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认为花生有着怎样的品质?( )
A.默默无闻
B.不计名利
C.朴实无华
D.外表体面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欣赏 观赏
(1)学会( )别人,自己也会因此而变得快乐。
(2)周末我打算和妈妈一起去公园( ) 菊花。
连续 继续
(3)读完故事以后,我会在脑子里( )把这个故事编下去。
(4)在校冬季运动会中,我们班( )三次得了
冠军。
3、给下列句子选择描写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动作描写 ②语言描写 ③心理描写 ④外貌描写
(1)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
(2)小胖墩儿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3)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 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4)“这人是谁,怎么会如此没有礼貌?”她心里不禁纳闷起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4、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___________;有的怀抱琵琶,___________;有的倒悬身子,___________;有的彩带飘拂,_____________;有的舒展双臂,____________……省略号省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展开你的想象:壁画上的飞天,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好几则成语故事,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给你启发最大的是________,从中你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以外,你还读过哪些成语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阳光___________,照得湖水____________。山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下树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大自然美丽而神奇,请你写出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汉字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也经历了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因此很多地方的石窟、石刻上的文字也是多种字体兼备。如黔西南州境内的多处摩崖石刻,其文字的字体就是正、草、隶,篆兼备。下图是汉字“车”的演变过程。请运用学过的汉字知识填空。
①甲骨文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⑤楷书
(1)请从下面方框中选出图②~图④三种字体的名称,并写在横线上。
隶书 金文 小篆
(2)请写出三个形旁是“车”的字,并组词。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3)请你写出一个含有“车”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
6、比一比,再组词。
壁( ) 奖( ) 磁( ) 插( )
璧( ) 桨( ) 滋( ) 蹈( )
7、读拼音,写汉字。
luó chán jìn ǎi tíng
(_____)筐 纠(_____) 沉(_____) 高(_____) 凉(_____)
qiàn hè xián shào ēn
镶(_____) 白(_____) (_____)弃 口(_____) (_____)情
8、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然____味 ____接不____ 一____半____ ____耳____聋
内____外____ 兵____马____ 失____落____ 自____多____
9、课内阅读。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用“ ”画出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2.找出文中描写摔跤动作的词语,并写下来。
3.小嘎子和小胖墩儿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0、阅读理解
每天早上,我推开窗子,发现远处的水面上总有一叶或者两叶小船,像什么人无意中遗落了一两个发夹,轻轻地别在青山绿水之中。但那些船上没有一点红。每天晚上,我走在月光下的时候,偶尔听到竹林那边还有桨声,是一条小船均匀的足迹,在水面上播出了月光的碎片,还有一个个梦境。但我依稀听得出桨声过于粗重,不是来自一个孩子的腕力。
我来到水边,发现近处根本没有船。原来是月夜太静了,仿佛缩短了声音传递的距离,远和近的动静根本无法区别。
我也不明白,是何处的桨声悠悠飘落到我家的墙根。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均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句子中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但那些船上没有一点红”中的“一点红”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女孩儿的________、________使“我”感动,令“我”无法忘记。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我”一直想念着这个女孩儿?用“________”画出相关语句。
【5】“我”除了想念女孩儿,还想念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桂花雨(节选)
(瑶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佳 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画去括号内错误的字。
【2】选文讲的是_________,一个_____字准确地表现出了作者当时高兴的心情。
【3】选文哪句话点明了课题?用横线画出来。
【4】请写出你熟悉的一首思念家乡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zǎi zài)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
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quān juàn)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chù cù),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2】选段突出了“荷兰”___________ 的特点。
【3】“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写法,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文章
【选段一】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跳水》(节选)
【选段二】
