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诗句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风一过,湖面马上恢复了平静。(比赛过后,同学们的心情尚未平静。)
B.这几个词语用得很生硬。(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C.这道题太简单了。(他把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
D.桂花树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同学们,要以全新的姿态迎接2024年的到来)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赞叹不已、颇负盛名、争先恐后 B.朴实无华、滚瓜滥熟、同心协力
C.囫囵吞枣、大显身手、迫不及待 D.千钧一发、古往今来、绝口不提
4、近义词。
紧急——( ) 疑惑——( ) 迟延——( )
妒忌——( ) 商议——( ) 吩咐——( )
高度——( )
5、成语联想。(看到下面成语,你想到了哪些俗语?)
畏首畏尾:____________ 孤掌难鸣:____________
直言不讳:____________ 饮水思源:____________
6、课文内容我理解。
1.《泊船瓜洲》是作者_______________,行船停泊在长江北岸的__________,举目遥望隔江峙立的古城_______________,白水茫茫,江天寥廓,不由得思绪绵绵,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心情。
2.《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_代_______。诗人借助日常生活中寄家书的思想活动和细节描写,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切怀念。
3.《长相思》作者是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_。词人叙写了自己赴边关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_______________之情。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_________________,下阕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7、背一背,填一填。
(1)竹喧归浣女,________。 ——王维《山居秋暝》
(2)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 ——龚自珍《已亥杂诗》
(3)________,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4)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 ——林杰《乞巧》
(5)它的果实埋在地里,________,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落花生》
(6)有些人生活铺张浪费,我们可以用名言“______”来教育他。
8、积累运用。
1.父母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就要有侧隐之心,正如《孟子》中说的“_____,_____”。
2.“及时雨”是_____,“豹子头”是_____,他们都是《_____》中的英雄好汉。
3.妈妈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咱们咸菜烧豆腐——_____。如果考试考不好,就要像去年一样参加培训班。”我想这不是“外甥打灯笼——_____”嘛!
4.《草船借箭》根据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_____》的相关内容改写。
5.读着“_____,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我就会想到历史上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如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一枝红杏
有个孩子无意中把一颗杏埋在墙角边。杏树苗居然冲破坚硬的壳和多石的土地,向蓝天露出笑脸。不久,这个孩子发现了这孤孤单单的杏树苗。
嘻 这是什么树苗 把它的尖儿掐了 看它能长成什么怪样 嘻嘻
杏树受了伤害,却没有死,在掐去尖儿的地方长出两枝小杈。
“这是什么东西?怎么长到墙角来了!”孩子的父亲觉得奇怪,不由分说,用斧头从根部砍断杏树。
杏树流着泪在雪中度过了一个严酷的冬天。春天一到,它又抽出芽来。当它到了开花的年龄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又觉得碍眼,便锯去了几个枝杈。
掐尖、斧砍、锯杈都没有熄灭杏树心头的火焰。当一个春天又到来的时候,杏树终于长到了大墙的外边,开出鲜艳的花朵。
很多小鸟来赏花,它们望着杏树伤痕斑斑弯曲的身躯,不觉“啊”地惊叫一声:“你靠什么力量活下来的,并且开出这样美丽的鲜花?”杏树回顾着自己走过的艰辛道路,深思很久,最后深情地说:“希望,还有信念。”
【1】在原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坚固(______) 惊奇(______) 刺眼(______)
艰苦(______) 沉思(______)
【2】给第二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3】是什么原因造成杏树伤痕斑斑弯曲的身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小题。
①宋濂(lián)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不仅内容充实,还有很高的艺术功底,当时的学者曾称赞他“当今文章第一”。
②宋濂从幼年起,就十分热爱读书.当时家里穷,买不起书,他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书,然后把借来的书抄写后再按期归还给别人,由于他守信用,人家很愿意借书给他,使他能够博览群书。
③20多岁后,宋濂读书更加勤奋了。但由于没有名师指点,遇有问题常常得不到解决,于是他步行一百多里路,去向名师请教.他请教的这位老前辈是位大学者,对学生要求很严厉.宋濂在向他请教时,每次都十分恭恭敬敬地提出疑问,并躬着身子侧耳倾听。他虚心求教,跟着这位老师学到很多知识。
