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繁殖 煤炭 歇息 玲珑
B.脊背 蚕茧 苦暑 纸屑
C.黎明 漆黑 幕布 抛弃
D.羞耻 衰弱 报偿 凯旋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机械 夜慕 树梢 迫不急待
B.照耀 镇定 叮属 举世闻明
C.妨碍 迟廷 荒唐 一如即往
D.脊背 精致 辛酸 津津有味
3、下列对句子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打比方)
B.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列数字)
C.京剧脸谱的颜色不同代表的含义不同,如红色代表忠勇侠义,黑色代表刚烈正直。(举例子)
D.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列数字作比较)
4、按要求填空。
1.红日初升,________。河出伏流,一泻汪洋。________,鳞爪飞扬。
2.《将相和》由________、渑池之会、________三个故事组成。“将”指________,“相”指________。我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
3.关于读书,古人有很多见解: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在《观书有感》一诗中也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时时补充新知识,才能心灵澄明,达到新境界。
4.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人常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怀。林升《题临安邸》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描写连绵的青山、层叠的高楼、日夜不歇的歌舞,表达对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的愤慨;龚自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当朝统治者能够振作起来,打破常规选拔有用之人;林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了七夕的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到了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5.我国的四大名著是《红楼梦》、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冰心通过《忆读书》送给我们九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
6.“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太阳距离地球很远。
7.最近班上有同学在生活上不懂的节俭,随意浪费,请你用一句名言来劝告他: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言警句。
1.遵守___就像保卫你的___一样。
2.信用既是无形的____,也是无形的____。
3.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___;失信,你也许永难___。
4.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___; 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___。
6、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天动地 (_____)所当然 心旷神(_____) 丰衣(_____)食
一(____)半解 安(_____)乐业 (_____)世闻名 无穷无(_____)
7、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那个
泪如____涌 前____后合 日____兼程 溃____成军
阳光____媚 ____无音讯 所向____靡 一败____地
赏心____目 丢盔弃____ 惊慌失____ 八面____风
8、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呕心( ) ( )无味 众星( )
路不( ) ( )难鸣 国( )( )安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我也常常想起小时候经历的苦日子。
那时候,娘一个人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子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干活挣工钱。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高采烈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学校发馒头,我要让娘和妹妹吃顿饱饭,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典礼,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馒头。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我把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咕咕地叫个不停。吃一个吧!我犹豫不定地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的那一个。三两口下肚,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经不见了。又走了一段路,我那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的那一个也吃了吧,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老把好东西让给我和妹妹吗?这么想着,我便……
等我回到家时,手中就只剩下了一片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渣也没一星儿了。我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怎样进的家门,怎样躲开的妹妹的目光。娘看着我笑了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竟奇迹般地蒸着三个热腾腾的白中带黄的大馒头!
二丫娘就这样被娘应付过去了,而我却悔恨交加。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三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百感交集,哇的一声哭了。
就是从那天开始,我觉得自己长大了,有了照顾妹妹和娘的责任。
(选自《阅读与鉴赏》,作者:贾平凹有删改)
【1】用简练的语言,把“我”童年经历的这件事填完整。
有年“六一”,我想把学校发的馒头留给妹妹和娘吃,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3-9自然段中,找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词语,按顺序填在括号里。
( )→犹豫不定→( )→( )→百感交集
【3】第3自然段画直线的句子中,“妹妹笑了”是因为______,“娘也笑了”是因为_______。
【4】第4自然段中加点词语“故伎重演”在文中是指“我”( )
A.吃了一个又一个馒头。
B.又开始咽口水,肚子又在咕咕叫。
C.走了一段又一段路。
【5】第4自然段中画曲线的句子详细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这样写的好处是( )(多选)
A.写出了“我”作为一个孩子的真实想法。
B.体现出“我”家真的很穷,吃顿饱饭很难。
