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括号中填入的关联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论……都……; ②如果……就……;③不仅……而且 ;④因为……所以……
(1)( )在夜间有什么动静,母鸡( )放声啼叫。
(2)鸟类( )和恐龙有亲缘关系,( )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3)( )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了一种纳米吸波材料,( )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4)乡下人家,( )什么季节,( )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A.③②④①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各句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博学多通(通过)
B.过是溪(这)
C.还卒业(完成)
D.胤恭勤不倦(疲倦))
3、给加点字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炎帝之少女( )
A.未成年的女孩
B.小女儿
4、《牛郎织女》中,王母娘娘为了阻拦牛郎追赶织女设下了什么障碍?( )
A.布下一张天网。 B.变出一个城堡。
C.划出一条银河。
5、我会选
1.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zhǎng zhàng )
2.两块搭石间(jiàn jiān )隔二尺左右。
3.等对方过了河,( liǎ liǎng )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bēi bèi )而行。
6、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表达的感情不相同的一句是( )
A.妹妹是个机灵鬼,知道的东西比我还多。
B.妈妈真笨,总把好吃的留给我,自己却舍不得吃。
C.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咬一口。
7、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操场 枯委 重叠 缘起 B.废劲 固定 客厅 临时
C.良好 茎干 地趾 倾倒 D.扒土 搬运 铺设 骤雨
8、课文知识闯关。
1.《观潮》一课,按照___、___、___的时间顺序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___大潮。
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____的响声,好像____滚动。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____,浩浩荡荡____; 那声音如同____,好像大地被震得颤动起来。
4.细细的溪水,流着____和____的香味,流着____。
5.我们踮着脚向东望去,江面还是____,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响声____,只见东边____的地方出现了一条____,人群又沸腾起来。
6.空山不见人,____,返景入深林,____。
9、补全古诗,并完成练习。
元 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
2.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古代人过________时的欢乐景象。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具体的意象描绘了新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结合选文内容选一选,体会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填序号)
A.干燥 B.隐蔽 C.向阳 D.有排水功能 E.有门 F.有平台
“收拾得很平坦”说明住宅____。 “朝着阳光”体现了住宅的____。
“总有一丛草半掩着”说明住宅____。 “立刻就会干”体现了住宅的____。
“草丛中隐藏”体现了住宅的____。
【2】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是什么?用“____”画出来。
【3】细致观察和连续观察非常重要,文中画“﹏﹏﹏”的句子体现的是细致观察。
【4】作者把蟋蟀的住宅称为“伟大的工程”,原因是什么?想一想,完成填空。
蟋蟀选择住址时慎重______,建造出的住宅设计优良,可是用来建造住宅的工具是那样柔弱______,只是一对前足和一双后足,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个奇迹。
11、阅读(10分)
莫干山的蝉鸣
到莫干山避暑,这儿的蝉鸣声引起了我的注意。
晚饭以后,夜幕降临,一片寂静,只听见凉风吹过满山竹林,哗哗作响。突然,不知怎么回事,满山的蝉儿“吱啦”一下鸣叫起来。整齐得仿佛谁挥了一下指挥棒似的。于是,夜空中就只充盈着这“吱啦啦、吱啦啦”的合唱曲了,粗听,一成不变,平淡乏味;细听,却也五花八门,饶有兴趣。有些“叽哩喳、叽哩喳”;有些 “叽哩哩、叽哩哩”。一会儿,这边山头的蝉儿的嗓门提高了三度,似乎有心要形成二部和声;一会儿,那边山头不知哪只蝉儿在伙伴们的烘托下突然领唱起来,颇有争当一流男高音的气概。如此这般此起彼伏,倒也让人仿佛置身于音乐大厅之中。
突然——又是一个突然,停了。漫山遍野的蝉儿一齐闭了嘴,又像是有谁指挥了一下似的。
真奇怪……
(1)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字的意思。(3分)
寂静: 充盈: 颇有:
(2)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三对反义词。(3分)
( )——( )( )——( )( )——( )3.是什么现象引起了“我”(3)对莫干山鸣声的注意?用“ ”划出描写这一特点的句子。(1分)
(4)短文怎样描写蝉鸣声的“五花八门”?用波浪线划出有关句子。(1分)
(5)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分)
12、阅读理解。
神农尝百草
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谁要生疮害病,无医无药,不死也要脱层皮啊!
