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欧日本的崛起,对世界格局的最直接影响是( )
A.使美苏两极格局发生动摇
B.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
C.苏联地位的削弱
D.第三世界地位提高
2、为推动改革深入进行,1876年,日本明治政府对吵闹喧哗的2727人乱行马车的206人、在不当场所小便的4495人,按相关条例进行了处罚。这表明明治维新
A.深入学习西方制度
B.注重法律的公平
C.努力发展近代教育
D.厉行“文明开化”
3、“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一内容体现在下列哪一条约中(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4、在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回顾这样的现实:“中国从未如此依赖世界,而世界也从未如此依赖于中国,中国发展离不开亚洲和世界。”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采取的措施是 ( )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中美建交
C.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中日邦交正常化
5、2005年2月2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美日发表干涉台湾问题声明一事指出:“美日军事同盟是在冷战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双边安排。”推行冷战政策的第一位美国总统是下列图片中的哪一位 ( )
A. B.
C.
D.
6、下列先进人物中,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王进喜
B.焦裕禄
C.袁隆平
D.邓稼先
7、19世纪中期,许多国家发生了重大事件。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A.肯定了西周的分封制 B.肯定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C.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D.肯定了秦统一文字的政策
9、你去过寿光蔬菜博览会吗?在展馆里陈列的这座雕像(下图),就是“中国五大农书之首”的作者“农圣”
A.郑玄 B.郑板桥
C.贾思勰 D.陈介祺
10、下图所示目录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震撼世界的十天 目录 …… 四、临时政府垮台了 五、勇敢前进 六、保卫苏维埃 |
A.萨拉热窝事件
B.俄国十月革命
C.巴黎和会召开
D.国际联盟成立
11、如下图为漫画《自筑壁垒》,美国总统特朗普用“关税”砖头和“贸易战”水泥砌成了一口井,却不知不觉将自己困在了这个壁垒中。漫画揭示出美国与哪一经济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A.多极化
B.单极化
C.全球化
D.信息化
12、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归纳为一个专题,专题的名称可以确定为
A.民族战争 B.民主革命 C.政治改革 D.思想解放
13、《梦溪笔谈》记载:“若止(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该内容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14、美国总统罗斯福在首次就职演讲中说到:“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再如下图。这些景象发生在 ( )
A. 1775——1783年 B. 1929——1933年
C. 1861——1865年 D. 1990——1998年
15、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 “取消二十一条”
C.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6、下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如果给表中的史实提炼一个主题最为准确的是( )
主题: | |
1 |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
2 | 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 |
3 | 清朝设立军机处 |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丞相权利逐渐削弱
C.中央集权趋于衰败 D.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17、某班开展关于“抗日战争”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下事件可以入选此主题的有
①九一八事变 ②西安事变 ③七七事变 ④百团大战 ⑤中共七大 ⑥挺进大别山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18、下列对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开创者张仲景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被后世称为“医圣” B.写成《伤寒杂病论》
C.提出“治未病”理论 D.发明“麻沸散”
19、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这“两个大国”指( )
A. 美国与日本 B. 德国与法国 C. 英国与日本 D. 德国与美国
20、清政府对西藏进行有效管辖,使西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哪些史实可以支持这一观点:
①清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②清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
③清设立“驻藏大臣”
④清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把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最高峰: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 。
(3)被称为“发明大王”的是: 。
(4)创作《英雄交响曲》的作曲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世界古代思想文化成就灿烂辉煌。
(1)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的宗教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是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由盲诗人加工整理而成,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
23、武汉历史上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创办的_____(企业),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的_____起义,敲响了清王朝覆灭的丧钟。
24、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______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果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5、“非洲年”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 开始 | (1)首先在________展开 (2)1951年年底,________宣布独立 (3)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________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埃及共和国成立 |
高潮 | (1)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民推翻了________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2)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________” | |
★结束 | 1990年________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
26、宋代商业:宋代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______,人口多达百万。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______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______;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27、南北矛盾的加剧:
原因: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
(1)经济制度矛盾: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南方却以___________经济为主,大量使用____________劳动。英国工业革命后,对棉花的需求进一步刺激了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2)市场、原料:北方为发展本国工业,要求提高关税,抵制外国商品的输人;南方为了扩大棉花等原料出口,换取英国廉价的工业品,反对提高关税。
(3)劳动力:同时,对美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北方主张禁止________________制度,建立___________州,发展资本主义;南方则力图扩展奴隶制度,建立新的___________州。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北方一些有识之士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开展____________运动。他们揭露奴隶制的罪恶,积极帮助黑人奴隶逃往北方。
28、观察下图《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完成填空。
(1)A.中国被沙俄侵占面积最大的地区_____B.1871 年沙俄出兵强占的中国城市_______
29、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______、______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______与______状态。
30、“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现代旅游由古代旅行,游历等活动演进发展而来。仔细观看如图并按要求完成填写。
材料一
(1)将材料一的表格填写完整。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以上人物中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贡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1、文革期间,我国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但是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请你列举出这一时期取得的三项科技成就。
3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他的著作反映了顺应自然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道德经》是他的代表作,他是谁?在教学中提出因材施教的我国古代教育家是谁?
(2)古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是什么?哪一部法律成为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3)全民族抗战时期,重庆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试分析全民族抗战时期重庆文化繁荣原因。
3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3)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4)洗雪了中国人民的百年国耻
34、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由于美洲劳动力不足,从16世纪到19世纪的300多年时间里奴隶贩子疯狂贩卖黑奴,共有2000多万黑奴被贩卖到美洲,其中大多数是青壮年。如果按照从捕获到运抵美洲的过程中死亡者和幸存者的比倒是5:1计算的话,非洲在奴隶贸易过程中共丧失l亿人口。
图二:17世纪到19世纪,美洲大陆黑人奴隶的价格从400美元上涨到2000美元,奴隶贩子从中获得巨额利润;同时,他们又从美洲将大量的黄金、白银以及糖、烟草、棉花源源不断地运回欧洲。这些不义之财成为奴隶贩子创办企业的重要资本来源。
(1)根据上述图文资料分析,今天美洲黑人的祖先来自于哪一大洲?
(2)美国南北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美国内战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3)北方最后取胜扭转了战局,是因为联邦政府的什么做法?
(4)美国内战对美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