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
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后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
于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他没有想到,父亲对他的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的名字。并对父亲出言不逊。他的父亲还是置之不理。
这时,天渐渐地黑下来。出于恐惧和无助,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结果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他在坑里转来转去。终于他发现在坑的另一面,有几棵可以用于攀援的小树。他艰难地爬了上来。
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一动不动地钓着他的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老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是我自己上来的》
【1】【选段一】对船长的语言进行了重点描写,在文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船长的话要读出_____的语气。
A.惊慌失措B.沉着冷静C.激动不已D.勃然大怒
【选段二】中读一读画线的句子。你能感受到孩子_____的心情变化。
A.自豪—肯求—愤怒B肯求—自豪—愤怒 C.肯求—愤怒—自豪
【2】船长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命令孩子跳水。“立刻”一词,说明船长具有_____的性格特点。
【3】你欣赏哪一位父亲的做法,请写一写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名著故事做题。
桃园三结义
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1】联系语境推测带点部分的意思。
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 )
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
【2】下列外貌描写分别写的是哪个人?联系短文填出姓名。
A.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B.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C.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_
【3】联系短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三位兄弟结义图的大事是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
B.结义的三兄弟中玄德老大,翼德老二,云长老三。( )
C.刘备幼年母亲早丧,家里贫困,贩屦织席为业。( )
D.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 )
【4】《三国演义》中,下列四个回目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②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③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④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A.③②④①
B.①④②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5】照样子写出名著中情节上体现“三”的经典故事(各写一个)。
《红楼梦》:《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西游记》:《______》
《水浒传》:《_____》
15、课外阅读。
挖 笋 子
我的故乡在盛产竹子的鹿谷。清明节回到家乡,我便带孩子到竹林去挖笋子。
孩子说,奇怪,过年时回来,都不见有笋子,怎么一下子长出这多粗壮的胖笋子?我告诉他,胖笋子不是一夜之间长成的,竹根在地底下,利用寒冬孕育笋芽。春天一到,甘霖降下来,它们才撬开土石,雄壮地冒出头来。冒出时根部已经生得很扎实,所以长起来强劲有力,不到一个月就长成有枝有叶的长竹子。
孩子诧异地说,那我们不挖了,多可惜呀!我说不挖也不行,竹妈妈根部抱着许多小笋芽,有的生长在石缝里,如果不把长出来的挖出来一些,竹妈妈就懒得叫石缝里的孩子努力冒出头来了。和人一样,不受点刺激和打击,会忘掉努力。
孩子笑一笑说,妈妈,假如你是笋子,是希望被挖掉,还是希望被留下来呢?
我也笑一笑说,在我最鲜最好吃的时候被挖掉,我会觉得贡献大而很高兴。如果我没有被人发现,我也不会气馁。我使劲往上长,超过身边的长竹子,就能享受到雨露阳光。经过寒风和烈日的磨炼,长成坚韧的大竹子,还怕没有人要我、用我吗?
孩子沉思起来。他一定在想,竹子好伟大,不该冒头的时候不冒头,不该气馁的时候不气馁。不管风吹雨打,不怕冰霜炎日,一年四季青翠挺拔而不弯腰,这就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坚韧精神!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竹笋的用途有( )
A.能够食用;长成竹子,为人所用
B.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
C.长大了能给小草遮挡阳光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句中的“胖”字用得好,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______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
______
16、阅读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观察天体的“眼睛”
严东生
天文学家常用反射式望远镜观察天体,这种望远镜中有一面巨大的凹镜,用于聚集来自遥远星体的微弱光线。在本世纪40年代后期,世界上第一台大型反射式望远镜建成,它的凹镜直径为5米,净重1 3吨,连同其他部件,望远镜总重达530吨,安装在美国帕洛玛山天文台。但这台反射式望远镜有一个缺点。其凹镜采用的是普通光学玻璃,这种玻璃的膨胀系数较大,因此凹镜的准确形状和尺寸精度会受气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从而会改变光的路线,使成像的清晰度降低。
微晶玻璃的膨胀系数很小,这是因为微晶玻璃在热处理过程中会析出具有“热缩冷胀”性质的微晶颗粒,和一般玻璃材料的“热胀冷缩”的特性正好相反。因此调节得好可以使这两种特性相互抵消,制成膨胀系数为零的微晶玻璃。用这种微晶玻璃制成的凹镜,其精确度不会受到温度影响,是制作大型反射式望远镜凹镜的理想材料。
我国在1978年用超低膨胀系数微晶玻璃制成了凹镜直径为2.2米的反射式望远镜,安装在北京天文台,使我国进入了为数不多的能制造这类型微晶玻璃凹镜的国家的行列。
这种超低膨胀系数的微晶玻璃还广泛应用于厨房用具、热工仪表、医学和建筑材料等方面。
1.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①我国是能制造大型微晶玻璃凹镜的国家之一。( )
②课题中的“眼睛”在本文中指的是微晶玻璃。( )
③用普通光学玻璃做凹镜的最大缺点是过于笨重。( )
④微晶玻璃可以制成餐具、高速切削刀具、人工牙等。( )
