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王子》一书中, 是国王唯一的臣民。
A.一条老狗
B.一只老鼠
C.一只猫
D.一位老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幽芳 漂泊 慈详 能书善画
B. 灵魄 欺凌 境遇 风欺雪压
C. 离别 品格 哀老 顶天立地
D. 唯独 骨气 所谓 低头折节
3、下面句子中,对“嗜好”一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他的兴趣嗜好非常广泛,如画画、打球、下棋等等。
B.爸爸戒酒后,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不良嗜好了。
C.白鹭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D.我们总嗜好去验证别人对我们许下的诺言,却很少验证自己的诺言。
4、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同心(______)力 无(______)无尽 (______)中不足 理(______)当然
难以(______)信 诗情(______)意 众星(______)月 风景名(______)
1.我还能写出与画“___”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大小小的湖泊(______)般地围绕着这座山,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
3.他表面上一副(______)的样子,实际上心虚得很。
4.只要我们(______),美丽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5、选词填空。
激烈 剧烈
1.我的心( )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2.( )的战斗打响了,山冈上响起了战士们豪迈的喊杀声。
聪明 聪慧
3.书是阳光,能照亮人生之路;书是钥匙,能开启( )之门。
4.小李是个( )的孩子,挺讨人喜欢的。
6、四字词语接龙,每个词的最后一个字和后一个词语的第一个字相同。
上天入地-(______)-(______)-(______)
7、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A.(_____)所当然 气急(______)坏 难以(______)信
B.举世(______)名 臭名远(______) 安居(______)业
C.上面“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的词语是_________,下面与它意思相近的短语是_________。
①鼻子都气歪了 ②一个巴掌拍不响 ③前怕狼后怕虎
D.看到画横线的词语,我们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的情景:______________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桃子 ( )的箭头 ( )的小路
( )的小狗 ( )的果树 ( )的香味
9、晏子使楚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0、课外阅读。
刘三姐
相传唐代,在罗城与宜山交界的天洞之滨,有个美丽的小山村。村中有一位叫刘三姐的壮族姑娘,她自幼父母双亡,靠哥哥刘二抚养,兄妹二人相依为命。刘三姐不但勤劳聪明,而且长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绝伦。刘三姐尤其擅长唱山歌,她的山歌遐迩闻名,所以远近歌手经常聚集其村,争相与她对歌、学歌。
刘三姐常用山歌唱出穷人的心声和不平,故而触犯了当地财主莫怀仁的利益。莫怀仁恼羞成怒,匀结官府,欲置刘三姐于死地。为免遭毒手,刘三姐偕同哥哥刘二辗转来到柳州,在小龙潭村边的小岩洞居住。
来到柳州以后,刘三姐那忠厚老实的哥哥刘二心有余悸,极力阻止刘三姐唱歌。一天,他从河边捡回一块又圆又厚的鹅卵石丢给刘三姐,说:“三妹,用你的手帕角在石头中间钻个洞,把手帕穿过去!若穿不过去就不淮你出去唱歌!
甜甜微笑的刘三姐,看着哥哥的满脸愠色,暗忖道:“我又不是神仙,手怕角怎能穿得过去?”她下意识地试穿,并唱道:“哥发癫,拿块石头给妹穿;软布穿石怎得过?除非凡妹变神仙!”谁料刘三姐凄切婉转的歌声传到了天宮七仙女的耳中。七仙女非常感动,担心刘三姐从此歌断失传,于是从发上取下一根头发簪向刘三姐手中的石块射去,石头被穿了一个圆圆的洞……
从此,刘三姐的歌声又萦绕在乡间、树梢。刘三姐在柳州的踪迹被莫怀仁侦知。他又买通官府,提杀刘三姐。乡亲们闻讯,手执出锄头、棍棒为救刘三姐而与官兵搏斗。刘三姐不忍心使乡亲受牵连,毅然跳入小龙潭中……
此时,突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随着一道红光,一条金色的大鲤鱼从小龙潭中冲出,把刘三姐驮住,飞上云霄。刘三姐就这样骑鱼上天,成了歌仙。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遐迩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有余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文中画“ ”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仙女为什么要帮助刘三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财主莫怀仁欲置刘三姐于死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亲们赶来与官兵搏斗,可见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读了本文的结尾,觉得不可信,他认为鲤鱼根本驮不动刘三姐,更别提飞上云霄了;小敏却认为这个结尾代表了老百姓的心愿,挺好的。你赞同谁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爱如茉莉
①那是一个飘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我忽然对在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亲问道:“妈妈,你爱爸爸吗?”