C.说明“我”之前对家人说的话都是骗人的。
【6】你认为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妆 装)点得分外壮丽。①一大早从各地闻(讯 汛)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②新(搭 答)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
③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二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之中。
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嚣张的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1】用“√”在文中第二段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字。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海滩 ( )的大海
【3】联系上下文,我认为“水泄不通”的意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三处画横线的部分,连线。
句①表现了 A.销毁的鸦片数量多
句②表现了 B.销烟的仪式隆重
句③表现了 C.前来观看的人多
【5】请把文中描写民工销毁鸦片的动作的句子画上“﹏﹏﹏”。
【6】从文中来看,虎门销烟这伟大壮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我喜欢另一种花儿,是绽开在人们笑颊上的。当寒冷早晨我在巷子里,对门那位清癯的太太笑着说:“早!”我就忽然觉得世界是这样的亲切,我缩在皮手套里的指头不再感觉发僵。空气里充满了和善。到了车站开始等车的时候,我喜欢看见短发齐耳的中学生。我喜欢她们美好宽阔而又明净的额头,以及活泼清澈的眼神。
【1】“我喜欢另一种花儿,是绽开在人们笑颊上的”中“_____”字点明这句话在行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绽开”告诉我们,作者喜欢的“另一种花儿”其实就是___________。
【2】“我就忽然觉得世界是这样的亲切,我缩在皮手套里的指头不再感觉发僵。”让“我”有这种感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活泼清澈的眼神”仿佛在对“我”说______________。
12、读懂写景散文。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节选自《四季之美》)
【1】根据文段梳理信息,完成下列表格。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夕阳斜照、夕阳西沉、夜幕降临”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太阳落山的动态过程。( )
(2)常人眼里的乌鸦并不美,在作者笔下却成了美的象征,因为点点归鸦朝窠里飞去的画面,动人而美好。( )
(3)朗读这一段适合用急促的语气,让人感受到秋天景致的独特韵味。( )
13、阅读与理解。
猎人海力布(节选)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 )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 )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涌了出来,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大吃一惊“的意思是___________,此时,海力布可能想:__________________。
【3】乡亲们为什么不愿意马上搬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海力布__________的描写,体现了海力布____________的品质。
【5】读文中画“﹏﹏﹏”的句子,此时的乡亲们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zú cù)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huá huā)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huǎng huàng)。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pō bó)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认真读短文,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读音,用“√”标出来。
【2】请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并将其填在括号里。
反义词:簇拥——____ 近义词:沉寂——____
【3】请用“______”画出威尼斯的静态之美。
【4】《戚尼斯的小艇》这个片段通过______和静态两个方面的描写,体现出“人动则艇动,人静则艇静”的特点,突出了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树的朋友
人,当然有朋友,但经过我的观察,事实告诉我们:树,也是有朋友的!
你也许会感到奇怪吧?树有朋友?那它们的朋友是谁呢?朋友对它们来说,有什么益处呢?别着急,我会慢慢告诉你的。
树虽然有生命,但是它们不会动,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请朋友帮忙。
它们的第一个朋友是鸟。鸟能帮助他们捉掉身上的害虫。鸟还吃它们的果实,把果实的种子吃到肚子里,再飞到别的地方时,种子被排泄出来,鸟就帮助树妈妈把它的孩子送到别的地方生根发芽啦。
它们的第二个朋友是蜜蜂。桃呀.梨呀.苹果呀,好多果树开花,都要靠蜜蜂来帮助它们传授花粉,才能结果。所以这些树的花都有着鲜艳的颜色和香味儿,吸引蜜蜂的光临,还为蜜蜂准备了可口的甜汁呢!
有的树还和小动物们做朋友哩。比如小松鼠,它们吃松子,喜欢把松子埋在地下准备过冬,可一到冬天,埋在地下的松子都变成小树苗长出来了。
……
瞧,树和它们的朋友就这样形成了一个生态圈,因此,我们要好好保护树的朋友。
【1】为什么树有很多事情需要朋友帮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有哪些朋友?都能帮它们什么忙?填表。
树的朋友 | 给树带来的益处 |
( ) | ( ) |
( ) | ( ) |
( ) | ( ) |
【3】文章第七段是省略号,表示______(选择序号:a.表示语意省略;b.表示声音延长;c.表示列举省略),我还知道树的朋友还有__________ (写一个)
16、课外阅读。
电影的诞生(节选)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辛普路14号的咖啡馆内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原来这些人被两个青年实业家邀请来看一样东西,这两个年轻人是卢米埃尔兄弟。
这个咖啡馆内的墙上挂着一块白布□这是要干吗□一会儿有人说道□女士们□先生们□请大家注意了□接着灯就灭了□屋内一片漆黑□大白布上出现了一座工厂,大门开了,一群男女工人提着饭盒向那儿走去,门口的马车上走下了一位工厂主。这就是全部。灯又亮了。“天哪,这是真的吗?”人们简直不敢相信,高叫着“万岁”。他们太兴奋了,毕竟他们是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电影。这样,观众们再也不用排队去看那个小黑箱子了。
电影诞生了,这一天被称为“电影日”,卢米埃尔兄弟被称为“电影之父”,那家咖啡馆自然成了最初的剧院。
1.在第2自然段的“□”内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 ”画出描写观众第一次看电影时的感受的句子。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电影诞生于 ,这一天被称为 。 发明了电影,他们被称为 。 成了最初的剧院。
4.读了短文后,你想对卢米埃尔兄弟说什么?
