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中国革命过程中重大历史事件作用的评述,不恰当的是
A. 南昌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合作的抗日局面的出现
C. 卢沟桥的枪声,打响了中华民族14年抗日战争的第一枪
D. 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胜利,都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2、下列形势图中,能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敌后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场战役的是
A. B.
C. D.
3、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十月革命开始
②二月革命爆发
③苏俄迁都
④苏联成立
⑤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⑥列宁逝世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②①⑤④③⑥
D.②①③⑥④⑤
4、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A.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B.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C.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D.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5、宋太祖为防止相权过大,采用削弱相权的办法是
A.分化事权
B.撤销所有权力
C.实行三年一换
D.设通判分其权力
6、“1927年4月进入上海后,蒋介石发动了对共产党的清洗……幸存的共产党人退到西南方的湘赣交界山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最能体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建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7、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他的一部全景式历史巨著中这样叙述:20世纪初,是一个躁动与不安的年代。自从以机器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出现以来,各殖民大国及其利益集团,就开始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新的角力,最后由一个看似偶然的恐怖事件导致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战争。文中提到的“恐怖事件”指的是
A. 三国同盟的形成
B. 三国协约的形成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奥匈对塞尔维亚的宣战
8、“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 中国同盟会成立 B. 中华民国成立
C.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 中国共产党成立
9、文艺作品来源于社会现实,贝多芬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是( )
A. 《命运交响曲》 B. 《英雄交响曲》 C. 《合唱交响曲》 D. 《田园交响曲》
10、分析下图可知,导致当时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中国重返联合国
②文化大革命结束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进攻( )解放区。
A. 井冈山 B. 山东 C. 陕甘宁 D. 中原
1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高速度、低通胀 B.高速度,低失业率
C.全球化、信息化 D.改善生活缓和矛盾
13、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举行的慕尼黑啤酒节是世界上最具盛名的啤酒节之一。然而1938年的9月,欧洲各国的目光聚焦在此则是因为德意英法四国签订的《慕尼黑协定》,该协定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必须把苏台德等地无偿割让给德国。此事件相关的是( )
A. 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B.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C. 二战爆发 D. 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14、1685年,清廷始开海禁。次年,仿明末“牙行”(向政府申请外贸特许经营权的贸易组织),开设“洋货行”,与洋商进行贸易。此后洋货行数目不断变化,但在广州俗称“十三行”。十三行的行商须为洋商提供住所,交易完成后,洋商限期离境。1757年,清廷将广州定为唯一的外贸商埠。清廷实施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
A.防范“夷”入侵
B.维护封建统治
C.限制工商业发展
D.保护农耕经济
15、如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探究学习时使用的一张资料卡片,卡片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1.歼5战机研制成功 2.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 3.“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4.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服役 |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C.筑起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6、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历史资料,他探究的主题是:
A. 先秦时期历史的演进 B. 秦汉的大一统局面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7、“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下列集中体现了这一“巨祸”的史实是(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18、戈尔巴乔夫提出的社会主义是所谓( )。
A. 自由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B. 和平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C.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D. 科学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19、列宁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 改革开放
B.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 新经济政策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新中国建立初期(1949-1956年),百废待兴,国家贫困、技术落后,全国仅有两个化肥厂,几乎没有任何农业机械设备,缺乏驱动水泵的电力或小型发动机,这些现状意味着需要期望农业和农民来推动工业现代化的实现。这说明
A.土改无法提高农业生产力
B.三大改造任务已经全面完成
C.农业支持工业有其必然性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21、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___________、西亚和___________的国际新秩序。
22、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1812年的
法兰西帝国
B.拿破仑远征的
俄罗斯帝国
23、治世可鉴,复兴必成。
(1)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
(2)刘秀在位末年,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得以发展,史称 。
(3)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史称有“贞观遗风”。
24、时间、改革者:( )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25、1990年3月___________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
26、请按要求列举相关历史知识
(1)古代史书说他开通“西域道”(即“丝绸之路”),他是 .
(2)1952年 完成,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3)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4)被称为“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的是 .
(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发动 登陆战,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27、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关内容。
(1)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是----
28、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许多______。首先是______。由于________日益扩大,工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用________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_______。________是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29、1922年,美国主导下的华盛顿会议签署《_____》,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但受到多强挑战,世界正朝着_____方向发展。
30、影响:
(1)积极: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 )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 )的道路。
(2)消极:但是,( )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31、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深远。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提到: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材料二 臣窈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敬。国会者,君与民共论一国之政法也。盖出自三权鼎立说,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故人主与千万之国民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所述,反映了当时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过程呈现出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社会根源。
(2)材料二中“立宪法、开国会”等观点代表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要求,为此,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
(3)据材料三,并回顾新文化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32、文革期间,我国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但是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请你列举出这一时期取得的三项科技成就。
3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儿女,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建国7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正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活跃在世界上。
(1)“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一口号是哪一事件中提出的?这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2)中国共产党是哪一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探索出一条什么样的正确革命道路?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哪些努力?(举一例说明)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事件发生于何时?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有何历史意义?
(4)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面临严峻的困难局面。为保家卫国,我国政府被迫进行哪一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了什么作用?
(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建设道路?
3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简表》。
材料: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合成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进入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一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技术革命群体化,电子计算机技术是核心,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一种技术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
革命;科技社会化,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它产生了大规模、多学科的有机配合和国家的统一组织、规划和投资;发展进程高速化,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简表》
技术革命——化 | 核心枝术 |
| ———网的出现,使人类进入“———社会。”
|
其他领域 |
| ||
科技——化 | 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功的保证 | ||
发展进程——化 |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