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湖南衡阳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非洲在近现代历史上饱受西方殖民侵略,但非洲人民从未放弃过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下列选项属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成果的是( )

    A.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C. 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 D.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 2、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逐步形成的,其突破口是(     

    A.建立经济特区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开放沿海城市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 3、科学无国界,科学无时限。20世纪初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提出了相对论,为原子弹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20世纪60年代,另一位物理学家根据相对论,主持形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这两位物理学家分别是

    A. 牛顿和王大珩

    B. 爱因斯坦和王大珩

    C. 牛顿和邓稼先

    D. 爱因斯坦和邓稼先

  • 4、某一事变后,中国已不是过去的政治格局了。对抗多年的国共两党,终于公开和解,就达成抗日统一战线开始了谈判。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西安事变   D. 蒋介石“庐山谈话”

     

  •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的根本原因是(  )

    A.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B. 德、奥为了加强同俄、法对抗,缔结军事同盟

    C. 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的矛盾

    D. 意、法的矛盾

  • 6、这部作品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

    A.

    B.

    C.

    D.

  • 7、初三(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小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

    A.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B. 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 8、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A. 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利   B. 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 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 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 9、美国华裔能源部长朱棣文曾说:第一次工业革命让人类摆脱劳力与使用牛马等动物帮忙的生活。工业革命中让人类摆脱劳力与使用牛马等动物帮忙的生活的重大发明是( 

    A.蒸汽机   B.珍妮机

    C.火车机车 D.轮船

     

  • 10、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 两国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改革

    B. 改革使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 两国改革都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D. 改革使两国都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

  • 11、1931年,在美国纽约州的一所小学里,有一位教员劝一个小女孩回家吃点东西,可小女孩有气无力地说:“不行啊,我们家是轮流吃饭,今天该我妹妹。”这表明

    A.罗斯福新政没有效果

    B.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与中国人不同

    C.美国即将爆发经济危机

    D.经济危机使美国人民生活极其艰难

  • 12、14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大团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人”和“世界”的发现。关于这个时代的表述,错误的是(     )

    ①封建社会的终结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③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④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3、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D发展中国家应全力抵挡和阻止

     

  • 14、下列属于促进美国在二战后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是

    ①战时的资本积累 ②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 ④非军事化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②③

  • 15、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代表哀叹,中国代表们在大厅里跳起舞的。代表们“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原因是(  )

    A.中日关系正常化

    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16、你知道对斯大林模式开始尝试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谁吗?(    

    A. 列宁

    B. 勃列日涅夫

    C. 赫鲁晓夫

    D. 叶利钦

  • 17、战国时期,各国都注重兴修水利。秦国蜀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灵渠

    B.都江堰

    C.白渠

    D.大运河

  • 18、下表是某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重大事件的整理。其中,关于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不正确的表述是( )

    事件

    德国突袭波兰

    珍珠港事件

    斯大林格勒战役

    攻克柏林

    时间

    1939年9月

    1941年12月

    1942年7月~1943年2月

    1945年5月

    影响

    二战全面爆发

    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二战结束

    选项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 19、1919年,假如你作为一名外交官出席巴黎和会,在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   )

    A. 美国、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B. 围绕如何处理德国,英美法争论不休

    C. 签订《九国公约》

    D. 中国没有收回山东权益,德国放弃全部海外殖民地

  • 20、下列四幅图片,最能说明二战后初期日本能够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交通的变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缩影。

    (1)英国工程师 发明的火车机车,使人类进入火车时代。

    (2)美国人富尔顿在1807年设计制造第一艘以蒸汽作动力的交通工具是:

    (3)德国人卡尔·本次设计制造出一种新的交通工具是  

  • 22、冷战的表现:军事上:         ——              

     

  • 23、1947年,村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正式展开。1991年,苏联解体。以美苏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宣告结束。

    错误:   ;改正:

     

  • 24、____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1867年,瑞典化学家____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药。1869年,美国人___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____工业由此诞生。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___,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 25、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东欧的民主德国、________、波兰等;亚洲的________、朝鲜、________等;拉丁美洲的古巴。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

  • 26、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953年,________上台,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________上进行一系列改革。如:发动________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________;取消农产品的________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________体制,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 27、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的国际组织——________;在欧共体基础上组成的国家联盟——________;直接使苏联解体的是________改革

  • 28、治世可鉴,复兴必成。

    (1)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2)刘秀在位末年,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得以发展,史称  

    (3)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史称有“贞观遗风”。

  • 29、欧洲的联合: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________。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________

  • 30、传统文化,光耀千古。

    (1)司马迁编写的《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农学家_______撰写的《齐民要术》,强调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3)画家_______的《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4)《_______》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联系“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分析德国在发动“二战”时实施“先西后东”方针的原因。德国又是怎样实施这一方针的?

     

  • 32、在经济危机中,一方面是大量商品过剩,另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33、土地改革的完成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寻梦)

    材料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材料二: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的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材料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建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7月底大会开幕,7月30日晚被租界逐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开会。

    (1)根据材料一回答,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谁?

    (2)根据材料二,请写出一句当时青年学生们高呼的爱国口号。

    (3)根据材料三,请写出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哪一政党的成立?该政党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该党的指导思想的是哪一次重要会议?

    (圆梦)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历了近代以来100多年苦难斗争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请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和胜利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追梦)

    材料五:这一年,我们的祖国和她的人民站在了命运的转折点上;这一年,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时刻;这一年,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

    (5)根据材料五,请写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

    (6)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