵袭。每年,整个夏天,树木都在它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不透水,也不透空气。空气停滞在它的气孔中,阻挡树木活机体中的热,不使热向外散发。树的年龄越大,它的木栓层就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树木不仅有木栓甲胄。如果严寒把这层甲胄穿过了,那它会在植物的活机体中,遇到一道可靠的化学防御线。冬季前,树液里会积蓄起各种盐类和变为糖的淀粉。盐类和糖的溶液是有很大抗寒能力的。

    不过,树木最好的防寒设备,是松软的雪被。大家都知道,细心的园丁们故意把怕冷的小果树弯到地上,用雪把它们埋起来,这样,小果树就暖和多了。在多雪的冬天,白雪像条鸭绒被似的,把森林(遮挡 覆盖)起来;那时,不管天气怎样冷,树木也不害怕了。

    不管严冬怎样残暴,它也冻不死我们北方的森林!

    我们的“森林王子”可以抵御住一切暴风雪的袭击。

    1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2冬天,树木为了防止热量的损失是有妙招的,文章先写____________,接着写________,再写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以及园丁用松软的雪被保护树木。

    3为什么冬天树木不需要树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题目非常好,请写出其中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最后称树木为“森林王子”,这一称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

    一棵小桃树

    贾平凹

    ①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市集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个桃子。她说:“吃吧,这是‘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看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都认真起来,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怎么也不能安睡,想起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

    ②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孩子自有孩子的快活,我竟将它忘却了。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里拱出一点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它,它是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弯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展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行。”我却不大相信,执著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

    ③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却十分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④如今,它开了花,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我曾去看过终南山下的夹竹桃花,也去领略过马嵬坡前的蜜水桃花,那花儿开的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太淡了,花瓣儿单薄得似纸,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红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姑娘,苍白的脸,偏又苦涩的笑着。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

    ⑤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就那么一树,孤零零地开在墙角。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来没有一只蜜蜂、一只蝴蝶飞绕。可怜的小桃树!

    ⑥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被雨水冲刷着,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花一片、一片,洒落得变成赤裸的了。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红的,在风中摇着,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闪着时隐时现的光。

    ⑧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啊,我的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个花苞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

    【1】这篇短文的写作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2】作者详写的是(        

    A.桃树苗

    B.桃树叶

    C.桃花

    【3】作者主要写的是(        

    A.小桃树的花不如夹竹桃花、蜜水桃花开得火灼。

    B.小桃树的花没有蜜蜂、蝴蝶的光顾,很可怜。

    C.春雨给桃树带来了灾难。

    D.小桃树不屈不挠地生长。

    【4】读第⑦自然段中画线的部分,作者用“……千百次地……千百次地……千百地……”具体地描写了小桃树被雨水打湿的画面,流露出作者对小桃树的怜爱之情。请你试着用这样的表达方法,来仿写生活中的一个画面吧。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感激小桃树?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一定都见过这样的情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搭石给人们带来方便。搭石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照例子,将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注意意思不能变。(4%)

    例: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改为陈述句:这是伟大的奇观。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老师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难道不值得我们爱戴吗?

     

     

  • 22、改写句子。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给一个犯错的孩子改正的机会。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作文。

    题目:发生在   的一件事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注意不写错别字。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