④有一天宋濂出门访师的时候,正是数九寒天。这时他就穿上草鞋,背上行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顶着寒风冒雪去访师。等他好不容易赶到客店里,四肢都冻僵了,但他一点儿也不怕苦,坚持向老师请教。
⑤宋濂由于家境贫苦 少年求学很艰辛 粗茶淡饭是他的一日三餐 破旧棉衣是他的唯一御寒之物 沟边污水是他解渴良饮……这一切他都毫不在意,他的同学中有不少是富家子弟,穿着绫罗绸缎,满身珠光宝气,但他丝毫没有羡慕的意思,而是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求学读书上。就这样,经过长期刻苦努力,宋濂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
【1】在短文第⑤自然段横线上加上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 , , ,
B., 。 ; ;
C., 。 , 。
D., 。 、 、
【2】这篇短文属于( )的文章。
A.介绍景物
B.写人记事
C.说明道理
【3】短文主要讲了_______,体现了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
【5】关于短文的写作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事情发展顺序
B.地点转换顺序
C.空间顺序
【6】这篇短文的题目最合适一项是( )
A.严厉的老师
B.宋濂访师求学
C.贫苦的宋涨
【7】请结合短文和本学期的课文,给同学提2条与读书有关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不要放弃
著名的钢琴家及作曲家I·J·帕岱菜夫斯基预定在美国某大音乐厅表演。那是一个值得记念的夜晚——音乐厅里到处是黑色燕尾服、正试的晚礼服,上流社会的打扮。当晚的观众当中有一位母亲,带着一个烦燥不安的9岁男孩。小孩等得不耐凡,在座位上动个不停。母亲希望他在听过大师演奏之后,会对练习钢琴产生兴趣。于是,他不情愿地来了。
在她转头跟朋友交谈时,小孩再也按捺(nà nài)不住。从母亲身旁溜走,被刺眼灯光照耀着的舞台上那演奏用的大钢琴和前面的乌木坐凳吸引。趁(chèn chèng)台下那批受过教(jiāo jiào)养的观众不注意的时候,他瞪眼看着眼前黑白颜色的琴键,把颤抖的小手指放在正确的位置,开始弹奏名叫《筷子》的曲子。
观众的交谈声忽然停止下来,数百双表示不悦的眼睛一齐看过去,被激怒的观众开始叫嚷:“把那男孩弄走!”
“谁把他带来的?”
“他母亲在哪里?”
“制止他!”
在后台,钢琴大师听见台前的声音,立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赶忙抓起外衣,跑到台前,一言不发地站到男孩的身后,伸出双手,即兴地弹出配合《筷子》的一些和谐音符。两人同时弹奏时,大师在男孩耳边低声说:“继续弹,不要停止。继续弹……不要停止……不要停止。”
我们也是如此。我们努力学习,其效果就如这位9岁小孩在大演奏厅中弹奏《筷子》一般,就在我们快要放弃的时候,忽然________出现,弯腰低声对我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她)会像那位钢琴大师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从第1自然段中圈出四个错别字,并把正确的字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在第2自然段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
【3】“钢琴大师听见台前的声音,立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要概括发生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线部分句子,提出问题,并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最后一自然段,结合你的实际情况,想一想谁会突然出现,会对你们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并填入相应的横线中。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贪婪的代价
一位古董商告诉我,有一次,在一处僻静的穷山村里,他发现了一个老式红木旧柜子。惊喜过后,开始动了心思。他先与柜子的主人闲扯聊天,然后又假装不经意地开价600元人民币表示准备购买这个柜子。主人同意了。
看到主人这么爽快地答应下来,古董商又觉得自己吃亏了:根本不应该出600元,也许400元就足够了!但他还不能反悔,生怕对方看出破绽来。于是不死心地围着房前屋后细细琢磨。真巧,居然又让他找到了一把脏兮兮的红木椅子,他对主人说:“这个柜子实在太破了,拿回去也修不好,只能当柴烧。”山里人喃喃道:“要不,你就别要了?”古董商大度地一挥手:“说出的话,哪能随便咽回去?这样吧,你干脆把那把椅子也送给我得了!我明天早上来取这些柴。”
第二天,
【1】写出反义词。
僻静——(______) 同意——(______)
【2】写出近义词。
反悔——(______) 居然——(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脏兮兮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想一想文中“于是不死心地围着房前屋后细细琢磨。”这位古董商会琢磨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写。
古董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还没有结束,请你根据文章的标题和内容加上一个合适的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冰雪雕像
夏夜,路灯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
一个女人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
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
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上初中三年级了。他们越来越觉得这个小屋的负荷太重,快盛不下啦!
