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河南驻马店初一(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无动于衷地分析棋局,沉着冷静地应对对手的攻击,最终取得胜利。

    B.这个人穿着讲究,举止文雅大方,待人和颜悦色,散发着无限的魅力。

    C.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可以赢得决赛的资格,冠军仿佛妙手偶得

    D.庆功宴上,大家送来的问候、祝福摩肩接踵,我内心感到无比温暖。

  •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联邦 劫难 门廊 含苞怒放

    B.严历 祈求 强健 豁然开朗

    C.分配 赋予 祥细 慷慨热情

    D.奠定 资深 构筑 郝郝有名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小明的家里很富有,他家开办一家很大的生产企业,但是却为富不仁,仍然和其他同学一样衣着朴素,不讲究吃穿。

    B.我们要同心协力,众志成城,追求事业,成就自我。

    C.将军浑身透出一股粗犷自信的气质,站在军装笔挺的众多将领中,给人鹤立鸡群之感。

    D.我们班的语文老师虽然是个男教师,但上课时对同学和颜悦色,耐心指导,从不生气。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有关媒体以匿名放风的形式翻炒实验室泄漏,罔顾事实,用心险恶,也再次证明实验室泄漏完全是有关方面企图抹黑中国。

    B.乡村民宿的发展,契合了现代人远离喧嚣、亲近自然、寻味乡愁的美好追求,具有撬动乡村旅游的支点作用。

    C.福鼎畲族提线木偶戏传承人钟昌敢操控数十根丝线,让木偶完成采茶、制茶、泡茶、敬茶的过程,每一个动作都惟妙惟肖

    D.60岁白方礼,蹬三轮14年捐款35万元,圆了300个贫困孩子上学梦,他真的是一个为富不仁、无私奉献的人啊!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白居易的《卖炭翁》,按要求答题。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 _______诗。全诗按照情节分为三部分:烧炭——运炭——_______

    (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态度?是通过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表达出来的?其作用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   ,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3)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5)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6《木兰诗》中写出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7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    一句诗文。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伤寒没能致柯察金于死地。保尔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了人间。只是又过了一个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保尔,拖着绵软的鞋子站起身来,扶着墙壁,想在房间里走走。在母亲的搀扶下,他走到了窗边,在那儿久久地望着屋外的道路。雪融化后形成的一个个小水洼,闪闪发亮。屋外是冰雪初融的早春天气了。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保尔一眼。“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母亲惊诧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1)本语段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

    (2)请分析文中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②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母亲早就不记得那棵老枣树了。母亲连我也不记得了。

    ③老枣树是否还记得我和母亲?哦,一定会的。如我,永远不会忘记母亲和老枣树。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老枣树上长出一颗颗青粒儿的时候,我就闹着要母亲去够。母亲说,枣红了才好吃。

    ⑤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心里浮泛着欢喜快乐的泡泡。当我将一颗枣抓在手里时,快乐的泡泡便从心里溢出来,飘满一院子,墙根的狗尾巴花也在笑。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按到怀里搂了一会儿,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那天,母亲的力气大得很,只一会儿工夫,树上的枣全都被她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⑦十三岁那年,红枣刚刚收获下来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真的,我举起棍子噼哩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可跟着,我嘤嘤哭起来,树被我打得光秃秃的,地上落满树叶和树枝。我开始埋怨母亲,把枣树打坏了,就结不了枣了。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我想,这一定是母亲用来骗人的话。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⑧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这时我才发现,院子里已洒满月光。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弯身去拾,一眼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

    ⑨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⑩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剜割着母亲的心。然而,越是这样的时候,母亲对我的爱就越浓烈。

    后来,我离开了母亲,离开了那棵老枣树。无论我走到哪里,每年收枣的季节,母亲总会挎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这让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1】文章⑤、⑥段描写了母亲两次打枣,请仔细阅读完成下表。

    打枣的原因

    打枣时母亲的心理活动

    第一次打枣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打枣

    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人物描写角度,联系上下文赏析下面的句子。

    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3】“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联系全文说说母亲和枣树有哪些共同之处。

    【4】读了本文后你对父母的爱、对亲情一定有了更多的感悟,结合文中对母亲的描写和作者的感情,谈谈你的认识。(50--100字)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以《 的自述》为题,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写一篇说明文。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②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