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瞧在眼里,疼在心头。怎样为百姓治病?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第四天,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他们走哇,走哇,腿走肿了,脚起茧了,还是不停地走,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一个地方。只见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山上长满奇花异草,大老远就闻到了香气。神农他们正往前走,突然从峡谷窜出来一群狼虫虎豹,把他们团团围住。神农马上让臣民们挥舞神鞭,向野兽们打去。打走一批,又拥上来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兽都赶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条条一块块伤痕,后来变成了皮上的斑纹。
这时,臣民们说这里太险恶,劝神农回去。神农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他说着领头进了峡谷,来到了一座茫茫大山脚下。
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挂着瀑布,长着青苔,溜光水滑,看来没有登天的西梯子是上不去的。臣民们又劝他算了吧,还是趁早回去。神农摇摇头说:“ 。”
白天,他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着火光把它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臣民们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们慌忙把那红灵芝喂到他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毒气解了,头不昏了,会说话了。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臣民们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还是下山回去。他又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
神农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
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1】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比喻绞尽脑汁,深沉地思索。(______________)
(2)形容医道高明,能把垂死的人救活。(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句子。
【3】本文主要赞美了神农氏( )
A.一心为民排忧解难而不畏艰难的高尚品质。
B.对植物的深厚兴趣。
C.和子民的高度团结。
13、课内阅读。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牢固——(___________) 休想——(___________)
【2】细读选文第一句,你会发现作者运用的是下面第 种观察方法。( )
A.粗略观察 B.连续观察
【3】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爬山虎是一种凶猛的动物。 B.爬山虎的脚如果没触着墙,没几天就会枯萎。
【4】选文中,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说明这种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
我的“长生果”(节选)
①我最早的读物是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那是一种比火柴盒略大的硬纸片,正面印画,背面印字,是每盒香烟中的附赠物。遇到大人让小孩买烟,这美差往往被男孩抢了去,我们女孩只落了个眼美的份儿。求賢若渴的刘备、智勇双全的诸葛亮、行侠仗义的武松……这些印着“三国”“水浒”故事的小画片,是我最早见到的连环画。
②后来,我看到了几本真正的连环画。一位爱好美术的小学教师,他有几套连环画,我看得如醉如痴:《七色花》引得我浮想联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再后来,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册连环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③渐渐地,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奔向那儿。几个月的功夫,这个文化站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宁可卖房度日,也绝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的梅兰芳;十二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秉公执法、治邺有方的西门豹;精忠报国的岳飞……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
④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更觉得这个比喻特别亲切。因为醉心阅读,我的作文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便常常居全班之冠。阅读也扩展了我的想象力,锻炼了我的记忆力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1】第③自然段中,一块“绿洲”指( )
A.连环画
B.“香烟人”的小画片
C.小镇的文化站
D.文艺书籍
【2】下列描述和文中不一致的一项是( )
A.从小卡片到连环画再到几百册图书,“我”的阅读不断得到满足。
B.刘备、诸葛亮、武松等是“我”最早读到的文学形象。
C.梅兰芳、周恩来、西门豹也是“我”读到的“香烟人”
D.醉心阅读让“我”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3】对“如饥似渴”一词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形象地写出了“我”醉心阅读的程度
B.“我”对有益的书籍爱不释手
C.读书时“我”常常口渴和饿肚子
D.“我”读书的欲望非常迫切
【4】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让你想到哪一个成语?文中还有多处这样形容人物品质、气节的成语,再找3个写下来。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5】试着对第④段的文字作批注,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父亲看了看大鱼,又看了看儿子,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句中的“得”字应读“de”
B.读父亲的话要用商量的语气
C.父亲一方面是对儿子的关爱,另一方面要求儿子在道德的是非面前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2.“谁说没有规则?”是一个 句,起 的作用,意思是 。
3.《钓鱼的启示》结尾写道“他为自己的父亲骄傲,也为自己骄傲,他还可以骄傲地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朋友们和他的子孙后代。”句中的三个“骄傲”是 的意思。
16、修改下面这段话。(有5处错误)
周老师是我们四(一)班的语文老师,她不但长得漂亮,并且对我们要求非常严厉。周老师每天要求我们读课外书,她经常对我们说:“阅读能力的提升,与是否广泛阅读有很大关系。”在她的督促下,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了。今年,张老师光荣地被评为“优秀教师”称号。我们为有这样的好老师感到自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读了《观潮》这篇课文,使我感受到钱塘潮的雄伟壮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街上挂着鲜艳的红色红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我家添置了空调、电脑、沙发和家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的一段话,把错误的地方用“___”画出来,然后改正。
这学期,我们班同学经常阅读的杂志有《小学生语文学习》《少年文艺》和《中国少年报》。大量的课外阅读,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和写作水平。我们班还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我们家里有许多相片,一些相片里还会有动人的故事。请大家选一张,写一些相片里的故事吧。题目自拟。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