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河南商丘初一(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A.《红星照耀中国》是法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所写成的一部纪实作品。

    B.《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关注的是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对于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体现着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C.《繁星•春水》的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被称为“世纪老人”,一生信奉“爱的哲学”。

    D.“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渗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首小诗展现了作者冰心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xū)       (zì)       热(zhì)

    B.(diàn)     (zhì)     结核(zhèng)

    C.(zú)        (lòu)     喉(yān)

    D.(yào)       (kuò)     (fèn)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伟同学在学习上有高远的理想和目标,常常目空一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学们都很佩服他。

    B.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研发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楷模。

    C.为了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在这次航模比赛中处心积虑,设计出了各种不同造型的模型。

    D.在学校组织的端午节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吃粽子,看表演,共享天伦之乐

  • 4、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选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阅读这样美妙的经典是一场愉快的精神盛宴。

    B. 《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法布尔独特的研究方法有关。

    C. 《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英国作家法布尔花了足足15年时间写就的六卷本科普巨著。

    D. 《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诗歌阅读

    夏日山中

    (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任松风。

    [注释]①露顶:露出头顶。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真实、贴切地展现了夏日山中和山中夏日的景象。

    B.因为是夏天,所以有“白羽扇”;因为在山中,天气更凉爽,所以有扇也不用摇动。

    C.“任”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任凭山风从头上吹过,表现出一种豁达、爽快的感觉。

    D.全诗描绘了一幅懒散的夏日消闲图。

    2请品析“懒摇白羽扇”中“懒”字的妙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2)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3)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4)   ,松柏有本性。(刘帧《赠从弟》)

    (5)行到水穷处,   。(王维《终南别业》)

    (6) ,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7)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8) ,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刘禹锡用诗句 来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空)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能给人力量,催人奋进。面对新冠疫情,曾有人哀叹,有人悲观,有人恐惧。请你从《红星照耀中国》中提炼一种精神,并结合原著相关内容劝慰这些消极悲观的人,让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激情。(200字左右)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材料一:

    2021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各国排放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构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此外,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链日渐完善,国产制造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同时碳排放量加速攀升。但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安全意义。

    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碳减排,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积极布局碳中和,已具备实现碳中和的条件。

    (选自“中国青年网”2021年3月10日)

    材料二:

    在朝碳达峰和碳中和努力的进程中,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9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48.1%,提前完成了2015年提出的下降40%至45%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份额已达23.4%,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规模都高居世界首位;“十三五”期间,我国森林蓄积量已达175亿立方米,并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速最高的国家。

    尽管成就有目共睹,但我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依然面临巨大压力和重重困难。当前,全世界约有50个国家实现了碳达峰,其排放总量占全球排放的36%左右。其中,欧盟基本上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碳达峰,其峰值为45亿吨;美国实现碳达峰的时间为2007年,峰值为59亿吨。据估计,我国实现碳达峰的预测峰值约为106亿吨。从实现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欧美发达国家基本都经历了50年到70年。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期限仅为30年,再考虑到中国现有以高碳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超100亿吨的年碳排放量、高耗能产业去产能化的艰巨任务等现实情况,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增长需求与减排降碳巨大压力将同时存在。

    (选自“北京日报客户端”2021年3月15日)

    材料三:

    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个人、企业、社会组织及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各有侧重,应形成良性配合及互动。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要将碳中和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通过制定减排政策目标、建立行业标准、支持研发创新、加强理念宣传教育等,对企事业、个人等形成激励、引导和规范。

    对企业而言,企业应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将碳中和目标纳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企业实现零碳转型,不仅要在技术、工艺上创新提升,还要在原料、供应链、运营、营销等各环节审视既有运作模式。推进减排措施,实现碳中和管理。同时,随着低碳环保成为时代潮流,绿色可持续消费也将兴起,企业要打造绿色可持续产品,迎合并引导消费偏好,打造绿色环保的品牌形象,发展循环经济模式。

    此外,打造绿色低碳社会需要营造相应的社会文化氛围,培养公众低碳生活的思想意识,从而为实现碳中和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就此而言,研究机构、媒体及个人等可充分发挥思想创新及传播、绿色低碳知识普及低碳生活理念引导等作用。

    (选自“光明网”2021年4月25日)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

    B.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期限短,以及以高碳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使得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困难重重。

    C.材料二画线句子中的“左右”表示估计,“仅”表示程度等。这些词语的运用体现出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D.企业不仅要积极推进减排措施,实现碳中和管理,也要积极打造绿色环保的品牌形象发展循环经济模式。

    【2】根据材料一,说说我国政府为何提出碳中和目标。

    【3】材料二第一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简析其作用。

    【4】从材料三看,怎样才能稳步实现碳中和目标?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一种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一种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是一种美……同学们,美无处不在,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呢?

    请以“最美 ”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