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A.同学邀李明到他家去玩,李明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B.王浩将自己的作品送给出版社的张老师审读,并附了一句话:“尊敬的张老师,寄上拙作,请您斧正!”
C.刘欣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时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您给我讲讲这个题。”
D.活动探究课上,主持人赵莉说:“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十分精彩,他已经抛砖引玉了,请大家继续发言。”
2、下列对小说的描写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自然环境描写)
B.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肖像描写)
C.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肖像描写)
D.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语言描写)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古代,人们席地而坐时把腰挺直称为“长跪”,这个举动表示敬意。
B.古代重视称呼,“公”“君”等是对男子的尊称,称呼百姓则是“布衣”“白丁”等。
C.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九十为耄。
D.古时规劝国君、尊长改正错误为“谏”,“讽谏”是直言劝谏,体现臣下进谏之忠勇。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无锡阳山镇举办民俗旅游文化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B. 诈骗分子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方法。
C. 在这次考试中,他受到了沉重打击,便开始妄自菲薄。
D. 洪宗礼先生说,没有实践,教材编写便缺了源头活水。
5、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3)乡为身死而不受( ) (4)蹴尔而与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用了“鱼”和“熊掌”设喻说理,再类比推理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B.文章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如“一箪食,一豆羹……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也”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朝的事例,可以用作道理论据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D.“乡为生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这部分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加了语势,体现了孟子的文章雄有力的特点。
【4】坚守,指坚决守卫,不改变。文章和链接材料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请谈谈两文分别要坚守的是什么。
【链接材料】
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任。”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运用典故,请结合诗句谈谈诗人内心的情感。
【2】这首诗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结合具体的诗句读读你对这首诗浪漫笔法的理解。
7、综合性学习。
(1)扬州高铁开通后,丹丹准备体验一下。根据她晒出的车票,你可以获得关于乘车的哪些信息?写出不少于三点。
(2)丹丹在手机上浏览新闻时,看了宝应县委书记 就扬州高铁开通接受采访的视频。讲话内容如下:
连淮扬镇高铁的建成通车对宝应来讲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它为宝应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一方面它会进一步助推宝应产业的升级。随着高铁的通车,更多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会汇聚宝应,宝应承南接北和江苏省长三角中心的区域优势将进一步彰显,这对产业升级有极大的带动作用。另外,高铁通车以后,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到宝应来投资创业,对我们智能产业包括科技创新的产业会有很大帮助。我们会接触到上海、北京以及苏南等更多高科技人才,为宝应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再有,宝应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高铁的通车,对宝应城市品牌的塑造、影响力的扩展、知名度的提升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宝应县委书记接受扬州发布专访整理)
根据以上内容,丹丹和邻座的婷婷就高铁开通对城市的影响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
丹丹:看来,高铁的开通会给宝应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宝应未来可期啊!
婷婷:何以见得?