17、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蔺相如(________) 廉颇(________)
【2】下列对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是( )
A.蔺相如害怕廉颇。
B.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不和廉颇起冲突。
C.蔺相如不怕廉颇
D.蔺相如手下不理解他的做法。
【3】通过蔺相如的动作和语言,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18、阅读。
一个粗瓷大碗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烈士用过的。她那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委。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有一回,一场激烈的战斗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挎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戏称“丢”了,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从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通讯员为难地说:“这……这……敌人都消灭了,往哪儿还呢!”
①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chéng shèng)了满满一大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的。部队虽然还有一点儿粮食,但得(dé děi)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又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端着这碗高粱米饭,望着面前的小通讯员,怎么忍心责备呢?赵一曼趁人不防,快步走进炊事棚,把饭倒(dǎo dào)在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②炊事员老李看到了,没(méi mò)有吭声,眼睛里却含着泪花。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③小通讯员急得只叫:“我说政委同志呀,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哇!”赵一曼笑着说:“是呀,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1】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文中带序号①②③的画“____”的句子选择正确的人物描写方法,并填空。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① 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这篇短文的主要人物是赵一曼,带序号①②③的画横线的三个句子是对通讯员和炊事员老李的描写,但同样能让我们感受到赵一曼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3】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赵一曼_________描写,表现了赵一曼(_______)的高尚情操。
A.无私奉献 B.勤劳刻苦 C.以身作则 D.舍己为人
【4】“我说政委同志呀,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哇!”这句话应该用( )的语气朗读。
A.责备
B.惋惜
C.无可奈何
D.敬佩
【5】短文最后一句话:赵一曼笑着说:“是呀,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反映了她的内心。此时,她心里的想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永不凋谢的玫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小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妈妈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妈妈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________。”
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赞不绝口:________
径直:________
【2】用一两句话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故事。
________
【3】文中“惊讶”一词出现两次,同学们第一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第二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我对________感到惊讶,因为________。
【4】认真品读第4自然段,想想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要把玫瑰花送给小女孩的妈妈,再把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补充在“________”上。
【5】你认为题目“永不凋谢的玫瑰”是指什么?
________
【6】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
20、句子训练。
1.漂灯点缀河面。(改为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龙备受中国人崇敬。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威力无比、变幻万千、无所不能的。 (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车在京九线上呼啸而过,那是龙的身影;西昌基地火箭直冲云霄,那是龙在飞腾。(用你知道的事实,续写两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龙变幻万千,有时显露于云端,有时隐形入深渊。(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先读句子,体会句子的特点,再仿写具有这样特点的句子。
(1)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____________
(2)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基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_____________
(3)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______________
22、小白蛇说:“如果说了,您马上就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表达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家人是我们最熟悉的人,也是我们最亲近、最信赖的人。在学习习作单元时,我们尝试用具体的典型事例、多种描写方法来写好一个人物。就请你运用这样的方法,选择一位家人向我们做介绍吧。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