②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微红了脸,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
③我见从妈妈口中掏不出什么秘密,便改变了问话的方式:“妈,那你说真爱像什么?”
④妈妈寻思了一会儿,随手指着那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说:“就像茉莉吧。”
⑤我差点笑出声来,但一看到妈妈一本正经的样子,赶忙把“这也叫爱”这句话咽了回去。
⑥此后不久,在爸爸出差归来的前一个晚上,妈妈得急病住进了医院。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
⑦“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⑧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⑨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⑩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蒙眬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⑪望着爸爸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心疼地说:“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
⑫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⑬爸爸去洗漱,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插进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我开心地想:妈妈在这花香中欣欣然睁开双眼,该多有诗意呀!我笑着回头,却触到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眸子。
⑭“映儿,来帮我揉揉胳膊和腿。”
⑮“妈,你怎么啦?”我好生奇怪。
⑯“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⑰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的心中。
⑱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1】默读短文⑥到⑱自然段,照样子再出最感动你的两个情节,每条字数不能超过15个字。
样子:妈妈急病住院还牵挂爸爸吃饺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爸爸”不在陪床上睡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妈妈”手脚麻木了嘴角却挂着恬静的微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父母之间的爱与茉莉花有什么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心朗读第⑰自然段,回答:这段话在写什么?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详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1】找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力量和警告的力量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这里的“幸运”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篇课文多次采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请以下面的文字做故事的开头,写一个片段,把“我”当时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地向家里跑去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节选)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1】语段中加点字的“这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力量”实际上是指生活中遇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警告的力量”实际上是指生活中遇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引入歧途”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黄果树瀑布
①黄果树瀑布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②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开始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③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垂下来。
④瀑布激起的水花,如云雾般腾空而起,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⑤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水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⑥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么长,但远比它宽得多,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⑦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水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无限扩展,此时此刻的我们,完全沉醉了。
(选文有删改)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喧哗——(____) 舒适——(____) 闻名遐迩——(____)
【2】本文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先写远听___________,再写近观___________,接着写来到___________之后的真切感受,使我们读了之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第⑥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三个方面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表现了黄果树瀑布___________特点。
【4】本文从哪些感官角度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给人的感觉?( )
A.听觉 触觉 嗅觉
B.视觉 嗅觉 触觉
C.听觉 视觉 触觉
D.嗅觉 听觉 视觉
【5】读完文章,你想到哪句描写瀑布的诗句?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给下面的问题选择恰当的解释。
(1)“我”大概是在多少岁时写这篇文章的? ( )
A、小时候;B、刚满11岁;C、45岁时;D、34岁时。
(2)“我”跟父亲是什么时候去湖边钓鱼的? ( )
A、一天夜里;
B、那年;
C、有一天;
D、鲈鱼捕捞开放日前一个晚上。
(3)“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为什么要“我”放回湖里去?( )
A、父亲认为还有时间可以钓到别的鱼;
B、父亲不喜欢鲈鱼;
C、父亲嫌这条鲈鱼还太小了一点;
D、父亲知道还未到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不能捕捞这条鱼。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假如没有台风,本已严峻的全球水荒形势会更令人担忧。而台风这一热带海洋风的出现,却能及时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不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以中国临近的西北太平洋为例,每年有30多个台风,它们在向西部靠近或登陆后,给中国、日本等国沿海地区带来的降雨重,往往要占到当年的25%以上。
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附近地区烈日常照,气候炎热。如果没有台风隔三岔五地来驱散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闪电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假如没有闪电,植物将失去一位高明的“营养师”。本来,大气中含有78%的游离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但经过闪电时的高温加工,空气分子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使得大气中的这些不活泼的氮与其他物质化合,经雨水降至地面,最后变成了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氨肥。