丹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婷婷:我觉得高铁的开通可能会造成优秀人才流失,毕竟年轻人去大城市发展更便利了。
丹丹:你怎么这么消极呢?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如果你加入这个话题的讨论,你会说:②_____________
(3)体验了扬州高铁,丹丹想发一个朋友圈,以一副对联表达自己喜迎扬州高铁开通之情。
水笑山欢,高铁飞歌,一代惊天业; , , 。
丹丹写了上联后,婷婷也来了兴致,对了几个下联,你建议丹丹选择( )。
A.四面八方,宾朋汇聚,古城唱新歌
B.欢天喜地,扬城放歌,齐颂强国诗
C.载歌载舞,情涌古城,拥抱新时代
D.日新月异,古城亮彩,千秋动地诗
8、古诗文名句默写。(11分)
(1) ,流水前波让后波 (刘禹锡)
(2)江山如此多娇, 。 (毛泽东 《沁园春》)
(3)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4)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
(6)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7)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
(8)( )(填作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情景交融,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的句子是“ , 。”
9、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摇晃的世界
①我和三岁的儿子一起走在田间。这初春的太阳,照在哪里都有些毛茸茸的。
②“这是什么?”他问。“南瓜.”我答。“哈哈,”他笑起来,“南瓜,它是很难的瓜。”“这是什么?”“芥菜。”“芥菜,哈哈,”他又笑,“借来的菜。”回到家里,桌子上放了一筐猕猴桃,他指着里头的毛果子:“猕猴桃,这是迷路的猴子的桃。”
③我看他又笑又跳地,把南瓜、芥菜和猕猴桃的这个世界摇来晃去,几乎颠翻,一时也恍惚了。在那么一阵,这个世界的坚固和稳当从我的感官里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那么一点混沌和迷濛,似曾相识地。我好像也微微地摇晃起来。
④那还是在什么时候哪,铁锅子里的汤咕嘟响着。妈妈抓一把粉丝,丢进汤里。我站在灶台边的方凳子上,不错眼地瞧着白色的粉丝簌簌而下,项刻软软地跌在水里,多么奇妙。更奇妙是粉丝汤端出来了,外祖父一边夹起粉丝,一边说道:“瞧,这粉丝有‘鼻头’。”在我听来,这是多么难解的一个世界。我忍不住问,粉丝的鼻头在哪儿?外祖父用筷子挑起一根透明的粉丝,指着上面凸起的一小团白色,可不是像它的鼻头么!这普通的食物在我眼里立时变得特殊起来。它的鼻头,是不是闻得见汤里的气味?既然有了鼻头,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粉丝了,它会介意被我们一口一口吞下肚去吗?吃粉丝的时候,我会小心地避开它的“鼻头”,好像那样至少表达了一点儿抱歉的意思。直到有一天,没有人告诉我,我却猛地醒悟了,外祖父所说的“鼻头”,其实是“别头”,是越方言中对于一切纠结成团之物的指称,与我想象中的鼻头,实在相去甚远 。一霎时,我从微微的迷醉中苏醒过来。摇晃的世界立定了。
⑤现在,我们喝着开水。儿子说:“开水,是打开的水。”厨房里摆着新鲜的蔬莱,他说:“蔬菜,是看书的菜。”他指着薯片:“这是老鼠数过的片。”我的世界再一次经受着摇晃。
⑥我们一起读图画书。翻开封面,他说:“瞧,封面,这是有风的面。”一边说着,一边扇动硬装的封面。有风从我们脸上拂过去。故事里有“稻草人”。他从床上站起来,努力用头倒撑着身子,翘起一只脚来,说:“倒——草人。”马路上,一辆大巴开过去,他数道:“大巴(八)车,大九车,大十车。”
⑦我跟着他,学习重新观看这个世界的各种姿势。歪着头看,侧着身看,倒过来看,从手指头缝里往外看。我们经过一棵大树,他指着自己的脚、身体、头发,说:“这是我的根、茎、叶。”我们去湖边看小鱼,鱼少得很。他点着头,说:“今天一定是少鱼日。”我们一起念儿歌:“谁会飞?/鸟会飞。”他说:“不。毛巾会飞。猫会飞。狗会飞。人会飞。我会飞。”我们谈做梦。我说,昨天晚上我没有做梦。他说:“昨天我做了一个梦,是空的,里面什么也没有。”
⑧哈,他怎么想的。一个梦,打开来空空的,比起什么梦也没有做,的确要有意思得多。
⑨有一天,朋友带给他一样礼物。我们一起拆开漂亮的包装盒。盒子里卧着一个漂亮的杯子。
⑩我把杯子擎起来:“看,好漂亮的杯子!”他却兴奋地探手到盒子里,捧出那里用来垫衬杯体的一大团揉得皱皱的细碎纸条——我都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起,礼物盒里有了这样的碎纸团?“看,好漂亮的稻子!”他把“稻子”扬起来,看着它们落到地板上,再检,再扬,高兴得咯咯笑:“我喜欢这个礼物。”我扬一扬手里的杯子,试图让他至少把“礼物”看完整些。不,他只忙着扬他的“稻子”,在客厅里跃跳、欢笑。我握着杯子,有些落寞地站在边上。
⑾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把一个杯子的价值看得比一团碎纸更重要了呢?