17、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自 1980 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吟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冰心《忆读书》选段
【材料二】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材料三】
某市小学生课外阅读喜好调查表
类别 | 文史类 | 科技、科幻画类 | 漫画类 | 卡通画类 | 学术知识类 |
比例 | 27.9% | 52.4% | 45.8% | 32.3% | 5.4% |
【1】【材料一】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__;三则材料都与____________有关。
【2】阅读【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你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三】的统计表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材料三】调查表中的现象,有以下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个?请简要谈谈。
A.重“读图”轻“读文”符合青少年的阅读心理。
B.重“读图”轻“读文”对青少年的危害较大。
我赞同______(选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世界读书日快要到了,我校拟开展读书宣传活动,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在线。
功到自然成
一千多年来,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一直被人们奉为学习书法的楷模,还被人们尊称为“书圣”。他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呢?
他七岁就跟父亲学书法,并受教于著名书法家卫夫人。十二岁在父亲的枕头中发现书法秘著《笔论》,他如获至宝,偷偷阅读。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发现后,认为他年纪太小,难以理解书中深奥的意思,不让他看。王羲之向父亲请求道:“学习是不能等待的,倘若等我长大了再学,恐怕就太迟了,希望父亲早些教我。”王旷听了很为他的好学精神感动,就将《笔论》讲授给他听,使他受到了很大教益。
传说王羲之少年时代,学了一段时间,为自己停滞不前十分苦恼,而且表现得心灰意懒,越来越提不起神。一天,他又写了几版字,越看越觉得丑,便到外边散步,他漫步来到一座山下,抬头一看,山上苍松翠竹□郁郁葱葱□山旁小溪流水□清澈见底□由于沉迷于游览,忘了返家,到了傍晚,肚子饿得咕咕叫,想就地找东西吃。他来到一户农家说明来意。主人是位瞎眼婆婆,可做起事来却十分利索,生火、和面、抹油……转眼工夫,将饼子摆满一锅,而且十几个饼子大小一样,一个挨一个,没有一个重叠或挤压,王羲之看得目瞪口呆,惊叹不已。他好奇地问她,如何练出这等功夫。瞎眼婆婆笑答:“没啥窍门,功到自然成嘛!”王羲之听了这句话,联想到自己的书法,不禁茅塞顿开,忘了饥饿,一口气跑回家,抓起笔,埋头苦练起来。
【1】在短文第3自然段的“□”里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写出标下划线的词语的意思。
(1)转眼工夫,饼子摆满一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好奇地问她,如何练出这等功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茅塞顿开”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茅塞顿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____”画出文中王羲之向父亲求教的话,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了________。
【5】“功到自然成”的意思是________。因此,你想到的名言名句或谚语是________。
19、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鲁迅在学生时代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1000万字的宝贵财富,从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句,因此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因此他的文章常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至今“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类的写作佳话,更不胜枚举。
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
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一要苦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二要苦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A】。三要苦思考,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末了,还要苦修改,【B】。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读、苦练、苦思、苦改。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
谁不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呢?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非下苦功不可。”
【1】“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这句话说明_____。
【2】“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出自唐代诗人卢延让创作的《苦吟》,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
【3】下面两句话是从文中【A】、【B】两处摘出来的,如果要归还原处【A】处应填_____,【B】处应填_____。
(1)抱着“新诗千改姑心安”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和练习。
(2)齐白石作画,“不叫一日闲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本文为了表达“语文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个中心,列举了哪些事例?
__________
【5】本文多次运用引用的手法,俗语、诗文、名人名言信手拈来,请你补充几则名人名言、俗语或警句,继续论证文章的观点。(至少两则)
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写出这句话的意思)
2.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改为陈述句)
3.上课是否专心听讲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修改病句)
21、 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中午,群峰是金色的,阳光在水面上闪耀。 (变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是黑色的。 (变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峡谷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谷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 (使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连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照样子,用上动态或静态的描写方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夕阳斜照西山时,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仿写:松山湖畔,游人如织。
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二选一)。
在下面两个作文选题中选择一个喜欢的题目完成习作。
1.在五年的小学生活中,学校和老师组织你们参加过许多活动,如:参观访问、春游、科技活动、文体活动、阳光体育活动等,请你把感受最深的一次活动记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2.题目: 的启示
提示:(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处可填“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等。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真实感受。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