一张学生桌供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
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么隔音?有时他躺在那里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为啥落下这个毛病呢?
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
“唉,儿子,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爸爸,你别出去了。”元元阻拦爸爸。
“不,爸爸有点事。”
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去。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宁静温暖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雪白,成了个小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
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安静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雕像……
【1】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屋里放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B.一家人一住便是十几年,屋子已经显得有些老旧。
C.儿子没有安静的学习场所,父母也没有单独的休息空间。
【2】文章前两段描写了_____的场景;最后两段又描写了____的场景。
【3】第五自然段中加点的苦恼分别指什么?
(1)儿子的苦恼:_____
(2)爸爸的苦恼:_____
【4】本文很注重自然环境的描写,如第一段写了“夏夜”,最后
两段又写了______,这样描写的好处是_____。
【5】文中哪个人物打动了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明理由。
______
14、阅读理解。
将相和(节选)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蔺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ロ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乘机:____________ 请罪:____________
【2】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把___比作 。
【3】“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描写廉颇动作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表现了廉颇_____________的品质。
15、课外阅读。
在 柏 林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嘲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 他说 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 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 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 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 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 我走之前 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将第3自然段缺少的标点符号填在文中。
【2】认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到文中先后两次写车厢里静下来的语句,想一想“静”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全文,我们都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为此,请你设计一句主题为“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语,以警示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______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才华出众,20岁开始发表作品,刚刚29岁 就创作了轰动法国文坛的长篇小说 巴黎圣母院 以后又创作了一系列的戏剧 诗歌 小说 可是,正当他激情奔放的时候,心脏病恶性发作了,那年他才40岁。
看见雨果发青的脸色,沉重的喘息,人们惋惜万分,说:“唉,这颗巨星将要坠落了。”随后发出沉重的叹息。
雨果并不悲观,他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进行体育锻炼。每天清晨外出散步、做操、打拳,接着跑步、游泳、爬山……“生命在于运动”,雨果慢慢地恢复了健康,体质逐渐增强了。它获得了充沛的精力,重新拿起笔,写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直到晚年,仍创作不懈。60岁创作了《悲惨世界》这部世界文学名著。80岁那年,写成了戏剧《笃尔克玛》。雨果逝世于1885年,活了84岁。
听说雨果40岁得了心脏病,最后却成了长寿者,人们惊叹不已:“这真是个奇迹!”