⑿大约就是从我们的世界停止那种令人神迷的摇晃感开始吧?
(选自2019年4月18日《文汇报》,作者赵霞,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面哪一项的理解有误( )
A.儿子根据发音理解名称,这一有趣的细节,引发我类似的童年回忆。
B.儿子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与成人的固定思维不同,这让我学习到重新观看这个世界的各种姿势。
C.拆开礼物后,儿子却不喜爱杯子,这引发我对成人功利性、实用性的价值观的反思。
D.对比是全文重要的写法。我与儿子代表了儿童与成人两种世界,形成对比,引人深思。
【2】请赏析“一个梦,打开来空空的,比起什么梦也没有做,的确要有意思得多”这句话。
【3】文章第四节中写了“我”童年的回忆,有什么用意?
【4】读下面的诗歌,谈一谈诗中“幼女”与文中“儿子”的形象有何异同之处。
幼女词
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5】你怎么理解题目“摇晃的世界”?
10、阅读下面名著选文,回答问题
杜少卿夫妇游山
①又过了几日,娘子因初到南京,要到外面去看看景致。杜少卿道:“这个使得,”当下叫了几乘轿子,约姚奶奶做陪客,两三个家人婆娘都坐了轿子跟着。厨子挑了酒席,借清凉山一个姚园。这姚园是个极大的园子,进去一座篱门。篱门内是鹅卵石砌成的路,一路朱红栏杆,两边绿柳掩映。过去三间厅,便是他卖酒的所在,那日把酒桌子都搬了。过厅便是一路山径,上到山顶,便是一个八角亭子。席摆在亭子上。娘子和姚奶奶一班人上了亭子,观看景致。一边是清凉山,高高下下的竹树;一边是灵隐观,绿树丛中,露出红墙来,十分好看。坐了一会,杜少卿也坐轿子来了。轿里带了一只赤金杯子,摆在桌上,斟起酒来,拿在手内,趁着这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这日杜少卿大醉了,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杜少卿夫妇两个上了轿子去了。姚奶奶和这几个妇女采了许多桃花插在轿子上,也跟上去了。
②杜少卿回到河房,天色已晚。只见卢华士还在那里坐着,说道:“北门桥庄表伯听见表叔来了,急于要会。明日请表叔在家坐一时,不要出门,庄表伯来拜。”杜少卿道:“绍光先生是我所师事之人。我因他不耐同这一班词客相聚,所以前日不曾约他。我正要去看他,怎反劳他到来看我?贤侄,你作速回去,打发人致意,我明日先到他家去。”华士应诺去了。
③杜少卿送了出去。才关了门,又听得打的门响。小厮开门出去,同了一人进来,享道:“娄大相公来了。”杜少卿举眼一看,见娄焕文的孙子穿着一身孝,哭拜在地,说道:“我家老爹去世了,特来报知。”杜少卿道:“几时去世的?”娄大相公道:“前月二十六日。”杜少卿大哭了一场,吩咐连夜制备祭礼。次日清晨,坐了轿子,往陶红镇去了。季苇萧打听得挑园的事,绝早走来访问,知道已往陶红,怅怅而返。
【1】结合选文,说说你对第①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2】“我因他不耐同这一班词客相聚”,杜少卿与庄绍光在交友方面存什么不同?请简要说说。
【3】联系原著,简要说说你对杜少卿的认识。
11、阅读《儒林外史(节选)》,完成小题。
儒林外史(节选)
(清代)吴敬梓
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著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乡间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王冕得了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一传两,两传三,诸暨一县都晓得是一个画没骨花卉的名笔,争著来买。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了。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朋友,终日闭户读书。
隔壁秦老,虽然务农,却是个有意思的人;因自小看见他长大的如此不俗,所以敬他、爱他,时常和他亲热地邀在草堂里坐著说话儿。一日,正和秦老坐著,只见外边走进一个人,头带瓦楞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迎接,叙礼坐下。这人姓翟,是诸暨县一个头役,又是买办。因秦老的儿子秦大汉拜在他名下,叫他乾爷,所以时常下乡来看亲家。秦老慌忙叫儿子烹茶、杀鸡、煮肉款留他,并要王冕相陪。彼此道过姓名,那翟买办道:“这位王相公,可就是会画没骨花的么?”秦老道:“便是了。亲家,你怎得知道?”翟买办道:“县里人那个不晓得?因前日本县吩咐要书二十四副花卉册页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我闻有王相公的大名,故此一迳来寻亲家。今日有缘,遇著王相公,是必费心画一画。在下半个月后下乡来取。老爷少不得还有几两润笔的银子,一并送来。”秦老在旁,再三怂恿。
翟头役禀过了本官,那知县时仁,发出二十四两银子来。翟买办扣克了十二两,只拿十二两银子送与王冕,将册页取去。时知县又办了几样礼物,送与危素,作候问之礼。
危素受了礼物,只把这本册页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次日,备了一席酒,请时知县来家致谢。当下寒暄已毕,酒过数巡,危素道:“前日承老父台所惠册页花卉,还是古人的呢,还是现在人画的?”
