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嗫嚅(niè) 摒弃(bǐng) 钟磬(qìng) 鲜为人知(xiǎn)
B. 灵柩(jiū) 恣情(zì) 山麓(lù) 蹑手蹑脚(niè)
C. 菜畦(qí) 占卜(bǔ) 恍惚(huǎng) 波光粼粼(lín)
D. 惩罚(chéng) 诅咒(zǔ) 蛰伏(zhí) 万籁俱寂(lài)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②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③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
④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⑤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
A.①②③④⑤
B.⑤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⑤
D.②④①③⑤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B.经过老师的耐心教育,使他深受感动。
C.这位艺术家的表演,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D.我国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永恒主题教育青年学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B.惊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离世,人们自发地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方式寄托对先生的哀思。
C.阅读的终极价值,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让人最终拥有一种平静欢愉的气质。
D.当下,我国防疫工作进入常态化阶段,做好防疫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5、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琐记》中,鲁迅回忆了与衍太太有关的往事:衍太太怂恿“我们”多吃点冰;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流露出作者对行太太的鄙视、憎恨之情。
B.《朝花夕拾》充满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世的洞察。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虽朴实善良,却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作者对其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C.一借芭蕉扇被骗后,唐僧师徒对“是否继续西行”产生不同心理:沙僧认为“进退两难”;八戒想“拣无火处走”;唐僧心“只欲往有经处去”。
D.《西游记》中的人物不仅保持着神性,更是有人的特点。如猪八戒,他不是英雄,而是一个平凡的人:贪图安逸,又纯朴天真,勇敢坚强。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灰心丧气。
B. 茫茫人海中,能够与一个人萍水相逢,即便是擦肩而过,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C. 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们应受到尊重。
D. 美不是要打扮得花枝招展,作为中学生,朴素大方就是美。
7、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英烈们用热血为新中国的建立谱写了一首 的壮丽史诗。
(2)林俊德一生献身于国防科技事业,真正做到了 ,死而后已。
(3)鲁迅先生用笔战斗了一生,是中国 的英雄。
(4 )这两篇文章,尽管风格 ,但在表达技巧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A.悲喜交集 鞠躬尽瘁 问心无愧 截然不同
B.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当之无愧 截然不同
C.可歌可泣 呕心沥血 问心无愧 异途同归
D.悲喜交集 呕心沥血 当之无愧 异途同归
8、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未如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 尊君在不 _________________
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________ 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 )
A. 太丘舍去 待君久不至,已去
B. 下车引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 君与家君期日中 与儿女讲论文义
【3】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尊君”是谦词,是对自己父亲的一种称呼。
B.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点明了不守信用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
C. “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讲论文义指的是谢太傅虚心向孩子们请教文章的含义。
D. 《咏雪》一文着重写雪优美的姿态,表达作者对雪的赞美之情。
【4】翻译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期日中,过中不至”一句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6】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用有原文回答)?)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
9、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光滑的石井栏。(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李白)
(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父亲的清明节》完成小题。
父亲出生贫农,身高155公分,天生对子眼,脾气暴躁,性格内向,他讨到妈妈这样漂亮的老婆真是生对了时代。那是一个讲究“根正苗红”的时代。他的爱情在那个春天,因根正而苗红,因苗红而滋滋拔节,我姐是第一节,我是第二节,我妹是第三节。
有年清明,他带我去上祖坟。他买了鞭炮、香烛和纸钱,我跟在他后面,保持着距离。紧跟着父亲是十分危险的,他会突然回转身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很久以前做的一件错事。
到了坟上,他燃香点烛,放炮磕头。然后,叫我过去磕头。那些土堆土坑长满了灌木和杂草,据说里面住着我的祖先,我没见过他们,所以就没父亲那样老实。我腰都没弯,点了几下头。A父亲怒喝一声:“头点地!”我看见他的额头上果然沾着一块黑土,就把头狠狠地砸下去,砸得额头上尽是黑土。父亲口气稍有缓和:“你不磕头,祖宗不会保佑你。祖宗不保佑你,你不会有出息。”
父亲追,我跑。这是以前村子里经常出现的画面,每次我都被他逮住,受他一顿好打。突然有一次,我意外发现自己长劲了,父亲竟然追不上我。我得意地站在田埂那头,回望着他。他没追了,扯开喉咙骂,脸涨得通红,仿佛在流血。我突然觉得父亲好可怜,我甚至担心父亲会“流血”而死。不由自主地垂下头,我向父亲走去,准备承受他一顿痛打。但意外是,我越走近他,他的骂声就越小。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的咒骂变成了一句不太温存的关切: “快回去吃饭,饭凉了。”
那次没有追上我,显然伤害到了父亲的自尊。他从此不再追我、打我,连骂都少了。我开始步入“自然生长”的轨道,好在深埋地下坟中的祖宗没有因为我的不虔诚而不保佑我。
我长大了,按照自然规律成长为一名男人,按照社会需要成长为一名公民,按照自身理想成长为一个诗人。而我的父亲,随之而老去。老年痴呆症让他变成一个淘气的孩子。他强行将蒸菜的垫架放进炊壶里,并用炊壶煮饭。他深夜醒来,质问我妈为何睡在他家里,并命令她“回自己家去”……
有年清明,我带他去祖坟上扫墓。我买了鞭炮、香烛和纸钱,牵着他的手。现在他不会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了。他缩头弓背,两只脚机械地走着,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
到了坟上,我燃香点烛,放炮磕头。父亲突然望着我傻笑。我沿着他的视线摸摸自己的额角,原来那里沾了一块黑土。我也笑了,想起多年前,他对我一声怒喝“头点地”,我把额头使劲往地上磕,不禁笑出泪来。俄顷,我感到一股异乎寻常的灼热,抬头一看,呆住了。父亲拿着我插在坟头的香烛,点燃了附近一片茶林。风吹火猛,一忽儿,半边天都是红的了。我狂喊“救火”,幸而山下田里的乡亲看到山火,冲上来群起而救之,才未酿成大祸。
我当场赔付了八百块钱。乡亲们走了。我疲惫地坐在地上,看着满山焦土,B气愤地对父亲喝道:“头点地!”父亲站在那里,像认错的孩子,头差不多缩到脖子里去了。
又过了些年。那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仿佛要特意来看看父亲。在妈妈的看护和春天的抚慰下,父亲安详地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床上,就像一片薄薄的叶子。每年清明,我都要去父亲的坟头坐坐。点烛,燃炮。更多的是静默。悲伤像草一样被除掉了,尘世的喧嚣在烛火炮声里灰飞烟灭,剩下的只能是无边地静默。
【1】文章主要记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述。
。
【2】试分析文中A.B两处人物“怒喝‘头点地!”的原因。
A处 。
B处 。
【3】文章描写笔法细腻而有生活气息,请分析下列两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1)他缩头弓背,两只脚机械地走着,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
。
(2)悲伤像草一样被除掉了,尘世的喧嚣在烛火炮声里灰飞烟灭,剩下的只能是无边地静默。
。
【4】材料链接
(1)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90后“‘0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一句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2)根据平凉“孝行少年”张晓改编的电影《我和妈妈》。
(3)《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为“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作为90后、00后且处于青春叛逆的同学们,多以张扬个性为名在家中对父母色厉、行傲、我行我素……请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你对行孝的理解。(不少于50字)
11、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请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中母亲为什么“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划线句子属于哪种记叙顺序?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4】理解最后一段“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的含义。
12、(1)请以“赞一声你真美”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