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黑龙江鹤岗初一(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B.根据说明文语言特点的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

    C.“孟夏草木长”,“孟夏”指夏季的第一个月。古人把四季的每一季节都分成孟、仲、季三个阶段,然后再依次分别代称月份。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 2、小肖同学作为班级班刊的推荐官上台展示本班的刊物。到他上场时,同学们掌声不断,可他刚走上舞台,就被脚下的道具绊倒了,以下应对最为巧妙的是(     

    A.小肖立刻站起来对大家说道:“真是不好意思,我太紧张了,请大家见谅。”

    B.小肖立刻站起来对大家说道:“我为大家热情的掌声所倾倒了,相信大家热烈的掌声会让我的分享更精彩!”

    C.主持人赶紧上场,报下一个节目,说:“节目顺序有所调整,请大家欣赏下一个节目”。

    D.主持人赶紧上场说:“小小的失误,没有关系,请大家给小肖热烈的掌声。”

  •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退(kuì)              (shǔ)                            躇(chóu)              (cái)

    B.学(zhuì)            首(qiáo)                    然(qiǎo)                  (tiáo)

    C.酒(sì)              责(jié)                            (xiāo)              (dūn)

    D.秀(qí)              哮(páo)                     形(qí)                     (zā)

  •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黑恶势力是危害社会的毒瘤,人民群众对之深恶痛疾

    B.妈妈的厨艺相当不错,每次做出的菜都是香味扑鼻,油光可鉴

    C.临近春节,大集越发热闹,买年货的人摩肩接踵,浓郁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D.《爱上超模》在爱奇艺正式上线,别开生面的内容,紧张活泼的节奏,大胆搞笑的桥段,让观众们赏心悦目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颈联往往是一首律诗中最出彩的部分。请你从下面三个角度中任选其一,对下面这首诗的颈联作简要的赏析。

    赏析角度:①动与静   ②人与物   ③情与景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小语同学想要在演讲稿里引用一些恰当的古诗文来增添文采,请你帮她填写空格。

    演讲主题

    引用诗句

    自然之趣

    树树皆秋色,(1)_________。(王绩《野望》)

    几处早莺争暖树,(2)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报效祖国

    报君黄金台上意,(3)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时光易逝

    (4)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坚贞不屈

    (5)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思念家乡

    (6)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某校开展“红色之旅”主题阅读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斯诺给了世界第一双了解中国革命的眼睛

    ①有这样一位外国记者,他出生在美国,却在遥远的中国居住了13年,观察和记录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中国社会的变化,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②有这样一位外国记者,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历经四个月的采访考察,著成了轰动世界的报告文学《红星照耀中国》,此书被西方媒体评为“了解中国革命的真正有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的著作”。

    ③有这样一位外国记者,为向世界传播中国奋斗了一生,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了这样话语:“我热爱中国。但是……我不愿作为一个病人到中国去,我不愿给中国增添累赘。”

    ④他就是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

    ⑤1928年,23岁的斯诺第一次来到中国,但这时的斯诺只是一个渴望新鲜,期待新奇的年轻人。他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我要改变这刻板的生活方式……对我来说,最愉快的事莫过于旅行!冒险!取得经验!我渴望冒险!我要使青春充实。”

    ⑥可当这位热血青年真正踏上中国土地,经历了“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之后,才发现已置身于一个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而又扑朔迷离的国度。他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以及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捕杀、围剿和对人民的镇压,同时也看到了无数的农民、工人、学生、士兵却继续甘愿冒死加入红军,勇敢地与帝国主义、反革命作斗争。

    ⑦新闻记者的敏锐引发了斯诺的深思: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领导人是谁?他们是社会先知,还只不过是为了活命而盲目战斗的无知农民?这些战士战斗得那么长久,那么顽强,那么勇敢……是什么样的希望,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的呢?中国的苏维埃是怎样的?农民支持它吗?斯诺提出了整整80个问题,画了80个“硕大”的问号!

    ⑧要解答这些问题,斯诺身边的朋友完全能够提供一套现成的答案,可是在他看来,这些答案并不令人信服:“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他们可从来没有到过红色中国呀。要对红色中国有所了解,惟一的办法就是到那里去一趟!”

    ⑨斯诺以自己的“脑袋”为筹码,冒险为世界换来了一双看中国的眼睛。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拉铁摩尔所说:“在人们政治上陷入思想苦闷的情况下,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就像火焰一样,腾空而起,划破了苍茫的暮色……原来还另外有一个中国啊!”

    ⑩如海伦·斯诺(斯诺的前妻)所言,“在斯诺的报道发出之前,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他们的领袖毛泽东,不仅苏联人根本不了解,就连中国人自己也完全不知道,更不用说西方了。”这篇报道像一颗炸弹,震动了中国,轰动了世界,并在国际新闻界掀起了一股报道共产党,报道中国红军的旋风。

    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印度的柯棣华大夫和许多其他外国进步人士就是受此书影响,前来支援中国抗战。白求恩在致友人的信中是这样解释来华的原因的:“请读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和史沫特莱的《红军在前进》,读后你们必将与我同感。”

    1972年2月15日,斯诺与世长辞,他在遗愿中写道:“我爱中国,我愿在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斯诺的骨灰一半安葬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另一半安葬于位于美国纽约州哈德逊河畔的斯诺旧居旁。也许,是斯诺偶然地选择了中国,也许,是中国历史地选择了斯诺。但正是这位杰出的美国记者给了世界一双了解中国革命的眼睛,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崭新而真实的中国!