时知县不敢隐瞒,便道:“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叫做王冕,年纪也不甚大。想是才学画几笔,难入老师的法眼。”危素叹道:“我学生出门久了,故乡有如此贤士,竟然不知,可为惭愧!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台可以约他来此相会一会么?”时知县道:“这个何难!门生回去,即遣人相约;他听见老师相爱,自然喜出望外了。”说罢,辞了危素,回到衙门,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王冕笑道:“却是起动头翁,上覆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这尊帖也不敢领。”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照理,见过老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如何走到这里,茶也不见你一杯,却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见,是何道理!叫我如何去回覆老爷?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
王冕道:“头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将帖来请,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愿去,老爷也可以相谅。”翟买办道:“你这说的都是甚么话!票子传著,倒要去;帖子请著,倒不去!这下是不识抬举了!”秦老劝道:“王相公,也罢;老爷拿帖子请你,自然是好意,你同亲家去走一回罢。自古道:‘灭门的知县。’你和他拗些什么?”王冕道:“秦老爷,头翁不知,你是听见我说过的。不见那段干木、泄柳的故事么?我是不愿去的。”翟买办道:“你这是难题目与我做,叫我拿甚么话去回老爷?”秦老道:“这个果然也是两难。若要去时,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亲家又难回话。我如今倒有一法:亲家回县里,不要说王相公不肯;只说他抱病在家,不能就来。一两日间好了就到。”翟买办道:“害病,就要取四邻的甘结!”
彼此争论一番,秦老整治晚饭与他吃了;又暗叫了王冕出去向母亲要了三钱二分银子,送与翟买办做差事,方才应诺去了,回覆知县的老师。
(注释)①没骨:中国画的一种绘画技法。②段干木、泄柳:均为人名。战国时,魏文候去访问名士段干木,段干木跳墙躲开了;鲁穆公去看望贤人泄枊,泄枊关着大门不出来相见。②甘结:是中国古代诉讼案件中受审人出具的一种保证文书。
【1】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表述,与选文不符的一项是( )
A.王冕画荷非常出色,靠着买画渐渐不愁衣食。
B.邻居秦老对王冕既敬重又喜爱,常常邀他说话。
C.危素认为王冕不但才高而且见识不同,想见王冕。
D.翟买办拿到四邻的甘结,故同意王冕不应约。
【2】下列《范进中举》的片段所体现的人物特点,与选文中翟买办最不相似的一项是( )
A.(范进)辞了丈人回来,自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者他一考,如何甘心?”
B.众邻居劝道:“老东太不要心情慌……”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C.张乡绅道:“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兄弟。”
D.居户把银子攥得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3】给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4】选文中,王冕再三推辞不见时知县和危素,《三顾茅庐》中,诸葛亮婉拒刘备的请教,此二者的行为相似但原因不同。请简述王冕和诸葛亮这样做的原因。
12、请以《我会变得越来越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