奇迹怎么来的呢?体育锻炼!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2】联系短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雨果______心脏病恶性发作,______并不悲观。
(2)______雨果每天坚持体育锻炼,______体质逐渐增强。
【3】给第一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4】人们惊叹:“这真是个奇迹”,这个奇迹指的是________,雨果创造这个奇迹的原因是________。
【5】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在于运动”的理解。
________
17、
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前,他因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在监狱里,他经常对难友们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决斗争。”
王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后来,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敌人被迫允许他每天晒一两小时太阳。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躺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全身,把皮肤晒得紫红紫红的。
冷水擦身,是王若飞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那时,反动派百般折磨政治犯,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王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毛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室内体操”。体操包括伸腿、弯腰、曲臂等动作。不管三九天,还是三伏天,他都坚持锻炼。
一次,一个难友问王若飞:“我有一事不明白,你骂**,骂蒋介石,天不怕,地不怕,真是好汉。可是,你坐在牢房里,还天天做操,又好像很爱护自己的身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若飞同志说:“我不怕死,是因为敌人害怕我们的真理,我们必须拼死去保卫我们的真理;我爱护身体,是因为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有力地保卫真理。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1】文中“豁然开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若飞狱中锻炼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纳文章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与第3、4、5自然段的关系是(_________)。
【5】第7自然段是王若飞说的话,分号前后两部分是(__________)关系。
【6】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8、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松鼠(节选)
①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的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松鼠经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②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恨恨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是那建筑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盖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关溜溜,干干净净的。
【1】《松鼠》是一篇_________文,作者是18世纪_________ 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_________,他用是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巨著《_______》。
【2】选文中标有序号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分别是: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请你任选一句分析这样写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2段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方面介绍松鼠窝的精巧和松鼠的智慧。划线句子中的动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容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生动地表现了松鼠________的特点。
【4】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写做某事或某种手工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我能行。
在非洲腹地的布隆迪共和国,我们住的一座洁净的小楼门前,有两棵翠绿的大树。它们不同于一般的树,没有枝丫,树干挺拔而修长,只在顶上长着一簇长长的坚硬的阔叶,整齐地排成一片,像一把展开的折扇,又像孔雀正在开屏。
在非洲别的国家,不少华丽的住宅和别墅门前也栽着这种树。有了这种树,那些建筑仿佛增添了不少优雅的情趣。我还以为这种树只能在阳光明媚、土壤肥沃、雨水充足的地方生长,后来有一次在沙漠中旅行,发现这种树竟然也生长在茫茫沙海之中。在黄沙的衬托下,它越发显得翠绿,充满了生机。
我问非洲朋友:“这叫什么树?”
非洲朋友仰望着那翠绿欲滴的阔叶,说:“它的名字很别致,叫旅行家树。”
“为什么叫旅行家树?”
非洲朋友解释:“这种树原来生长在沙漠里。人们在沙漠里旅行,干渴难熬的时候,要是遇到这种树,只要用刀子在它身上划一道口子,它就会流出清香可口的汁液来让你解渴。它是沙漠旅行者的朋友,所以叫旅行家树。”
我再抬头仰望这旅行家树,不禁肃然起敬。
它生长于贫瘠荒凉的不毛之地,给跋(bá)涉(shè)于沙漠中的旅行者以甘泉般的希望。它被移植于繁华富丽的通都大邑(yì),给到非洲观光的旅游者以土色土香的情趣。它造福于人,并不因环境不同而改变性格。
离开非洲时,我曾想带回一株旅行家树的幼苗移植到自己的庭院里,但是我没有这样做。我想,倒不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到自己的心中。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旅行家树外形特点的句子。
【3】用“﹏﹏﹏”在文中画出具体表现旅行家树“造福于人”的句子。
【4】“我想,倒不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到自己的心中。”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⑴小名用他的手机换了小刚的钢笔,你觉得奇怪吗?人家这叫“ ”。(填歇后语)我积累的歇后语:
⑵写一条谚语,说明戏曲方面的功夫应从小培养。
⑶仿写。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我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我是一颗星星,就 ;如果我是 ,我就 。
⑷例:他很快活。 他像小鸟一样快活。
南京长江大桥横卧在江面上。
21、读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
例:太阳出来,映红了天空。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1)雨停了,天晴了。
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家的狗狗很顽皮。
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改为反问句)
2.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缩句)
3.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安静的微笑。 (修改病句)
23、你家养小宠物了吗?仿照课文第二部分,写写你家的小宠物的可爱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