    选自《对外传播》(有删节)

    【1】斯诺为什么把考察报告命名为《红星照耀中国》?

    【2】班级开展《红星照耀中国》专题阅读交流,请你结合下图,给大家介绍图中人物。(不少于80字)

    【3】国庆73周年之际,校文学社社刊开设了对中国有特殊贡献的外国人系列栏目,请你以选文为材料给斯诺写一个简略的小传。

    要求:(1)记述人物主要经历中的典型事件;(2)抓住重要行为和典型语言;(3)不少于150字。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文学性作品阅读。

    在松林里睡眠

    李汉荣

    少年时,在野地里睡眠是经常的事。我最难忘的一次睡眠,是在凤凰山的松树林里。

    凤凰山离我家有十几里路,同村的孩子经常结伴到那里采野菜、拾地软、捡蘑菇。有时,我也一人上山。

    那年秋天,我就独自上凤凰山捡蘑菇。到了山上,走进松林,雨后的松树散发着浓郁的松香气息。我在林子里转了一会儿,竟没有看见想象中遍地的蘑菇。只发现松软的地上,有一些小脑袋探头探脑,藏在泥土里不肯露面。我也不忍心向它们下狠手,它们是孩子,我也是孩子,孩子都是怕受惊、怕疼的。

    因为已经赶了十几里路,我累了,就躺在厚厚的松针上,听着鸟鸣声和林中的风声,一会儿就睡着了。

    睡了大约有几百年之久(年少的时光总是地久天长,酣睡一觉,就有一梦千年的恍惚之感),一阵奇痒将我惊醒。一只不知名的小鸟竟歇在我的头发上,为我抓痒痒,整理发型。我手一伸,一睁眼,小鸟忽地飞了。我在哪里?不像在家里的床上,不像在河边的青草地上,也不像在《水浒传》中的阴森林子里(那时我已读过《水浒传》的连环画)。终于完全醒过来,哦,我是在凤凰山,在松树林里,我是来捡蘑菇的那个孩子。

    这时,阳光透过林梢洒在地上,我站起来,一看,呀,我的面前,是一片片、一簇簇彩色的蘑菇——白色的、灰色的、粉红的。妈妈告诉我,白的是槐树的魂变的,灰的是杨树的魂变的,粉红的是松树的魂变的,它们没毒,不是毒蘑菇,它们是林子里的精灵,是树的香魂。

    我蹲下来,无比惊喜又无比心疼地面对着它们。受了一缕阳光的邀请,在我熟睡的时候,它们从各自的梦境里醒来。经过漫长的跋涉,它们走出笼罩了它们数千个世纪的夜雾。终于,它们睁开眼睛,看见了一个孩子,与它们相似的孩子,也在做梦的孩子,多么可爱善良的孩子!除了梦,他身上竟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它们也是这样的:除了梦,它们身上没有任何别的东西。于是,它们提着盛满露珠和清香的花篮,提着一生的心愿和梦,围过来,围绕着一个孩子的梦,它们静静地绽开了各自的梦。

    此时,没有一个人知道,没有一个人看见,松林深处,只有那个孩子亲自参与了这个天堂里的故事……

    你当然能想到故事的结局:__________

    A.那个孩子没有采蘑菇,他柔软的手几次伸出,最终又返回,返回到柔软的位置。那些从梦境中醒来的林子中的精灵一次又一次地牵动着孩子的手,他缓缓地伸出手轻轻地采下了一朵蘑菇,这朵蘑菇里盛满露珠、鸟鸣、梦境和一生中最美的记忆。

    B.那个孩子没有采蘑菇,他柔软的手几次伸出,最终又返回,返回到柔软的位置。他怎么忍心拔掉和撕碎那些纯真柔软的梦呢?他提着篮子轻轻地走出林子,他的篮子是空的,然而,他的篮子真的是空的吗?他空空的篮子里,盛满露珠、鸟鸣、梦境,盛着一生中最纯洁的记忆。

    (1)【散文•脉络】默读文本,圈画重要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散文•语言】文中处处是诗意的表达和奇特的想象,请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

    ①我站起来,一看,呀,我的面前,是一片片、一簇簇彩色的蘑菇——白色的、灰色的、粉红的。

    ②受了一缕阳光的邀请,在我熟睡的时候,它们从各自的梦境里醒来。经过漫长的跋涉,它们走出笼罩了它们数千个世纪的夜雾。

    (3)【散文•主旨】结合全文及链接材料,请在文末A、B语段中为本文选择一个你认为合理的结尾,并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李汉荣谈自己的创作:每次写作,我总是打开窗子,眺望一会儿朦胧的远山,如果恰逢一声鸟叫,我的诗文就有了清脆生动的开头;如采在夜晚写作,我就在空旷宁静的地方,仰望头顶的星空,聆听银河无声的波涛,我静静地呼吸着那从无限里弥漫而来的浩大气息,然后,我开始诉说,向心灵诉说,向人群诉说,向时间和万物诉说。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以“那句话唤醒了我”为开头作文,题目自拟。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