。雷电有一种特性,喜欢打击容易导电的物体。而含有金属矿藏或石油的地方,导电性能比一般岩层好。据此,科学家们指出:经常遭到雷击的地方,通常暗示这一地区的地下蕴藏着金属矿藏或石油资源。20世纪以来,苏联科学家就曾多次成功利用雷电找到新的矿源。
【1】假如没有台风,会出现哪些严重后果呢?(__________)(多选)
A.本已严峻的全球水荒形势会更令人担忧。 B.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
C.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 D.植物将失去一位高明的“营养师”。
【2】请联系上下文思考:第一自然段用问句结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多选)
A.以问句的形式引起下文要说明的内容。 B.作者不知道这个问题,想让读者回答。
C.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D.照应文题。
【3】文中划线段落,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多选)
A.下定义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
【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有误的是(_________)(多选)
A.台风是一种热带海洋风暴,只会带来灾难。
B.空气中的游离氮可以被地面的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C.闪电虽然可以杀死大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但无法达到清洁空气的效果。
D.科学家认为频繁遭受雷击的地方有可能埋有矿藏。
【5】联系上下文,试着给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从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轻易——(_______) 本来——(_______) 假如——(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协调有序”一词,并用“~~~~~~”画出描写人们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的句子。
【3】这段话主要讲了( )。
A. 家乡的搭石很美。
B. “我”爱家乡的搭石。
C. 走搭石的速度要快。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云台天瀑
①云台山,以山称奇,以水叫绝,因峰冠雄,由峡显幽。春季□冰雪消融□山花烂漫□夏日□树木葱茏□飞瀑流泉□秋到□层林尽染□红叶似火□冬来□银装素裹□冰清玉洁□
②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焦作云台山,领略了那壮丽秀美、独占一方、云雾缭绕的奇景。
③顺着人工建造的、陡陡的石阶,我们一步步地向上爬,走了三公里多,云台天瀑终于呈现在我们眼前。放眼望去,巍峨的群山中间有一条白色锦缎挂在远处,底下还漂浮着一层白雾。我的耳边传来了阵阵的水声,如海啸,如雷鸣,像千军万马滚滚而来。不用说,那如雷的响声是云台天瀑发出的。
④我们走得更快了,那如雷的水声越来越大,终于,我们来到了天瀑下。举目观望,雪白色的瀑布,好像千万缕柔软的银纱,飘动在山崖上。从飞瀑中喷溅出来的小水珠细如尘烟,弥漫于空气之中,成了蒙蒙水雾,给山间林木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那水注入池中,激起的水雾,又像婚纱那样朦朦胧胧,宛如海市蜃楼一般,真是一幅奇妙而神奇的自然景观。瀑布脚下是一潭绿幽幽的池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荡漾,仿佛无数碎银在水面上回荡。池里的水草,被水拥着,摇着,悠闲地扭动着那纤细的腰肢。
⑤云台天瀑并不宽,细细的,却给人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仰望瀑布,但见它上吻蓝天,下蹈石坪,宛若银河飞落,犹如玉柱擎天。我靠着栏杆,驻足观赏。一会儿,脸上就被瀑布溅出的水花喷得湿润润的。
⑥听导游说,这个瀑布落差314米,号称“华夏第一高瀑”。它从上方飞流直下,并在人耳边留下那种如梦幻般的声音。旁边那奇形怪状的石头、翠绿色的植物,与这激起层层白浪的瀑布融为一体,造就了一方人间仙境。
⑦我站在瀑布脚下,久久不愿离开。我被云台天瀑那与众不同的景观深深地陶醉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成语。
A、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_______________)
B、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①自然段中的方框里加上合适的标点。
【3】用“ ”画出第③自然段中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
【4】摘抄第④自然段中描写瀑布、水珠、水雾形态美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⑤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名人谈读书
材料一:
①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部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也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致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形式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作工作而只当作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未尝不可采用。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
——朱光潜《谈读书》(《谈修养》)
材料二:
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陈晋之读书法》
材料三: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注释】①错:交错,错杂。②遽:匆忙,仓促
——朱熹的《训学斋规(节选)》
【1】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读书方法。你认为_________读书方法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三,梳理读书步骤,按顺序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自己的读书实践,说说你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缩句。
海力布忽然听见天空中喊救命的声音。
21、先读句子,体会句子的特点,再仿写具有这样特点的句子。
(1)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____________
(2)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基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_____________
(3)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______________
22、写出“群鸟飞过湖面”的动态、静态之美的情景。
群鸟飞过湖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表达。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你一定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无限美好:一个心爱的玩具会带给你无尽的快乐,一个神奇的故事会带给你无尽的遐想,一处美丽的风景会带给你无尽的留恋,一份真挚的情谊会带给你无尽的感动……请把这些快乐、遐想、留恋、感动等告诉你想告诉的人吧!
习作要求:
(1)请以“____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分享你的幸福与美好。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把要写的内容梳理一下。
(2)写的时候,做到语句通顺,段落连贯有顺序,重点部分写具体,让人印象深刻。字数在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